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气满满的哥哥》:80后、90后的童年游戏,你还记得哪些?

《元气满满的哥哥》:80后、90后的童年游戏,你还记得哪些?

首页休闲益智元气满满更新时间:2024-04-16

这档综艺目前豆瓣评分7.3分,有人说节目中的游戏很无聊,有人说不好看,一集弃的水平,有人说它是跑男化的综艺,是浪姐模式……固然它不是十全十美,但在我心中它远不止这个分数,只要小时候玩过那些游戏,透过节目,记忆深处的快乐就会被唤醒。

《元气满满的哥哥》评论截图

《元气满满的哥哥》(以下简称《元气》)并不是我观看的第一部观察类综艺节目,2017年朋友向我推荐日本《别被夏天的狼君所欺骗》,简称《夏日狼君》。

三位主持人在室内通过视频观察四名高中女生和四名帅哥的约会过程,观察四名男生中谁是花心欺骗女生感情的“狼君”,以及谁对谁有好感等等,主持人有点类似现况解说员,这就是观察综艺。

《夏日狼君》截图

《元气》作为国内首档代际互动观察类游戏综艺,“代际互动”四字代表平均年龄49岁的大哥哥队与26岁的小哥哥队之间的代沟,在跨代际的游戏对决中感受代沟的碰撞与融合,通过游戏互动加深对彼此的认识与理解。“观察类游戏”则是以新式捉迷藏游戏为核心,不需要参与游戏或先输的成员在室内观察其他小伙伴的表现,可惜第一期观察室与户外游戏这两方面的联动性不强。

大哥队

小哥队

那些被综艺节目重新演绎的童年游戏,它们是藏在80后90后记忆深处的宝藏,珍贵且不可磨灭。很多游戏我都还记得画面,你们还记得哪些呢?

1、 代际互动观察类综艺里的童年游戏

《元气》节目中展现了许多童年游戏:拍洋画、打弹弓、滚铁环、踢毽子、骑马……在节目第一期“拍洋画”这个游戏环节上,很多观众置喙节目组没有明确规则,完全可以说是“军哥说规则,军哥玩,军哥赢了”。

吴奇隆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必须把这个传承教好。”

《元气满满的哥哥》截图

最早的“洋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外国烟草公司向中国促销香烟的一种手段。洋画上印有精美的图案,比如“水浒一百零八将”。每包香烟内,附有其中的一“将”。集齐若干枚规定的图案,可以免费领取一包香烟。

后来,拍洋画成了20世纪80年代流行很广的儿童游戏。90年代的洋画题材多为《封神榜》、《西游记》等小说、动画片中的人物。洋画的尺幅以每一整版横排五张洋画,纵列五枚洋画,尺寸约为4厘米×3厘米,全版共25枚洋画的版式最为常见。但并不是每一枚都不同,重复性的人物极多,也就造成了某些洋画的稀缺性。

最基础的玩法:孩子们拿出一些重复的洋画,把它们摆在地上,轮流用巴掌去拍,拍翻即可拿走。它的对抗性、搜集性都很强,绝版的洋画更是抢手。

90后的拍洋画

某种程度上来说,规则不明确是节目组以及主持人的锅,吴昕说的规则是“拍的越多者赢”这并不能说是游戏规则,只是游戏结果。

这时候,胡军站出来制定规则,杨洋照做:

“我出一张,你出一张,如果我把我自己这张牌拍过了,我就有权利拍你这张牌。”

节目中的游戏,就是我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游戏。那时候没有明文条例统一的规则,都是由年长、有经验的人亲口诉说、亲自演示,只要双方意见达成一致,规则就适用。

比如,一人出好几张洋画,摆床上正拍或反拍,要嘛全赢要嘛全输,一局定胜负,那赢的感觉倍儿爽。

整个节目最大型、最精彩的游戏非捉迷藏莫属,新式捉迷藏游戏除了躲藏,还增加了变装在人群中,以及躲藏方的反*对抗,类似于跑男的撕名牌,可以说是集怀旧、脑洞、竞技对抗、心理战等多重元素于一体。

全场最佳变装“西瓜超人”

捉迷藏,是一种古老而简单的儿童游戏,但起源于何时,并无定论。依据《致虚阁杂俎》:

“唐明皇与玉真于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

此处所说,似乎这个游戏是李隆基和杨玉环所创造,他们以巾帕蒙住眼睛,互相捉摸。杨贵妃年轻,动作敏捷,故李隆基捉她不易,而她则可轻易捉住这位风流天子。这种游戏我们现在称之为“瞎子摸人”,节目中的“蒙眼摸鱼”就是这一类型的捉迷藏。

杨玉环概述图

完颜绍元在《捉迷藏》一文中,提出了他的观点:

