梁启超的四条为父教子秘笈,你学得会

梁启超的四条为父教子秘笈,你学得会

首页休闲益智天天过水船更新时间:2024-08-02

原创:吴清芳

​千百年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家庭分工模式,让“父亲缺位”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常态。“养不教,父之过”,已然被父亲对母亲的指责——“你怎么教育孩子的”、“你在家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代替。对于很多已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甚至90后而言,父亲忙、父亲不在家、父亲没空管自己是集体的童年记忆。尤其当自己的父亲是所谓的位高权重的“成功人士”时,这样的缺位,更是司空见惯。直到某日,父亲突然发现子女成龙成凤有难度,便动用手中的权、钱等资源,甚至无所不用其极,妄图给子女迅速打通一条捷径。于是,各种“拼爹”大行其道。最近,引发全民激愤的仝卓事件、高考顶替事件,都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父亲的丑态。

难道父亲真的在事业与孩子之间无从选择吗?难道父亲真的只能让孩子如此不光彩地“拼爹”吗?已为人父的70后80后90后们对此充满了焦虑、困惑甚至绝望。因为,年少时不知“父亲缺位”有何不妥的他们,成年后会时不时被此刺痛,常常会幻想“如果父亲不缺位,自己的人生是否会更好”。因为,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不知道不缺位的父亲该是何种模样。

幸好,幸好还有梁启超!

很多人不曾想到,梁启超,这个一百年前的人物,这个70后80后90后都从历史课本中见识过一二的人物,其实在一百年前已经用亲身实践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做一个父亲。

论事业,作为中国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的梁启超的成就绝不是当下的“成功人士”所能及。

郭沫若说:“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从戊戌年的变法开始,到庚子勤王,再到创办《新民丛报》,宣传‘新民’思想,为开启民智鼓与呼。辛亥革命后,他回国参与政治,两次讨伐复辟,再造共和”……梁启超的繁忙程度也只能让当下的”成功人士“望尘莫及。但梁启超似乎从来没有“事业“”孩子“两难全的纠结。

1912年9月末,在日本流亡15年后,梁启超因“工作需要”与家人分别、先行回国。那时,梁启超39岁,其长女梁思顺19岁(已于1911年与周希哲订婚)、长子梁思成11岁、次子梁思永8岁、三子梁思忠5岁、二女梁思庄4岁,其他子女尚未出生。梁启超10月5日到达大沽口,在舟中滞留了3日,然后8日便给大女儿写信。从此,家书成了其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的重要载体。加之后来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纷纷去往国外学习、生活,所以梁启超给孩子们的家书一直写到生命的尽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单是家书,梁启超就写了400多封、百余万字、占他著作总量的十分之一。

透过这些家书,我们不由得惊叹:原来父亲还可以这样做!难怪梁家会出现“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盛况: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在燕京大学任教;长子梁思成,著名的古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大学教授、社会活动家,院士;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是中国第一个受过现代考古学系统训练的学者,院士;三子梁思忠,陆军上校,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在淞沪会战中牺牲;二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尤其是中国图书馆西文编目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四子梁思达,经济学专家;三女梁思懿,社会活动家,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四女梁思宁,新四军战士,革命家;幼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院士。

总结这些家书,我们发现,梁启超为父教子的四条秘笈并不高深,如果你真心想学,一定学得会:

「一」 以 “身” 教 子

古人云:“言教不如身教。”现代的我们也总在说:“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但也许是言教总是比身教来得容易,所以我们总看见很多父亲自己明明都没有做到、教育起孩子却是头头是道。还有的父亲,虽生在新中国,却仍是旧思想,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权威,不屑于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很多的父与子,虽同在一个屋檐下,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而对于梁启超的孩子而言,即使与父亲相隔千里万里,通过父亲的书信,他们也可以详尽地知道父亲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作为一个父亲,梁启超说:

