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聚焦基层治理“小切口” 构建多元解纷“新枫格”——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

周口聚焦基层治理“小切口” 构建多元解纷“新枫格”——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

首页休闲益智桃园三结仇单机版更新时间:2024-05-11

近年来,周口市紧紧抓住家庭、邻里、网格、乡村等这些“小切口”,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近日,“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组首站来到周口,深入报道周口各地各部门聚焦基层治理“小切口”,深入推进“三零”创建工作,构建多元解纷“新枫格”的生动实践。

大美枫景

周口

和家有方:一书一信含温情

不久前,扶沟县法院韭园法庭庭长范娜娜收到的一封信感动了很多人。

“我到辖区一所小学上法治课,课后,一名9岁小学生给了我一封信。”范娜娜说,信中主要讲述了他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闹离婚,他想让法官出面劝爸爸妈妈不要离婚。随后,范娜娜就与这名小学生的父母联系,了解情况并劝和,促成了家庭关系和好。同时,范娜娜还用这封信呼吁为人父母者要为孩子营造温暖的家。

范娜娜在办理婚姻、家事案件中还创新性地让离婚双方签订《合作父母承诺书》,意在提醒当事人婚姻关系的解除不影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用这个办法促进离婚夫妻关爱未成年子女。

2022年11月,扶沟县法院在韭园法庭成立周口市首个“家事审判法庭”。走进家事审判法庭,当事人感受到的不仅有法的威严,还有情的温暖,家事纠纷当事人能在调解和审判中感受到司法温暖。

一书一信所传递的司法温度只是周口法院温情司法、延伸服务、化解纠纷的一个缩影。周口法院立足家事审判工作实际,经常走村入户,对受理的家事纠纷案件,实地调查了解案情,以“促进家庭和睦、修复家庭情感”作为家事纠纷的审理主线,运用柔性司法理顺“家长里短”,让司法有了“温度”。

家是最小国,只有千千万万的小家庭和谐了,社会大局才能平安稳定。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周口市着眼社会最小单元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平安周口建设的最基础最坚实支撑。

睦邻有道:“门前树下”解心结

远亲不如近邻。在促进邻里和睦方面,商水县巴村镇董村探索“门前树下”议事化解邻里矛盾纠纷工作法。最近,村里就采用“门前树下”议事方式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

当事人张大娘说,邻居盖新房时嫌自家老宅面积小,就准备挤占胡同的公共通道把墙往外建一些,因她坚决不同意,就发生了矛盾。议事会成员调查走访了解情况后,把二人叫到胡同口,一方面从道德上劝解,一方面普法说理。五六次调解后,两家言和。

该村河边小广场的一棵银杏树下,摆放了十几个小板凳,并设置有“门前树下”议事点标牌,这就是村里议事的地方。该村“门前树下”议事会成员、村党支部副*张磊介绍,议事会由包村干部担任会长、村党支部*担任副会长,有固定成员8名。

近年来,周口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多元解纷工作法,从解决群众小纠纷小矛盾入手,解决邻里、土地等纠纷,防范民转刑案件的发生。鹿邑县“道德法庭”、淮阳区“讲理堂”、商水县“阳城胡同长”“黄寨大嫂”等调解品牌不断涌现,彰显了周口市基层调解一线在持续抓实抓好基层人民调解,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做法。

织网有法:“胡同长”真管事

商水县阳城街道瓦房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紧邻社区活动广场,没有院墙,东西南北各条路直达该中心。瓦房庄驻村第一*宋赟介绍,该社区自2021年开始探索建立“胡同长制”工作法。

走进瓦房庄,人们会发现每个胡同口都有一个醒目的公示牌。标牌显示胡同长姓名、联系居民户数、人数及服务区域,并有联系电话。“迎春胡同”“桃源胡同”……这些名字都是胡同长本人起的,令人耳目一新。

王文宣老先生今年71岁,身体好且十分热心,被推选为胡同长。王文宣说,当胡同长就要真管事,做好街道办要求的“五员职责”(人居环境管理员、“三零”创建的助理员、乡风文明宣传员、产业发展的示范员和联络群众的服务员)。目前,瓦房庄社区共有15名胡同长,每名胡同长分包15至30户居民,以最小单元发挥最大效能,乡村治理效能大幅提升。

