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约3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欢迎评论和转发
文丨虞欢
编辑丨虞欢
1988年,山东一农民大爷为修缮自家猪圈,到河边挖沙时,竟然挖到了疑似宝物的“铁疙瘩”,大爷也顾不得修缮猪圈的事,想着趁没人抓紧将这件“宝贝”挖出来。
可大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件“铁疙瘩”也才漏出冰山一角,无奈之下大爷选择回村找人帮忙。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这件“铁疙瘩”终于露出它的真面目,竟然是一柄上千斤的巨剑,有人提议将其上交给国家。
当专家赶到现场后也被震惊,经过简单的鉴定后表示:“这把巨剑在古代有大用处,甚至当地百姓都离不开它。”
这把巨大的剑为什么会在河边?这么大的剑究竟会有什么用?
修猪圈意外挖出大剑1988年,一个安静的午后,只听得小院里的猪时不时的哼哼两下。
突然,一声“砰”的巨响打破了这片宁静,很快,屋里出来一个边穿衣服边焦急小跑的大爷。
当大爷看清是自家小院的猪圈塌了,大爷马上慌了,连忙跑过去看自家的小猪娃有没有被压到,还好小猪娃都没事,只是这猪圈是得重新修了。
待大爷看清状况后,大妈也从屋里出来了,看到猪圈塌了,噼里啪啦就是对着大爷一顿叨叨。
为了躲避大妈的叨叨,大爷背起铁锹,拎着箩筐就出门了,十几分钟过去,大爷走到了泗河兖州南大桥下面,选了一处地方,就挥起铁锹开始挖河沙。
大爷还没有挖几下,忽然,听到一声“铮”的声音,铁锹也往下挖不动了,好像是挖到了什么。
“应该是个石头块吧”,大爷心里想着,迈步走过去,用铁锹扒拉自己刚刚挖的地方,好像不是石头块,反而像个“铁疙瘩”,大爷一下子就激动了,顾不得回家修缮猪圈。
抄起铁锹,对准“铁疙瘩”的位置就咔咔一顿挖,大爷挖了一段时间,只见露出来四五十公分长的一个“铁疙瘩”。
大爷欣喜,想着应该差不多了,就放下铁锹伸手去拔,谁知大爷吃奶的劲都使出来了,铁块竟然纹丝不动。
转眼太阳都要落山了,大爷也已经筋疲力尽的,铁块还是纹丝不动,思量一番后,大爷背起铁锹,拎起装满河沙的箩筐回家了。
回去后,大爷将铁块的事情告诉给大妈,两人商量后决定找村里人帮忙一起挖。
就这样,大爷和村里几个人挖了两天后,总算是挖出来了。
看着挖出来的庞然大物,众人陷入了深思,有人提议找专家来看看,万一这要是个文物,说不定还能立功呢。
几人都觉得可行,便开始跟文物局的专家联系,经过多番联系,总算有专家愿意来现场看看。
文物局的专家到达现场后,眼前这足足有七八米长的“铁疙瘩”震惊了。
随后拿出工具,选了一小部分,先将“铁疙瘩”上的河沙冲洗掉,之后又细细地研究了一番。
才说道:“这应该是两百多年前的铁器,外形看着有点像剑,可是剑应该也不会有这么大,具体是什么需要带回去进行更专业的研究”。
天下第一剑很快,文物局的专家就叫来了专业的车将这个“大铁剑”运了回去,待专家走后,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么大的剑谁能挥得动?还有人猜测说这有可能是黄帝大战蚩尤时用的剑,只有黄帝才使得动这么大的剑。
还有人说,这个剑是用来镇压邪祟,护佑我们平安的。还有人联想到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东海的定海神针,觉得这把大剑是泗水河的“定海神针”。
一时间,众说纷纭,这把剑究竟是谁用的,很快文物局的专家就给了答案。
文物局的专家将剑带回去后,先将剑上残留的河沙清洗干净,最终确定这个长长的大铁疙瘩就是一把剑,经过测量后,得到了一些数据。
这把剑全长7.47米,其中剑身长5.52米,剑柄长1.95米,剑宽0.27米,重约1500公斤,也就是3000斤,是我国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最长最重的剑,称得上是“天下第一巨剑”。
剑身和正常的剑一样为扁菱形,但会相对偏厚,但剑锋则呈椭圆状,剑格(剑身和剑柄中间相接部分)则呈圆柱状。
文物局的专家猜测,可能是因为这把剑的体积太大,才会剑身偏厚,剑锋也不锋利,剑格处更是只能做成圆柱状。
文物局的专家们经过几天地观察后,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关于这把剑的信息。
在这把剑的剑柄处,刻有:“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
由此可知,这把剑是康熙丁酉年也就是公元1717年,由当时的兖州知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氏金一凤放置在此处的。
而在这把剑的剑格处,两面都刻有一样的图案,刻画的图案虽然十分精细逼真,但却看着并不喜人,反倒是有些面目狰狞,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倒是有些像龙生九子中的第二子“睚眦”。
除此之外,文物局的专家还发现这把剑全部都是由生铁浇筑而成。
尽管我国古代的铸铁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如此大的一把剑全部都用生铁铸造,其铸造难度还是非常大,唯有采用分铸的方法才有可能铸成。
所以,文物局的专家推测,这把剑应该就是以分铸的方法铸造而成的。
不过,搞清楚这把剑的来历后,文物局的专家又出现了新的疑惑。
金一凤为什么要铸造一把如此大的剑?又为什么要将它埋在这里?
