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里的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一个都不能少》里的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首页休闲益智一块都不能少更新时间:2024-04-22

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刚刚落下帷幕,DC电影《小丑》拿下金狮大奖,而华语片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染指最高奖金狮的奖杯了。

但翻开金狮奖的历史,华语片曾多次蝉联。2006、2007连续两年华语片在这里折桂,分别是李安的《色戒》和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而在更早的20年前(没错,1999年已经是20年前),威尼斯将金狮奖给了一这代中国人绝对都看过的电影——张艺谋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电影将镜头对准贫困山村的孩子们,采用全业余演员阵容,用半纪录片式的风格,讲述了一个简单、质朴却触动人心的故事。

美国著名影评人“大拇指”罗杰·艾伯特曾经这样评价:“故事本身简单、朴素、直接,但边缘有一些复杂的东西。”而《每日新闻报》影评人写道:“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电影,关于坚持和团结的回报。”

前有厚重深沉的民族寓言《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有大牌云集的商业大作《英雄》《十面埋伏》,这部从时间点上来看被夹在中间的《一个都不能少》,成为张艺谋导演生涯中获得较少被谈论的一部。

在影片威尼斯获奖20周年之际,我们再来看看这部作品。

演员本色出演

《一个都不能少》根据施祥生小说《天上有个太阳》改编,张艺谋将原著中年纪较大的男性主角,换成了13岁的初中女孩魏敏芝,将整体焦点放在未成年孩子身上。

影片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的做法有些相似,采用非职业演员,实景和自然光拍摄,大量地使用中远景、冷静而克制的长镜头,保持空间和表演的客观和完整性。

演员们在片中使用了自己的真实姓名,许多人在片中的身份基本也与现实中的身份相符。比如,影片中村长就是现实拍摄地的村长,代课老师高老师在现实中也是一名乡镇小学老师,电视台台长就是现实中张家口市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一个都不能少》体现了张艺谋高超的艺术把控力,现实主义风格,至纯至朴;又通过场景的设计,剪辑和配乐的运用,煽情却不媚俗。

然而,除了艺术水平,影片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洞悉。

在中国的贫困山区,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很多孩子为了打工赚钱补贴家用,过早地辍学务工。

“一个都不能少”是代课老师交给魏敏芝的核心任务,这样一个以现在眼光来看极低的要求——防止再有孩子辍学,却成为老师和魏敏芝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去守护的东西。

城乡对立是影片另一组重要的矛盾。

魏敏芝的城市之旅处处碰壁,而双方其实都在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汽车售票员遵守制度,把没买票的魏敏芝赶了下去,阻碍了她进城的道路;电视台收发员因为遵守制度,不让没证件的魏敏芝进去,让她苦等了几天几夜。

然而张艺谋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有些过于理想化,也成为了影片的一大争议。比如,魏敏芝靠着她的单纯、质朴、执着,像秋菊一样“一根筋”的行事方式,一路过来磕磕绊绊解决了各种问题。

秋菊因为一根筋,最终陷入了人情和法理的两难困境中,但魏敏芝却主角光环附身,最后还能遇上影片中电视台台长那样的大贵人,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退赛戛纳惹争议

《一个都不能少》拿下威尼斯电影节大奖,其背后还有一段戏剧性的故事,就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戛纳退赛风波

1988年《红高粱》拿下柏林金熊奖,1992年《秋菊打官司》拿下威尼斯金狮奖,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张艺谋口袋中已经揣着两个电影节的最高奖奖杯,就差一个金棕榈。

《秋菊打官司》

张艺谋慢慢接近着金棕榈,戛纳也把他当“自己人”。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首次入围主竞赛单元;1994年《活着》获得仅次于金棕榈的评审团大奖,葛优拿下影帝1995年水平尚有争议《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也成功入围主竞赛,并获得技术大奖。

1999年,张艺谋接连送出《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两部作品征战戛纳,试图集齐三大中的最后一座缺失的奖杯。

《我的父亲母亲》

然而在评选过程中,有风声传出,有评委认为影片在为政府做“宣传”。

就在主竞赛入围名单公布之前几天,张艺谋宣布撤回两部作品,并向戛纳主席雅各布发表公开信,表达自己的抗议。

“我觉得您对这两部电影有很严重的误解,这种误解是我所不能接受的。我的这两部片子都是关于爱的主题。《一个都不能少》表达了我们对孩子的爱心和对我们这个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现状和未来的忧虑。《我的父亲母亲》讴歌爱情的至真至纯。”张艺谋在署名公开信中写道。

