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谚语俗语集锦: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500句常用谚语俗语集锦: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首页休闲益智我解结贼6更新时间:2024-05-03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惯)见“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

【出气多,进气少】(惯)

形容人病重,快要断气。也比喻钱不够花,入不敷出。《石点头》卷七:“除了读书的吃死饭,一家之中出气多,进气少……日穷一日。”于敏《第一个回合》一六章五:“我也不知是生了啥病,只觉身上发热,一抬头是一片金星,瘦的像一根烤糊的烧火棍子。眼见得是出气多,进气少。”

【出水才看两腿泥】(谚)

指从水里走出,才能看到两腿上的泥巴。比喻事情只有到最后才能见分晓。王默沨《春近云蒙》一〇:“这人喜眉俊眼儿,不笑不说话,跟老年人知大论小的。不少人说大队里找了个好会计。他就有保留,说:‘俺白洋淀有句俗话:出水才看两腿泥。’”

○也作〔出水方看两脚泥,上山方显高和低〕。李满天《水向东流》三〇章:“八字还没见一撇哩,棺材就给你送来喽!‘出水方看两脚泥,上山方显高和低’,这还是哪会儿呢!”

【出头的椽儿先朽烂】(谚)

本指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风吹雨淋,会先腐烂;转喻冒尖或带头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祸害。《金瓶梅词话》八六回:“金莲你休呆里撒奸,两头白面,说长并道短,我手里使不的你巧语花言,帮闲钻懒!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的椽儿先朽烂’。”

○也作①〔出头椽先朽〕。《禅真后史》二三回:“那印戟极有才能,朝廷信任,乃当今第一个权势的内相,倘有触忤于他,难免丧家之祸。况关赤丁等俱系方外之民,虽受冤枉,与我何预?俗言道:‘出头椽先朽。’莫要招揽闹祸!”②〔出头椽子先烂〕。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在会上我当然不能提,干部里面就有他的耳目呢……通不过也是白费,谁心里也在琢磨着‘出头椽子先烂’咧。”③〔出头鸟先死,出檐椽先烂〕。照春《飞云楼》九章:“人常说嘛,‘出头鸟先死,出檐椽先烂。’世上人都是恨人高,笑人低。你干得越好,惹的黑眼越多。”

【出外做客,不要露白】(谚)见“财不露白”。

【出污泥而不染】(惯)

比喻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却不沾染坏习气,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质。老舍《鼓书艺人》二一:“往日的秀莲已经一去不复返,如今是新的秀莲了。纯洁,芬芳,出污泥而不染,真像莲花一样。”刘绍棠《狼烟》二三:“郑三发的妹子郑小藕,是个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白少女,爱上了柳长春这个忠厚、勇敢、俊秀的小伙子。”

【出洋相】(惯)

①指在人前出丑,闹笑话。老舍《女店员》二场:“卖糖,这么大的姑娘!你还受戏耍,妈妈陪着出洋相,越想越窝囊!”②指故意做出丑态,引人发笑。路遥《平凡的世界》五四章:“在罐子村的秧歌队里,王满银鼻子上画了块白颜色,身上斜挂着驴串铃,手里甩着蝇刷子,丢腿撂胯地扮个‘开路小丑’,逗引得娃娃们撵着看他出洋相。”

【初出锅的糍粑——软做一塌】(歇)

糍粑(犮í犫ā):用蒸熟的糯米捣烂后做成的食品。本指刚出锅的糍粑很柔软,转以形容人因感情冲动时身体软瘫,不能自持。《醒世恒言》卷一五:“大卿看恁般标致,喜得神魂飘荡。一个揖作了下去,却像初出锅的糍粑,软做一塌,头也伸不出来。”

○也作〔才出锅的糍粑——酥软〕。刘显栋《于少保演义》四回:“王山一见瑶娘的容貌,就像是才出锅的糍粑,浑身都酥软了。”

【初出狸猫凶似虎】(谚)

狸猫:也称山猫、豹猫,形状像猫,性凶猛。比喻年轻人初踏入社会,敢冲敢闯,无所顾忌。刘彦林《三月潮》三章:“他比潘俊明只大两岁,是全厂中层干部最年轻的‘少壮派’。常言道:‘初出狸猫凶似虎。’少年得志,气盛火旺。”

【初生牛犊跑大,学步伢子摔大】(谚)

伢(狔á)子:小孩。指初生的牛犊在乱跑中长大,学走路的小孩在跌撞中成长。比喻年轻人的成长要靠他们自己在实践中磨炼。张步真《前任支书》二:“常言说:‘初生牛犊跑大,学步伢子摔大。’我们把担子给他压一压,让他自己脱手跑一跑,摔一摔,慢慢就会挑得起重担的。”

【初生之犊不惧虎】(谚)

犊(犱ú):牛犊,小牛。刚生下的牛犊连猛虎也不怕。比喻年轻人未经世事,不知天高地厚。也比喻年轻人不受世俗约束,敢冲敢闯,敢说敢干。《三国演义》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也作①〔初生牛犊不怕虎〕。《薛丁山征西》五五回:“薛英龙是出于年轻,可以说是不知天多高,地多厚。没有受高人的指教,枪法并不精通。他就仗着胆子大,敢下手,这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②〔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济公全传》二〇三回:“邓元吉、邓万川二人,也是‘初生犊儿不怕虎,长出犄角反怕狼’,自己以为自己的能力大了。”③〔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鹰展翅恨天低〕。黄佩珠等《薛雷扫北》二九回:“这兄弟二人,刚刚学艺下山,那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雏鹰展翅恨天低’啊!巴不得早显身手,建立功勋。”

【初一十五的庙门早了——都竟出些小鬼来了】(歇)

初一十五:指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小鬼:迷信指地位低下的鬼,转指仆人、丫鬟等地位低下的人。本指正月初一、十五到庙里上香,去得早了,见到的都是小鬼;转指出来的都是下人或粗俗的人。《金瓶梅》四六回:“月娘道:‘问他好有张主的货!你家初一十五的庙门早了,都竟出些小鬼来了。’大师父道:‘我的奶奶,恁四个画儿的姐姐,还说是小鬼!’”

【初一一橹,初二一橹】(惯)

橹:安在船艄或船旁、用人工摇动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且大。初一摇一橹,初二摇一橹。比喻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爽利。《何典》一回:“这里到孟婆庄有许多路,若这般初一一橹,初二一橹的,几时才到?”

【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谚)

扎针:妇女做针线活时,针头刺入布帛。初一扎上针,十五才拔出,即使自己做活慢到不能再慢,也比上门求别人强。指人贵自立,不可轻易求人。杜道德《腊八粥》:“有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叹土已围着脖子,就把满肚子的话说给儿媳妇:‘初一扎针十五拔,强似挨门求人家’,‘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

【除了灵山别有佛】(谚)

灵山:灵鹫山,佛祖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曾在此居住。比喻凡事不可只认一条死理,要灵活通变。《后西游记》三九回:“猪八戒又拦住道:‘师父,还有话说。这是灵山,不是佛却到那里去见佛?’那笑和尚又笑嘻嘻说道:‘你岂不闻俗语说除了灵山别有佛?不要迟疑,快跟我来。’”

○也作〔除去灵山别有庙〕。鲍昌《庚子风云》一部一九章:“栓大伯,兰妹子,咱们别泄气!俗话说得好:‘除去灵山别有庙。’凡事往开里想。”

【除了死法,更有活法】(谚)

除去原本固定的一条办法,更有许多灵活通变的办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规,只要放开思路,办法自多。《何典》一回:“活鬼既做了财主家边,岂不望养儿待老。无如力不从心,只好付之天命。一旦得新死亡人传闻之言,方知天底世下,除了死法,更有活法。”

○也作①〔除了死法,便是活法〕。明·杨之炯《玉杵记》三〇出:“相公,除了死法,便是活法。这匹马也值得五十两银子,就抬些作价与他,不以为过。”②〔除了死法有活法〕。《糊涂世界》卷六:“天下事除了死法有活法。像咱们摸不到官做,也叫没法。你们老爷既是个官,家里也还有几文,净在这里瞎混,这可不是个呆子?”③〔除了死法有活法,度过荒年有熟年〕。鲍昌《庚子风云》二部四章:“事情还没有那么糟。除了死法有活法,度过荒年有熟年。别看数九寒天,闲得筐底朝了天,我们还有营生可做。”

【除死无大灾】(谚)

指人如果横下一条心,连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灾祸。元·孙仲章《勘头巾》四折:“除死无大灾。饶便饶,不饶把俺两口儿就哈剌了吧。”

○也作〔除死无大难〕。难(狀à狀):灾难。褚同庆《水浒新传》五八回:“女儿寻思:拼着一死,也休想我随顺他!自古道:‘除死无大难。’我便把心一横,什么也不怕了。”

