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说,上帝拆下了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夏娃,于是每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渴望完善自己。这里分享一些心理学,完善自己的方法。
找出适合你的回应
如果说,自恋是人类最本质的需求,那么这个需求衍生出来的,也是非常直接和本质的需求。那就是当“我”发出了声音,这个声音可能是表达、*、需求,也可能是快乐的分享,“我”都希望能听到“你”的回应。
“你”在,所以“我”存在。很多哲学家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是“你”给出“你”的回应,“我”才能确认,“我”是存在的。
想完善自我的朋友,可以看到这个最简单的道理:每个人,都需要在丰富的关系中,借助各种好的回应,来完善自己。
什么是好的回应呢?
弟子问:“师父,你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候,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有什么玄机吗?”
师傅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对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起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儿小,装不下太多指责和训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这段话非常有道理,但可惜还是分了“上等人、中等人、下等人”。自我结实程度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回应,这是人性使然,不是上等下等决定的。
比如婴儿脆弱,他需要积极的回应,不管他发出什么信号,养育者都要继续给予及时的回应,并传递信号,你太好了、太可爱了,你怎么样都可爱。
良好教育下,三岁时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自我,这时候孩子就能承受一些打击了,父母不必全给予他们积极的回应。
等孩子的自我变得更强大时,就可以对他“直指人心”了。因此精神分析治疗,乃至其他心理流派的治疗,才有了三个层次:
对自我脆弱的人,基本都给予支持;
对自我尚可的人,支持和分析一起使用;
对自我完整的人,可以制造“匮乏性环境”,逼他更好地认识自己。
比如你的自我非常脆弱,很多朋友说自己的自我稳定性只有1~2分,那么你就可以多去结交温和、善良,喜欢鼓励别人的人。如果你的自我越来越强,就可以交一些诤友了。
但现实常常相反,自我越是脆弱的朋友,越容易去交那种总是无情攻击自己的人,我们也许可以换个交朋友的思路。
问答
问:自我稳定度以及自我灵活度,也是动态可以调整的,能否介绍一些调节方法呢?
答:在自我的五个维度中,除了自我力量,其他四个维度都是比较容易提升的。
关于自我灵活度的提升,关键在于感性。因为灵活度差的人,常常会用理性的头脑把自己包裹起来,所以不断地去学习变得更感性,是一个办法。
关于自我稳定性的提升,可以借助于外部方法。比如交往稳定性高的朋友,去找环境稳定的工作,还可以让自己的日常作息保持稳定等。
给自己制造一个稳定的外部容器,然后这个稳定的外部容器,会慢慢内化,让自己的自我变得更稳定。
重要的是,形成成熟的时空观。你要知道任何真正重要的事情,都是需要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转换,用积极投入来换取积极回应。
既然我们都渴望,“我”只要发出声音,世界就能积极回应,那么你可以相信一个道理:你如果能持续地发出声音,锲而不舍,那么世界会积极地回应你。
只是别着急,因为我们都知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你想提升,那么请做好时间上的准备,一两年是必须的。
问答1
问:在平时如何判断我或者其他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能通过一些方法或一些行为,得出标准性档次分吗?
答:目前没有制定量表,只是一个经验性总结,每个人可以试着去找自己的方法。
武老师的方法是:会问些问题,比如问咨询师,能不能谈一个让你觉得非常有挑战的个案,你是怎么理解和应对的?
