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游戏》里的那座玻璃桥,道破了韩国阶级社会的全部秘密

《鱿鱼游戏》里的那座玻璃桥,道破了韩国阶级社会的全部秘密

首页休闲益智鱿鱼大师更新时间:2024-06-03

这两天韩剧《鱿鱼游戏》火了,感觉这个片非常讨巧,吸收了之前那个《弥留之国的爱丽丝》的经验教训,又继续发扬光大了一波。《爱丽丝》和《鱿鱼》的剧情差不多,不过游戏有点复杂,很多观众观影过程中一头雾水,随着剧情展开才弄懂到底在玩啥游戏,非常影响体验。

这次鱿鱼干脆一撸到底,一群成年人干脆玩起了小朋友的游戏,这下没人敢说看不懂了吧,果然观影体验上升了一个等级。相同类型的影片,鱿鱼甚至爆出抄袭《爱丽丝》,但是鱿鱼依旧要比爱丽丝成功的多,很多人都没听过后者。

不过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不搞点过度解读是不可能的,尽管导演可能也没想那么多,看过的人自发地把“解读”安排上了。那几个游戏已经有了一大堆的各种解读,唯独倒数第二个游戏,很多人感觉很不合理。

游戏是下图这样的,18块玻璃铺成直达终点的天桥,每一步都是两块玻璃,一块正常的,一块强化的,踩到正常玻璃就掉下去。所以每次出手有50%的概率选错,一步上去,踩中了就可以走向下一步,踩错了那就万劫不复。

很多人觉得这个关卡设置非常不科学,很显然,排队越靠前的人越倒霉,这就完全是在拼排队了。但是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整个电视剧,这一关最精髓,既然这个电视剧本身讲的是韩国阶层现状,那这座桥的寓意就太明显了。

有不少人说,我不踩玻璃,踩着中间的钢铁框架过去不就行了嘛,优雅而从容。这就是明显没仔细听规则,规则就是必须选一块玻璃踩着过去,这个游戏很在乎规则,如果你不按照规则来,一枪就把你干掉了,第一关就是一堆人听不懂规则,直接被屠了一大半,所以说不好好听规则的人连第一关都过不了。

说关卡前,我先说一个大家经常说的话,叫“懂了那么多道理,为啥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能不能过好,跟道理没关系,道理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底层逆袭基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另一条是冒别人冒不了的险,最终都得落实到“往前走”这个问题上,问题是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掌握了全部的信息再出发,每次迈步,本质都是一种对赌。

类似你能不能豁出去拼命学习争取考个好学校;

你敢不敢只身去大城市甚至出国闯荡;你有没有勇气去挑战别人都不敢挑战的项目;

敢不敢搭上身家去创业。

如果都不敢,而且还很虚,连勤奋都做不到,那人生掉坑里了。

每次迈步都需要的是勇气,而且人的一生往往就那么几次选择的机会,错过就再也没有了。这就很像今天讲的这个游戏了,懂了道理没啥用,最后的关键是每次往出迈一步。

那个玻璃桥,可以看做是一条通往上层的阶梯,隐隐约约,若隐若现,看着一步之遥,但是真去走却容易万劫不复。也就是说你坚决不去做选择,站在原地,那注定“过不好”,但是往前走,也不一定有好结果。当然了,我这里说的是韩国这种资本主义国家,大家不要乱想,尤其不要恶意联想。

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每一步都选对,那他能全部蒙对的概率是1/262144,低的跟彩票中大奖的概率差不多,恰好中奖倒也是个跨越阶级的办法。

那有什么办法通过这条路走到对面吗?

从现在来看,这么几种办法,基本上对应着真实社会里几条路。

第一条就是硬走,凭借运气往下走,争取每一次都踩中。

这个概率太低太低了,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游戏参与的人只要足够多,总有那么几个能全部踩中,有句话说,“如果有足够多猴子一起敲键盘,总能敲出一步《哈姆莱特》”。这类人比较少,但是总有那么几只漏网之鱼,塔勒布还给这种人起了个外号,叫“幸运的傻x”,尽管不多,但是总会有。

事实上电影里的男主角,这人非常有争议。片方竭力想把他塑造得正面一些,不过事实上这人除了廉价的善良,再没有任何优点,他唯一想到过的妙招就是“舔”,除此之外没啥牛逼操作,脑子不好性格懦弱也没法去做艰难的决定,但是全程开挂,主角光环助力通关,如果强行说剧情合理,那么这货就是这类“幸运的傻x”。