【厨房里的抹布——油透】(歇)

油:本指油腻,转指油滑。形容人油滑透顶。魏润身《红玛瑙相思豆》二一:“陆银河一下子就明白了,这老家伙真是厨房里的抹布——油透了!他独自带着杨云宝来到了西三所。”

【锄一恶,长十善】(谚)

锄:除去。除去一个恶人或一种恶类,就等于助长了十倍多的善人或善类。指除恶比积善的功效大得多。《宋史·毕仲衍传》:“邑子马宏以口舌横闾里……(仲衍)会摄县事,即逮捕验治,五日得其奸,流宏于邓州,一县相贺。给事中张问居里中,谓仲衍曰:‘谚云“锄一恶,长十善”,君之谓也。’”

【雏鸟不练飞,永远振不起翅膀】(谚)

雏鸟:小鸟。指小鸟必须练习飞翔,才能振翅高飞。比喻年轻人如果不在社会上磨炼闯荡,就不会坚强起来。白佩玉等《大唐三侠》一六回:“你的武艺和兵书战策都学得差不多了。特别是你的枪法,更胜人一筹。如今,当务之急是在疆场上闯荡闯荡。俗话说:雏鸟不练飞,是永远振不起翅膀的。”

【处家人情,非钱不行】(谚)

安排家计生活,支应往来人情,无法离开钱财。指生活中钱财不可缺少。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余夫妇居家,偶有需用,不免典质。始则移东补西,继则左支右绌。谚云:‘处家人情,非钱不行。’”

【处贫贱易,耐富贵难】(谚)

贫贱与富贵相比较,安心于贫贱生活比较容易,在富贵中能不骄奢淫逸则很难。指身处富贵而保持廉正的品质是难能可贵的。宋·何《春渚纪闻》卷六:“俚俗语有可取者:‘处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触藩羝羊——进退两难】(歇)见“羝羊触藩——进退两难”。

【触霉头】(惯)

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张恨水《京尘幻影录》六回:“‘鲍署长这一向的手气,不很好吧?像是输怕了的样子呢。’这一句话,把鲍署长的家乡话也引起来了,说道:‘触霉头,一个礼拜辰光输脱仔五六万洋钿。’”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二三:“林宛芝想学,可是在大太太和二太太的面前不好赞成。她劝冯永祥暂时不要再来教京剧了,别触霉头。”

【揣着明白的,说糊涂的】(惯)

指心里明白,却装作糊涂。老舍《骆驼祥子》一四:“‘不用揣着明白的,说糊涂的!’老头子立了起来,‘要他没我,要我没他,干脆的告诉你得了。我是你爸爸!我应当管!’”

【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见“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踹浑水】(惯)

踹(犮犺狌à犻):踩。浑水:不正当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别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短处,趁机占便宜。《西湖二集》卷三三:“有个江虎棍,一向看上这刘妇人,又见此妇与罗长官通奸,屡屡要来踹浑水,此妇再三不从。”《清夜钟》二回:“后来又有两个地方游花光棍……看上了他这两个媳妇,访得陈氏是个不端楷的,要踹浑水,踹上了老的,再乘机勾搭他这两个媳妇。”

【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谚)见“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

【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

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谷斯范《新桃花扇》一五回:“香君回答说:‘妈妈,你不必再劝了,除了侯相公,我不会嫁别人,强要我嫁,宁愿一头碰死!’贞娘气得心肝都痛了,硬忍住性子,冷笑说:‘侯相公?哼!不要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人家是有钱人家的哥儿,野花闲草招惹得多,根本不会把你放在心里。’”

【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歇)

钉鞋:一种旧式雨鞋,鞋帮用桐油油过,鞋底钉有大帽钉。本指行走时脚步很稳,形容做事扎实、稳妥。吴强《红日》一〇章四〇:“阿菊,我这个人办事,穿钉鞋走泥路,步步落实,保险不出差错!”

【穿黑衣,保黑主】(谚)见“吃黑饭,护黑主”。

【穿连裆裤】(惯)

比喻串通、勾结,相互包庇。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二部一一:“林宛芝紧紧闭着嘴,一句话也没答腔。大太太和朱瑞芳穿连裆裤,她感到自己孤孤单单的。”李準《黄河东流去》七章一:“李麦说:‘他们都是穿连裆裤,官官相护。’”

【穿青衣,抱黑柱】(谚)见“吃黑饭,护黑主”。

【穿湿布衫】(惯)

穿着水湿不*衣服。形容浑身不舒服。鲁迅《两地书》二集九五:“也并不太苦痛,只是终日浑身不舒服,那种感觉,我们那里有一句俗话,叫做‘穿湿布衫’,就是恰如将没有晒*小衫,穿在身上。”

【穿小鞋】(惯)

比喻受到有权势者暗中刁难、限制,又无可奈何。《儿女英雄传》二二回:“也不知那作书的是因当年果真有这等一桩公案,秉笔直书;也不知他闲着没的作了,找着钻钢眼,穿小鞋儿,吃难心丸儿,撒这等一个大躺线儿,要作这篇狡狯文章,自己为难自己!”草明《乘风破浪》二〇章:“他心里嘀咕着:‘批评批评他倒是好,可是人家该是厂长的还是厂长,将来给我穿小鞋,倒霉的还不是我们这些人?’”刘绍棠《孤村》三八:“那个小旋风已经当上业务股副股长,正是她的顶头上司,挖空心思给她穿小鞋儿。”

【穿孝鞋走路——白跑】(歇)见“薛仁贵不叫薛仁贵——叫白袍”。

【穿鞋的不知光脚的苦】(谚)

穿鞋的:生活条件好的人。指富人体会不到穷苦人的艰难处境。舒源骏《三兄弟》一二:“穿鞋的不知光脚的苦,你当我愿走?我是要脸的,我不能叫人指着脊梁骂我是个叛国犯。”

○也作〔穿皮袍子不知光腚的冷〕。光腚:光着屁股没裤穿。于敏《千里从军行》六:“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穿皮袍子不知光腚的冷。俺们少吃一口饿不死,你拿去救救急吧!”

【穿新鞋走老路】(惯)

比喻形式变了,内容和实质没变,还是老一套。方云琴《南国情天》二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对中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如果我们不警惕,也会穿新鞋走老路呢!”

【穿新衣走夜道——别人看不见】(歇)

本指别人看不到自己所穿的新衣,转指旁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韩冬《原欲》八章:“倪镝心里踏实多了,很温和很友善地问他:‘哥们儿,你是哪儿的?’‘河东,王字号。’‘中叔皇’故意炫耀,问一答二。唯恐穿新衣走夜道别人看不见似的,急急忙忙亮了亮牌儿。”

【穿一条裤子】(惯)

①比喻互相勾结、包庇。曲波《桥隆飙》二四:“你们把特务当钦差大臣,好!这又加了一条:你们和特务穿一条裤子。”陈登科《风雷》五九章:“你说这个人混帐不混帐,他和敌人穿起一条裤子了!”②形容二者亲密无间。梁斌《翻身记事》二八:“咱同志们在一块革命多少年,好得像穿一条裤子,今天你们要走了,我能不送送你们?”

○也作①〔穿一条裤腿〕。李英儒《战斗在滹沱河上》二一:“我出个意见,趁着今天咱们队伍过来的高兴劲,大伙开个齐心会,把两条心的、跟张老东穿一条裤腿的都揪出来教训教训。”②〔合穿一条裤子〕。张行《武陵山下》九章五〇:“有人说,曾家三兄弟合穿一条裤子:曾长耀掌官印,曾再兴掌枪,曾作金管家财,三个人的罪行不能分开。”

【穿衣戴帽,各有一好】(谚)

好(犺à狅):爱好,喜爱。穿什么样的衣服,戴什么样的帽,各有各的爱好。指在穿戴方面各人的爱好不同,也泛指在生活中各有自己的喜爱与追求。马泉来《夜深沉》引子:“哈哈!你说你这叫什么瘾?茶楼掌柜的,天天惦记唱花脸,天天刮得像把大白瓷壶。这叫:‘穿衣戴帽,各有一好。’哈哈!”

○也作①〔穿衣戴帽,各人所好〕。刘彦林《东风浩荡》一〇章:“穿衣戴帽,各人所好。你喜欢吃酸的,还能让人家都跟着你喝醋?”②〔穿衣戴帽,各好一套〕。蔡天心《浑河的风暴》一部七章:“穿衣戴帽,各好一套啊!我早就听说你爹的干儿子郎三惦记过这个小娘们,是吗?”

