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春晚、没有手机微信的唐朝,怎样过春节?有“黄金周”吗?

没有春晚、没有手机微信的唐朝,怎样过春节?有“黄金周”吗?

首页休闲益智我在大唐过新年更新时间:2024-05-06

时光荏苒,似水流年,转眼又至岁末。新的一年元旦、春节又来临了。

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丰富多彩的各种方式欢度佳节,比如逛超市,看电影,玩电脑游戏,看春晚,吃大餐,拜大年,抢红包……等等,可谓不亦乐乎!

那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是如何过年的?在没有智能化的农耕时代,他们过年都在做什么?吃什么?喝什么?仅仅是放爆竹、换桃符、喝屠苏酒吗?相信我们好多人都曾通过王安石的《元日》窥见一点点宋代的年味: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直到2100多年前,最终由汉武帝确定每年正月初一为春节。《汉书》卷六•武帝纪载:“太初元年,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定官名,协音律”。

到唐朝时期,春节已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那么,历史上的唐朝人是如何过新年的?长安城的“年味”是什么样子的?且由我一一道来。

先从除夕“守岁”说起吧。守岁这个习俗据说起源于南北朝,到了唐代就已经和我们现代的“守岁”已经差不多了,可以合理熬夜,要吃团圆饭,有压岁钱……

《杜位宅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有必要解释几个词。

阿戎:古时对堂弟的称呼,在此指杜位。

椒盘:盛花椒的盘子。古代习俗,年节之时,以盘盛椒,将椒撮点于宴席的酒杯中。

颂花:《晋书·列女传》载,刘臻之妻陈氏能文,年节时献《椒花颂》,其中言道:“圣容映之,永寿于万。”后世用典,指新年祝词。

盍簪:意谓朋友聚会。

拘束:指前来为杜位贺年的人,拘谨俯仰之态。

春盘

除夕守岁于堂弟之家,椒酒飘香祝词献雅。槽间喧闹着来宾们的骏马,庭炬惊散了林中的鸟鸦。而我老杜年过四十,一无是处,只求烂醉如泥吧。

在此我们不讨论主题思想,单从诗中字面可知,过年要串门、聚餐、喝花椒酒,拜年写新年贺词等。这是京城长安的除夕守岁,那么当时在其他地方还有什么活动呢?继续看:

《岳州守岁二首》

唐·张说

夜风吹醉舞,庭户对酣歌。

愁逐前年少,欢迎今岁多。

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

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张说(yuè)(667-730年),字道济,一字说之,范阳方城(今河北省固安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这是张说被贬岳州期间过年的情形。挂桃符、放爆竹、聚餐喝酒、唱歌跳舞,哎呀呀,真真热闹。唐代的时候并没有火药鞭炮,人家真的是燃爆竹。因为竹节里面有空气,用火烧竹的时候空气膨胀,致使竹节爆裂就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也是“爆竹”一词的来源。

这么丰富的守岁活动,原来地方不逊京城长安呀。

再说说压岁钱,或者是红包吧。先看一首唐诗叫《宫词》,诗句华丽,篇幅太长。节选一段:

《宫词》(节选)

唐•王建

黄金合里盛红雪,

重结香罗四出花。

一一傍边书敕字,

中官送与大臣家。

未明东上阁门开,

排仗声从后殿来。

阿监两边相对立,

遥闻索马一时回。

宫人早起笑相呼,

不识阶前扫地夫。

乞与金钱争借问,

外头还似此间无。

黄金盒里盛红雪,重结香罗四出花。一一傍边书勅字,中官送与大臣家。” 描写的是唐朝皇帝过年给大臣们发红包的美艳场景。

宫女们将“红雪”(一种护肤养颜膏)盛在金银盒里,用打成四个花瓣状的花结的香罗彩带包裹起来,并一一在封包笺上旁批“敕”字,表示这是皇帝赐予。最后,由中官(即宦官)送到诸位大臣家中。

那么,问题来了:大臣们收到皇上派发的大红包后要怎么回礼呢?给皇帝回封个大红包?那是绝对不可以的,是越礼的。唐代的标准动作是上个表(奏疏),谢主隆恩。这种谢表因为没啥实质性内容,一般就会请专业高手代劳当“枪手”。

被称为唐代“诗豪”的刘禹锡就干过这事。《刘禹锡全集》里,就收有多份他替人写的御赐红包谢表。如:淮南节度使杜佑《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为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御史中丞李汶《为李中丞谢赐紫雪面脂等表》、《为李忠丞谢钟馗历日表》。

