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档播客节目的小众运动硬核科普之路

一档播客节目的小众运动硬核科普之路

首页休闲益智缘起冰球历险更新时间:2024-05-02

5小时18分40秒,这是一期播客节目百期特辑的时长。有人觉得“太长不看”,却也有人大呼过瘾。做出这期马拉松节目的是《魔球理论班》,一档专注于棒球、橄榄球、冰球的中文播客。这档节目如今已经走过整整100期,正尝试着走出一条硬核科普之路。

播客:老司机们的新尝试

2019年1月《魔球理论班》开播,内容聚焦在NFL的超级碗前瞻、MLB名人堂新成员巡礼以及NHL中埃德蒙顿油人队的现状分析。在被问及为何选择从这些深度内容而非简单的入门科普开始节目的时候,主创“两好两坏”给出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几个成员的水平确实是在这里的。”

“两好两坏”很早就是赛车领域的KOL,在腾讯获得MLB版权之后经常为腾讯供稿,其他几位成员也都是腾讯的长期撰稿人:“Fishbone”身处多伦多,现在是NHL中国选出的“球迷观察员”之一,“tomwolf2008”是百度棒球吧的吧主,“呆呆妹”则是NHL波士顿棕熊队的主页君,同样是观察员之一……《魔球理论班》的团队共有9人,都是在圈子内有很高知名度的写手,不过播客对于他们来说仍然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两好两坏”现场采访MLB比赛。

一群写手聚在一起,为什么会选择播客?“Fishbone”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首先播客这种形式的节目现在是很受欢迎的,数量一直在增长;其次我们也有过调查,和棒橄冰相关的播客也有人做过,但是基本一两期就停了,这个市场还是存在很大空白。”

2020年,快手、即刻先后推出播客应用“皮艇”和“小宇宙”,荔枝播客也在2021年1月正式上线。根据“荔枝播客”在知乎的回答,截至2020年12月,中文播客的数量超过1.5万个,国外的英文播客则超过83万档。

在图文、视频遭遇增长瓶颈时,播客作为音频内容的载体成为了新的增量。荔枝CEO赖奕龙曾在2015年接受钛媒体采访时表示,“声音是湿的,图文是*,声音可以让用户安静。”开车、通勤、睡觉、做家务……播客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快节奏生活中尤其如此。

但是在整体市场欣欣向荣的情况下,国内的体育播客却是不温不火,棒橄冰这些小众的细分领域中真正做到一定期数的不超过3档,而关注度比较多的节目有足球解说员姬宇阳的《一言姬出》、篮球评论员徐静雨的《雨说体育》、以及杨毅、詹俊的个人节目等,大多都是名嘴们个人IP的延伸。草根播客,还没有做大的先例。就在这种情况下,《魔球理论班》的老司机们上路了。

而之所以选择了如今的这个名字,缘起于团队中有一位成员的id是“魔球理论人”。“两好两坏”就提议起名为“魔球理论班”,他告诉懒熊体育,“这个名字本身很好听,和我们的内容类型也有一定关联,于是我们就在他睡觉的时候决定使用了这个名字。”一个意外沿用至今,反而成为球迷们津津乐道的播客品牌。

创作:硬核与难题

在这个9人团队中,真正以体育为主业的仅有“会飞的小猪”一人,其余几位有做金融的、法律的,还有公务员和留学生,都是利用周末时间录节目,还有四位成员身处纽约、洛杉矶、多伦多三地,每期节目的时间协调都不容易。

但是,《魔球理论班》基本能够保持周更,每期节目最少也有3-4名成员,很多时候会邀请飞行嘉宾:代表NHL中国现场报道过比赛的淘德、MLB中国的媒体经理赵佑、上海的橘子女子棒球队等都曾经参与过节目录制。

“两好两坏”表示,团队内大多数成员都是“兼项选手”,精通三种项目,在人手短缺的情况下可以顶班。棒橄冰运动的一大特点就是比赛时间很长,平均都在3小时以上。但是不管是直播还是录播,每次录制节目的成员一定是要看完很多比赛的,不然没有办法讲出干货。点开这档播客的列表,会发现主要的内容类型有比赛的前瞻与复盘、球员盘点、数据及薪资分析。

比如,在第20期节目中,他们通过MLB费城人队球员Harper的表现详细讲述了打者热图和投手热图的区别,也通过酿酒人队球员Yelich转会后的表现提升分析了大联盟中球场差异对投手、打者的影响;橄榄球部分讲解了NFL联盟的工资制度;冰球部分则是对2019年世锦赛的全面总结以及热门球员Kakko、Hughes技术特点的分析。

第20期节目内容。

整体而言,节目的硬核成色十足。对于这种定位,“两好两坏”做了解释:“我们尝试过做入门的内容,但是效果不好,因为节目的听众里还是老球迷居多。确实有萌新一进来就放弃的,但是也有球迷需要进阶,想了解一点门道。硬核其实不代表不科普。”

球员名字也是内容把控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在录制过程中,几位主创一直使用英文原名而非中文译名。“听不懂”、“对不上号”是很多萌新听众的反馈,但是成员们也有自己的坚持。“两好两坏”解释到,这三大联盟重名的球员不少,加之国内很多球迷对他们的熟悉度都不够,只用中文名的话很容易搞混。”“Fishbone”则指出了更关键的问题——国内的一些媒体至今都没有一套标准的译名,频繁更换,实在称不上“官方”。