当然了,还有一类人,就跟电视剧里的情节似的,可能正好是研究玻璃的,他能看出来不同玻璃材质的差别,这类人对应的是我们世界少数技术天才,不过这类人往往自己通关之前,会助力别的野心家通关过去。

既然有懂的,就有装懂的,很快就有骗子声称自己看穿了这座玻璃桥的秘密,然后到处宣扬,让别人花钱报班,自己做大师,装神弄鬼糊弄人,让徒子徒孙搭成人桥,自己过去了。

现实世界中更多的是第二类,就是按照前人走过的路往下走,比如爷爷给踩了一块玻璃,爹又给踩了一块,到你这里,你起步就比别人靠前一大截,别人还在第一块玻璃上碰运气的时候,你的人生从第三块开始。

对应的是我们社会里一种很常见的情况,出生中产家庭的孩子起步自然比一穷二白家的孩子具有先发优势,上层的优势更大。我之前文章里讲过,古代远程贸易为啥都是以“商帮”形式存在,比如大家熟知的晋商、徽商、浙商,事实上这些商帮也不是山西或者徽州人人有份,也是家族垄断,比如我们熟知的八大皇商,整个晋商团体以前也就那么八家。因为做生意相关的知识和人脉不对其他人开放,你作为一个无名小辈,想学习都找不到学习的地方。

而且很多时候更关键的问题是“没人捞你”,你可能有管理一个企业的潜力,但是如果你爹不是企业主,你要爬到那个能施展你能力的位置本身就非常非常难。这也是为啥按理说每个人都有点什么天赋,但是大部分人过得并不好,因为能力和位置太难匹配。以前看爱因斯坦的经历,就很感慨,那哥们1896年进入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读大学,1905年提出了关键的“量子论”,如果他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绝大部分国家,他的才能可能就淹没在乱七八糟的事情上了,毕竟那个时代有大学的国家并不多,大学开设物理相关专业的更是少之又少。

现代社会当然知识的壁垒被打破了,但是你可以坐在家里学到世界名校的各种课程,但是就算接受了跟名校生接受了完全一样的课程,你的人生能跟他们的毕业生一样吗?当然不行了,甚至就算能力差不多,你也很难得到他们的资源,因为“教育”和“教育体系”是两回事,前者让你学习到之前不知道的东西,后者还培养“社会关系”,认证过后,就算一坨翔也是镀金翔,也就获得了社会的普遍支持,更有甚者,能让你获得一种“联盟效应”。

比如他们韩国,整个上层基本都是学长学弟,一般都是首尔大学毕业,然后去日本和美国名校进一步深造,原因我之前也讲过,韩国整个国家的经济就是日本和美国投资出来的,日本是韩国的前夫,现在韩国又在给美国做小,还跟前夫藕断丝连,大概就是这么个关系。

所以去日本和美国读书有利于和上游投资人搭上关系,到时候互相照应。比如三星的那个李在镕,他就是典型的韩国上层路线,本科首尔大学,硕士日本庆应大学,博士哈佛大学,这就和韩国、日本、美国很多高层成了学长学弟关系。

这种互相“捞”的潜规则,混过职场的人都懂这个道理,有人捞你,相当于你前边几块玻璃就不用踩了,人家已经直接告诉你该走哪一步。

很多时候你混的好不好,跟你能力当然强相关,但是更关键的是你的领导靠不靠谱,他是不是看好你,一般从领导的位置上往下看,手底下的人基本上分成三类:

1、骨干,就是那种能力特别强,干啥都特别快而且很少出错,领导需要这种人给他干活,毕竟业务不能出问题是底线。

2、亲信,整天跟领导凑在一起抽烟吃饭唠嗑的,走哪都带着。

3、其他人,各方面的能力都不见长,可替换性强,这种人会不会被替换,唯一的考量就是“性价比”,这两年热议的35岁辞退问题,本质也是大部分人处在这个位置上,在一个劳动力过分充裕的国家,这本身就很危险。

也就是说,如果你混不成第一类和第二类,本身就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状态上,我理解这也是为啥这些年“进体制”这事越来越火。

此外如果领导自己是个沙雕,完全升不上去,或者跟你不对付,那你的职业生涯大概率是黄了,踩到第一块玻璃就掉坑里了。

当然了,一个人没有背景连续三次踩中钢化玻璃有没有可能?当然有可能了,概率是1/2的三次方嘛,12.5%,很多公务员考试都比这个概率低,艺高人胆大也不是不可能。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前辈的提携,单凭自己的努力和运气,也不是完全走不远,但是会非常难。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想到了一个问题。

既然这个游戏严重依赖“前边的人”,会不会有人作弊?