我自己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最少也要不愧做你们姊妹弟兄的模范。

有些时候,即使梁启超一时犯了糊涂、走了弯路,他也毫不讳言,希望子女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连得七、八、九号禀,至慰。汝真纯孝,能与我精神相通,计汝作第九次禀时,吾心颇有所刺激不宁也。然吾亦尝学道自得,乞外界所得牵移。吾十日来半掷日力于字课,此吾频年所用养心之良法,汝若侍侧,当能窥其微矣。“

“吾今精神上所感苦痛,全由徘徊于出与处之间,若决定一途,则虽苦亦有兴耳。“

“吾心绪无甚不宁,惟所受刺激颇多,然吾常自镇,每有刺激,最多不过数小时即平复矣。“

“处忧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两年来所境较安适,而不知不识之间德业已日退,在我犹然,况于汝辈。今复还我忧患生涯,而心境之愉快,视前此乃不啻天壤,此亦天之所以玉成汝辈也。使汝辈再处如前数年之境遇者,更阅数年,几何不变为纨绔子哉!此书可寄示汝两弟,且令宝存之。”

“寄去《从军日记》一篇,共九页,读此当详知吾近状……此记无副本,宜宝存之,将来以示诸弟,此汝曹最有力之精神教育也。文辞亦致斐亹可观矣。”

“某党捣乱,此意中事,希哲当不以介意。凡为社会任事之人,必受风波。吾数十年,日在风波中生活,此汝所见惯者,俗语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吾行吾素可耳。”

“我前几天碰着一件狠窘的事……所谓宪法起草会者,他们要我做会长……吾实在被他磨不过,为情感所动,几乎松口答应了……到第二天平旦之气一想,觉得自己糊涂了,决定无论如何非拒绝不可……忠忠也碰着和我所遭相类的事。你二叔今日寄来的快信,寄给你们看。信中所讲那陈某我是知道的,纯然是一个流氓,他那个女孩也真算是无耻极了。我得着你二叔信,立刻写了一千多字的信严重告诫忠忠。谅来这孩子不致被人拐去,但你们还要随时警告他。因为他在你们弟兄姐妹中性情是最流动的,*妈最不放心也是他……”

“庄庄,你的信写许多有趣话告诉我,我喜欢极了。你往后只要每水船都有信,零零碎碎把你的日常生活和感想报告我,我总是喜欢的。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教你对于正事,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思成前次给思顺的信说:‘感觉着做错多少事,便要受多少惩罚,非受完了不会转过来。’这是宇宙间惟一真理,佛教说的‘业’和‘报’,就是这个真理……我住天堂时候比住地狱的时候多,也是因为我比较的少造恶业的缘故。我的宗教观、人生观的根本在此,这些话都是我切实受用的所在。因思成那封信像是看见一点真理,所以顺便给你们谈谈。”

“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候之后,总能拿出理性来镇住他,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

“大抵关于个人利害的事只是‘随缘’最好,若勉强倒会出岔子……顺儿着急和愁闷是不对的,到没有办法时卷起铺盖回国,既已打定这个主意,便可心安理得。凡着急愁闷无济于事者,便值不得急他愁他,我向来对于个人境遇都是如此看法。顺儿受我教育多年,何故临事反不得力,可见得是平日学问没有到家。你小时候虽然也跟着爹妈吃过点苦,但太小了,全然不懂。及到长大以来,境遇未免太顺了。现在这种困难境遇,正是磨炼身心最好机会,在你全生涯中不容易碰着的,你要多谢上帝玉成的厚意,在这个档口做到‘不改其乐’的功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哩。”

“你(思忠)说:‘照这样舒服几年下去,便会把人格送掉。’这是没出息的话!一个人若是在舒服的环境中会消磨志气,那么在困苦懊恼的环境中也一定会消磨志气。你看你爹爹困苦日子也过过多少,舒服日子也经过多少,老是那样子,到底志气消磨了没有?——也许你们有时会感觉爹爹是怠惰了(我自己常常有这种警惕),不过你再转眼一看,一定会仍旧看清楚不是这样……”

「二」 以 “爱” 教 子

中国父亲爱孩子吗?也许很多父亲自我感觉是爱的,但母亲和孩子的感觉却不尽然如此。而让孩子感觉不到“爱“的父亲,又拿什么让孩子相信”我都是为了你好、都是因为爱你“呢?!于是,让孩子感觉不到“爱“的父亲的教育,根本无从实施,或者只是走个过场。孟子早有言:“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而同为父亲的梁启超,不仅爱孩子,更爱得热烈!

