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意境原来这么高,真正看懂的寥寥无几

《西游记》的意境原来这么高,真正看懂的寥寥无几

首页休闲益智仙神缘起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6-14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者

01 西游简略

《西游记》大家都不陌生,每年暑期档总有那么一些频道将86版《西游记》循环播放,这不仅是因为这部电视剧制作精良,引人入胜,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脱胎于四大名著之一,其本身充满着戏剧性,却也暗含了诸多的人生意义。可惜看懂西游记的人实在太少,有人说,当你有一天真正读懂了西游记,你也就懂得了世间所有苦难的真谛,也就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重读《西游记》原著,一部典型的明代神魔小说,遣词优美,句章玲珑,浑然天成,以极幻叙极真之事,以百妖群魔象悲喜人间。

所谓神魔小说,是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编织神怪形象系列,并将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整部《西游记》所构造的世界,上达天界,以玉帝(大天圣主玄穹高上帝君)为首的仙界集团,下至冥府,有十殿阎罗,掌管三界生死命数,上下之间,又有凡间凡人以及山精野怪、妖魔万象。

说到《西游记》这一故事的来历,西游开篇称“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转》。”追溯到源头,唐宋时期是由历史故事向民间故事、俗讲演变的阶段,唐玄奘弟子辑录撰写《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南宋刊刻讲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是取经故事进入评话与戏曲创作而逐渐定型的阶段,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取经故事在元代渐趋定型;明代则是西游故事总结与写定阶段。只是《西游记》最后的写定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定论的,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乾隆年间,吴玉搢在《山阳志遗》中首次提出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但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在19世纪20年代,经过鲁迅、胡适等人的认定,《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这种说法才逐渐成为定论。

吴承恩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曾屡试不第,四十多岁的时候才补为贡生,晚年也放浪形骸,寄情于诗酒。这样看来,《西游记》中写妖写神,虽然是辑录过往西游故事流变而成书,但其中却也明显暗藏作者个人色彩。“艺术来源于生活”,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不论《西游记》的作者确乎名谁,但毫无疑问的是,它的诞生都离不开作者本人对世事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现存的《西游记》最早的刻本为明代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刻本,为繁本;简本有两种,《唐三藏西游释厄传》、《西游记传》,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02 西游之思

《西游记》是极幻与极真的结合。袁于令的《西游记题词》中写道:“文不幻不文, 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故言真不如言幻, 言佛不如言魔。”《西游记》用超凡的想象与极度夸张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奇瑰丽的神话世界,故事里从环境到人物,再到情节,也都充满着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描写初见花果山水帘洞:“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这时候孙悟空还没有名姓,只是受天地灵气孕育出的一个石猴,因族群中谁能入此水帘者,则称它为王,便一马当先跃入其中,“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登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果然是洞天福地。

而石猴前去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向菩提祖师求道,为此漂洋过海流离十余个年头,不过是学长生不老之术,躲过生死之难,从后面孙悟空从天宫盗酒盗仙丹珍馐带回给花果山猴子猴孙看,也从“漂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这里可以看出,事物之始,孙悟空只是有一个极具浪漫主义的幻想,并且求仙问道去将其实现,而这也不仅仅是为自己实现,他有大义,也是为自己的族类而去寻求的极致浪漫,所以他后面闯阎王殿、夺龙宫定海神针、聚兵戈之利,可以说,这里的孙悟空已经可以说是有着人格的一位“猴相人心”,这时候他想守护的是自己和族人的桃花源,为此,他做出了这些西游开篇之前奏,而这些也是为他前去西游做了武力上的准备,也是西游之行的引子。

《西游记》中的各类形象是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物性是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金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神性指的是动植物一旦修行成精变怪,就带有神奇的本领,趋于奇幻,再与原本自身本来的动植物属性有所超脱。人性是指西游中,人的七情六欲被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例如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的“神性”,而在西游途中,他也有喜有乐,嬉笑怒骂,跃然纸上。有勇有谋、无所畏惧,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特点又是他“人性”的表现。天界诸神仙也被赋予了物性与人性,他们虽然生活在天宫,“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

但是《西游记》中他们被赋予人性,也变得立体可爱起来,他们不是冷心冷情,而是同凡间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处事规律,有掣肘自己的天条;再者,仙酿仙果,美酒佳肴,蟠桃盛会,仙界众仙也有自己的精神欲求,这同人一样。地上妖精百怪,从诸妖都想吃得唐僧肉以乞求长生不老来看,这何曾不是一种*,而世俗的人间也是充满着*和贪恋的,这也是将妖怪们都世俗化了,赋予了人的特性。

《西游记》书中是多角度多色调来描绘这些各类形象的。《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各类人物具有类型化、特征化的特点,是英雄群像,但人物性格单一,往往出场定型,人物没有发展性。到了《西游记》,开始打破这些人物形象单一,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的坏的倾向,多色调地塑造了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理想形象孙悟空,带有着明显的英雄化,但也有着争强好胜、爱戴高帽,喜欢奉承的缺点。