今年2月17日,周口市委*张建慧出席市委政法工作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周口市近年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干部联网格、干警联村居、党员联住户”为抓手,以“网格管理信息化、网格力量多元化、网格服务精细化”为目标,着力构建起“三联三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治村有招:“四网”解纠纷

扶沟县公安局韭园派出所有一个老百姓熟悉的“辉哥调解室”,辉哥是该所老民警韩文辉。“辉哥调解室”为解决群众烦心“疙瘩”事提供了场所,让老百姓化解矛盾纠纷有了去处。

“韭园派出所成立‘辉哥调解室’,是利用‘四网’化解纠纷的具体举措。”该所所长葛振杰说,近年来,韭园派出所坚持源头治理,积极探索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总结了“四网”矛盾化解法。第一张是“现解网”,在包村民警、辅警走访排查时,遇到矛盾纠纷隐患时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倘若不能解决,就打开第二张网“内化网”,邀请村里有威望的人或其亲友一起解决;仍不能解决的,就使用第三张网“联调网”,邀请司法所民调员、法院法官等通过法律手段再次调处;如果还没有结果,就打开最后一张网“综治网”,通过乡综治中心,联合社会各方力量解决。

近年来,周口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三零”创建工作,落实市委“着力基层、夯实基础”工作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广泛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基层平安创建,创新性探索多元化解矛盾纠纷,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小切口”,做好平安周口建设“大文章”,展现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周口“新枫格”。

枫光人物

周口

像一棵枫树

扎根乡村17年

时祖前“土”得很。头发灰白,脸色黝黑,笑起来额上、眼角的皱纹像刀刻的;一双手粗糙得手心有茧、手背有皲,但握起来让人觉得厚实有力;脚上的皮鞋本来就旧,又蒙着一层土。如果不是他穿着警服,乍见时可能会被误以为是个当地农民,而且是经常在地里干活的那种。

“天天骑着车子在各村跑,碰到村民谁有事儿,就地就说上了,站累了就蹲着,蹲累了就一屁股坐地上。现在冬天风又大,身上、鞋上哪能没有土啊?”11月22日,在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沈楼村时祖前警务室,时祖前边拍身上的土边说。

警务室门前就是连片的麦地。从2010年12月起,作为驻村民警的时祖前像一棵枫树,扎根在这片土地已13年了。加上之前驻其他警务室的时间,时祖前担任驻村民警已有17个年头。

心和家 都在驻村警务室

“老时在俺村工作十几年,没白天没黑夜地为群众忙。为了老百姓办事方便,他把家都安这儿了。”说起时祖前,70岁的村民老沈无比感慨。

2010年12月,从警4年后的时祖前来到当时的沈楼警务室工作。沈楼警务室处在城乡接合部,辖区有20多个自然村,治安情况复杂。

为了离群众更近一点,工作时间更长一点,2012年,时祖前做通妻子曹秀丽的工作,让她带着4岁的儿子搬到了沈楼警务室。平时他白天处警、走访,妻子就在警务室帮忙接待来访群众。夫妇二人坚持“门常开、人常在、随时来、随时办”,热情服务辖区群众,耐心化解矛盾纠纷。渐渐地,沈楼警务室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警务室”,也是村民依赖的“纠纷调解室”。2022年7月,沈楼警务室更名为时祖前警务室。

笨和巧 辩证化解矛盾纠纷

时祖前说:“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你得让老百姓感觉你是自家人,啥话都愿意给你说,你说啥他信你。”

在沈楼村13年的时间里,时祖前下足了“笨功夫”。现在,整个辖区内每户村民和其他治安情况形成了两张“地图”,一张存在时祖前的电脑里,另一张存在他的大脑里。

化解矛盾纠纷,时祖前善于找“突破口”。杨寨村两家邻居因盖房产生纠纷,老时来来回回好几趟都没能调解成功。老时走访了解到其中一家是“女主人当家”,而这个女主人又比较听她娘家哥的话。老时就千方百计把那个关键的“娘家哥”请到现场,并给双方反复讲述“六尺巷”的故事,最后这起纠纷得以化解。

一名群众竖着大拇指说:“老时调解矛盾真是有一手,有方法,有巧劲儿。”

德和法 成就就地息事率100%

时祖前总结了一套调解纠纷“十六字经”:“认真倾听,法律在前,纠纷联调,预防为先。”