有时候一个更简单的问题,就能测试出稳定性:请你谈谈你的缺点,并详细讲一下具体的细节。大致的缺点谁都可以说,而一旦让对方描述具体的细节,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身体感受就会被唤起,然后就可以看到,他的真实情形。
灵活度也一样,可以直接问:设想一个不断变换的环境,你会如何去应对呢?这些问题也可以用来问自己。
问题本身不是那么考智慧,关键是要问细节,这是心理咨询里的具体化技术,一讲魔鬼般的细节,一个人就会真实地呈现自己。
问答2
问:一个人的自我稳定性会因为所处环境不同而不同吗?比如我感觉在学习认知方面稳定,但感情方面则不行。
答:不同的情景,人的自我稳定性和灵活度,都会有不同表现。比如有的人在考试、工作中常常能做到稳如泰山,但情感和关系中就不行了。
不过仍然能感知到,一个人的自我稳定性是有基本差异的。比如我虽然在关系中,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差,但我的基本自我,还是可以让我在这种环境中,保持一个基本水准,哪怕这个水准有点低,但它相对稳定,在特别情形下,我这水准还会提升,这都有赖于我的自我稳定性和自我组织性。
相反有些朋友,情商看起来很高,但一旦遇到挑战性环境,行为表现就会立即打一个大的折扣,这就是自我稳定性和组织力差导致的。
问答3
问:我的自我稳定度是4,灵活度是1,是个理性的人,面对他人的情绪冲击总能扛得住,甚至有点儿置身事外;可是面对自己的情绪,好像一点自控力都没有,总是被小情绪干扰,灵活度也需要加强。总把工作中的烦恼和情绪带回家,让我担心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好爸爸,不知道老师对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答:你的自我稳定性是,通过让自己变得迟钝而实现的,但当你自己有情绪产生,又没有办法回避时,你的自我稳定性就会变的脆弱。
这个担心有道理,因为通常工作,对我们情绪反应的影响相对较弱,因为工作中要的是解决问题。但再能挣钱,能力再强,回到家里,还是要表达情绪和处理情绪的。
通常我们最容易回避的情绪,是愤怒和无助。比如带回家的情绪,也许大多是工作中,让你感到愤怒和无助的地方。如果假设成立,那么学会在工作中合理地表达愤怒和无助,状态会好很多。
问答4
问:学了很多,知道很多,却依然没有做事情的力量,这种很难改变的自我力量来自哪里?如何去提升?
答:这个力量可能和“自我力量”不一样。每个人的自我力量有强有弱。通常没有做事情的力量,是为了避免自恋被打击。
因为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做事失败之后,会导致自我攻击——“你太差了”,然后为了避免自恋被打击,之后就很少去做事情了。
相反,如果合理选择,从自己能做好的事情入手,并且持续努力不断地体验到“我能行”的感觉,你会越来越有信心。
问答5
问:是不是外向的人自我疆界比较大,内向的人自我疆界比较小?
答:直观上是。在衡量自我时,还要加上一个东西,我们内心的疆界。外向的人容易向外走,于是外在的疆界会比较大,而内向的人容易向内走,于是内在的疆界会大一些。
问答6
问:我就是不爱旅行的人,觉得迈出旅行的第1步,特别沉重,因为没有安全感。其次,觉得旅行很重要,需要做好一切的规划和攻略,否则就浪费了!
2我很宅,觉得在家全身心放松,所以抓紧待在家的时光,有时下班在外面呆久了就特别想回家,这跟小时候形成鲜明对比,小时候贪玩儿,周末都在外边儿浪,这是怎么了?是自我疆界太窄了吗?
答:觉得旅行要做好一切规划,否则就浪费了。看上去是在追求完美的掌控,也许可以试试说走就走的旅行,看看会激发什么样的不愉快的体验,然后去理解这些体验,并学习去化解。
看上去小时候喜欢在外面玩儿,现在喜欢待在家里;小时候在外面更放松,现在在外面感到紧张。
有没有这种可能:小时候在外面掌控感更强,而家里是你的父母或其他人在掌控,不能由自己说了算,也就是你在家里感受到的敌意,胜过在外面。
现在长大了,这个家是你自己的,你能自己说了算,所以在家里基本感受不到敌意,你无比放松,这个空间里充斥着你说了算,你能掌控的感觉,你太享受了,于是不想离开。
思考: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想到了近日看的电影,看到电影中人物的噩梦、恐惧、紧张、愤怒、无助,我在尝试着用心,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它。
让我更清晰透彻地看到了外在世界,当然更震撼的是自己,看到那个为了满足自己自恋,而无所不能的自己。看到那个经常想呆在家,不想上班的自己。
为什么那么不想上班,就想待在家。也许就是因为在家里是自己掌控,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而到了工作的地方,会感受到敌意,当然在随着社会的进步,敌意在越来越少。
提升自我灵活度:让自己更感性一些;提升自我稳定度:先找一些稳定的外部环境,逐步过渡到内部稳定;
扩大自我疆界:感觉自己对外界的敌意,尝试不同的环境,和不同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自我组织力:自我组织力不够强,就多结交一些爱鼓励人的朋友。
识人:多留一些注意力给自己的身体,留意身体和潜意识的反应。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这篇文章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和我一起探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