诗中看出,皇上赏赐大红包主要有挂历,钟馗像,各种香料和药材等等,这大体可归入给朝廷打工的大臣们一项年终福利。至于有没有银子,尚无考据,不敢妄言。

压岁钱,又称利是封、红喜袋,最早盛行于西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压岁钱,叫“压祟钱”,不是真钱,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用来压住邪因为“岁”与“祟”谐音,后来压祟钱改称压岁钱。长辈们用红线把它串成一串,在年三十晚,压在小孩的枕头下,给他辟邪,叫压岁(压祟)。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用真钱发红包呢?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里记载:“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

贵妃生了皇子,玄宗皇帝一高兴,就送上大笔“洗儿钱”。这个“洗儿钱”,大概就是我们今天礼金红包的鼻祖吧。

唐朝民间有压岁钱的习俗吗?我通过分析白居易的一首诗后得出结论:老白应该是给小孩子们出过压岁钱的。因为他在一首诗(诗名实在太长)中写道:

弟妹妻孥小侄甥,

娇痴弄我助欢情。

岁盏后推蓝尾酒,

春盘先劝胶牙饧。

诗中看出,一大家子在一起过团圆节,喝的有蓝尾酒,吃的有春盘,麦芽糖。春盘,是用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表示勤劳、长久、蓬勃的美好寓意。敲黑板,说重点了:老白诗中的“娇痴”一词,即表明给小侄甥发红包压岁钱啦。佐证是宋代范成大的《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

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

云有痴呆召人买。

一群儿童在大街上叫卖痴呆,他们提着灯笼,互相嬉笑着、叫嚷着敲开了一户户人家:买些痴呆吧!

范成大自注:“分岁罢,小儿绕街呼叫云:‘卖汝痴!卖汝呆!’世传吴人多呆,故儿辈讳之,欲贾其余,益可笑。”小儿把痴呆卖出去,您做长辈的得分压岁钱呀。

所以,小侄甥向老白这个做舅舅叔叔的卖了痴呆,然后呢,张手等您赐红包呀。

挂桃符。

唐以前,家家户户门上须钉桃符,左右分别画着神荼、郁垒二门神的桃木板,以压祟驱邪。

神荼,郁垒

唐朝时期,门神增加了尉迟恭、秦琼、钟馗等人物,其服饰和神态不再统一,因此各地出现了多种版本的门神形象。后来出现了早期形式的春联,以代替桃符,对仗工整,内容生动有趣。

开“俗讲”。日本天台宗创始人圆仁和尚大唐之行的记载里,新年有许多与佛教相关的场景。公元842年正月一日,他在长安见“家家立竹杆悬幡子,新岁祈长命,诸寺开俗讲。”俗讲,是以通俗讲唱形式,吸引居士善知识等,传播佛经奥义。开讲的有《华严经》、《法华经》等。

新年假日里,人们入寺听俗讲,在高僧大德们吟诵的梵音中,感受到西天佛国的种种美好,叹服行善积德的诸多奇迹。

“送穷神”。其实提到送穷,我第一反应竟然是韩愈的《送穷文》:(主人)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那么送的这个穷神是谁呢?《文宗备问》:

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就是说穷神是颛顼的儿子,他死于正月的晦日,于是人们在这一天送穷。晦日,就是正月的最后一天。要了解送穷的仪式,我们来参照《送穷文》的原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好啦!要想富贵久远,记得要“送穷”哦。

行文至此,我们知道了大唐过年那是吃喝玩乐,加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真是一派盛唐气象啊!是否有种想穿越的冲动?别急,题目中提到的“黄金周”,会令你眼睛瞪大,羡慕不已。

白居易在《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写道:“共知欲老流年急,且喜新正假日频”,这是白居易在新年的时候写给同僚的。整首诗都透露着一种“凡尔赛”的味道:哎呀今年假期好频繁啊!那么唐代人到底放假多长时间,能让老白如此凡尔赛?

答案是硬核的!唐代新年的假期是这么给的:

“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唐玄宗《假宁令》

春节黄金周庙会

当时所说的“元正”,“元旦”,“元日”指的都是农历新年,公历“元旦”是近代才传入我国的。也就是说,唐代时过年已经有“黄金周”了!惊奇不惊奇?羡慕不羡慕?而且是双“黄金周”14天!这回您要穿越回大唐,享用美食佳肴的同时,再享受一大段“躺平”的美好时光,那才叫惬意无限哪!

世界古代文明,传承数千年而薪火未绝者,唯我中华!唐代的春节习俗中有很多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唐代社会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在世界范围都首屈一指。其春节习俗丰富多彩,既有宗教意味亦有娱乐民俗趣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在倡导国学文化、民族复兴的今天,大唐盛世折射出的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万千气象,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