【穿衣见父,脱衣见夫——有始有终】(歇)

脱衣见夫:指女子出嫁后,总要与丈夫有肌肤之亲。指事情总是有前有后,有头有尾。《闽都别记》二二一回:“麻姑笑曰:‘比前更佳!俗云:穿衣见父,脱衣见夫,有始有终。生蛆无数乃生生不绝之吉兆,佳极无疑。’”

【船帮水,水帮船】(谚)

船借水的力才得行驶,水借船的力才得摆渡。指互相帮助、互相借力,才可使双方都获得益处。清·范寅《越谚》卷上:“‘船帮水,水帮船。’越舟摇橹,故有是谚。”

○也作〔船靠水,水帮船;藤缠树,树绊藤〕。李肇隆《樟树和檀木》:“俗话说:‘船靠水,水帮船;藤缠树,树绊藤。’你们三个的看法都一致,我是单丝成不了线,独木成不了林。”

【船不离舵,客不离货】(谚)

舵(犱狌ò):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离开舵一样,客商不能离开自己的货物。指客商离开货物,没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盗。也指贵重财物必须随身带好。《歧路灯》六六回:“船不离舵,客不离货。只因向舍弟备这宗银子,少不得落后两日,千万望谭爷,本城主户,自有挪山之力,即令不欠舍弟的,还想去府上借一借哩。”

【船大了,才会冲起浪】(谚)

指大船才能在水中冲起浪,小船没有这冲激力。比喻事情不大,就不会掀起风波,引起议论。肖鸣《临河的村庄》五:“议论多说明事情大,大家关心着哩。三福叔呀,你家母鸡下了个蛋,公鸡踩了人家的母鸡,这类事情,连穿开裆裤的孩子也不去议论它。常言说‘船大了,才会冲起浪’嘛!”

【船到江心补漏迟】(谚)

漏船行到江心才去修补,已经无济于事。借指凡事必须预先防范,已经造成的错误临时补救便来不及。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恁时节,船到江心补漏迟,烦恼怨他谁?事要前思免后悔,我也劝你不得。有朝一日,准备着搭救你块望夫石。”

○也作①〔船到江心补漏迟,悬崖勒马才收骑〕。元·郑光祖《智勇定齐》三折:“这厮不识咱运机,将人来紧追袭。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悬崖勒马才收骑。”②〔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道:‘你如今哭也迟了,只是将来学做好人,还有个出头日子。’一路上热一句,冷一句,把话打着他心事。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③〔马到崖头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克非《山河颂》二二:“总之乎,凡百事,小心谨慎为妙。莫搞得像俗语说的:‘马到崖头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船到码头车到站】(惯)

比喻止步不前。毕方等《千重浪》三章:“别说社员,咱们这圈儿里就有这种思想,不是有人说过船到码头车到站,老虎还得打打盹,老牛还得眯眯觉吗?还用得着艰苦奋斗?”

【船到桥,直苗苗】(谚)

指船行到桥头,船身自会直直地随着水流通过。比喻凡事用不着心急,事到临头,自会有解决的办法。《常言道》二回:“神仙官道:‘既然如此,就把船撑拢去救他。’老虎官道:‘你不要慌,船到桥,直苗苗,我自有个道理。’”

○也作①〔船到桥头自会直〕。燕平《从前,当我年轻时……》上二〇:“别难过了,想开一点,还是先养好身子。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会直’的。回家后,想法做点小本生意,好歹得混下去。”②〔船到江心自会直〕。金依《楼下楼·同甘共苦》:“不必为我担心,到时会有办法的,船到江心自会直。”③〔船到湾头自然直〕。《绘芳录》三四回:“我说吉人自有天相,不待人谋的。俗说‘船到湾头自然直’,今日少爷方信晚生前言非谬。”

【船底下无水怎推扳】(谚)

推扳:一推一扳,摇橹使船前进。指船底下如果没水就无法摇橹。比喻凡事离开最基本的条件便无法进行。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四:“谚曰:‘船底下无水怎推扳。’行船之法,一推扳而已,逦迤进发,攸往皆利也。操舟者自矜己力,不知半属天功。何则?以其有水也。”

【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

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金瓶梅词话》七四回:“你主子既爱你,常言‘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那好做恶人。你只不犯着我,我管你怎的?”

○也作〔船多不碍江〕。老舍《牛天赐传》一九:“他觉着云城的空气也不怎么比从前紧起来,作买卖的大家拼命的争赛,谁也不再信‘船多不碍江’这句话。”

【船家不打过河钱】(谚)

船家:摆渡渡客的船主。船主不在船靠到对岸后才收船钱。指渡客在船开动时就必须把摆渡钱交上。《七侠五义》五七回:“那船翁慢慢的摇起船来,撑至江心,却不动了,便发话道:‘大清早起的,总要发个利市。再者俗语说的是,“船家不打过河钱”。客官有酒资拿出来,老汉方好渡你过去。’”《小五义》一〇五回:“见那只船到河心,不走了。船家说:‘有句俗言,你可知道,船家不打过河钱,拿船钱来。’”

【船烂还有三千钉】(谚)

指木船即使破烂了,也还有三千个铁钉在。比喻富家即使败落,也还有厚实的家底。谷斯范《新桃花扇》七回:“船烂还有三千钉。毕竟是尚书府里阔哥儿,逃难下来,仍捧得出三百两银子。”

○也作①〔破船还有三千钉〕。白危《垦荒曲》二部二一:“恰如俗话说的:‘破船还有三千钉。’她的家庭没有因此失去一切。”②〔大船烂了还有三千个钉〕。徐本夫《降龙湾》二七章:“俗话说得好:‘大船烂了还有三千个钉。’你干了这么多年革命,当了这么长时间副厂长,人们从情面上讲,还是敬重维护你的。”③〔烂船拾起有三斤钉〕。陈残云《香飘四季》三章:“‘烂船拾起有三斤钉’,我连半截铁钉也没有,往日我可不是穿鞋踏袜,火红火绿的?”

【船里不漏针】(谚)

指船身严实,船内漏不了一根针;针要是丢了,必定是船内人拿走的。比喻丢失东西或走漏信息,总离不开内部人。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一九:“邹穆公引周谚云‘囊漏贮中’,今语则云:‘船里不漏针。’”

○也作①〔船底不漏针,漏针没外人〕。四川评书《夺印》:“常言说:‘船底不漏针,漏针没外人。’这件事想推得一干二净,办不到。”②〔船里不漏针,漏针船里人〕。张恨水《春明外史》七一回:“如今是共有三人知道这个箱子。船里不漏针,漏针船里人。我没有开你箱子,你自己不能说这话骗自己。”③〔船里不走针,瓮里不走鳖〕。《三宝太监西洋记》八五回:“元帅,你不得知这个法是个掩眼法儿,他走到那里去也。正叫做‘船里不走针,瓮里不走鳖’,只好在这些船上罢。”

【船头怕鬼,船尾怕贼】(惯)

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欧阳山《苦斗》五三:“大丈夫做事,说干就干,——怎么船头怕鬼,船尾怕贼的!”

○也作〔船头慌鬼,船尾慌贼〕。陈残云《香飘四季》三〇章:“‘船头慌鬼,船尾慌贼,’林昌很坚持,‘我们的艇子搬不上岸,遇了雨,就算躲在广州也完啦。’”

【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话】(谚)

船艄(狊犺ā狅):船尾。在船头上刚刚吵了嘴,转眼到船尾上就又搭腔说话了。指关系最密切的人,特别是夫妻之间发生争吵会很快和好。《唐祝文周四杰传》八三回:“大爷满肚子都是故典,这个故典却不知晓。俗话说的好:‘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话。’我说的相骂的人,便是搭话的人。”

○也作①〔船头打架,船尾说话〕。杨扬《夫妻间》:“夫妻间发生吵架打架的事,最好不要去插嘴。常言道‘船头打架,船尾说话’,何必去多管闲事。”②〔床头打架,床尾讲和〕。宋乔《侍卫官杂记》下:“‘快起来,先生和夫人又闹翻了!这么一大早,不知道为了什么?’‘何必这么紧张?’我把头伸出被窝来,‘人家夫妻俩床头打架,床尾讲和,用不着替古人担忧!’”

