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弃广博而取专精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谚语说,不要同时追两只兔子。围棋大师吴清源曾经手书条幅‘’不搏二兔"给聂卫平,委婉批评他精力分散。
‘’ 杂交水稻之夫"袁隆平曾经主动"头衔瘦身",目的是要把‘’核心优势‘’延续得长久一点。
不要站在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心多用,难学专精。王永庆、蔡万霖学历不高,但是他们精打细算、与人群相处的学问,都是学得很专精。如果永远是一个半吊子,学的东西也永远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而占了我们的盘子。
社会上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就是所谓的"冷门"。考大学,热门专业报考的人好多,食香行业总是门庭若市。其实呢,热门和冷门是相互转换的。社会上只有没有烧开的水,没有不值得烧的水。
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谓状元,无非是烧开了的水。胡延吴先生有篇文章,说他在深山遇见一个理发师傅,这个师傅不仅能够准确知道顾客头上痒在何处,而且他的剃刀在头上游走,犹如春风拂面。这样的技艺是不可能不令人称叹的。
一个人要建立‘’核心优势",首先要定位,看看自己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看自己有什么潜能,至少应该看看自己的兴趣何在。
高希均教授曾经说过一番话,他说所谓"核心优势‘’,就是一个人跟别人比较起来,他真正的优势到底是什么,能不能把自己的资源都集中运用到这个优势上?
烧水的过程大概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不免会有见异思迁的弱点,不免会怀疑乃至动摇,对水是不是可以烧开有深度的疑虑,最后我们甚至认为也许这壶水根本不值得去烧。。取得核心优势的人,社会往往给他特别的荣誉,然后也要求他有更多的社会活动。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可以点个赞,关注一下,有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的动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