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玩和学不是一对反义词 !

观点|玩和学不是一对反义词 !

首页休闲益智我堆积木贼溜更新时间:2024-04-27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玩耍精神》,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彼得·格雷(Peter Gray)。他希望传达给父母这样的理念:大人不要剥夺孩子快乐的玩耍时光,学习不只有一种方式。彼得鼓励家长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保持爱玩耍、爱探索等天性,他认为这些可以促进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并提升心理健康的程度。

在这本书中,彼得分析了“玩耍精神”。他的理念包括:一个孩子应该多与其他孩子玩耍和交往,不事事依赖父母,如此他才能慢慢变得独立,学会自己做决定、控制情绪、换位思考等。在他看来,玩耍是孩子们掌控自己的世界、学会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然而,在我作为班主任接触的很多家长中,有的人已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思维。只要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贪玩”这两个字。于是,这些家长压缩甚至完全剥夺孩子的游戏时间,用来补课。他们反对孩子参加任何与升学考试无关的活动。

前段时间,学校准备举行运动比赛,比赛项目有三个:其中个人项目是跳绳和踢毽子,集体项目是跳长绳。

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都不尽如人意。比如踢毽子,能连续踢到5个以上的学生很罕见。特别是男生,绝大多数人一个就踢飞了。跳绳的情况也不乐观。我想借这个活动燃起孩子们的运动热情,于是给了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练习,告诉他们一周后进行选拔。一个星期后,我发现竟然没几个学生有进步。问他们怎么回事,都说爸妈不让练,一有空余的时间就让他们做题。

“矮子里拔高个儿”,好不容易选定了参赛人员。有一个名叫彭程的男生被选上了,他对我说:“老师,你知道我的这点进步多不容易吗?每次我偷偷溜出门练习都提心吊胆,万一被老爸、老妈抓回去,那个唠叨啊,什么‘玩物丧志’‘业精于勤荒于嬉’……我跳绳没进步多少,成语什么的倒是都会背了!”

我看着彭程那惟妙惟肖的模仿,忍不住苦笑。班级里大部分孩子的父母都不会主动鼓励孩子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家长们更是畏“玩”如猛虎。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亚历山大·鲁宏认为:“人的个性就像树的年轮,是一圈一圈发展的。婴儿的一圈,代表享受与爱;孩童的一圈,代表创造与幻想;少年的一圈,代表玩耍与嬉戏;青年的一圈,代表爱与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特征。”

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别忘了玩耍也是一种学习。不必怕孩子沉浸在玩之中。明智的家长往往不会阻拦孩子玩,而是引导孩子学会玩。辉辉是我班的一个男生,他爸爸就秉持着这种观念。辉辉四年级时,迷恋上了拆解物品。上我的语文课时,他拆钢笔;上数学课,他把同桌的计算器给拆了……辉辉爸妈听说后,一方面对其他孩子进行赔偿,一方面特地给辉辉买了一套电子积木,在家里准备了一个小工作台,让他自由地拆装。工科出身的爸爸还亲自上阵,带着孩子一起“拆”东西。更让人佩服的是,他爸妈还允许孩子周末请同学来家一起拆装(前提是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过了一段时间,辉辉的成绩不降反升,更让人意外的是,原来七歪八扭的字也开始写得工整了。我和他聊了聊,问他是不是家长用练字作为玩电子积木的条件。他否认了,还说:“将来我想当个科学家。听爸爸说,一个人动手能力强,就说明他有搞科研的潜力。所以,他鼓励我动手实践。老师你上课时给我们讲过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你说做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所以不管是计算还是写字我都要更细心一些才行啊!”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认识、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从童话世界走向真实世界的桥梁,也是孩子童年的快乐源泉。孩子明亮的眼睛里是满满的好奇与渴望。他们围观蚂蚁搬家,迷恋树叶飘零,对每一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探索的*。

所以,就让孩子暂时放下作业本,在玩耍中收获经验,在大自然中接受美的启迪与熏陶吧!

本文来源|东方教育时报·家庭教育周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