【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谚)

指只要稳坐船头,就不怕风浪颠簸。比喻只要自身为人正派稳重,就不怕任何闲言碎语。陈登科《风雷》一部五章:“银花道:‘随她说?她那黄口白牙,逢人就讲,遇人就说,讲的那些话难听死了。’金花道:‘只要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

【船桅杆锯作拴马桩——大材小用】(歇)见“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谚)

就像船离了水不能划行一样,做事离了钱财就办不成。指钱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沙陆墟《水浒三烈女》一二回:“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衙内若要成其好事,先拿五百两银子给小人,我可以去铺路。”

【船小好掉头】(谚)

掉头:转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转动。比喻人手少、规模小的单位,调整起来方便,没有牵制。郑茂生《说到做到》:“围绕人民群众的吃、穿、住、行、娱乐等,有许多事情需要做。可以发挥自己‘船小好掉头’的特点,拾遗补缺,为群众服务。”

○也作〔船小掉头快〕。郭慕白《新起点》:“他们利用‘船小掉头快’的优势,生产城乡人民日常生活不可少的各种各样小商品。”

【窗户里走人——连门道都没有】(歇)

门道:门径。指没有做事的诀窍或解决问题的途径。程贤章《小城之夜》三:“这下洪伯闷得躁啦!这孩子谈生产倒是七窍灵通,谈起这桩事儿,却是窗户里走人——连门道都没有。”

【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

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宋歌《刘聋子船口》一:“不管村里村外谁家有个大事小事,他宁可累断腰跑直腿,也要去帮忙。这样一来二去,他在我们黄亮屯就成了‘名人’,这一二年,他的名声又传出方圆几里地的小村,颇有些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名)声在外了。”

○也作①〔窗户外头吹喇叭——鸣声在外〕。邢院生《叛女》八:“哼,晚香玉早就是窗户外头吹喇叭——鸣(名)声在外啦。”②〔打开窗户吹喇叭——鸣声在外〕。张长弓等《娜敏伊虹》八章四:“西门礼说:‘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泄气。金婉屯虽然在三干会上没闹成模范,也是在旗里挂了号的。打开窗户吹喇叭——鸣声在外呀!决不能让一阵风吹光!’”

【窗户纸——一点就透】(歇)

指稍一指点就明白。梁斌《红旗谱》二七:“江涛怔了一会,忽地笑了说:‘像窗户纸一样,你这一点,我就透了。老套子大伯是个老雇工,既不使债,又不养猪。他是吃现成饭的,不管盐价贵贱……当然觉悟得慢。’”

○也作①〔窗户纸——一点就破〕。峻青《雄关赋》:“俗话说:‘窗户纸一点就破。’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当你囿于传统的藩篱,不敢越前人的雷池半步时,往往不能了解它的全部奥秘。事实上,这种奥秘很可能仅与你隔着一层窗户纸。”②〔属窗户纸的——一点就透〕。张天民《创业》一二章:“他知道照顾他们的自尊心,绝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他;即使必要,也只是点到为止。他们这种人属窗户纸的,一点就透。”③〔纸糊的窗户——一点就透〕。莫伸《生命的凝聚》九:“张财是纸糊的窗户,一点就透。心里不由得有点儿怵。可是又不能表现出来。”④〔纸糊灯笼——一戳就透亮〕。高缨《云崖初暖》六:“谁说我们工人家的娃儿笨,硬是个纸糊灯笼,一戳就透亮。”

【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谚)

窗下:指书房。十年寒窗,要专心苦读,不信命运;到了考场,却只能看你的文章能不能中主考官的眼。指学问在于自己努力,能否考中却在于命运。《石点头》卷一:“俗话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院偏不信此说,场中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也作①〔窗下莫言命,场中不论文〕。《娱目醒心编》九:“世人有言:窗下莫言命,场中不论文。是知场中去取,全凭本人之命。”②〔场中莫论文〕。《负曝闲谈》一回:“你有了这点本事,可以去考他一考了。自古道:‘场中莫论文。’一战而捷,也是难说的事。”

【床底下打斧头——不碍上就碍下】(歇)

指处境困难,上下都不好对付。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一一章三:“陈炯明在东江,邓本殷在南路,都是与直系通声气反对孙先生的,除开黄埔以外,这些客军,也没有几个真正拥护他,都是互相排挤,各霸地盘,各找各的出路。我们呆在这个地方,真是‘床底下打斧头,不碍上就碍下’,为难啦!”

【床底下放鹞子——大告不妙】(歇)见“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

【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惯)

比喻机构重叠。语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以来,所著诸子,理事重复,递相模敩,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郭沫若《洪波曲》五章五:“我这个厅长就可以不必要,部长以下的各级负责人员都可以不必要,为什么一定要床上叠床,屋上架屋?”

【床头打架,床尾讲和】(谚)见“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话”。

【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谚)

壮士:行侠仗义的豪杰。当床头金钱罄尽时,任你是怎样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头丧气,脸面无光。指钱财耗尽,连壮士都无可奈何。唐·张籍《行路难》:“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李英儒《虎穴伉俪》五章:“‘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吴老太太带来的那几十块钱,怎能供得起四口人在上海长时间居住呢!”

【床头千贯,不如日进分文】(谚)见“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

【闯寡门】(惯)

旧指在妓院中嫖妓不肯花钱。《金瓶梅词话》一一回:“第四名孙天化,绰号孙寡嘴,年纪五十余岁,专在院中闯寡门,与小娘传书寄柬,勾引子弟讨风流钱过日子。”《三刻拍案惊奇》二六回:“恰又妆饰体面,惯去闯寡门,吃空茶,假耽风月,见一个略有些颜色妇人,便看个死。”《醉醒石》一回:“只怕你乖而不来,不怕你来而使乖。故此再没有闯寡门的。”

【闯江湖】(惯)

旧指闯荡四方,以从事算卦、卖艺、卖药、治病等职业谋生。《彭公案》三五回:“你是坐井观天,痴儿说梦,只知有己,不知有人。老夫自幼儿闯江湖,独霸为首,还不敢小视天下之人。”雪克《战斗的青春》二章三:“洛殿家从前曾经是个不难过的小庄稼主儿,听老人说他爷爷是个闯江湖卖艺的。”

【创业百年,败家一天】(谚)

开创业绩得持续一辈子,败坏家业只需极短的时间。指创业是艰难而长久的,败业却极其容易而又迅速。冯德英《山菊花》八章:“你这么个大人,还老叫我替你操心?创业百年,败家一天。我年过花甲,精力有限,这个家业,往后全靠你兄弟二人维持。”

【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歇)

本指一边吹着乐器一边落到井里,比喻人的名声由大逐渐变小。姚雪垠《李自成》三卷五章:“李自成破洛阳,*福王。张敬轩破襄阳,*襄王。转眼之间他们二人声威大震,倒是我罗汝才没出息,像是吹鼓手掉井里——响着响着下去啦!”

【吹胡子瞪眼】(惯)

形容人发脾气时怒气冲冲的样子。也形容人虚张声势,故意装出吓人的样子。田汉《关汉卿》七场:“阿合马已经气得吹胡子瞪眼,但仍在竭力敷衍和礼霍孙。”浩然《艳阳天》二章:“二队长韩百仲病着,光能动嘴,下不了炕。一队长马连福吹胡子瞪眼,咒天骂地。”曲波《林海雪原》三:“刚走到院子里,突然街门一敲,走进四个警察,吹胡子瞪眼地问:‘有外人没有?’”

○也作①〔吹胡子瞪眼睛〕。老舍《四世同堂》六三:“他没有派头,不会吹胡子瞪眼睛。进了家门,他一点也不使大家感到‘父亲’回来了。他只是那么不声不响的,像一股温暖的微风,使大家感到点柔软的兴奋。”②〔吹胡子,瞪眼珠〕。金庸《射雕英雄传》九回:“他向着我吹胡子,瞪眼珠,可拿我没法子。”

【吹口气儿刮大风,吐口唾沫河涨水】(惯)

比喻有无穷的力量。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四章:“咱们一向吹口气儿刮大风,吐口唾沫河涨水,如今龙困沙滩,连小贼娃儿也敢欺负咱!”

【吹冷风】(惯)

比喻散布一些使人泄气的冷冰冰的话。刘绍棠《野婚》二八:“‘那我就五年以后入党吧!’小戏子站起身就走。我跳上去扯住她的胳臂,问道:‘是不是有人吹冷风?’”

○也作〔扇冷风〕。康濯《东方红》二章三:“‘哎呀,只怕他那身子吃不住!’宽子忽又有点担心。‘嘿嘿,可不是!’这位活人好像毫无主见,可又像在扇冷风放烟雾似的一步步逗引小宽。”

【吹牛皮】(惯)

指说大话,夸海口。《冷眼观》一二回:“并不是我替他吹牛皮,还是个堂堂的前任江南盐巡道呢,而且做过制造局督办。”李晓明等《平原枪声》一五:“我就知道苏建才这小子没胆子,上不了阵,光吹牛皮,到时候就草鸡了。”阳翰笙《草莽英雄》一幕:“罗大嫂:我看,小豪,你那牛皮还是不要再乱吹了吧!”

