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实习生:夏志诚
七天前凌晨坠落的一颗火流星,引来百余位陨石猎人到可能的坠落地吉林松原进行寻找。
南都周刊记者于10月15日到达吉林松原市,跟随陨石猎人团队采访,一路见证这次艰难的猎陨之旅。
两只猎陨队观点相反
16日14时,记者跟随的猎陨队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前宝勒太村的一处监控发现重要线索。监控位于查干湖东南方向,距离约4公里处。
发现该线索的陨石猎人李吉彦告诉记者:通过监控画面中火流星坠落时电线杆的倒影移动方位变化,火流星很可能向监控探头所在位置的西南方向坠落。
该团队随即奔向西南方向10—15公里处,开始拉网式实地搜索,寻找陨石。一直搜寻至16日18时,天色渐晚不再具备搜索条件,猎陨团队才驱车前往乾安县住宿。
16日晚,另一只从山东和北京赶来的团队汇合。
来自济南的陨石猎人黄舰(化名)说:“我们从内蒙古通辽市的涂布苏木信向东北方向的查干湖,一路排查过来,途中分别在乾安县的水子镇和鱼子乡寻访到目击者。根据NASA(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给出的火流星空爆信息,和目击者证人的描述,我们认为火流星的坠落方向应该是自西南向东北。
因为观点相反,两只猎陨团队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讨论最终也没有达成一致观点。
玉米杆,黑土地,动物粪便,搜寻困难
17日,记者跟随猎陨团队继续在前郭县艾力乡新戎村一带,据记者观察,当地的搜索条件非常糟糕。
猎陨团队成员、中国陨石网创办人赵志强对记者说:“当地刚刚进行完秋收,田野里到处是收割过后的玉米杆,再加上东北特有的黑土地以及牛羊牲畜排泄的粪便,这给搜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猎陨团队还使用了携带的高科技装备,包括金属探测仪,无人机等设备,但依旧一无所获。
17日晚,记者跟踪采访的第一支猎陨团队选择离开松原结束本次陨石寻找。
18日晚,来自北京的陨石爱好者梅华在经历了又是一天无果搜寻后,无奈地对记者说:“太难了,野外搜寻条件非常艰苦,一不留神脚会陷到烂泥里。
“我们找到的目击者描述并不能确认真实性,一是因为坠落发生在凌晨,很多人的记忆会出现偏差;其次,目击者的描述难免掺杂个人情绪,带有夸张成分。目击证人的描述信息综合到汇总到一起,有时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雪上加霜的消息:大部分监控已经消失
由于当地监控探头存储空间的限制,绝大多数只保留录像7天而后自动覆盖。如今七天已过,没有更多的监控记录,对接下来的搜寻工作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寻找的艰难消耗着陨石猎人的信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陨石猎人告诉记者:“这么多天连一块陨石都没找到,我怀疑这很有可能是太空垃圾。”
截至18日晚,已经有大批陨石爱好者撤离松原,目前在当地继续坚持寻找的陨石猎人已不足30人。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天体化学和行星科学实验室主任徐伟彪分析认为:”根据NASA发布的数据来估算,松原这次陨石的坠落入射角很大,近乎垂直,落点应该不会离空爆点太远。“
南都周刊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NASA近地天体研究中心通报显示,:此次陨石降落空爆中心位于东经122.9度,北纬44.3度,在内蒙古通辽市东北75公里左右,距离长春西北部约200公里。陨石撞击体的直径在2至4米左右,速度为14km/s,预估可能有1至10千克的陨石能够到达地面,撞击时释放的能量为570吨黄色炸药(TNT当量)。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科考队成员告诉记者,本次搜寻工作排查面积大,地表环境复杂。近几日。他们在寻找过程中也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陨石相关知识的科普,寄期望于当地村民在田间劳作时能有所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