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住着这样一位85后美女,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
却宅在家11年,不考研,不工作,不啃老,只是“戳”羊毛。
本来只是爱好,没想到,靠着“戳”羊毛,
她却用自己坚持与温柔创作的作品,
疗愈了无数的陌生人。
正可谓是:“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典型代表。
她是中国最早开始羊毛毡创作的作者之一,
她就是纤维手作作者——殷越。
01殷越的简历1989年,殷越出生在江苏,深受江南水乡的熏陶。
殷越作品 《等待爸爸和蜂蜜》
她在一个比较温暖的家庭环境里长大,
小时候看各种动画片、漫画书,
因此大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也选了动画专业。
殷越画的蘑菇草图
但开始学了后才发现,对电脑技术完全不擅长,
特别是和其他优秀的同学一相比,
内心柔弱的她,立刻对自己产生了质疑,
一度想要放弃画画,对未来可谓是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殷越作品《周一了》
就这样,硬着头皮,熬到了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的殷越,内心仍是未来茫茫不可期,敢问路在何方啊?
02与羊毛毡的结缘2009年,正在纠结毕业后,何去何从的殷越,
偶然在网上看到了日本职人铃木千晶的作品。
这一看就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迷雾慢慢的散去,
温暖的光终于慢慢的照在了殷越的身上。
殷越说:“当时就被这种材质的温暖感所击中”。
于是,出于这一眼千年的喜欢和好奇,
她查了资料,买了些基础材料,
踏上了属于殷越的羊毛毡探索之旅。
这一走,她走了10年。
当时,国人对羊毛毡还不熟悉。
其实,羊毛毡是目前人类历史记载中最古老的织品形式,历史非常的悠久。
从技艺上讲,羊毛毡分为湿毡和针毡两种。
所谓湿毡,是用温热的肥皂水浸湿羊毛毡,
然后通过摩擦、揉捻,加压等方式,
让遇热张开的羊毛互相纠结接合。
一般适合做面积较大,细节较少的羊毛作品。
而针毡,一般更适合做细节丰富的立体造型羊毛作品,
其使用特制的羊毛毡戳针,戳针前端有细小的钩状,
可以勾住羊毛,经过不断穿刺的动作,将羊毛纤维穿引在一起。
使原本蓬松的羊毛也能成形且扎实。
殷越的羊毛毡作品,主要就是采用的针毡的手法。
从早期的生动可爱的蘑菇小人,
到这几年的大型毛毡雕塑作品,
她的作品辨识度极高。
毛毡创作的过程非常慢,
用殷越的话说,
都是“一针一针,用生命和热情戳出来的”。
“羊毛毡最吸引我的是:
材质本身的独特。
这种材料它源于生命,自带温度感,
做出来的作品绒绒的很有亲和力很温暖,
尤其表现动物类造型时,比其他材质更有生命感。”
因此,她的作品表现对象,都是来自大自然的生灵——猫咪、松鼠、小熊、小猴……或是各种各样的蘑菇。
由于当时毛毡的材质在国内并不普及,
“就是靠网上查资料,然后一点点试着做。”
“当时光原材料就找了很久才购买到。”
完全处于“自学”的状态的殷越,并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反而发挥了她锲而不舍的精神。
凭着自己的美术功底,还有一股子韧劲儿,
她先画了一个形象的草图,然后配置羊毛的颜色,
花了大概一个下午的时间,做了一只小兔子。
殷越的第一个作品《领结兔子》
做完之后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太厉害了。
迫不及待地给它做了小房子、拍了定装照,
放到网路上,收到很好的回响。
就这样,殷越制作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领结兔子》。
并由此与羊毛毡形影不离了。
03作品是内心世界的折射对于害羞、腼腆的殷越来说:“通过作品能让大家读懂,比面对面交流还要开心一万倍。”
殷越的作品都是她内心世界的折射。
她做《指尖造物》系列的想法是在2015年。
据说,殷越去莫斯科旅行,住的周围就是一大片树林,
秋末冬初会看到很多小蘑菇,她特别兴奋。
由于本身很爱吃蘑菇,
觉得蘑菇是一种特别神奇的生物,
它们总是默默地在角落里努力生长。
看上去很脆弱,其实很坚强。
这跟殷越的性格也很相似。
于是,她就决定做一个蘑菇系列。
殷越将自己性格里比较调皮、害羞的部分加入作品里。
于是,蘑菇开始长出身体和小腿。
殷越作品《蘑菇的出逃》
她的蘑菇系列:
有时是静静坐着的思考者,
有时是调皮的出逃者,
有时是埋头苦*劳动者,
有时是文质彬彬的诗人......