○也作〔吹牛腿〕。胡正《汾水长流》一八章:“许来庆、李生贵等一伙年轻人听说老同喜要和他们比赛游泳,就一齐嚷道:‘比就比,怎么样吧还比不过老同喜?’‘老同喜可不敢吹了牛腿啊!’”

【吹牛皮不犯死罪】(谚)

说大话、夸海口不受法律制裁。指吹牛皮不受约束。马云鹏《最后一个冬天》二二章:“吹牛皮不犯死罪,谁爱怎么吹就怎么吹吧,反正我一个敌人也没打死。”

○也作〔吹牛皮不犯法〕。曹家健《裁缝女》二:“拆屋茅草,敲壁泥,放到塘里造粪湖屎海,用白糖肥禾苗,出现亩产万斤粮——真是吹牛皮不犯法!”

【吹牛皮吹豁了边】(惯)

指说大话露出了破绽。茅盾《子夜》六:“于是他勉强一笑,也不怕自己吹牛皮吹豁了边,摆出了不得的神气,赶快正色答道:‘可不是么!就是镇——镇长。当真小事我也不干,那还用说!’”

○也作〔吹炸了牛皮〕。刘绍棠《这个年月》一二:“牛皮吹得山响,蒙骗不识内情的人,自称当过八三四一部队的仪仗兵,见过七七四十九个外国元首,跟尼克松和基辛格都握过手。不过常常言多语失,吹炸了牛皮,当众出丑。”

【吹*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歇)

吹了灯再挤眼睛,什么也看不见。指后来的事情无法知晓。《金瓶梅》四一回:“如今做湿亲家还好,到明日休要做了干亲家才难。吹*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做亲时人家好,过三年五载方了的才一个儿。”

【吹枕边风】(惯)

指妻子向丈夫灌输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要求。浩然《艳阳天》八九章:“你大伯怕你百仲叔闹过火,又怕你爸爸跟你百仲叔一个样儿,找我给你爸爸吹点枕边风。”

○也作〔吹枕头风〕。刘绍棠《野婚》二三:“小戏子在我耳边吹起枕头风,‘这中间北房,三间东厢房,跨院的三间棚子,拆小改大,宽打窄用,能翻盖成正房五大间,等收了秋就动工。’”

【棰楚之下,何求不得】(谚)

棰楚:杖击鞭打。指靠严刑逼供可以屈打成招。《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话说天地间事,只有狱情最难猜度。问刑官凭着自己的意思,认是这等了,坐在上面,只是敲打。自古道:‘棰楚之下,何求不得?’任是什么事情,只是招了。”

【春不到,花不开】(谚)

指春天到了,花儿才会开放。比喻凡事时机不到,就难以取得成功。郭振有《牧人情》二二章:“人家是好心。春不到,花不开,春天一到雁就来。他真能了解我的心情呀!”

【春不种,秋不收】(谚)

春天不下种子,秋天就没有收获。指农作物是有种才有收的。常比喻在人与事上,没有投入,就得不到回报。刘浩鹏等《龙公案》二回:“花钱交朋友,就像种地一样,你要是把它撒在地里,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因此交朋友也是这个道理:‘春不种,秋不收。’”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谚)

菘(狊ō狀犵):蔬菜名,即白菜。指早春时候的韭菜和秋末时候的白菜,最为鲜嫩可口,是各种菜蔬中的佳品。《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明·王象晋《群芳谱·蔬谱》:“白菜一名菘,诸菜中最堪常食。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歇)

春凳:一种有靠背、宽而长的凳子。比喻失去了依靠或依仗的条件。《金瓶梅》六〇回:“话说潘金莲见孩子没了,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班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

【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谚)

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二月下半月。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入药。春分时节,分株栽种的芍药不开花。指芍药分株不宜在春季。清·梁章钜《农候杂占·杂木占》:“芍药大约三年或二年一分,分花自八月至十二月,其津脉在根可移栽。春月不宜,以津脉发散在外也。故谚云:‘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

【春风不刮,杨柳不发】(谚)

如果春风不刮动,杨柳树就发不了芽。指春风吹拂,杨柳树等树木花草就开始萌动发芽。毕云高《刮风拣石头,下雨垒坝沟》:“春天风大。俗语说:‘春风不刮,杨柳不发。’”

【春风过马耳】(惯)见“东风射马耳”。

【春风踏脚报】(谚)

踏脚报:跑腿报信的人。春风就像跑腿报信的人一样,到处报信,不断地改变方向。指春风强劲,方向不定。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农事·占候》:“谚云:‘春风踏脚报。’言易于转向,如人传报不停脚也。”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谚)

指人在春天容易困倦,在秋凉时容易疲乏,在炎热的夏天容易瞌睡,在寒冬的季节又容易贪睡不起。从维熙《白云飘落天幕》:“脚癣、皮炎、沙眼、粉刺,甚至连‘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医学上都能联系到患者的心、肝、肺、脾,使贪生的懦夫感到来日苦短。”

【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谚)

指春天的鲢鱼,夏天的鲤鱼,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应时品尝,是极好的享受。曾辉《八月雪》二三章:“‘少了一个都不卖。’老头儿又把鱼翻动了一下,说:‘你不看这是什么家伙!俗话说: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这正是时候嘛。’”

【春忙夏忙,绣女下床】(谚)

春忙:春耕春种大忙时节。夏忙:夏收夏管大忙时节。指在农业生产的大忙季节里,绣花的闺女也要走出闺房参加劳动。吴小龙《田家少闲人》一:“春忙夏忙,绣女下床。三夏是六月份经济工作压倒一切的中心,必须把全部人力畜力调动起来。”

○也作①〔麦黄秋黄,绣女下床〕。麦黄秋黄:麦子到了收割的时候,秋田到了收获的时候,农家最忙。宛光《河东谚》:“‘麦黄秋黄,绣女下床。’在河东,这是一条人人尽知的老话头。一到这农家最忙的时节,人人都全力投入,你很难在巷道看到一个闲散的人。”②〔收麦打场,绣女下床〕。吴士钊《五黄六月》:“农历五月,农家最忙也最苦。地里的麦子黄了,必须抢收,稍为松懈,一场大风就会把熟透的麦粒摔落在地,所以叫做‘龙口夺食’。麦子割回来堆在麦场上,怕雨怕火,必须尽快碾打,‘收到仓里才是粮’。由此有‘收麦打场,绣女下床’的谚语。”

【春梦虽好一场空】(谚)

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美好的希望与企盼,不能实现,仍是空的。姚自豪等《特殊身份的警官》一一:“原以为行得春风有夏雨,皇天不负苦心人;谁知春梦虽好一场空,到今天,竟是拉完磨,*老驴。”

【春三月,不圆梦】(谚)

春三月:春天的总称。圆梦:迷信根据梦境来推断吉凶。指春天的梦虚幻多变,没有准头,无法推断。《醒世姻缘传》九〇回:“‘春三月,不圆梦’,春梦有什么准成?”

【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缝】(谚)

郎中:医生。春天一年之始,算命的人多;夏天气候炎热易生病,医生走红;秋天收获季节,道士化缘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缝生意忙。《再生缘》四五回:“家宅不安,要不要去请一个算命先生,排排流年,看看家宅?有句俗话叫‘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缝’哇!”

【春天不生产,秋后白瞪眼】(谚)

白瞪眼:也作“干瞪眼”,没希望、没奈何的表情。指在春季不耕种,到秋天就不会有任何收获。也泛指不下辛苦于前,就难有成果于后。爱山《农谚话春耕》:“农谚有道是:‘春天不生产,秋后白瞪眼。’是要人们抓紧春耕、春播的。又道是‘春耕深一寸,顶上一茬粪’,是说深耕在春季尤为重要。”

○也作〔春天不忙,秋后无粮〕。王金叶《春华秋实》:“农民对土地是真诚的。‘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下多大苦,就有多大收获。尤其在春天,更要抓紧,俗话说的‘春天不忙,秋后无粮’啊!”

【春天的鱼儿帝王吃不上,秋天的鱼儿狗都不爱吃】(谚)

春天的鱼连皇上也难得吃上,秋天的鱼连狗都不吃。指春鱼鲜嫩,又少又贵;秋鱼质劣,又多又贱。益希单增《幸存的人》一〇章:“这个季节是钓鱼的最好时光,鱼成群,鱼肉最鲜美。俗话说:‘春天的鱼儿帝王吃不上,秋天的鱼儿狗都不爱吃。’这意思是说,春鱼贵如金,秋鱼多如泥。”

【春天孩儿面】(谚)

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凌力《星星草》三章:“俗话说:‘春天孩儿面。’初春的天气是多变的。”

○也作①〔春天孩儿面,一日遭三变〕。三:多的约数。文清《当心春天里的“冬天”》:“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遭三变’,这是对春天气候多变的形象比喻。”②〔春天伢妹脸,一天变三变〕。伢妹:小男孩和小女孩。彭天翼《梅花坪》二:“人说‘春天伢妹脸,一天变三变’,第二天李济民起床,发现天变了,阴云密布,细雨纷飞。”

【春天后母面】(谚)

后母:继母。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赵淑侠《我们的歌》三四:“‘春天后母面’,晴得好好的,忽然又没头没脑的下起雨来,一下就是好几天。”

【春天三冷三暖,人生三苦三乐】(谚)

三:多的约数。春天的气候忽儿冷,忽儿热,变化无常;人的一生有时苦,有时乐,苦乐交替。指人生曲折多变,不是直线发展的。程圣民《扎西巴登》:“恩人啊,俗话讲:‘春天三冷三暖,人生三苦三乐。’收下吧,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哩!”

