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杀手去世30年后,为何美国仍有人对他产生畸形迷恋?

连环杀手去世30年后,为何美国仍有人对他产生畸形迷恋?

首页休闲益智幸存者越狱1.9.4更新时间:2024-08-01

来源:纵相新闻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陈思众

8月中旬,一个出人意料的名字登上了美国推特的实时热搜:泰德·邦迪(Ted Bundy)。

泰德·邦迪是谁?

他是20世纪70年代的冷血*手、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人犯之一,也是*害章莹颖的凶手克里斯滕森的崇拜对象——克里斯滕森曾对其女友吹嘘,章莹颖是他的第13个受害者(未确认),“上一个能与我比肩的*手只有泰德·邦迪。”

1989年1月24日,早晨7:16分,42岁的邦迪在佛罗里达州的监狱内被绑在电椅上执行死刑。监狱外,是上千名欢呼鼓舞的民众。

然而,在邦迪死去的30年里,仍有他的支持者在网上为他辩护,向他致敬。

推特的热搜起于一场争执,查尔斯·曼森(美国60年代连环*人魔,拥有数十名信徒)和泰德·邦迪的狂热追随者在推特上打起了口水仗,主题是“最厉害的连环*手到底是谁”?

双方甚至拿出了当时的庭审录像,力图比较犯罪时的一些残忍细节来达到胜出的目的。

乍看之下,这种行径与“饭圈粉丝维护爱豆”无异,但对象是两个作恶多端且已被执行死刑的连环*人犯,难免令大量旁观者感到震惊与担忧。

不少推特用户表示,难以理解这些追随者对连环*人犯的迷恋。“我们应该记住受害者,而非加害者的名字。”绝大多数人对此义愤填膺。

某推特用户截图(图/纵相新闻)

“今天我发现,连环*人犯泰德·邦迪在推特上火起来了。他的粉丝希望人们记住他的名字——除此之外,他们还说邦迪‘比查尔斯·曼森厉害’。恰恰相反,大家应该记住那些被他*害的无辜少女的名字。”BBC广播主持人杰里米·维恩(Jeremy Vine)针对此事评论道。

如今,推特已经屏蔽了大部分与此事有关的负面推文。但《滚石》杂志在报道时发现,国际版抖音(TikTok)上,有不少女性装扮成泰德·邦迪的受害者吸引眼球。

“@xxxtentashion”抖音截图(图/纵相新闻)

用户“xxxtentashion”就发布过一条视频,她在描述栏一行写道:“现在是1977年,你跟着一个叫做泰德的帅哥离开了派对…”画面中的她化着复古妆容,穿上牛仔裤后,自导自演在派对和人打招呼,最后却在卧室地板被拖走。

这条引人遐想的内容,将谋*了至少30位女性的连环*人犯当作幻想对象,却获得了超过一万的点赞。

泰德·邦迪到底做了什么?

1974年,美国西北部的警署彻底乱了。自春天伊始,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就不断出现女大学生失踪的报案,仅半年内就有六名女生被绑架后失踪,但执法部门线索寥寥。

1974年,华盛顿大学附近的小巷有一名女性失踪(图/西雅图时报)

当时的报纸刊登着失踪女性的消息(图/西雅图时报)

警方第一次知道凶手的长相,是在同年的7月14日。那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日,距西雅图不远的一个州立公园里一派热闹景象,大约4万人前往此地度假。

但当日,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孩——23岁的简妮斯·奥特(Janice Ott)和19岁的丹尼斯·纳斯伦德(Denise Naslund)——却就此消失了。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当天有个自称是“泰德”的男性接近过好几名女性。据这些女性回忆,“泰德”的一只手臂上绑着绷带,开一辆棕色的大众甲壳虫汽车。他以受伤为由,声称自己无法将帆船搬出后备箱,试图将女性诱骗至车内。

这是当地连续出现年轻女性失踪案以来,第一桩发生在白天的事件,且两案的时间间隔不到4小时。警方意识到,凶手开始变得大胆了。

一张嫌疑人素描刊登在了当地的报纸上。很快,邦迪当时的女友伊丽莎白·克勒普弗(Elizabeth Kloepfer)、法学院教授和两位前同事都认出了画中那张熟悉的脸。

由于车子型号、人物侧写都能与泰德·邦迪的身份对应,四个人均拨打了举报电话。

但警方很快排除了邦迪的作案嫌疑:当时的邦迪刚从华盛顿大学心理系毕业,正在西雅图大学法学院攻读硕士。一边是28岁、案底清白的法学院学生,一边是罪行累累的绑架惯犯,他们怎么也无法将这两种形象联系到一起。

