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个羊”爆火背后,是4条专注力法则!(4000字干货)

“羊了个羊”爆火背后,是4条专注力法则!(4000字干货)

首页休闲益智羊羊烧脑更新时间:2024-09-27

更多内容关注 公众号“只向明月”。

“羊了个羊”太让人着迷了!

早上一睁眼,大脑还在梦中游离,我的手就已经在被窝外搜索到了手机,神不知鬼不觉地点开了“羊了个羊”……

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今天是在“羊了个羊”的“环绕立体”陪伴下度过的:

——眼见着“辽宁队”从第10名跌到了第14名,陕西、广西、山东反超广东、江苏、浙江成为“前三甲”,恨不能为自己的家乡多贡献点力量……

——工作的时候,心里惦记着啥时候能玩一会;上厕所的两分钟,忍不住打开了它,直到把腿蹲麻、扶着墙出来……

——小伙伴的聊天群里,平时热衷的搞笑段子、露营野餐、疫情封控不见了,被羊羊的链接和讨论霸了屏,就连台风“梅花”呼啸而至,也没有撼动小羊羊的群聊地位……

一个小小的小程序游戏,怎么有如此魅力呢?怪工作赚太少?怪学习太没趣?怪我不努力?

NO,NO,NO,这个小小的游戏藏着4条专注力法则,把你的专注力都抓走了!

学好这几条法则,用在工作和学习上,想不上瘾都难~

01

解密“羊了个羊”专注力关键词

拉夫·克斯特的《趣味理论》对“游戏”有明确的定义:

“游戏是一个系统,玩家们在其中执着于抽象的任务,任务由规则、互动性和反馈界定,产出量化结果,并经常伴有情绪反应。”

这些红色的关键词无一不是吸引专注力的因素。

下面,我们用这几个关键词,细细剖解“羊了个羊”,同时对比我们的现实生活,看看有什么不同:

① 系统、执着——“系统独立、专注可能” :

游戏本身是一个独立空间,不受外部环境干扰;内部诸要素,包括规则、行动、结果、得分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统一整体。

但现实世界的外部干扰,往往会“入侵”我们的学习、工作系统。

正在写一篇策划案,领导突然打来电话,给你安排一个紧急的会议接待任务,你只能放下手头工作,马上开始联络、安排……

正在阅读一篇文献,绞尽脑汁理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时,妈妈闯进房间喊你吃饭,你的思路瞬间打乱了……

外部干扰不仅无法排除,并且会毫不客气的打乱我们的节奏。

-

②抽象、任务——“适当挑战、能力匹配” :

任务来自现实世界的抽象,难度设置要恰好匹配用户能力,不能信手拈来,让游戏失去挑战性、变得枯燥而无聊;又不能太难,让用户知难而退、敬而远之。

我和朋友一起玩“羊了个羊”,我们俩几乎全程在喊“我觉得这次可以了!”——但无一列外都没有成功。

“羊了个羊”本质上是大家都熟悉的消除游戏,图片之间错落有致,让你刚好看到下面就是你需要的,让你始终有一种“成功的错觉”;但这个游戏又不那么简单,后期需要反复思考、计算,稍有不慎,卡槽就不够用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任务大多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

小时候,我们的目标是“别人家的孩子”,什么哈佛女孩刘亦婷、某某阿姨家的女儿全校第一、某某叔叔家的儿子钢琴大赛一等奖……

长大以后,要求自己每天看一本书、每天锻炼半小时、每天早上5点起床……

如果最终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很可能说明与你的能力不匹配,所以难以坚持。

-

③规则、量化——“目标明确、路径清晰” :

实现任务的方法是简单而明确的,游戏的获胜或失败状态是无可争辩的。

比如,选择三张相同卡片就能消除,没有消除全部卡片就是游戏失败。

然而在现实中,人生有太多可能性,很难做出清晰、明确、无悔的选择;同时,实现目标的方法多种多样,让人陷入难以抉择的境地。

目标不明确——想在工作岗位上出人头地,又想在工作之余成为“斜杠青年”。

路径不清晰——想成为读书博主,需要学习运营知识、提高写作水平、阅读大量书籍,运营平台分为小红书、知乎、头条、公众号等等,写作文体也有拆书稿、读书笔记、励志文等等,书籍包括文学类、社科类、励志类……都想要,都各有优势,努力方向却全然不同!

当心中有很多*、脑中有很多头绪,或者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者某一种选择遇到困境,就会陷入“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的状态中,就好像站在了十字路口,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

④反馈、情绪——“即时反馈、情绪波动” :

迅速、直接、清晰的反馈,让玩家获得鼓舞或挫败,进而高歌猛进、尝试修正,或是改弦易辙。

卡槽里有三张一样的卡片,就会有特殊音效和动画效果,提醒我们实现了“消除”动作,瞬间,你的成就感就爆满了;当你游戏失败,就会立刻提醒你使用道具……

这些“胜利的兴奋”、“挫败的不甘”,都能激发玩家再次点开游戏。

但是,学习和成长本身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反馈时间很长,也很孤独。

寒窗苦读十二载,才知道自己能考上什么大学;

坚持写作几十甚至上百次,才能在媒体上发表一篇;