【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谚)

博士:旧时称茶坊、酒坊的侍者,此处指媒介。指春是百花的催生剂,酒是色情的媒介体。《警世通言》卷八:“当时崔宁买将酒来,三杯两盏,正是: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道不得个‘春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也作〔春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春为茶博士:指春色宜人,引发人们品茶赏花的雅兴。《西湖二集》卷二九:“一日晚间,吃了一二斤酒,便胆大起来。从古道:‘春为茶博士,酒是色媒人。’”

【春宵一刻千金价】(谚)

春宵:春天的夜晚,比喻男欢女爱的夜晚。指男女欢会的夜晚或新婚之夜十分宝贵,不可虚度。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三折:“再休题春宵一刻千金价,准备着寒窗更守十年寡。”明·梅鼎祚《昆仑奴》二折:“裙摺儿悭悭,衬着衫儿窄,这些时好破瓜,正春宵一刻千金价。”

○也作①〔春宵一刻值千金〕。明·王骥德《男王后》四折:“春宵一刻值千金,此夜何须问深浅。”《何典》四回:“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那些翻云覆雨的勾当,果然被六事鬼料着,与活鬼大不相同。”《金云翘传》一三回:“此春宵一刻值千金时也,何得虚度过了。”②〔春宵一刻抵千金〕。《飞剑记》五回:“正是被翻红浪,鸳鸯戏花。吐清香,蛱蝶寻,女貌郎才真可羡,春宵一刻抵千金。”

【春蟹夏鲎秋翅冬参】(谚)

鲎(犺ò狌):节肢动物,有甲壳,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鲎肉,秋季吃鱼翅,冬季吃海参。一年四季,营养价值极高的美食各有侧重。许和达《“皇帝鱼”》:“渔家民谣说得好:‘春季螃蟹胜肥鸡,夏季大鲎味甜美,秋季鱼翅生精髓,冬季海参价更贵。’但是,各有所好,我们不是皇帝肚里的虫,怎么知道他的怪嗜好呢?依我看,还是按照‘春蟹夏鲎秋翅冬参’的贡法吧!”

【春雨贵如油】(谚)

指春天的雨水,对农田就如膏油一样贵重。清·李光庭《乡言解颐·天部》:“春雨贵如油,如膏雨也。曰好雨正是当儿,知时节也。”冀夫《红角》四:“北方的春天,十年九旱。农谚说:‘春雨贵如油。’拿这话形容北方的春雨,是再恰当不过了。”

【春扎骨头秋扎肉】(谚)

人下到水中,春水冰冷刺骨,秋水只冷入皮肤。指春水比秋水对人体的刺激力更强。张峻《金鸡宴·搭桥》:“小放春在河边钓鱼,夏天在河里洗澡,可从没尝过秋天的河水袭人的滋味。他的两腿刚刚伸进河里,就觉得像万针猛扎似的痛疼。无怪人说‘春扎骨头秋扎肉’哟!”

【唇亡齿必寒】(谚)见“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戳壁脚】(惯)

指在背后说坏话挑唆。邹韬奋《民主的构成分子》:“如当面不说,背后戳壁脚,模仿旧式大家庭中妯娌姑嫂间争风吃醋的作风,便为失德。”

【戳穿西洋镜】(惯)

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鲁迅《朋友》:“变戏法的时时拱手道:‘出家靠朋友!’有几分就是对着明白戏法的底细者而发的,为的是要他不来戳穿西洋镜。”金庸《鹿鼎记》五回:“韦小宝道:‘容易,容易。我撒一句谎,不到半个时辰,就给你老人家戳穿了西洋镜。’”

○也作①〔戳破西洋镜〕。茅盾《霜叶红于二月花》一〇:“他看了曹志诚一眼,又微微一笑,心想这家伙还说鬼话干么;可是也懒得戳破他这西洋镜。”②〔拆穿西洋镜〕。金庸《侠客行》六回:“(石破天)不知洞房花烛之后,下一步将是如何,暗思自己不是她的真‘天哥’,这场‘拜天地成亲’,到头来终不免拆穿西洋镜,弄的尴尬万分。”

【戳脊梁骨】(惯)

指在人背后指责、议论。魏巍《东方》四部六章:“你们一天大酒大肉吃着,小契买一两次死猪肉,你就在村里散布他的坏话,弄得全村老少都戳他的脊梁骨,说他是个懒汉。”刘绍棠《碧桃》四:“‘我不想挣亏心的工分!’碧桃酸辣辣地说,‘我比不了你,溜溜达达,十分到家,游游逛逛,十分上账,不怕人家戳脊梁骨。’”

○也作〔戳背脊骨〕。艾芜《森林中》:“小麻子却老是爱戳人背脊骨的,坐在旁边息气,冷冷笑道:‘由他吧,他哪里要上吊?’”

【词出佳人口】(谚)

词:词曲。佳人:美女。指同是词曲,一经美女的嘴唱出,就格外悦耳动听。《醒世恒言》卷二五:“自古道:‘词出佳人口。’那白氏把心中之事,拟成歌曲,配着那娇滴滴的声音,呜呜咽咽歌将出来,声调清婉,音韵悠扬,真个直令高鸟停飞,潜鱼起舞,满座无不称赞。”

【瓷公鸡——一毛不拔】(歇)见“铁公鸡——一毛不拔”。

【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

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明·范受益《寻亲记》一八出:“〔外上〕‘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放手,放手!你为何扯住他?〔末〕李公公,这汉子领两个人来,吃了五百文酒钱,竟没得还我,如今扯他到官府去。”

【慈不掌兵,义不主财】(谚)

生性仁慈的人,不宜统领军队;行侠仗义的人,不宜主管钱财。旧指掌兵的不宜讲仁慈,主财的不宜讲情面。明·杨慎《丹铅总录》卷九:“谚曰:‘慈不掌兵,义不主财。’君子曰:‘惟慈掌兵,惟义主财。’”

○也作①〔仁不统兵,义不聚财〕。《歧路灯》六九回:“自古道:‘仁不统兵,义不聚财。’少爷如今能在钱字上减了自己的豪兴么?”②〔义不主财,慈不主兵〕。《醒世姻缘传》八九回:“义不主财,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不怕他远在万里,可以报我之仇,泄我之恨。”

【慈母有败子,严家无格虏】(谚)

格虏:强悍、桀骜不驯的奴仆。慈母的宠爱,往往惯成败家子弟;严厉的家法自不容有强横的奴仆。指治家贵在从严。《史记·李斯列传》:“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何也?则能罚之加焉必也。故商君之法,刑弃灰于道者。”

○也作〔慈母多败儿〕。陈绍基《金十字架》八:“苏二婶也心慌意乱地说:‘唉,都怪我平日对他太迁就了。’‘是呀,二婶,自古道:慈母多败儿。’”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

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南朝·陈后主《戏赠沈后》诗:“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梁仁《周瑜传奇》一一回:“常言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你有这般高强武艺,难道会无用武之地?”

○也作①〔此处不留有留处〕。《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曾见古人说的:‘此处不留有留处。’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②〔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任光椿《戊戌喋血记》二二章:“你一个人何必去同他们硬拼呢?还是躲开一下为好,‘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③〔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单田芳《燕王剑侠》九回:“俗话说:‘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何必指望在一棵树上吊死!”

