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作者“工兵老王”的微信公众号。大家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工兵老王”加关注即可。欢迎大家关注、交流、讨论。
翻一翻日历,距离2020年已经不足百天。按照往年的惯例,乙方们都吹响了冲锋的集结号,一年一度的业绩冲刺开始了。
各种形式的冲刺会议、誓师大会,各种条幅和标语,一线同志们朋友圈的里的各种搞笑配图,后端支持部门的各种备战物资、准备通宵达旦的气势,把气氛搞的那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但是有时候事与愿违,业绩不是靠吹上去的。即使你已经"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但结果可能到时候谁也感动不了。
工兵老王并不是反对年底的业绩冲刺,每年为了给公司、给团队、给自己一个交代,必要的冲刺形式是必须的(毕竟生活需要仪式感)。
通过冲刺,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个极限练兵的过程。适度的强度放大,可以考验组织、团队、个人的极限抗压能力;考验组织、团队、个人对于突击任务的机动、执行、落实能力;考验组织与团队之间、团队与个人之间的协同作战的能力。。。。。。
但是如果作为领导者或者个人,每年都完全寄希望于依靠1-2个月份的冲刺来达成你全年的业绩,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结果可能是这样式的:
工兵老王希望和大家探讨的是:我们要思考的是从冲刺中得到什么?业绩??绝对不仅仅是业绩(这只是冲刺过程的附带品)。
更多的是我们能看到和发现多少问题?是否能和组织、团队、个人一起探寻到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能否谋求出解决之道?
如果不是这样,明年的年底可能又将是同样一个场面:轰轰烈烈的开场,惨惨淡淡的收尾。
所以,在年末的冲刺阶段,我们一方面要让身体"躁动"起来,迎接挑战,同时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让心灵"安静"下来,内观与外省(xing)。
01 内观
内观组织、团队与自身。梳理与业绩相关的组织、流程的价值链条,审视链条是否健全?是否流畅?是否强健?
这个闭环的价值链条,无非都可以向下归纳成:目标-->市场-->策略-->计划-->分解动作。但是也应该要向上归纳成:分解动作-->计划-->策略-->市场-->目标。在此基础上,配以组织架构、组织协同与绩效管理。
这个正向与反向的业务链条说明什么?
说明了,正向可层层分解、层层下达落实(目标-->市场-->策略-->计划-->分解动作);反向可校验,确保可落地,可实现(分解动作-->计划-->策略-->市场-->目标)。这也符合动态组织的OKR设计。
在冲刺过程中,我们"内观"这个链条,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在很多环节存在不足,甚至是缺失。
一是目标自身的"合理性"。
就目标本身而言,在冲刺过程中,我们俯身下去深入地看,发现当初对于某个市场、某项业务确定的目标基本上是不可能达成的。
受制于企业上市,或者是经营管理需要,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存在"拍脑袋"的现象,按照增长率要求,拍个数,层层传达。
但整体目标与目前实际市场情况、实际业务的契合度如何?是否有对应的组织架构支撑?是否有对应的组织协同与绩效协同支撑?分解后各组织、团队、个人如何达成?是否能达成?均是未知数。
从顶层设计而言,目标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决定了组织、团队与个人的"态度"。
目标太高,虚幻飘渺,组织、团队与个人感觉到无论如何都完不成,将导致失望,甚至是放弃,降低行动的动机。
目标太低,缺乏挑战,组织、团队与个人轻松完成,没难度,对企业整体收益造成损失,同时对组织、团队与个人未来的发展也将非常不利。
目标的确定一定是要看着觉得高,让大家感觉"跳一跳"、"蹦一蹦"能够得着,才会使得大家有热情、有激情去追求。
这也是美国管理学家埃德温·洛克的"洛克定律":
当目标既是未来指向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时候,它便是最有效的。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总的高目标,但一定要为自己制定一个更重要的实施目标的步骤。千万别想着一步登天,多为自己制定几个篮球架子,然后一个个地去克服和战胜它,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站在了成功之巅。
二是目标制定的"过程性"。
我们在冲刺过程中也许会发现,目标确实是制定了,但由于缺乏过程性,组织、团队、个人在这大半年中都属于"蒙圈"的状态。缺乏策略、没有计划,更谈不上落地。
故此,目标制定的过程性比目标本身的合理性还要重要。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很难说服外部市场(上市公司)或者更高级别的管理层降低目标预期,另外一方面我们自身很难衡量,给予一个组织、团队或个人所下达的目标是否真的"合理"(谁都很难深刻的了解自身的"潜力")?