孩子们: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有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从“大宝贝”思顺到“老白鼻”思礼,无一不时刻享受着父亲的爱

“吾前为汝计学科,竟忘却财政学,可笑之至。且法学一面亦诚不欲太简略(国际法实须一学),似此非再延数月不可,每来复十四小时大不可(来复日必须休息,且需多游戏运动)。吾决不许汝如此(可与诸师商,每来复勿过十时。因自修尚费多时也,可述吾意告之,必须听言,切勿着急)。从前在大同学校以功课多致病,吾至今尤以为戚,万不容再蹈覆辙……汝必须顺承我意,若因欲速以致病,是大不孝也。汝须知汝乃吾之命根。吾断不许汝病也。“

“大抵居此五浊恶世,惟有雍乐之家庭,庶少得退步耳。吾实厌此社会,吾常念居东之乐也。“

“汝病已愈否,何故久无书来?吾以得汝书为惟一乐事也。“

“祖父书及姑丈书、汝书皆极言达达之可爱,究竟其特别可爱者何在?能一言耶?“

“吾每有游宴,辙念吾爱女,恨不与偕。”

“我的宝贝思顺:我接到你这封信,异常高兴,因为我也许久不看见你的信了,我不是不想你,确是没有工夫想……忽然想起来了,据廷灿说,我那晚拿一张写满了‘我想我的思顺’‘思顺回来看我’等话,不知道他曾否寄给汝看。”

“忠忠、庄庄两个天天撒泼,要我带他们逛北戴河……我被他们磨不过,已经答应了……你们这些孩子们,实在难搀,一个个长大了,越发成群结党来打老子主意了,你当老姊姊的都不管管他们吗?”

“平心而论,爱女儿那里会不爱女婿呢,但总是间接的爱,是不能为讳的。徽音我也狠爱她,我常和*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但要我爱她和爱你一样,终久是不可能的。”

“今天接着大宝贝五月九日、小宝贝五月三日来信,狠高兴。那两位‘不甚宝贝’的信,也许明后天就到罢?”

“老白鼻这几天闹牙痛,娘娘昨天带他到北京拔了一个牙,只怕还要拔第二个,好不令人心疼。”

梁启超(左二)、思顺(右一)、思成(左一)和思永(右二)

「三」 以 “德” 教 子

刘海滨博士说:“两百年前自欧洲开端、进而席卷全球的现代化进程,其主要特征是‘世俗化’,就是重视人类生活中身体、物质的一端,而忽视精神生活,特别是道德、宗教层面。“于是,我们看到,只关心孩子学习的父母越来越多,有才无德、德不配位的孩子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听到,钱理群教授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概念——”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而梁启超在一百年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他主张以“德“的教育打底,通过”德“的教育,让人先成为”人“,再加以现代知识的教育。梁启超说:

你如果做一个人,知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知识却是越多越坏。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就是这个道理。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充分践行了这一点。但这个道理永远是知易行难,尤其在越来越世俗的现代家庭。不信的话,大家可以看看,梁启超在家书中给予子女、一百年后依然有用的”德“的教育,又有多少会被现在的父亲说给孩子听

“汝似久未作禀与汝叔,何耶?汝叔前得汝叔颇怒,谓不应以闺秀作此等语,其复书云何?吾未之见,大约必大申饬矣。然此出自爱汝之意,今气亦久平,汝宜作禀请安,只著一二句谢过,不必再提前事也。“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因自己地位做得一分是一分,便人人都有事可做了。”