【此地无银三百两】(惯)

民间故事说:有人把银子埋在地下,怕人发现,就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阿二看见牌子,挖走了银子,又在牌子背面写上“隔壁阿二不曾偷”。比喻拙劣的掩饰正好暴露了所要掩盖的真相。《龙图耳录》四〇回:“徐庆也接着说道:‘……见了大哥,就说柳兄没到这边来。’蒋平笑道:‘如此一说,那明是告诉大哥,柳兄在这里了,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李準《黄河东流去》三五章三:“(老清)心里想:‘你这么个架势,还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久不通风,店不露白”,真的要有小偷,你自己先把幌子打出来了。’”金庸《笑傲江湖》三八:“令狐冲道:‘这剑谱……可决不是在我身上。’一面说,一面眼望自己腹部。这句话当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也作①〔此地无银三十两〕。梁斌《红旗谱》四二:“江涛问:‘为什么在近边处写这么多的标语?这等于说“此地无银三十两”!’”②〔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未曾偷〕。李劼人《大波》三部四章一五:“他不由掀着大胡子放声笑道:‘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未曾偷的笔法!啊!哈哈!果然是一件可喜的事!’”③〔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四一:“‘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花婆儿大发脾气却是色厉内荏,我反倒轻松自如,开心取乐儿。”

【此地无朱砂,红土子为贵】(谚)

朱砂:又称丹砂,可入药,色鲜红。泛指没有上等的,次等的也可充数。老舍《谁先到了重庆》四幕:“就连这样,还四个报馆争着请我呢!这年月,缺乏人才,‘此地无朱砂,红土子为贵’!”

○也作〔地无朱砂,赤土为佳〕。《无声戏》九回:“家中又有田产屋业,利上盘起利来,一日富似一日,灶户里边,只有他这个财主。古语道得好:‘地无朱砂,赤土为佳。’”

【此一时,彼一时】(惯)见“彼一时,此一时”。

【匆匆不及草书】(谚)

匆匆:匆匆忙忙。草书:草体字,书法的一种,字体笔画相连。时间紧迫,来不及用草书写。指草书点画皆有法,难度很大,不是随便写得来的。宋·苏轼《评草书》:“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

○也作①〔事忙不及草书〕。清·张大复《梅花草堂集·书》:“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此善论也。字渐玄妙,方可草书,而世人竟率意为之,自谓天放,岂复有书意乎?古人云:‘事忙不及草书。’”②〔信速不及草书,家贫不办素餐〕。家贫不办素餐:家道贫寒,办不起素食。指烹调好素菜不容易,就像草书难写一样。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书画伎艺》:“谚云:‘信速不及草书,家贫不办素餐。’言其难卒置也,然小草尤难。”

【葱快了不剥皮,萝卜快了不洗泥】(谚)

葱出手得快了,就连皮也不剥;萝卜卖得快了,就连泥也不洗。指货物销售抢手时,便会不顾质量。张旭生《发生在苹果园的故事》:“那几年,苹果抢手,客商的卡车直接开到苹果园,摘下就装,不挑大小。这可真是俗语说的:‘葱快了不剥皮,萝卜快了不洗泥。’”

○也作〔葱多不剥皮,萝卜多了不洗泥〕。水运宪《雷暴》四章:“‘葱多不剥皮,萝卜多了不洗泥。’像这样运进城来的老白菜,尽是一种黄叶子,猪菜一般。”

【聪明反被聪明误】(谚)

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指聪明人往往自恃聪明,对己不加检点,对人拒绝建议,结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西湖二集》卷四:“与其聪明反被聪明误,不如做个愚蠢之人,一生无灾无难,安安稳稳。”

○也作①〔聪明反被聪明误,能人自遭能人嫌〕。叶明山《荒岛沉浮》二:“上中下鹅湖村出了三怪。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能人自遭能人嫌’,三个怀才者,只有潘泳,被武汉一所颇具名气的高等学府的经济管理系录取,剩下的两人便成了歪才。”②〔聪明反使聪明误,傻子自有傻子福〕。章君谷《吴佩孚传》一〇:“俗话说得好:‘聪明反使聪明误,傻子自有傻子福。’曹琨从窭人子、小副兵,竟然因利乘便,熬了个‘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的资格,回到小站,派在袁中堂的帐下效力。”③〔聪明偏受聪明苦,痴呆越享痴呆福〕。《西湖二集》卷四:“从来道:‘聪明偏受聪明苦,痴呆越享痴呆福。’奉劝世上聪明人,切不可笑那愚蠢汉子,那愚蠢汉子尽有得便宜处。”

【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

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曹玉林《苏醒的原野》五:“常言:‘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窦松贵对皮二妈哭笑不得,哪怕浑身是嘴,也无法解释。”

【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惯)

懵懂(犿ě狀犵犱ǒ狀犵):糊涂,不明事理。指明白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也指人一向聪明,脑子却一时转不过弯来。明·施惠《幽闺记》七出:“我陀满兴福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方才跳入秀士园中,他不拿我送官请赏,反助我银两,又结义我为兄弟。我久后若得寸进,欲报恩义,未知他姓甚名谁。”《儿女英雄传》一八回:“姑娘,你怎么这等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你家这桩事,便在原参的那忌刻之罪九十二款之内,岂不是替你报过仇了?”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三章二:“我们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啦。快去打听陆军中学的考期哟!”

○也作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老舍《方珍珠》一幕:“方太太:……人家急了,要揍他,他会去给人家跪下磕头,就是不放手珍珠!珍珠不是他的养女,倒仿佛是他的亲娘!孟小樵: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张天师叫鬼给迷住了!”②〔聪明一世,朦胧一时〕。张恨水《金粉世家》二四回:“润之笑道:‘你是聪明一世,朦胧一时,大名鼎鼎的陈玉芳,你会不知道?’”③〔精明一世,糊涂一时〕。茅盾《走上岗位》:“要是这条水路一断,那就只有走内黄浦,绕个大圈子,那可麻烦得多!怎么你们的朱老板精明一世倒糊涂了一时?”

【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谚)

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好事不会长久,就像彩云一闪就过,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样。《续金瓶梅》二五回:“一路上鲜鱼美酒,手边不少银钱,大吃大弄,强似那汴梁风景。或是玉卿吹笛,银瓶吹箫,樱桃管顿茶油,到夜来,一床而寝,好不快活。正是: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谚)

天生俭:天生来就很吝啬,不肯轻易成全。指世间的一切好事,从来很难顺利实现,就像瓜一样,成长期间一直很苦,到熟时才会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欢。”

○也作〔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罗旋《南国烽烟》一部八:“有句俗话说:‘从来好事多风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辛镇也不是避风谷,田家凤投入了另一个斗争的漩涡。”

【从来纨绔少伟男】(谚)

纨绔(狑á狀犽ù):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伟男:有作为的杰出男子。指自古以来,凡是养尊处优的富贵子弟,很少有能成就大事业的。孝廉《血染凤阳宫》一二回:“第二句他总要背成‘伴花宿柳过前川’,真是朽木不可雕矣!真是应了‘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古谚。”

【从毛厕上过,也要拾块干屎】(惯)

形容人非常贪婪。《梼杌闲评》三〇回:“秋鸿道:‘你从毛厕上过,也要拾块干屎的人,难道地方官就没有物事送你的?好一个清廉不爱钱的魏公公,专一会撇清。’”

【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歇)

扁:走样,含轻视意。指小看了人或片面地认识了人。李劼人《大波》三部八章五:“哈!你哥子真是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难道我有求于你的,就只一个钱字?”

○也作①〔打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艾明之《火种》七章三:“嫂子,你可别打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②〔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何可人《唐祝文周全传》一六回:“你真是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我既允许你要这七位妹妹,难道再来一个,我倒容纳不下?”③〔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一三回一:“小梅怪他说:‘看你!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我也是河边生,河边长;这一条路,船来船往也不知道走过多少遭儿,还有个错呀?’”④〔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鲍昌《庚子风云》二部二五章:“大管家,烦你回禀‘十三爷’,就说他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我们义和团、红灯照不是敛小钱的要饭花子,我们*是亮堂堂的事儿:扶清灭洋。”○也省作①〔从门缝里瞧人〕。马烽《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四:“王二狗:‘别从门缝里瞧人。’说着拿起了绳索。”②〔隔着门缝看人〕。冯志《敌后武工队》五章二:“别隔着门缝看人,我要是个五尺高的男子汉,早跟俺家宝生一块给国家效劳去啦。”③〔门缝里看人〕。杨纤如《金刚图》二二回:“你可门缝里看人,放心罢,啥时候也不给俺穷弟兄丢脸。”

【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

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一件不漏地要全部清算。《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三九:“那晋国的名士来得愈众,看的越多,不住口喧笑唾骂。骂得冯妇十分惶恐,只得弃了猛虎,撇了众人,看看无人之处,抱头鼠窜而逃,寻一僻径,回家去了。正是: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

○也作①〔从前作事,没兴齐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徐德又时时来催禀,不过做杨二郎屁股不着,打得些屈棒,毫无头绪。杨二郎正是俗语所云:‘从前作事,没兴齐来。’”②〔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西湖二集》卷九:“便喝左右军健将牛源捆打四十,革了虞候之职,罚去营中牧马。果是: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③〔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续金瓶梅》五六回:“忽然一声呐喊,放进岳家兵来,这一惊不小……正是: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谚)

从善:顺从善道。从恶:顺从恶道。指做善事就像登山一样艰难,作恶就像崩塌一样迅速。指学好很难,走邪路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明·叶子奇《草木子·钩玄》:“成立之难如升天,‘从善如登’也。覆坠之易如燎毛,‘从恶如崩’也。”

【从梢开始吃甘蔗——越来越甜】(歇)

甘蔗:这里指甘蔗的茎,越靠近根部越甜。本指味道越来越甘甜,转指日子越过越好。张作为《原林深处》上九章:“他们开始憧憬着下山定居的幸福生活,跟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建设社会主义。那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从梢开始吃甘蔗——越来越甜啊!”

