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时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尽管经常吃不饱饭,但智慧的前辈却发明了许多有意思的娱乐方式,用于打发枯燥乏味的时光,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对鸡,这古老的游戏在儿时很流行。冬季,下课时,男同学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相互挑战,先将右腿弯曲,架起来,用左手拉住右脚踝,右手扶住右大腿根,金鸡独立,左腿的单跳,用腿膝盖攻击对方,打破对方平衡,使其摔倒或右脚落地,就算挑战成功。
有的人将右腿盘的很高,迅速猛攻,用膝盖从高处猛砸对方膝盖,这时对方很容易散架,右脚很快会掉下来。
此时机灵同学耍诡计,用脚在其膝关节弯曲处,猛踩一脚,对方瞬间倒地,战斗立马结束,对方正要发怒时,上课铃响了。
一种玩法用手弹,必须先瞄准对方的玻璃球,蹲着用力弹出,一种玩法踩在脚底下,用力摩擦发射,一种玩法,把玻璃球拿在手里,半站起来瞄准对方的。
当玻璃球撞上对方的,就算赢了,这时对方的玻璃球就是你的战利品。
记得还有一种玩法,在地上挖三个洞,谁能来回都能进洞就算赢了。
被指定的人,必须迅速冲过去,若冲破对的手链,则顺手拉起对方一人就回跑,就算挑战成功。
若没有冲破对方手链,则为降兵,被俘虏。玩此游戏也有技巧,要找出对方手拉手力量的薄弱处攻击,冲破后拉人时,你要有足够力量拉走被带走的人,若被带走的人反拉住,那就失败了。
这种游戏身强力壮的小伙伴很抢手,两队争着要,身单力薄的,无人问津。
这时没力量的孩子不断讨好身强力壮的人和两队队长,给其吃自家炒的“玉米豆”,希望玩耍带上自己,送不起礼的小孩,只能躲在一边,不情愿的当啦啦队。
摔跤,也很有意思,农闲季节,村民坐在一起谝闲传,无聊时,故意挑起事端,让两个同龄孩子摔跤,两个孩子原本玩的好好的,有好事者,不断地挑拨,刺激双方,甚至激怒双方。
一会儿,两个孩子被忽悠起来了,开始真的打了起来,好事者,不断地提醒双方使用战术,腿勾,用脚使绊子,抱腿,猛冲等战术,生怕冷场,孩子在地上滚着打,哭着打,全身是土,有的把衣服撕破了,打得好热闹。
撕着孩子耳朵,边打边骂:“你咋不长脑子,人家忽悠你打架看笑声,你就真的上当,你看浑身的土,还把衣服都给打破了,今天非好好收拾一下,让你长点记性。”
玩时,需要把犟牛先用鞭子缠几圈,放到地上,然后提鞭子发犟牛。
开始总是发不起来,还遭到同龄前辈的嘲笑,同龄前辈有的用手把犟牛轻轻的转一下,犟牛落地就转起来,开始用鞭子猛打,玩的那么娴熟自如。
看后把人能急死,我羞愧的溜回家。
然后,自卑的在没有人的地方,偷偷地练习,经过多次练习,终于找到了窍门,最后才在人面前玩,但打起来犟牛总是不欢实。
后来发现人家犟牛底部镶了颗钢珠,这才顿悟。
有的小朋友给犟牛中心点成红色,有的在上面画出五颜六色的圈,犟牛转起来,颜值高,非常好看,引来了同伴的围观,争着抢鞭子打。
上学时小伙伴们总是手提长鞭打犟牛,看谁一路把犟牛能打到学校。
丢方,是底层人民发明的一款智力游戏,俗称“土围棋”,形式简单,人们在劳作之余,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就地取材。
用硬土块在地上画框,随手取树枝,小石头或土块,立马开火,当一方有四个子在一条线上时,俗称“四线”,可吃掉对方两子,还有将对方夹在中间时,称“夹”,还有“大四线” 等战术。
玩时很费脑子,也很占用时间,课间休息时,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边上看的同学,不断的嚷嚷指挥双方,对阵激烈,时常忘记上课,被老师赶来一顿臭骂,并一脚毁了方阵。
教室里,操场上到处是飞机,有的同学折叠的飞机,飞翔平稳且航程远,一些同学带着好吃的,前来学习或求其折叠一款好飞机。
有的同学,有好的纸飞机,手总是痒痒,上课不听讲,趁老师背身向黑板书写时,偷着仍,互相扔,扔着扔着飞机改变了航向,飞到了老师身上,遭到老师一顿臭骂,没人敢承认,全班被罚站。
基本上男孩子人手一个,从这个班打到那个班,有时候两个班混战,真热闹。
若小刀倒了,则由对方发起进攻。
小时候经常看抗战剧,看警察破案,拿着手枪很神气。
所以前辈发明了纸手枪,插在腰里很扎势,经常在,土豪里,玉米地,麦秸垛之间,上演枪战,用嘴给枪配音射击。
回首曾经青涩的童年,是那么的美好和难忘,娱乐方式是尽管很简单,但却有无尽的快乐,虽然芳华已去,但记忆永存,童趣已远,美好仍在。
作者:轩乃强,兴平人,爱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