“汝母归后说情形,吾意以迟一年出洋为要,志摩亦如此说,昨得君劢书,亦力以为言。盖身体未完全复元,旅行恐出毛病,为一时欲速之念所中,而贻终身之戚,甚不可也。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炼德性之好机会,况在国内多预备一年,即以学业论,亦本未尝有损失耶。 ”

“我打算到下葬后,叫忠忠们向二叔磕几头叩谢。你们虽在远,也要各各写一封信,恳切陈谢(庄庄也该写),谅来成、永写信给二叔更少。这种子弟之礼,是要常常在意的,才算我们家的乖孩子。”

“你们不愿意调任及调部也是好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只要不至冻馁,在这种半清净、半热闹的地方,带着孩子们读书最好,几个孙子叫他们尝尝寒素风味,实属有益。”

“庄庄独立的多走些地方,多认识些朋友,性质格外活泼些,甚好,甚好。但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庄庄以后离开家庭渐渐的远,要常常注意这一点。”

“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他的新妇是王受庆夫人,与志摩恋爱上,才和受庆厉害,实在不道德之极……我在礼堂演说一篇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一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今把训词稿子寄给你们一看……品性上不曾经过严格的训练,真是可怕。”

“孩子们:我近来寄你们的信真不少,你们来信亦还可以,只是思成的太少,好像两个多月没有信来了,令我好生放心不下。我狠怕他感受什么精神上刺激苦痛,我以为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

梁启超与子女思忠、思庄合影

「四」 以 “学” 教 子

现代父亲,即使再缺位者,估计也会关心孩子的学业。有的父与子的对话,甚至只有学业。有的父亲对孩子学业有成、成龙成凤的执念,甚至超出自己的想象。但当父亲把孩子的学业简单地等同于成绩、对孩子的学业只有功利的期望时,其学业往往很难帮助孩子长久地安身立命。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学业,则是从长计议,是为子女这一世的筹谋。所以,他会考虑子女的兴趣,会考虑子女的擅长,会考虑时代的发展,会考虑社会的需求……他统筹全盘、深思熟虑,甚至寻求外界专业人士帮助,给子女以指导;所以,他总会在紧要处,给子女以点拨。

也许有的父亲会说,我没有梁启超的学识,如何学他一般以“学“教子?但其实对于很多父亲而言,没有梁启超的学识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为孩子”计深远“的心。

看看家书中梁启超对孩子学业的考量,真的无法不钦佩其目光长远

“汝叔因言语不甚通,料理家务极苦,日言须汝母来,吾意无论如何,必须俟汝听讲毕业……”

“汝学课究能受益否?教习有缺课否?暂不移家专为汝耳。”

“七日书悉,汝学居然有味,吾甚慰也……希哲国文,汝叔已教之,顷柳隅复为任此也。”

“汝所学日入实际,可喜,问题答案大略无误,吾尚无暇细阅也。思成字极有笔意,再经一年数月,可以为我代笔矣。”

“吾尚得仿宋体《四书》一部(王文敏公旧藏本)。吾留以自养矣。思成学课归汝监督试验,若至明年二月,汝出报告谓其有进益者,吾则于其生日时以此赉之。”

“日来颇有意欲令思成往青岛留学,汝叔主持尤力,其实吾十二岁即离父母独学于省城,明年思成十四矣,有何不可?”

“思成往青岛,彼自愿否?吾观汝如此长大,尚像吃奶孩子一般离不开爹妈,彼乃能耶?若往不必多预备,但利用此时日多用力于国文可耳,他日有便,当更调查详细也。”

“顷查青岛专为我国人所立之校,学风极坏,其德童专用校,入之不易。思成明年能往与否,尚未决耳。归国后为汝诸弟妹求学真一大问题也。”

“思成留学事,有门生在青岛者来书述情形,今寄阅。惟所谓特别高等学堂者,闻学风极不佳,思成独往,实不放心,或再俟一二年后彼稍长大,再作商量亦可耳。”