【从小看大,三岁看老】(谚)

指人一生的好坏作为,三岁孩童时就能看到端倪。张俊彪《山鬼》四:“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他今年四十多了,吃喝嫖赌偷摸拿,啥事没做过?我最怕的,就是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

○也作①〔从小看大,从幼观老〕。姜树茂《渔岛怒潮》二章:“俗话说:‘从小看大,从幼观老。’海生是个伶俐孩子,什么手艺还怕学不会?”②〔从小看大,三岁知老〕。浩然《初显身手》一:“我就喜欢你。‘从小看大,三岁知老。’你还在怀里抱着的那会儿,我就对*说:‘小枣花将来一定有出息。’”③〔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到老一半:有一半把握看准他一辈子成得什么人。郭灿《秋风急》:“人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这家伙本来就不讲情义,如今待人接物能好得了吗?”

【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谚)

指从小就离了娘亲,长大以后就有说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经过的事多而且杂,不是一时说得完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四:“我有些事情不清,想领领教。可是,‘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说起来就得一大会儿。”

○也作①〔从小没娘,说来话长〕。赵彦林《孤儿泪》:“这该从哪里说起呢?真个是俗话说的‘从小没娘,说来话长’!我自身就是从小没娘的,所以演戏演这个孤儿,就格外动感情。”②〔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王东满《大梦醒来迟》三一章:“我记得有句俗话:‘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三言两语也说不清,往后慢慢说吧。”③〔孩子提娘,说来话长〕。鲍昌《庚子风云》一部二二章:“那可是‘孩子提娘,说来话长’,三天两后晌未必得完。”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谚)

蒸馍:馒头,白面馍。指卖蒸馍接触的人特别广,不论哪个层面上的人都要吃馒头,这就啥人啥事都经见过。李冰如《小城市大乡镇》:“你不必在我跟前卖关子,我‘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呢!”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谚)

穿的是粗布衣裳,不容易破损;吃的是家常便饭,不沾染奢气。指粗布衣耐穿,家常饭耐吃。郭澄清《龙潭记》二四章:“‘永生啊,跟着你穷婶子穷叔的受点屈吧,想给你做点好吃的也拿不出来。’‘大婶子,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这个满好哇!’”

【粗茶淡饭保平安】(谚)

粗茶淡饭:平平常常的家作茶饭。指少吃肉脂类食物,常吃粗茶淡饭,可以常保身体健康。廖祝南《首屈一指“中国味”》:“美国营养学家们正在大声疾呼:改变以动物蛋白为主的饮食习惯,学习中国的‘粗茶淡饭保平安’,以稻、麦、玉米、蔬菜、水果为主,辅以鱼、肉、蛋、奶的用膳方法。”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谚)

粗柳条编簸箕,细柳条编斗,好比粗犷的是男子,细嫩的是女子。指粗犷是男子的本色,男子没有美丑之分。《西游记》五四回:“驿丞道:‘你虽是个男身,但只形容丑陋,不中我王之意。’八戒笑道:‘你甚不通变。常言道: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也作〔男子无丑相〕。田汉《阿Q正传》二幕:“小D别开阿Q哥的玩笑了,古语说得好,‘男子无丑相’嘛!”

【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

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的门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元·王实甫《破窑记》三折:“谁家个男子汉来我窑中?可不道‘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我上前挝了这厮脸。”

○也作①〔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明·邵璨《香囊记》三〇出:“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这般乱离时世,有甚事来聒闹,不开不开!”②〔魆风骤雨,不入寡妇之门〕。魆(狓ū):黑魆魆。明·无名氏《白兔记》三二出:“〔生叫介旦上〕魆风骤雨,不入寡妇之门。〔生叫介〕三姐!〔旦〕什么人叫我三姐?哥嫂得知,决不干休。快去!”

【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歇)

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运相同的人。《金瓶梅》二四回:“(惠祥)指着大骂:‘贼淫妇,趁了你的心了罢了!你天生就是有时运的、爹娘房里人,俺每是上灶的老婆来?巴巴使小厮坐名问上灶要茶,“上灶的”是你叫的?你识我见的,“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

【翠屏山的和尚——普爱众生】(歇)

翠屏山:山西、河北、山东、江西等省都有此山名,这里泛指名山。指以慈悲为怀,爱护一切生灵。常含讽刺意味。郭沫若《南冠草》一幕三场:“王聚星:我才不瞎说呢!至少你要知道,我王聚星在爱你的。盛蕴贞:阿弥陀佛,翠屏山的和尚,普爱众生。”

【村里夫妻,步步相随】(谚)

农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总是厮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没有别离之苦,终生相伴。元·无名氏《云窗梦》四折:“今日个成就了鸾欢凤喜,何消你爱钱娘唱叫扬疾。今日个共守鸳帏,半掩朱扉,我待学村里夫妻,步步相随。”

【村里先生放学——一伙子都跑了】(歇)

指一伙人很快都跑散了。《平妖传》一五回:“媚儿说:‘我身子困倦,且不梳洗。你们要去看时自去!’这般小厮们得了这句话,分明村里先生放学,一伙子都跑了。”

【村无大树,蓬蒿为林】(谚)

蓬蒿:刺蓬和蒿草。村中没有大树,刺蓬蒿草也算个林子。指没高的就数矮的,没大的就数小的。比喻没有出众的人才,普通人也就顶数。清·翟灏《通俗编》卷三〇:“《晋书》:‘解结问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答曰:英伟大贤,多出山泽。河北土平地均,蓬蒿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今谚‘村无大树,蓬蒿为林’,当由此演。”

【存住气不少打粮食】(谚)

指在农业生产上要沉住气,不冒进,自会得到丰产。泛指做任何事都不可莽撞,抓紧好时机,自会把事情办妥。赵元修等《秦琼打擂》一〇回:“马夫人孝衫里边穿的小红袄被小千岁瞧见啦。可小千岁故装不知,心里说:好,存住气不少打粮食,看她娘俩这戏咋唱?”

○也作〔沉住气不会少打粮〕。郭宣泰《高原深井》一:“别急!这不是一时三刻的事,一眼深井要钻成功,得个把月工夫,要把气儿出匀喽,谚语有道是:‘沉住气不会少打粮。’”

【搓得圆捏得扁】(惯)

形容人性格软弱,任人摆布。清·李渔《无声戏》一回:“何小姐进门之后,屡事小心,教举杯就举杯,教吃酒就吃酒,只说是个搓得圆捏得扁的了。”

【错翻了眼睛】(惯)

指看错了人。《济公全传》二一二回:“无故我弟兄不在家,你竟敢欺负到我们头上。你真是吃了熊心,喝了豹胆,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边拔须,你错翻了眼睛!”

○也作〔错翻了眼珠子〕。张国庆《亲仇》一二:“你他妈整我?错翻了眼珠子!你石老虎有三头六臂,奶奶也是马王爷三只眼。”

【错公穿了错婆鞋——错上加错】(歇)

指原有的错误尚未改正,又犯了新错误。克非《山河颂》一二:“蚱蜢老汉首先自我谴责,说:‘柳*、张*,老英雄,呵,金社长!我这是糊涂人吃糊涂汤,越搞越糊涂;错公穿了错婆鞋,错上加错啊!唉!’”

【错认定盘星】(惯)

定盘星:秤杆或戥子上标志重量为零(起算点)的星儿。指对事情判断错了。明·徐《*狗记》三一出:“〔生〕思之两个忘恩的,教人恨切齿,错认定盘星,都缘我不是。”《飞龙全传》四五回:“你此番错认定盘星,打错了主意。只怕你整兵而出,片甲无回。”

【错上了坟】(惯)

比喻找错了地方,认错了人。《金瓶梅词话》二二回:“金莲道:‘贼王八也错上了坟。你问声家里这些小厮每,那个敢望着雌牙笑一笑儿,吊个嘴儿?’”《三宝太监西洋记》四七回:“马公道:‘我笑你错上了坟哩!’宫主道:‘怎么叫做错上了坟?’马公道:‘我虽然是个男子汉,却没有男子汉的本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