辛苦大半年,等到年底考评KPI的时候才能知道业绩成果……

在等待反馈的过程中,我们很可能因为长期的寂寞、预期的挫折感而提前放弃了。

02

获得“专注力4项法则”

其实解剖完“羊了个羊”,我们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下面这四个法则与周岭的《认知觉醒》(我最近超爱的一本书,推荐大家都去看一看)中关于“深度沉浸的方法”不谋而合,恰好说明了我们的推理正确。

(以下观点、概念出自周岭《认知觉醒》,体系、案例、表述略作整合。)

法则一: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情

“心智带宽”是指心智的容量,它支撑着人的认知力、行动力和自控力。

人的大脑同一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当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的时候,大脑会被迫“中止”并“挂起”原有程序,然后启动另外一个;然后再“挂起”一个,启动另一个……以此类推。

“挂起”这个动作,就是你经常有的“心里始终觉得有什么事儿没做完”的感觉。

因为你的任务只是暂时放到一边,而没有真正完成、没有形成闭环,所以你的大脑会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忘记。虽然“挂起”的程序隐藏在后台、我们看不见,但是却消耗了大量的心智资源。

真正的高手不是有能耐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的人,而是会想办法避免做很多事的人。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提出,“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好,因为专注的真正动力并不是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和持续存在的关键点。

真正的高手会因100%的投入,在一件事情上获得大于100%的成长;不断切换任务的人,却在象征性的忙碌中,忽视了任务中最重要的关键点,往往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却在成长这件事情上事倍功半。

-

法则二:订立定义明确的目标

人类面对不确定时会不自觉逃避,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陷入纠结,或者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并比较烧脑的选项。

所以,我们需要“定义明确的目标”。

【定义明确的目标】,这个表述我认为非常精准。

这个“明确”,不仅仅是意思明确、内容明确,还要路径明确、操作明确。要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供选择的选项和模棱两可的标准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比如,你要背单词,那就告诉自己:“今天背50个单词,其中35个达到熟练反应、准确无误的程度就算过关。”而不是“背50个单词”或者“背半个小时单词”这样空泛的目标。

同时,你还要把目标拆解、细化。

比如,要写一篇文章,将它分为“确定主题、确定大纲、补充素材、打磨文字”几个步骤,而不是粗略的计划“这周写一篇文章”。那么相信我,你会拖到最后一天才开始构思、动笔,质量可想而知。

目标定义越明确,注意力的感知就会越精准,精力就会越集中,就越能够准确的感知微妙的变化和内心体验。

-

法则三:在舒适区边缘努力

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舒适区),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但是挑战远超自己能力的事情(困难区),又会产生渺茫无望和挫败感,失去动力。

这两种状态都无法让人沉浸其中,最好的状态就是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中间,需要你稍微踮脚去努力够一够,却又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也就是——“舒适区边缘”。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也提出:当人们对当前的活动感到厌倦时,说明应该提高难度;当人们对当前活动感到焦虑时,应该保持这个水平的专注练习,如此反复交替就可以让自己进入心流通道,沉浸其中。

比如,已经会了的数学题,没有必要一遍一遍的重复;基础没打牢,就直接做卷子最后的拔高题,必然无从下笔。真正应该下功夫的,应该是那些“看似马虎”的错题,它们处于“了解知识点,但是运用没那么熟练”的程度,这就是你的“舒适区边缘”。

比如,你能熟练、快速写出通知、方案这些操作层面的文稿,但是很难写出领导讲话这类有思想高度、政策深度的文稿,那些工作总结、研讨材料、调研报告就是你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

法则四:及时获得反馈

“即时反馈”是游戏吸引力最重要的核心因素。但“即时反馈”也是现实生活最难获得的专注力因素。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体会:在你或团队历尽千辛万苦完成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项目、文稿等都算),如果取得了很显著的成绩(比如赚到了大钱、或者很多人转载点赞),你会感受到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过程中的一切挣扎和苦痛瞬间被治愈了!

甚至,那些苦痛会变成为你乐于回味的经历、珍贵的回忆,并且再遇到类似项目,尽管你知道会很难,也会乐于参与其中。

“即时反馈”是人类的生物本能。及时真诚的“正向反馈”能够让大脑产生超强的*和强烈的情绪力量,展现出极强的行动力。

“负面反馈”产生的情绪力量,有时会让人产生逃避心理,但如果能够克服情绪,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也将获得不可多得的成长启示。

所以,想方设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反馈是不断精进的重要条件。

虽然“即时反馈”在现实中很难凭借自己的主观意愿获得,但也不是全无方法:

比如:与他人交流、撰写文章并发表、自我反思、主动的回想测试(背诵)等等。(如果你有其他好办法,欢迎留言给我。)

03

总结

我们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符合我们的天性。

利用游戏的特性,找到其中迎合我们天性的方法,会让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更加容易专注。

当然,做到这些并不是解决所有学习问题的灵丹妙药。

从“专注”走向“卓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大量的练习

九边在《向上生长》说到,“质量问题,本质上都是数量问题。”

“羊了个羊”总是通不了关?也是因为数量不够。只要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关是必然的。不论是因为能力提升,还是因为游戏系统卡bug,或者其他什么原因。

好了,放下手中的“羊了个羊”吧,它能够教你的成长法则都在这里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