世俗形象猪八戒,带有浓厚的人情味儿,虽然讨喜爱但也有诸多缺点,他号为“佛家八戒”,实则是凡夫俗子,贪吃贪睡,阿谀奉承,但又有吃苦耐劳,顽强斗争的精神。再看那些小妖小怪,自己虽然承担着反派角色,但也是较为立体的形象塑造,“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盘丝洞的蜘蛛精,“蹴鞠当场三月天,仙风吹下素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染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缃裙斜拽露金莲。几回踢罢娇无力,云鬓蓬松宝髻偏。”七妖俱是幻化为美丽女子,也是一心想吃唐僧肉,但发展到后来,“情因旧恨生灾毒,心主遭魔幸破光。”妖精也是有情有义,七姐妹同心同力,有一种人性的芬芳,在为黄花观观主报仇之际,又凸显道义的光辉,这等等,都已经从扁平的角色形象发展成为了一种圆形形象。

《西游记》包含的是幽默讽刺与诙谐有趣的风格。虽然并不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但是《西游记》却“以戏言寓诸幻笔”,具有嬉笑讽刺、幽默诙谐的风格。其所具有的幽默有对现实的褒贬,具有一定的世情情调。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所遇精怪,有修炼成精的,其中更多的是各路神仙坐骑与童子,因此这些精怪最终凭着自身与仙神的密切关系免于*身之祸。这里的这种关系正是印证了人间的世情联系,裙带之系,这与现实社会是一致的。况且孙悟空也被赋予幽默诙谐的个性,其言其行无不具有轻松的幽默感,孙悟空蔑视权威,桀骜不驯,乐观自信的性格常常通过揶揄玉帝、打趣如来、嘲笑妖魔来表现。在极具刺激的打斗环节也往往掺杂出其不意的幽默效果,如凸显妖魔的蠢笨,以及一些无伤大雅的言行。

《西游记》中的各种情节、形象更像是人世的一种另类反映,爱憎恨、生死别离,人间有之,天庭、妖魔中亦有之,只是另一种瑰奇世界中的人间世界。因此,《西游记》虽然写幻,但又属极真之事,可以直接作为现实世界的印证,因而发生在西游里的故事也并不离我们遥远,只是现实人间的一种异化。

03 西游与现实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在结构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前七回大闹天宫是为序幕,中间5回过度缘起收徒,后88回作为主体,是西游路上的故事。各部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主体部分的取经故事包括41个小故事,可几乎可独立成篇,整部《西游记》可以说是许多短篇小说的连缀与组合,是一种短篇加短篇的线性结构,这样的结构与《水浒传》相似,都是一个故事叠加一个故事线性发展。

探究孙悟空这一西游中的主角,其形象有着心学隐喻。首先其创作正是受明代心学的影响,融合儒教“有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和佛教“明心见性”,其主旨是“求放心”、“致良知”,以此来维护王朝的统治与封建秩序。其次,书中“心猿”作孙悟空的别称,是用来比喻躁动的心灵的宗教用语,意在是把主人公孙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的。孙悟空大闹天宫,隐喻着“放心”,是对自由的向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实现;被压于五行山下,隐喻“定心”,对于挑战世俗权威者,统治者必将采取手段维护统治与稳定;西天取经成正果,隐喻“修心”,一路上师徒四人砥砺前行,遇见各种妖魔鬼怪,既是对四人的考验,也是对自己的考验,孙悟空与唐僧的磨合,师徒四人的情感维系,在一次次磨难中有了些微的变化,最终修成正果,其心志也发生了变化。

《西游记》的内容表现了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的结局,虽然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以此谴责野蛮心性的放纵与宣泄;但是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坚持不懈斗争,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地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西游记》还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难,百折不挠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作为降妖伏魔的能手,一路上斩妖除怪表现了他神通广大的能力;他前期大闹天宫表现出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精神在后期西游取经路上仍然是一如既往,不改初心,个性依旧。

《西游记》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细读下来整体具有宣扬“心学”的寓意,但还表现了对封建社会,特别是与明代中后期社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许多情节都折射出现实的光芒。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的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玉皇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臣昏佞,国王昏庸,道士作恶。其次,取经路上形形色色的妖魔,虽然总体象征“修心”过程中的种种障碍,但局部上还是显示出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佛可以下凡为妖魔,妖魔可以升天成佛,妖魔神佛勾结联合,形成一张能笼天盖日,残害生灵的关系网。

04 总结

现代生活中,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大部分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一路成长以来也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所遇到的种种障碍也皆是心魔,在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如行者一般不断前进,不断克服,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既修身也修心,故此,《西游记》中的世界并不离现实生活遥远,人生也不断是在西游的路上,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