“有石星巢先生,吾少年受业师,贫不能自存,哀属我为觅事,不得已请作*。然亦不过拟移家归后乞其授思成辈学,分简叔之劳。此老旧学尚好,吾十五六时之知识,大率得自彼也。”

“吾极不欲过劳汝,惟念归后难得良师,故欲汝受此完全教育耳。”

“汝等能升级固善,不能也不必愤懑,但问果能用功与否。若既竭吾才,则于心无愧。若缘怠慌所致,则是自暴自弃,非吾家佳子弟矣。闻汝姊言,汝等颇知习劳苦学俭朴,吾心甚慰,宜益图向上。”

“稍旧一点的严正教育,受了狠受益,你还是安心加入加校罢。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你若看见别的同学都入大学,便自己着急,那便是‘孩子气’了。”

“却是思成学课怕要稍为变更。他本来想忠忠学工程,将来啊和他合作。现在忠忠既走别的路,他所学单纯是美术建筑,回来是否适于谋生,怕是一问题。我的计画,本来你们姊妹弟兄各各结婚后都跟着我在家里三几年,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但现在情形,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之母,立刻便需自立门户,这便困难多了。所以生计问题,刻不容缓。我从前希望他学都市设计,只怕缓不济急。他毕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何如?我对专门学科情形不熟,思成可细细审度,回我一信。”

“思庄近来还常常想家吗?……我最希望你特别注重法文,将来毕业后最少也留法一年,你愿意吗?……思忠来信叙述入学后情形,我和你娘娘都极高兴。你既学政治,那么进什么团体是免不了的,我一切不干涉你,但愿意你十分谨慎,须几经考量后方可加入。在加入前先把情形告诉我,我也可以做你的顾问。思永回来的事,李济之尚未回信,听说他这回采掘狠有所得,不久也要回京一次。”

“思成来信问有用无用之别,这个问题很容易解答,试问唐开元、天宝间李白、杜甫与姚崇、宋璟比较,其贡献于国家者孰多?为中国文化史及全人类文化史起见,姚、宋之有无,算不得什么事,若没有了李、杜,试问历史减色多少呢?……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功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内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见……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关于思成毕业后的立身,我近几个月来颇有点盘算,姑且提出来供你们的参考——论理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但以中国现情而论,在最近的将来,几年以内敢说绝无发展资金所学的余地,连我还不知道能在国内安居几时呢。你们回来有什么事可做呢?多少留学生回国后都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状态中,所以我想思成在这时候先打打主意,预备毕业后在美国找些职业,蹲三两年再说。这话像是‘非爱国的’,其实也不然,你们若能于建筑美术上实有创造能力,开出一种‘兼综中西’的宗派,就先在美国试验,若能陈宫,则发挥本国光荣,便是替祖国尽了无上义务。”

“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功夫。我怕你因为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再者,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功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你务要听爹爹苦口良言。”

“思永:复信收到。你再留学机会万不容失掉,因为你所学还未大成哩。”

“庄庄: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你离开我狠久,你的思想近来发展方向我不知道,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凡学问没有那样不是好,合自己的式(和自己的意兴若相近者),便是最好。”

结 语

有研究报告显示,子女教育已经成为中国中产家庭最关注的生活重点、最普遍的焦虑,子女教育支出成为其除住房支出外最大的支出。新中国成立70年、改革开放40年,对于大多数依靠教育、独立奋斗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90后中国中产,上一代对于自己的放养,完全无法指导自己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子女教育、尤其是自己要独挑大梁的家庭教育,到底该如何开展,为人父母的70后80后90后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而梁启超的家庭教育,无疑为大家提供了极佳的指引和借鉴。尤其是他以“身”教子、以“爱”教子、以“德”教子、以“学”教子的四条秘笈,并不高深、极具可操作性,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个好父亲、好母亲,立即就可以放下焦虑、行动起来!而且,“人生百年,立于幼学”,越早行动越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