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安于当下,大部分时间都在规划未来和回忆过去。
有时全身静下来,思想却一直没有静止。而这些都会让人焦虑,从而不快乐。
有感恩的心,就能察觉被赐予丰厚的礼物。不沉溺于想法,不执着于*。
思考的间隙即开悟
学习不认同你的头脑。你每创造一个心智流失的时候,开悟之光就变得更强。
活在当下的技巧
保持洞察:搞明白自己思维如何运转
- 意识到对别人评论时,问问自己,能不能正面解读。
- 对东西有*时,问问自己,这个东西真的重要吗?
有时侯秘密越多,幸福感就越低。
因为你不能说的东西,往往是你的不安。
惶恐的话,就用冥想、音乐、调整情绪。
我们有一个普遍的错觉,
认为总有一件东西,我得到了以后,我就好了;
我们人生当中总有这么一个东西,等我拿到了那个东西,我就不闹了;
等我拿到了这个东西,我就幸福了。
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如果你此时此刻还不珍惜,还不能够安住当下,那么这一刻又变成了过去,你的人生就总是生活在这个求不得和不珍惜之间。
2、去掉评判心幸福是消除缺憾的感受,消除缺憾才能活在当下。
幸福的本质是平和,这就需要我们用轻松的方式诠释事件。
去掉评判心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平和。
追寻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
- 不是道德希望我做的
- 不是社会希望我做的
- 不是家人希望我做的
- 不是因为负担而努力
布莱士·帕斯卡说过:“人之所以有烦恼,是因为他不能独自安静地在一个房间里坐着。”
人生是一场自己跟自己竞争单人游戏。
所以,我们不需要别人,也不需要自己去评判自己的进展。
训练无感反应就能得到内心的平和,从而漠视那些无法控制的事。
- 降低自己的身份感。
- 我屏蔽脑海中的噪声和杂念。
- 不在乎那些无关紧要的事。
- 不参与政治。
- 远离郁郁寡欢的人。
- 珍惜光阴。
- 阅读哲学作品。
- 进行冥想练习。
- 和快乐知足的人交往。
冥想的作用有时候很微弱。痛苦来时还是无力招架。
而面对现状往往有三种选择:
(1)改变现状
要改变本身也是*。它是多种复杂的心情。
这里包含了纠结和回避。
- 希望改变现状却没有行动(纠结)
- 希望转身离开去维持现状(回避)
多种*交织在一起,我们又怎么能保持心态平和呢?
(2)接受现状
接受现状是一种泰然的心境。
- 是心态平和的专注
- 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 观大势,顾全局,谋长远
应对痛苦和挫折的小方法:
- 把痛苦记录下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 在痛苦中去寻找积极的意义,用积极的意义去诠释我们的经历。多维度的思考问题。
(3)逃避现状
5、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生活选择简单的模式,人生会越来越困难。
选择困难的模式,人生会越来越简单。
作者总结了他自己的几个价值观:
(1)最核心的价值观是诚实
- 如果心里一套、嘴上一套,大脑就需要多个线程同时处理信息,自然无法活在当下。
- 不愿意跟说话字斟句酌的人相处。
- 跟那些,在他们面前可以做到心口如一的人相处。
(2)不喜欢短期思维或短期交易
生活中所有的回报,无论是财富、人际关系、爱情、健康、活动,还是习惯,都来自复利。
选择值得一辈子深交的伙伴和能获得长期回报的事情。
(3)赞同平级关系,不接受等级关系
不想高于别人,也不愿低于虽人。
(4)愤怒是毫无意义的
佛教的说法:“执怒就像握了一把要丢向他人的热煤炭,被烫伤的人反而是你。”
作者说,他不想生气,也不想和愤怒的人在一起。
6、学会更新自我(1)为自己负责,自我救赎。
- 医生不能让你健康。
- 营养学家不能让你苗条。
- 老师不能让你变聪明。
- 禅师不能让你冷静。
- 智者不能让你富有。
- 教练不能让你健壮。
人最应该做的事,就是自己想做的事。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可以互相替代,所以全身心投入地做自己。
提升自身能力,因为我们永远都不擅长做“别人”。
(2)自我改变,自我塑造
幸福就是平心的心态,想拥有内心的平静,要先拥有身体的平静。
每过六个月就要改掉一些坏习惯、养成一些好习惯,当然,具体周期取决于自我改变的速度。
所以,我们想改变自己,可以以半年为时限,从小事做起完成自我塑造。
(3)自我更新,自我成长
- 不要说,我准备做什么
- 也不要说,我打算做什么
那都是拖延,是在给自己找借口。
史考特·亚当斯有句名言:“要建立系统,而不是设定目标。
最聪明、最成功的人一开始都是失败者。