前段时间,时祖前听说村里兄弟几人都不愿意赡养老人,便带着法律宣传册到兄弟几人家里普法讲理,让兄弟几个从道德上愿意养、从法律上不敢不养。用当地群众的话说,“老时是个实诚人,既懂法,又讲理,办的都是实诚事”。

在驻村警务室工作17年,时祖前用心用情、身体力行地实践“枫桥经验”,先后调解纠纷600余起,就地息事率100%,一个个“平安村”也被打造了出来。

人物名片

时祖前,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2006年11月参加公安工作,担任驻村民警17年,现任周口市公安局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分局搬口派出所二级警长。时祖前先后获得全省“最美基层民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社区民警等荣誉称号,2021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

枫光故事

周口

调解室外的笑声

“司法所帮我把烦心事解决了,不耽误我回家吃饭!”11月21日傍晚,何大爷和张大娘走出扶沟县司法局扶亭司法所调解室,笑着向调解员史渤玉连连道谢。

原来,从2015年起,扶沟县扶亭街道何老村村民何大爷与邻居张大娘约定,何大爷租用张大娘一大一小两块地,大的6亩4分地,每年租金3200元;小的1亩6分地,每年租金800元。往年俩人合作都很顺利,可前些日子,这8亩地到期后,何大爷却又多种了一季秋玉米。张大娘听说后跑到地里一看——玉米已经种上了。现在退租为时已晚,张大娘立刻跑到何大爷家里,索要这两块地的租金,却不想两人的矛盾也随之而来。

“调解员,你给俺评评理。”在扶亭司法所调解室里,张大娘看着调解员史渤玉,拍着桌子说,“咱种地的都知道一年种两季粮食,他种一季,是不是就得给我半年的钱?可他就是不愿意!”

“我种的是秋玉米,咱都知道秋玉米种4个月就收了,凭啥要我给半年的租金?”何大爷拿起面前的纸笔,边算边说:“大块地一年3200块钱,我用4个月,差不多就是1066块钱,我大方一点,大块地给你1100块钱!”

“二老先别激动,你们让我评理,但是我认为你们都有理,也都没有算错,只是二老在计算方式上有不同意见。大娘按季算,大爷按月算,其实也就差那几百块钱。”史渤玉起身给何大爷和张大娘添了杯茶,耐心安抚二老的情绪,说道,“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几百块钱结个仇,不仅不值当,在其他街坊邻居面前,咱脸上也挂不住啊!有啥话咱们都能好好说。”

乡村老百姓很多都是这样,鸡毛蒜皮的事本不值得生气,但当时谁也拉不下脸,为了面子不肯让步。史渤玉当了一年司法所调解员,早已深谙这个道理,于是他就让二老先回家消消气,过两天再轮流找到二老,单独做思想工作。

“大爷,咱租期到了之后,确实是没吭声就把地种上了,您可以站在张大娘的立场上想想,再多给点钱也算是个补偿……”

“大娘,你们二老都愉快合作这么多年了,别为这点钱结仇,您再少要点……”

“大爷,咱多给点儿,体谅体谅……”

“大娘,咱少要点,宽容宽容……”

前后20多天,史渤玉磨破了嘴皮子,最后二老的气也消了,理也说通了,终于愿意各退一步,接受史渤玉的调解建议,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张大爷支付大块地租金1260元,收完秋玉米一次性结清;小块地种满一年,租金800元,来年一次性结清。

史渤玉说:“因为几百块钱闹了矛盾虽说是小事,但在我眼里,只要是群众的事,哪怕一块钱都是大事。”

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完字,二老走出扶亭司法所。“以后咱们还是好邻居,有忙还找你帮!”张大娘笑着说。

“放心,只要能帮得上,我一定帮!”何大爷哈哈一笑。

送别了张大娘和何大爷,史渤玉向河南法制报记者展示了2022年12月省司法厅颁给扶亭司法所的“枫桥式司法所”牌匾。“不到一年时间,我们所已经调解了村民大大小小纠纷100余起。基层群众日常生活难免有摩擦,但是我们找到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帮老百姓解决问题、化解纠纷,争取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助力创造和谐幸福的扶亭街道。”

来源:河南法制报 全媒体记者 李东红 李葆童 岳明 程玉成 吕曈 贾鹏虎 见习记者 朱思洁/文图

编辑:张弦

(声明:“河南法制报”微信公众号所刊载文字或图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