“人们一定熟悉宋代文人司马光砸水缸救出小伙伴的故事。原文叙述‘童时与群儿戏于庭’,并未写明他们是在玩‘捉迷藏’。不过小伙伴何以要攀登水缸呢,倘若以不知缸中有水而想借此藏身的设想来倒推,则此‘戏’即为‘藏矇’,亦在情理中。”

司马光砸缸

其实,在传承下来的“捉迷藏”游戏中,有两种玩法,一种是“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也就是“藏矇”。

另一种是:捉者站在规定的地方闭眼大声数数,其余的人则各去寻找隐蔽的地方躲藏,然后由捉者去寻觅;找齐所有人方结束这一轮游戏,然后换第一位被捉到的人当寻方。

这两种捉迷藏的游戏,我小时候都玩过。如果司马光和小伙伴是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则应是后一种,这个不慎跌入有水之大缸的小孩以为那是一个最好的躲藏处。

小时候玩“藏矇”,大多数是在夜间玩,场地范围就那么随手一划。由于闭着双眼,很容易不小心就把膝盖给摔伤。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小伙伴直接摔下了井里,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另一种捉迷藏则归属白天,窗户防护网最边最上端、床底下、窗帘后、衣柜里……更多的是对心理层面上的考验与对决。

蒙眼摸鱼游戏

节目中还变清代林嗣环《口技》为听声猜食物游戏,金山打字通的小游戏《激流勇进》为环环相扣游戏,还有纸飞机、纸鹤,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口诀是怎么计算的跳皮筋等等。对玩过这些游戏的80后90后而言,每一个童年小游戏都是惊喜,不禁回想小时候还玩过什么呢?

一二三四五六七,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四五六...... ......

2、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就地取材的游戏

在没有手机的年代,很多游戏都是取材于大自然,缠蜘蛛网粘知了、天牛,摘竹叶吹调子,掏空野果做“陨”……

有一种枪,称之为竹筒枪,枪身取材于竹竿,子弹取材于一种植物的果子。现在看来制作简单、取材方便,子弹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搜索引擎,很多小朋友只能眼馋地借用别人的枪来过把瘾。

玩法跟打仗差不多,都是装上子弹往对方身上打,打到皮肤上就跟被蚊子咬到差不多,就怕打到眼睛上,可惜我也只玩了那么一回,现在想来很是念念不忘。

竹筒枪

茅盾《劫后拾遗》三:

“可不是,昨天还说买一副积木来给馨儿玩,到底又忘了。”

当没人给买积木的时候,就只能吃出来一副“积木”。现在一根老冰棍售卖价1元,在小时候这种白糖水味的硬冰棍仅需要1角,棍子是圆柱形的,长短粗细几乎一致,这就为构建游戏的基础框架创造了条件。

一把冰棍棒儿抓在手中,垂直于地面,放手,它们360°旋转散开,层层叠叠在一起。玩法与现在一摞积木一根根往外抽差不多,一人只许挑一根,但是不能动到或碰到其他的冰棍棒。失手者,换另一人挑,谁挑回的小棍越多,谁就是 赢家。这游戏看起来简单枯燥,玩起来一天就过去了。

挑棒

斗蜗牛壳也是当时很热衷的游戏。双方先各自寻找蜗牛留下的空壳,筛选比较坚硬的与玩伴斗,破了就换一个蜗牛壳继续斗,直到一方认输或蜗牛壳全破碎为止。

玩得多了,自然就找出了规律,颜色灰白的蜗牛壳一般比较脆,一碰就破。颜色稍深的一般比较坚硬,获胜的机会大,即使是超迷你的蜗牛壳也能打败虚有其表的大壳。蜗牛还在壳里面的通常更坚硬,但破了后很恶心,是禁止拿来斗的!

斗蜗牛壳

一根细绳,可以玩翻花绳;一个塑料袋,可以做毽子踢;一支粉笔加小石块,可以画房子跳;四五颗石子,可以玩丢石子;一把泥巴,可以玩摔泥巴;一张纸,可以叠纸鹤、纸飞机、纸青蛙、东西南北……很多游戏都不知道是谁最先开始玩的,玩的人多了就成了那一段时间的流行,也成了我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3、总结

曾几何时,我们为赢回一把玻璃弹珠而欢呼雀跃;曾几何时,跳皮筋、扔沙包是学校课间必玩的游戏项目;曾几何时,摔泥巴、竹蜻蜓、骑马大战……那些专属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乐趣无穷的传统老游戏,给我们的孩童时代带来无数欢声与笑语。

传统游戏是人与人交流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孩子于不知不觉间学会规则、与伙伴分享。就地取材更是锻炼了孩童的创造能力,滚铁环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丢石子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度,而今这些游戏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成为我们有趣的回忆,它们不应该只属于我们的童年。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