所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确保目标制定的过程更加合理。只有我们保证了目标是按照这个价值链条(目标-->市场-->策略-->计划-->分解动作)推演下去的,过程中又按照反向(分解动作-->计划-->策略-->市场-->目标)反复验证、研讨,那么,在年初目标下达完成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团队、组织与个人的业绩已经完成了一大半。
故此,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关注目标"数"的大小,而是要通过分析的过程,让组织、团队、个人"感觉"到目标的"合理性"。感觉好了,就有激情;有激情就有动能,有动能就有执行,一切就顺畅了。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我们要转变思路,从管理项目(商机)转换为管理市场(布局)。工兵老王在公众号里曾有一篇文章《不再让业绩"裸奔"--浅析组织和个人的长久经营之道》,讲述的就是商机管理到市场管理的转变之道。
如果通过文中的战略地图,"计算"出广阔的市场空间,然后在能看到(如果看都看不到,不要指望能做到)的空间中,给组织、团队、个人下达一个"小目标",那么大家就能"感觉"到目标的"合理性"。
很多朋友说没有彻底看懂"市场战略地图"。其实总结而言很简单,就是从市场、产品的两维度,横纵交错形成一个市场产品四象限图。我们需要根据这个四象限图,结合波士顿矩阵,根据不同市场和不同产品相结合的维度(难易程度不同),来制定目标,确定策略。
比如:老市场、老产品:可能是目前的现金牛,策略上要提防市场空间的下滑,甚至是退出。
老市场、新产品:客户新业务需求方向,产品需要进一步打磨和验证,一旦形成标杆效应,形成"明星"业务,就能转入"现金牛"业务。
新市场、老产品与新市场、新产品:都是属于"问号?"业务,要是否要开拓?是否具备能力开拓?是否要有新的组织架构来承接?这些都是在制定目标过程中需要考虑的。
再则,战略地图是市场产品四象限图的推演与分解,市场产品四象限图是战略地图的汇总与提炼。战略地图有利于向下的分解执行,市场产品四象限图有利于向上的战略谋划与制定。
充分研讨、反复论证,组织、团队以至于个人就能自上而下能统一目标和方向。
就此而言,目标的制定不再仅仅是一个数字(数字本身没有情感),而是明确了方向,针对方向的策略、针对策略的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分解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身反复论证,这个过程充满了感情)。
三是目标组织的协同性。
业绩冲刺的过程,是验证组织之间、团队之间、个人之间能否良好协同合作的最佳时机。就像机器只有在高速运转下,我们才能判断各个部件是否能无缝的配合,高速的运转。
从单个的项目全生命周期而言,要历经:业务引导与挖掘(咨询部门)需求凸显与确认(产品部门)成交与签约(销售部门)实施与交付(实施部门)运维与二次营销(运维部门),同时要以战略、市场为导向,以人力、运营为核心,以商务、财务、后勤为基础支撑。
这些业务连链条之间的衔接点,涉及到跨组织、跨流程的衔接与沟通,会由于管理层级、部门壁垒,容易造成方向不一致、步调不协调,重则将摧毁整个业务链条。
比如说:销售人员的款项回收需要与项目的实施进度相匹配,这就要求实施和销售加强沟通,实施要做好项目进度管控和确认,为销售回款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凭证。销售和实施间需要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做到高效的协同。
比如说:销售很多情况下是直接先实施项目,再推进商务流程。那么我们应该按正常项目来管理,推动与客户之间签订项目进度的确认函,以便实施协助销售人员加快项目商务落地。
或者为了检验队伍,推荐你安排一个临时任务:寻找到一个可能的新产品方向,来验证下战略、市场、营销、实施各组织、团队、个人之间是否能快速响应、协同作战?
通过这个过程,找到衔接点上的问题,并开始谋划与研讨解决方案,可从组织架构上(合并或拆分)、从绩效协同(协同绩效,双向同步下达分解)、从管理体系(制度流程)上入手。
小结:内观从目标本身出发,按照"目标方向策略计划分解动作"所涉及的组织、流程、业务的价值链条去梳理,思考组织架构的调整、流程体系的完善、业务能力的提高。
(待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