泰德·邦迪和他的甲壳虫汽车(图/网络)

于是,邦迪在8月顺利搬去了位于犹他州的盐湖城,进入犹他大学法学院重新进修第一年的法律课程。与此同时,一连串新的绑架案正酝酿在这片土地上。

从9月到11月,犹他州至少有5名年轻女性在遭遇强奸后被勒住脖子窒息而亡。在伊丽莎白再三举报之下,警方将邦迪的名字列入了嫌疑人范围内,但仍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邦迪就是凶手。

转机出现在1975年9月,邦迪将自己的大众甲壳虫卖给了费城郊外的一名青年。犹他警方扣押了这辆车,FBI在车上搜出的毛发样本与三位受害者的毛发相匹配。

这三位受害者素不相识,头发却出现在同一辆车中,这才大大增加了警方对邦迪的怀疑。

由于当时,几乎所有被邦迪绑架的女性都被*害,求证变得极为困难。但幸运的是,邦迪车中发现的毛发,有一部分是属于卡萝·达隆奇(Carol DaRonch)的,案发时仅18岁的达隆奇在1974年遭到袭击后奋力挣扎,有幸逃过死劫,愿意配合警方指认。

幸存者卡萝·达隆奇(左)(图/AP)

尽管以谋*定罪泰德·邦迪仍有难度,但绑架加重情节罪和强奸未遂足以将他告上法庭。

不同寻常的“完美*人犯”?

1976年2月,邦迪第一次因为涉嫌绑架而踏入犹他州的法庭上时,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站在审判席上的人有着一头光泽的浅棕色短发,一双蓝眼睛炯炯有神,笑容迷人。最重要的是,他在法官面前看起来十分自信。

泰德·邦迪(截图自Netflix纪录片)

绑架*人犯?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尽管对连环*人犯的故事并不陌生,但美国人对犯罪嫌疑人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从查尔斯·曼森到约翰·盖西,连环*手应该是漂泊者、反叛者、失败者和仇恨者。

而他们眼中的邦迪拥有全然不同的特质:他读诗歌,热爱户外运动,甚至救起过一个溺水的小孩,是美国精神中一切美好的缩影。

当时的《纽约时报》称,在美国许多地方,有不少人甚至笃信邦迪才是受害者:他的*人故事只是他妒忌心很强的未婚妻捏造出的一个谎言,而后另有所图的警察、渴望升迁的检察长和不劳而获的记者在有意无意间集体构陷了泰德·邦迪。

1977年,泰德邦迪被护送出科罗拉州多阿斯彭市的法院,不久后便越狱逃走(图/AP)

邦迪越狱前的监狱房间(图/AP)

但随后发生的故事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因绑架被判最高15年有期徒刑的邦迪在1977年两次越狱。靠着偷车和逃票,邦迪一路从科罗拉多州流亡到了佛罗里达州,并化名克里斯,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附近的一间假日旅馆内住了下来。

1978年1月15日凌晨2:45分,邦迪闯入了该校的一个宿舍。他在15分钟内连续攻击了四名女大学生,造成两人死亡;离开宿舍后,他又非法侵入了一名女大学生的公寓,重伤毁掉了那名女孩的舞蹈生涯。

2月8日,年仅12岁的金伯利·里奇在课间返家后,再没出现在教室,她的部分尸体在7周后才被发现……

《圣彼得堡时报》当时的报道

当月,邦迪再次被捕,这一次,对他发起的指控是谋*。

在1974年到1978年,邦迪的手上染着无数殒命女子的鲜血——华盛顿州10个,犹他州6个,科罗拉多州3个,佛罗里达州6个——且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大部分女孩,都在生前或死后遭受过性侵和其他身体折磨。

部分被邦迪*害的女性(图/推特)

庭审进入第四周时,美国有线电视台CBS News的记者前往佛罗里达州对此进行了报道。

从当时的新闻画面可以看出,由于案件公开审理,旁听席上坐满了市民——大部分都是和被害者同龄的年轻女性,据报道,甚至有人从美国西北角的西雅图专程赶到东南角的佛罗里达州。

邦迪谋*的女性数量庞大,庭上证据繁多,检方提供的照片包括被害者的尸体、犯罪现场溅满血迹的枕头、以及邦迪实施性侵的证据。

前来旁听的年轻女性(截图自CBS News)