“这是人类共同拥有、颂赞的情感。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阁下竟以‘政治’的理由对影片加以指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政治或文化的偏见。”

随后,张艺谋带着这两部作品分别征战威尼斯和柏林,最终两部作品都获得了认可,《一个都不能少》获得威尼斯金狮大奖,《我的父亲母亲》获得银熊评审团大奖。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张艺谋留下了没有实现“三大”电影节大满贯的遗憾。

从《一个都不能少》开始,张艺谋与张伟平牵手。接着,他先是探索了一部贺岁片《幸福时光》,然后就拍出了席卷全球的成功商业大片《英雄》,距离戛纳金棕榈渐行渐远。

“双片退赛”事件后,张艺谋与戛纳的关系也降到冰点,这二十年来只有《十面埋伏》和《归来》在戛纳亮相展映过。

贫困县面貌今非昔比

《一个都不能少》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有影片主角魏敏芝因影片而改变的人生。

魏敏芝在13岁之前是河北山区贫困家庭的一个普通孩子,从来没有看过电影或电视;后来,她考上大学,更远赴美国夏威夷杨百翰大学留学,并遇到了美籍华人的丈夫,结婚生子,定居美国。

魏敏芝以及电影中的学生们都来自当地,几名主要人物是经过张艺谋精挑细选的,因为他认为,即使是本色出演,也并不会所有孩子都懂得在镜头前表演。

《一个都不能少》副导演郦红去村里选角,魏敏芝和双胞胎妹妹魏聪芝在村口玩,郦红就招手让她们过去试镜。

魏敏芝和双胞胎妹妹

妹妹性格腼腆倔强,硬要先回去问爸爸妈妈的意见;但魏敏芝很放得开,又唱又跳,表演了后来在电影中出现的“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懵懵懂懂地成为了新一任“谋女郎”。

在一个还没有条件看电影和电视的地方,村民们对演电影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张艺谋是谁,更不会明白威尼斯金狮奖意味着什么。魏敏芝在一段时间内成为老师同学们的讨论对象后,这件事很快就被人淡忘了。

不过魏敏芝命运的第一个转折很快就到来了。张家口市一所私立中学的校长看过影片后,邀请魏敏芝和妹妹去上学,免去所有学杂费。姐妹俩在这所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读完了初中和高中。

长大后的魏敏芝

高考前夕,魏敏芝不顾家人的反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但在第二轮遭到淘汰。

就像后来公众对于另一个“谋女郎”林妙可落榜北影的冷嘲热讽一样,媒体和网络上充斥着对她的质疑,有人写道,“魏敏芝只不过靠一部电影偶然出名罢了,本身缺少艺术天赋,不适合走艺术道路”。

后来,魏敏芝凭借高考成绩,进入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影影视传媒学院的编导系学习。在这里上学期间,她的另一位贵人出现了——来自夏威夷杨百翰大学的华人教授陈尔岗。

陈尔岗本身是教育学领域的学者,看完《一个都不能少》后感触颇深,2004年趁一次来中国开学会的机会见了魏敏芝,督促她学英语,开启了她的留学之路。

魏敏芝和丈夫

两年后,在陈尔岗夫妇的帮助下,魏敏芝成功去到夏威夷杨百翰大学留学,学习导演。留学期间,一次同学聚会上,她结识了后来的丈夫、夏威夷第五代华人刘锦辉。

如今她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定居美国。

魏敏芝的人生道路似乎充满着各种“幸运”,遇见张艺谋,遇见私立学校的校长,遇见陈尔岗教授,遇见现在的老公。当然她不仅是运气好。

杨百翰大学的老师说,最触动的是她的谦逊,因为在美国,演过知名电影的女孩都会觉得自己很厉害。魏敏芝的老公说,她很懂得向别人求助,而自己是个乐于服务他人的人,所以他们很搭。

因《一个都不能少》改变的命运的其实不止魏敏芝一人。

影片中魏敏芝拼了命找回的淘气孩子张慧科,后来也去往那所私立学校念书,后来进入河北传媒学院摄影摄像专业学习,毕业后从事与影视相关的工作。

当时拍摄完成后,张艺谋捐款,在拍摄地水泉小学旁边,建立了一所水泉希望小学。后来水泉小学逐渐停止使用,师生转移到了更宽阔敞亮的希望小学。

2012年水泉村所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被列为重点扶贫县,如今道路整齐,新房罗列,已是一派新的景象。

就如张艺谋所说:“只要我的电影能帮助山区的学校提高条件,我非常开心。”

—Fin—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