截至目前,《魔球理论班》已经登陆了网易云、喜马拉雅、荔枝等平台,由于很多球迷身处国外,在Spotify和Apple Podcast上也可以听到这档节目。网易云的收听量是最高的,每期在500-1000不等,尽管相对较少,但是却拥有不错的口碑。翻开评论页,“专业”、“深度”、“支持”非常常见。

对于小众运动来说,流量数据或许不是衡量内容好坏的最好标准,毕竟市场有限,需要长期培养。不过作为一档媒体节目,商业化变现的难题却是这个团队不得不面对的。“两好两坏”告诉懒熊体育,目前的收入是很少的,主要依靠听众打赏和平台分成,后者的金额往往还不如前者。

团队在商业方面也有过其他的尝试。2019年10月,《魔球理论班》与上海的G 棒球社团进行了一项资源置换,以节目中的内容宣传置换奖品供微博抽奖使用。几位成员透露,目前的收入大多来源于和腾讯、三大联盟(中国)的内容合作,还是以写文章为主。

与G 棒球社团的合作。

背后:复杂的球迷与KOL

2019年末,《魔球理论班》建立了微信群。主创们的本意是想做一个可以提供节目反馈的渠道,但是随着圈子内越来越多“大佬”的加入,逐渐变成了聊球群。现在群成员有200多位,几乎每天都是从早聊到晚。

三种运动的球迷群体是相对复杂的,“两好两坏”对此做出了细致的剖析。首先,冰球入门很困难,球迷经常反映“看不到球”,这也导致了很多人在看冰球这件事上是迅速放弃的。所以经过一定时间、留下来的球迷都很硬核,“两好两坏”将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淘汰”。而且由于NHL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最晚,球迷数量确实很少,在各种群里碰熟人是家常便饭。

NFL的观众是最多的。一场腾讯直播的观赛人数有时可以达到4、500万,已经拥有相对庞大的粉丝群体。而棒球球迷的组成很复杂,主要源于接触渠道多,包括民间的棒球团体,大学的社团活动还有日漫等。所以在国内打棒球的人不一定会看比赛,看比赛的人也不一定会看MLB,日本的职业联赛也是较多人的选择。

但是“两好两坏”也指出了几点共性。首先,相对于足篮球,圈子里的球迷都是很硬核的,忠诚度也很高。此外,球迷们的好奇心也非常强。他解释说:“这几个项目进入中国的时间都比较晚,很多人的观赛需求已经被足篮球占满了,所以能选择来看棒橄冰的,大多是很容易对新项目感兴趣的人,学习能力也比较强。”

球迷群体是产生KOL的基础。由于较高的忠诚度,很多人会像“呆呆妹”一样自发做主队的微博主页来分享资讯,圈内称之为“野生主页君”。由于较强的好奇心,三种运动中的兼项选手也很多。

“呆呆妹”在NHL中国赛现场。

但是,热情和好奇心不能掩盖内容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懂球号、头条号这些平台上动辄几十家足篮球的内容创作者不同,棒橄冰的KOL们是很少的,内容质量也良莠不齐。

“两好两坏”无奈地感叹道,这是很矛盾的一点。他也认为现在市场中一些内容创作者所做的内容“太划水了”。“而且很多时候根本都是错误的。但是也不好批评什么,因为你能看出来他们还是很有热情,考虑到运动的推广,其实应该鼓励他们,所以真的是非常矛盾。”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与这些联盟中国区的沟通中,双方的团队都一致认为行业内懂球的人不多,懂的人也不太会只来做内容。

因为一个球员、一项数据指标,《魔球理论班》经常与球迷、其他创作者发生激烈的争论,对此“两好两坏”表示,“我们理论班的责任就是要提高棒橄冰球迷的知识水平,所以出现了误导球迷的东西,我们责无旁贷地去纠正过来。”

不过,成员们对这些创作者的态度仍然是支持的。“会飞的小猪”说:“现在国内接受这些运动的球迷就这么多,无论内容做得好与不好,都不太会影响结果和数据。所以我们都应该本着的一个原则就是推广运动,把基本盘做大,而不是先要在内部分个高低,我相信最终的市场会决定好坏。”

其实不只是棒橄冰,滑板、街舞、说唱这类的小众运动和窄众文化近年来都在国内强势兴起。破圈之后,新人涌入,参与者们的不同水平和知识差异导致了各种“良莠不齐”的局面出现。这是一种文化由“小”到“大”必须经历的阶段,显然,中国个各类小众运动已经在路上了。

疑问:好内容!好产品?

在被问及未来的发展期待时,成员们也坦承,团队缺乏营销思维,没办法把一个优秀的内容产品推出去。在满足自我兴趣与服务球迷之间,用爱发电的《魔球理论班》还处在前者的阶段。毕竟从传播的角度看,一期5小时18分的播客节目确实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

目前,听众反馈比较多的问题也主要是时间太长(平均两小时左右)和热点内容的时效性不强。“两好两坏”苦笑着说:“我们屡教不改,也不准备改。”不过,他们也确实做出了一些调整,尝试了新的形式——短视频。尽管才刚刚开始,也只做了几条,但是他表示将会在里面放入更多结论性的内容,一来省时,二来也可以保证时效性,对讨论过程感兴趣的球迷也可以去听节目,从而实现引流和联动。

《魔球理论班》的内容无疑是优质的,但是能否发展成为一个好的产品,又能否带动更多优质内容的出现,这条“硬核科普”之路能否走得通?这些还需要时间检验。

注:文中的“两好两坏”、“Fishbone"、“魔球理论人”、“呆呆妹”、“tomwolf2008"、“会飞的小猪”均为各成员id或笔名。

延展阅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