但整间屋子的焦点,无疑是坐在审判席上的泰德·邦迪本人。

休庭期间,记者采访了前来旁听的年轻女性。

“我不怕他,他看起来不像是会*人的类型。”一位短发的年轻女孩说。

(截图自CBS News)

“他每次回头,我都会觉得,哦不,他接下来就要冲着我来了。”另一位金发女孩说道。

“但你对这种感觉十分着迷?”记者问道。

“非常…非常着迷。我每晚入睡前都会因为太害怕而锁上房门。”她回答。

暴力成瘾:交叉的个人*与公众幻想

布法罗大学教授大卫·史密德(David Schmid)曾在2005年出版《天生名人:美国文化下的连环*人犯》。他写道,从1980年代开始,连环*人犯从街头小报的主人公一跃成为媒体的主流报道对象。

关于邦迪生平的回忆录和采访书籍层出不穷(图/纵相新闻)

90年代左右,HBO出品《美国卧底》系列纪录片,主人公是包括泰德·邦迪在内的三个连环*手。这些主角过去的访谈被重新渲染,片中还请到演员场景重现。*手人生故事的每一处细节都被细细刻画,成为观众合理化其所做之事的依据。

史密德在书中写道,媒体对这些故事表现出的关注度导致了另一层后果:连环*人犯愈发强烈地意识到,他们的身份更像是名人,是受众关心的公众人物。而这恰恰给他们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和利用名气的机会。

邦迪被执行死刑30年后,Netflix发行纪录片“对话*手:泰德邦迪录像带”(图/Netflix)

邦迪的“完美人设”,也是在这样一次次刻画中被不断加深、巩固。

以庭审为例,若细心观察当时的录像,不难发现,邦迪大部分时间确实可以用“泰然自若”来形容:

每次上庭,他总是抱着厚厚一沓案卷和笔记,乍看之下,似乎更像一名律师,而非十恶不赦的被告。在为自己辩护时,他习惯靠着椅背,翘起二郎腿,呈现出一种轻松的姿态。

邦迪在辩护时状态显得很放松(截图自庭审视频)

但1983年4月,发表在《华盛顿邮报》上的一篇报道,似乎更能反映真实的状况。报道提到,作为一个研究案例,邦迪一直是充满吸引力的对象。但现实中的邦迪并不如此。

“邦迪有挖鼻子和咬指甲的强迫症,也并非传说中的高智商(IQ约为124,与正常大学生相同)。尽管在本科学习中表现尚可,但他并未通过法学院的课程。他读的书很少,也没怎么去过别的地方旅行。他展现出的老练仅是表面的,紧张时也会结巴。”

上海德瑞姆教育的心理咨询师王怀齐告诉东方网·纵相新闻,泰德·邦迪在精神病学上属于较为典型的心理变态人格特质,是介于精神病人和正常人之间的分类。

对此,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教授詹姆斯·法隆在他的《天生变态狂》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阐述: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夸张、充满欺诈;在感情因素上的表现是毫无悔意、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被捕后,邦迪毫不避讳镜头(图/网络,侵删)

邦迪在法庭上拒不认罪,并利用自己的外表和学历塑造出迷人、博学、高智商的行为,恰恰符合这种心理特征。

王怀齐分析,像邦迪这样的连环*人犯,隔离了正常人对于喜怒哀乐的认知。为了实现自己的力量,他们在*人后通常不会露出蛛丝马迹,反而能以自洽的逻辑博取他人的信任。

“因为我们正常人都会有恐惧感。但他们能够屏蔽内心的恐惧感(而*这么多人),所以这会让别人觉得,他们在挑战一种人类的极限。”

美国荧屏文化对连环*手一直青睐有加。

1927年,希区柯克拍出《房客》,风靡一时。大约50年后,《沉默的羔羊》登陆院线,票房口碑双收,还一举夺得五项奥斯卡奖。

《沉默的羔羊》主角汉尼拔原型的灵感,部分便来自于邦迪。这部电影的成功,正式奠定了连环*手在美国文化中的流行程度。人们对同类型故事的渴求之后更呈井喷式地爆发。

电影《沉默的羔羊》中,主角汉尼拔的原型灵感部分来自于邦迪

早在199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马克·赛尔策(Mark Seltzer)就在自己的书中写过:

“连环*人案已经在我们的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暴力成瘾被当做一种集体景观。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和公众幻想交叉在了一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