宝剑的背后的故事为了解决新的疑惑,文物局的专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翻阅各种康熙年间的史书县志,查看康熙年间的各种历史环境,甚至深入研究金一凤的生平。
经过文物局专家们的又一番忙碌,终于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
兖州又别称滋阳,文物局的专家首先在《滋阳县志》中找到一处记载:康熙五十一年夏,泗河洪水暴涨,冲毁了有“鲁国石虹”之称的南大桥。
由此可知,在公元1712年的时候,兖州连续下大暴雨,泗河的河水疯涨漫过河堤,最终堤岸被冲开,引发了一场很大的洪水,将有“鲁国石虹”之称的泗河南大桥都冲毁了。
这场洪水确实也造成了很严重的灾难,大量农田被毁,沿岸的农民苦不聊生,而当时在兖州任职的知府并不是金一凤。
那金一凤和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文物局的专家通过查阅金一凤的生平上找到答案。
金一凤于康熙五十二年至五十九年在兖州任职知府,也就是兖州发生大洪水的第二年,金一凤受命到兖州任知府。那这个金一凤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据史*载,金一凤的先祖金志,其与海瑞志同道合,海瑞曾书“忠孝格天”之句为赠。
海瑞我们都知道,是明朝的十分有名的大清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海清天”的美称。
而金一凤的先祖与海瑞志同道合,海瑞还赠金一凤的先祖“忠孝格天”,那金一凤的家风一定是非常好的。
所以,这个金一凤极大概率是个好人,极大的概率也会是个好官。
金一凤上任之后做了什么呢?《滋阳县志》中记载“次年,金一凤升任兖州知府,捐资重修加固此桥”。
所以,这个金一凤一上任兖州知府,马上就捐了很多钱,重新修建加固已经被冲毁的有“鲁国石虹”之称的泗河南大桥。
泗河南大桥修好了当地的洪灾就能解决了吗?并没有。
经文物局的专家多番查找资料得知,泗河位于黄河的下游,黄河在经过黄土高坡后携带大量泥沙。
到达下游时河道变宽,河水流速下降,大量的泥沙沉积河床之中,年复一年就形成了“地上河”,泗河就是这样的一条地上河。
地上河有个很严重的问题,一到汛期就很容易决堤,导致洪水泛滥,破坏农田。
所以金一凤重新修建加固好泗河南大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汛期时容易洪水泛滥的问题。
可自汉代以后,我国百姓就形成一种观念,洪水泛滥,就是水中有蛟龙作祟。
兖州的百姓也有同样的观念,认为是泗河中有蛟龙发难,才会发生洪灾,经历洪灾后的百姓看着毫无收成农田,哀鸿遍野,人心惶惶的。
作为兖州的父母官,金一凤十分担忧,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兖州很难从灾后恢复过来,甚至还会发生混乱。
饱读诗书的金一凤心里十分清楚,洪灾根本不是什么蛟龙作祟,不过是雨多导致河水上涨速度过快,最终决堤,想要解决问题应该要好好治理河流。
但还是应该先安抚民心,化解所谓“蛟龙作祟”,金一凤日思夜想,最终决定打造一把“斩蛟剑”,寓意斩除作祟的蛟龙,听闻此举的百姓们纷纷支持。
不过想要打造一把“斩蛟剑”可不太容易,而且需要的费用也很大,打造一把什么样的也还没有确定。
金一凤先向有名的铸剑大师询问打造一把大剑需要多少费用,和大师反复沟通后终于确定了造型和费用。
扁菱形的剑身,椭圆状的剑锋,圆柱状的剑格两侧刻画上睚眦,作为龙生九子中的第二子,睚眦性格刚猛,好用擅斗,刻在剑上可以增加威力,压制蛟龙。
但这毕竟是一把巨大无比的剑,所需的费用也是相当高,金一凤毫不犹豫的就拿出自己一年的俸禄,可还是差不少,当地的豪绅听闻金一凤此举,纷纷主动捐钱。
很快,铸造大剑的费用就筹够了,金一凤就迅速织组能工巧匠开始铸造大剑。
历经多年后,康熙丁酉年大剑终于问世了,有人提议效仿古人,横置大剑以震蛟龙。
但金一凤有不同的想法,将大剑竖置水中,还可以监测河水水位,最终这把大剑被竖着插入了泗水河中。
结语岁月更迭,沧海桑田,这把原本竖插在泗水河中的大剑也被冲倒,河道的不断变化也让这把大剑的位置变了又变。
最终还是大爷的一次偶然挖沙,才让这把沉浸了两百多年的“天下第一剑”重新问世。
大爷主动上报文物局的行为也得到了文物局的表扬,鉴于大爷的此举,村里也派人帮大爷修好了猪圈,对大爷予以肯定,这把“天下第一剑”也被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现在这把“天下第一剑”被安放于兖州博物馆之中,还成为了兖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感兴趣的人有机会或许可以到兖州博物馆之中,亲眼一睹这把“天下第一剑”的真容,近距离去感受它的庞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