聪明的人会运用判断力确定什么样的环境有利,从而自发的去创造环境。
因为环境影响大脑,大脑也可以塑造未来的环境。
当背离当前的轨道,不能确定是在朝着积极还是消极的结果发展。
人往往害怕选择,要有逆向思维和反叛精神。
要自我更新,就要遵循人生的原则
- 第一条原则是阅读,广泛地阅读。
- 第二条原则是,掌握与阅读技巧相关的数学和说服技能。
(4)自我解放
最难的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作者的价值观
- 无忧无虑的内在自由
- 从愤怒中解脱的自由
- 从悲伤中解脱的自由
- 无须做出反应的自由
- 无须被迫做事的自由
✔️做真实的自己
伪装意味着要年复一年地让自己身处烦心伤脑的关系和工作中。
做真实的自己才能收获幸福。
✔️别人对你的期望
不做自我评估,评估自己的效率会让自己受限,并不是对自己的接纳。
而是自我约束、自我惩罚和自我冲突。
别人因期待而受伤那是别人的问题,如果有约在先,那就是你的问题。
✔️珍惜时间
- 珍惜时间和放松享受生活不冲突
- 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是浪费时间
如果一件事你不想做,也没赚到钱,也没学到东西,就要问问自己在瞎忙啥。
✔️不取悦别人
- 别人快不快乐是别人的问题
- 你没有责任让别人快乐
✔️愤怒中解放
- 愤怒是暴力有前兆
- 愤怒是跟自己的契约,同意让自己精神和情感混乱
✔️雇佣关系中解脱
- 只有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不管好坏,都不会让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了
- 尝到了自由,就不想被别人雇佣
✔️不受控的思考中解脱
叫停心猿,因为:大脑是我们的仆人和工具,而不是主人。
没人人可以解决人生所有问题。
(5)热爱阅读
读书是为了好奇心和兴趣,而非提升自己。
如果读书时想着提升自己,这个出发点就会附加着痛苦,
因为没有爱上读书,而是希望得到提升的一个感受,
但是这个感受不一定在读书完就会存在。
当你有着好奇心和兴趣的时候,
读书就不会觉得自己在受苦,而是你在享受这个生活。
所以只有爱上阅读本身,去除目的心,
能体会其中的乐趣。读书才不会只是完成任务。
关于生命的意义
第一个答案:生命的意义是一个私人问题。每个人都必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第二个答案:生命没有意义,生活没有目的。你做的任何事情都将烟消云散,你存在的一切痕迹都将无处可寻。一个人必须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
- “生命只是一场戏,而我只是一个观众?”
- “我做的事情是为了自我实现吗?”
- “我对某种东西的渴望是因为其本身吗?”
所有这些都是你编造出来的意义。
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所说:“就好像一个东西被一只乌龟驮在背上,这只乌龟下面是一只更大的乌龟,再下面都是乌龟。一个问题总会带来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不断累积。任何一个答案都会引出另一个‘为什么’。”
周国平老师给我的那个答案,他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追寻人生的意义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第三个答案:这个答案有点儿复杂。作者拼凑出一些理论。
- 在物理学中,时间之箭来自熵。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熵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意味着宇宙中的无序状态只会增加,集中的自由能只会减少。如果把人类或植物等任何一种生物或人类文明视为一个系统,这些系统就是在局部熵减。人类在局部熵减,是因为我们有行动力。
- 而在人类局部熵减的同时,整个地球在整体熵增,直到宇宙归于热寂。在宇宙热寂理论之下,你可以提出一些很有意思的解释,我也非常乐于看到。在热寂状态里,能量不再集中,万物都处于同等的能量水平。此时,万物归一,毫无二致。
- 作为生命系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推动宇宙加速达到热寂。创作艺术、研究数学、组建家庭、发明计算机、创建文明等等——所有这些更复杂的系统都在使宇宙加速达到热寂。你正在把我们推向“万物一体”的终极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