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清代为例,旧时科举考试全过程是从府、州、县基层开始,叫做童试。赴考者叫做童生,考中这后叫秀才,第一名叫案首。正式较高级别的国家考试叫做乡试,在省城进行,赴考人是各地的秀才,考中之后称举人,第一名是“解元”;再高一级是会试,在礼部举行,赴考者是举人,考中之后称贡生,第一名是“会元”;殿试则在皇上的金銮殿举行,皇帝亲自主持赴考者是贡生,考中之后称进士,此殿试的第一名为“状元”。
2、 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叫连中三元。
科举选士制度为唐代文人拓宽了仕途之路,使得众多寒门弟子打破门阀士族的官职垄断,得以跻身唐朝的官僚阶层。同时,伴随科举考试制度的实行而产生一种新的宴饮礼俗——烧尾宴。“烧尾宴”源于唐代的科举选士考试,其文化内涵、形式内容皆与科举考试相联系,并牵动唐代众多文人的情怀。“烧尾宴”实际上就是唐代文人为科举考试登科及第所举办的庆贺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