殷越的蘑菇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绚丽蘑菇世界,
不得不让人感叹:简直可以拍一部关于蘑菇的动画片了。
而《想心事》这个作品,
则正好记录了2018年殷越办暂住证的一段经历。
殷越作品《想心事》
一日,殷越在办证的路上,听了一段比较忧伤的旋律,
这让那段时间特别奔波、很没有归属感的殷越,
瞬间所有的情绪都涌了上来,
都说成年人的崩溃,千里决堤,
但殷越这个小机灵,
却将所有情绪汇集成一个作品画面浮现在脑海,
回家后马上用纸笔画出来。
“做这个小象用的羊毛很软,
花了很长的时间去雕刻细节,
堆砌出这种褶皱的感觉。
当时我就想挑战一下自己,
打破既定印象里的可爱。
当时做完之后并不满意,
把它仍在了一个角落。
大约一周后,跳出负面情绪之后再去看它,
才发现它跟自己之前做的作品很不一样。
它的形象可能不会被喜欢,
但我当时有种强烈的感受:想把它完成。
比起去在意别人的想法,
作品表达的感受回归自己内心是更重要的。”
就这样,殷越将自己的悲伤、敏感、脆弱都放到这头大象里。
《象的怯懦》就表现了当时的一种脆弱和无助。
2018年底,殷越开始制作《白》系列的三件作品。
因为,当时家人生病了,
经历了这些事之后的殷越,
让自己对整个生活有了新的感受,
于是,就想通过作品把当时的心情、状态,抒发出来。
殷越作品《猫的蜕变》
因此,《猫的蜕变》是一种针扎、锋利的状态,
寓意是想让自己更坚强一点。
而《鹿的和平》是殷越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蜕变成熟的状态,
也算是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殷越作品《鹿的和平》
还有《指尖造物》和更早前的一些作品,
可能更符合大众对手工艺的预期,比较有亲和力、可爱、萌萌的。
随着殷越的成长、整个人的状态的变化,
作品也会跟着产生变化。
可爱之外,也懂得如何更好得把伴随自己的难过、悲伤、敏感、脆弱的情绪,都开始融入作品里。
04十年,也无风雨也无晴北电毕业,却宅在家11年之久,
每天工作12小时,而且前三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
这样的殷越自然也曾经迷茫过,
担心与社会脱节太久,
而且宅在家做手工,
需要强大的自律。
手工艺不是大家以为的那个样子:
每天轻轻松松在家,不用去上班,
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果真正把它当成职业,甚至比上班更辛苦。
因为,是给自己在忙活,你会无情无尽地压榨自己。
准备展览期间,殷越每天工作12-16小时,
趴在桌上戳戳戳,很容易崩溃。
制作羊毛毡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作品都是一针一针的戳出来,
用时间堆砌上去的。
而让殷越十年如一日这样坚持下来的,
除了她十年未曾冷却的热情外,
还有懂她的陌生人。
殷越曾分享了这样一个小事:
“某天一个凌晨,
突然收到一条陌生人的私信,
信息里说她正在生活的低谷,
殷越早期作品《纪念日》
但看到我做的东西,
则感受到了单纯的柔善和平静,
觉得自己受到了一些治愈……
我当时也不知所措,
但却感受到了创作的意义。”
除了来自远方的理解外,
殷越幸运地也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
正是这种远近的理解和支持,
让殷越慢慢的拨开迷雾,追随内心,潜心创作,
最终乘风破浪。
05如今2016年,殷越在东京举办个展,
她是第一个在日本举办个展的大陆羊毛毡手工艺术家;
2019年在中国展出时,甚至引发了抢购热潮,很多人提前两天连夜排队。
从三四岁的孩童到九十多岁的老人,
都纷沓而至,
被诞生于殷越手中的大头蘑菇人,
忧郁的小象,优雅的小鹿,
和活泼的小猴所打动。
殷越觉得在创作的过程里,
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的一个过程,
无关于他人。
一件作品每个细节都放水完成,
最终即使别人看不出依旧觉得很好,
但于自己而言这件作品就没有了意义。
正是这种和自己较劲的精神,让她在这十年“卧薪尝胆”,
如今的她,
从完全零基础自学羊毛毡技艺,
到后来出版了自己的羊毛毡图书,
殷越登上《环球日报》
不仅登上了环球日报,
更是收获了无数的粉丝。
如今还将自己的经验,
通过线上线下的课程传授给更多喜爱羊毛毡的朋友,
可谓是传统技艺的传播者了。
最后结语:殷越,因为对羊毛毡的一见钟情,坚持了数十年的热情,她将自己的成长、喜好、所思所悟全都倾注在她的作品里,她的敏感与脆弱、成熟与温柔、矛盾与挣扎,是当下大多数人的真实情绪的写照,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真实的感受,让观众感同身受,并在无形中鼓励了他们,相信明天会更好。
如果你也被殷越或她的作品打动,请关注我。
我是,和我一起用力成长,用爱带娃,用心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联系作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