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会规则意识、换位思考,一起有礼貌有节制地出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家长将带着孩子踏上探亲游玩的旅途。此时,旅途中的安静和不被打扰,成为很多人的希望,也因此,“熊孩子”又登上了网站话题榜。
近日,有网友提议火车单设“儿童车厢”,有关方面负责人回应,网友想法很有创意,引发讨论和热议。孩子真的“熊”吗?有什么办法让家长和孩子都能拥有愉快的旅途?
第1招 综合方案
备好零食玩具和童书 手机也要“时刻待命”
眼看着回老家过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苗苗妈显得有些焦虑。这是最近几年以来,她第一次带着苗苗坐高铁回家。虽然在路上的时间只有三个多小时,但她担心孩子在高铁上闹腾“不听话”,而成为别人眼中的“熊孩子”。“我们大人觉得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相对比较短,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显得很漫长了。”
为此,苗苗妈最近都在忙着做各种功课。比如,她会时不时在网上检索,“如何让孩子在旅途中保持安静”、“出门旅行必备的N种方法 教你让宝宝安静下来”等经验帖,从别人给的一些经验中寻求借鉴;同时,她也会向好朋友求教,看看别人之前都是怎样带宝贝出门的。“问了一圈儿下来,感觉很多父母也比较无措。得到最多的答案是让孩子吃东西、玩手机。可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有不耐烦的时候啊。”苗苗妈略有不安地说道。
“之前自己出门也是,在车上遇到特别吵闹的小孩,心里也会恼火。马上轮到自己了,却不知道该怎样让孩子不打扰别人。”苗苗妈说,苗苗从2015年出生以来,就比较好动淘气,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平时在家里大家都会叫她“小小女汉子”。“在小区里玩,别的男孩有时候都会让着她。就是因为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跑来跑去,感觉就像养了个男孩子。真害怕到了高铁上影响到别人。”
除了不知道该如何让孩子在旅途中“安静”之外,让苗苗妈更苦恼的是,在她看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就好动,即使孩子有不恰当行为,干预的手段也十分有限——主要只能靠哄,讲道理听不进去,板着脸吓唬呵斥,孩子可能哭得更厉害,“真有些迷茫、无奈。”
最终,苗苗妈跟老公两个人合计,决定把网上网下的各种信息“取长补短”,在上车前准备好一套“综合方案”。除了带上苗苗喜欢看的漫画书、零食和玩具,还让手机“时刻待命”。“现在动画片《小猪佩奇》很火,她也很爱看,我们下载了一些在手机里,算是旅途中转移她注意力的一个方法吧。”苗苗妈说,如果这些方法还不管用,自己在上车以后将尝试着哄孩子睡觉,“这么多方法,总有一个有用吧?”
第2招 危机公关
孩子吵闹被人指责 应立即制止并道歉
相比于苗苗妈的焦虑和着急,程芳如今带孩子出门已经从容了许多。这份从容,不是白白而来的。三年前的一次出游经历,让程芳开始注意自己和儿子鹏鹏之间相处的方式。
程芳还记得,2015年元旦假期,她和朋友去武汉游玩。在从武汉回家的动车上,鹏鹏和小伙伴非常兴奋。一路上,两个孩子一会儿指着车窗外的景色大呼,一会儿在车厢里跑来跑去,玩着“躲猫猫”。“当时真没有意识到,我是一个不合格的家长。”
突然,前排一个女乘客的声音飘来——“哎,你们可不可以管一管小孩子啊?声音这么大,吵到我们休息了!”面对他人突如其来的指责,程芳坦言,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心里冒火,但很快,火气就下去了。“我们平时老说别人没素质,出门在外没教养。当我想到这个,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很快意识到要制止孩子了。”
程芳说,她很快把鹏鹏拉到身边,给孩子做出闭嘴的手势,然后小声对他讲了这样做是不对的。而后,她带着孩子一起给那位女乘客道了歉。在一旁的朋友见状,也跟着过去一并道歉。“要及时纠正,给孩子进行一次认错改错的教育。但在纠正错误之前,最好的就是预防错误的发生。”
那次乘车经历后,程芳就十分注重孩子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教育。不只是在交通工具上,在大街、在饭店、在书吧等公共场合,她也会及时纠正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而在每次乘车之前,她都下意识地给孩子带点漫画书或者iPad,旅途中给孩子讲点故事,或者做一些亲子小游戏。“如果孩子是两岁以下,听不懂道理,没有规则观,在车上哭闹了,当家长的也应该给别人说声抱歉。如果两三岁以后,孩子还在车上跑来跑去,大声喊闹打扰他人,那就纯粹是家长的问题了。家长别舍不得管自己的孩子。”
“设‘熊孩子车厢’不现实。”程芳认为,其实根本就没有“熊孩子”,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身为家长,应当学习怎样和孩子沟通相处。程芳的方法,也令她收获了不一样的结果。“鹏鹏去年9月份入学,两个月后,老师告诉我说鹏鹏是一个特别有家教的孩子。听到这话,我就感谢那次出行的经历,也为这几年我的付出感到高兴。”
第3招 沟通预演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 鼓励孩子换位思考
“把在公共场合不顾及公众感受而有吵闹或破坏性行为的孩子称作‘熊孩子’,这样的标签化不可取。”儿童工作独立顾问、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保护专家暨项目官员杨海宇说,一些所谓“熊孩子”的行为,其实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相反,往往要寻找家长及监护人身上的某些因素。
在杨海宇看来,之所以屡屡有“熊孩子”被曝光引起讨论,除去孩子自身的心理或生理出现问题之外,还要看父母及其家人,是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缺乏规则意识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遵守公共规则的情况。“这样的规则意识的缺乏,有家庭养育的问题,也有整个社会对公共规则遵守意识培养缺位的原因。”因此,他建议要从家庭教育做起。“要在家庭中注重和加强针对儿童规则意识的培养。要与孩子一起探讨在公共场合言谈、行为举止的影响,使他们学会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学会换位思考和尊重其他人的利益。这是最有效的对策,当然这也是一项长期的干预和教育。”
长期的干预和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当日常的影响和教育还没有完全起作用时,比如面对马上到来的春节出行大潮,家长又该怎么去应急呢?对此,杨海宇提出了几点建议。
比如,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订出行计划。其中需包括通过协商探讨约定的章法,注意遵守公共举止规则、学会换位思考、为别人着想等。第二个办法是,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和家长能够从不同的角色和角度,去体验出行中不恰当言行举止带来的影响和感受。通过角色扮演,和孩子一起讨论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以讨论协商的方式提醒孩子注意。第三个方法,在出行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自己在言行举止方面的示范效应,开好头、当好榜样。同时,也应在孩子举止不适时及时提出并制止。“如果孩子吵闹得厉害,需要把孩子带到另外的空间冷静。这时候需要避免对孩子吼叫或者是粗暴对待。”杨海宇特别提示。
“熊孩子是没有的,我们看到的是缺乏规则意识,缺乏换位思考,缺乏在公共空间言行有基本礼貌素养的孩子。”杨海宇说,在这样的现实下,一味去谴责孩子,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反思和改变的,是孩子家长和监护者在日常言传身教中的具体做法。“对于家长来说,和孩子一起学会规则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一起有礼貌有节制地出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本报记者 李松林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