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冒名顶替上大学者有不少是顶替与被顶替双方都商量的。一般情况下是考上者嫌学校不理想,决心继续复读,冒名顶替者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学,敢于“拼死一搏”,“ 死”是一种夸张说法,大不了“回归”而已,无所得也无所失,倘若学校没有发现则赚大了,得是失的无数倍。
国家取消大学分配制度以后,冒名顶替者有所增加,扩招后办学条件不好的学校出现了招生完不成任务的现象,对冒名顶替者也“不太认真”了,冒名顶替者一般有点“门路”,成本更小,收益仍然是很大的。
冒名顶替偶然被发现者很少。
某本科院校历史专业曾录取一名学生,入班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那时候是“难进易出”,考试难度比考大学容易不知多少倍,文科生能考上大学却屡次不及格很奇怪,系办一教师突发奇想:该不是冒名顶替的吧?于是到学校档案室一比对,果然是冒名顶替者,该学生立即被开除,至于被冒名顶替者则没人关心了。
那位冒名顶替者够笨的,太懒,真的活该,枉费了他家的门路和关系,那时候顶替一个本科需要有很大的能量,因为学成后前途很广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