当然会了,咱们依旧说韩国,在他们韩国,高官可以让自己的子女从基层干起,然后一路都有马屁精给提携,很快就上去了。

日本也一样,日本政坛充满了各种二代三代以及他们的特色,“赘婿”。也就是很多政治家族由于没生出孩子,绝嗣了,没人接班怎么办?于是就找个赘婿,给他换姓,这样就连上了,很多日本几百年的豪门,其实“Y染色体”早就换了,血缘上根本不是一支,只继承了一个姓氏,不过已经足够了,继承了姓氏之后,就可以利用那一家子的资源,就像开挂了似的一路火箭上升。

比如那个大久保利通,他本来是个穷困潦倒的下级武士,明治维新期间果断抓住了命运的脖子,并且在历次冒险中都冒险成功,后来身居高位,从他以降,他们家的人一直盘踞在日本政府高层,整整六代人,一直到大家比较熟悉的歪嘴麻生太郎,也是他们家的人。

甚至美国也一样,大家看过《亿万》没,里边的男主要去竞选州长,他爹给他找大佬帮忙,本身也是一种“作弊模式”,如果你没有这方面资源,跟他竞争必然会处于一种劣势。也就是说你随机去踩玻璃,有一定概率选对,但是要低得多。

这种就相当于父辈已经知道了整个玻璃桥每一块玻璃的虚实,他们的孩子也是表演性质去走一遍给别人看。

一般来讲,社会越发展,这种孩子越多,这种人越多,终点线附近的人多的都站不下,其他后来过去的人都被挤下去了,这样爬升越来越难,一开始有人凭借运气踩完十八块玻璃也能到达终点,后来发现到了终点根本没地方站,而且也不一定能过去,结果就是东亚最先发展起来的日本成了亚洲“躺平文化”的发源地。

韩国那边继承了日本的躺平文化后,又多了一个“投机文化”,疯狂炒股买币,《鱿鱼游戏》里的男主角也是个赌棍,并且欠下了巨额赌债。前段时间韩国央行率先提了利率,美国分析师认为韩国人这么搞原因很多,其中一个是韩国央行发现韩国老百姓疯狂贷款买比特币和美股。问题是这两样普遍被认为泡沫太高了,弄不好韩国老百姓给美国资本家接盘了,所以提高利率打击下投机。

韩国现在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向上突破不了,下游正在搬往越南,毕竟人口规模在那里摆着,发展到现在的水平已经出乎意料了,现在的韩国也是内卷到了极致。所以这几年频繁诞生各种反应阶级的电影,当然了,也不是只有韩国有这类问题,只是韩国在发达国家里应该是矛盾最尖锐的,而且相对创作比较自由,啥话题都能拍,网飞在韩国拍别的国家不能聊的话题,然后引发其他国家老百姓的共鸣,可不是容易大火?之前那个《寄生虫》,也是这种套路。

文章写到这里,准备结束了,文末说几句别的感受,东亚国家老百姓过得普遍苦,还有个原因就是东亚的发展水平和人口数量决定了大家不可能过上欧美的那种生活,但是又太过在意阶级跃迁什么的,跃迁成功当然好,可是失败的代价又有点承受不来。

比如《鱿鱼游戏》中的男主,如果不想着赌博暴富,不去赌博不去创业,毕竟也不是那块材料,认认真真去做网约车,也不至于沦落到去搏命的地步。还有他的那个小伙伴,名校毕业,前途一片光明,明显也是放手博了一把,然后彻底坠落到了跟男主一个层次的地步。

所以说还是要有一种“保本思维”,不要欠债,有条件可以搏一搏,尤其是那种代价小收益高(这类一般往往比较苦,不然大家都来搞了),别为了一个低概率事件弄得自己活不下去,那才是真正的悲剧。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吧,多谢阅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