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视频中有一个小女孩站在游泳池边上挥舞着小手为自己打气,爸爸站在泳池里张开双臂准备接住女儿。
女孩大声地说:“我要跳了啊。”“跳吧,爸爸接着你。”
女孩一边振作精神、跃跃欲试,一边还要让爸爸调整手臂的张开的大小,以保证能够准确地接住自己。
女孩再一次做好准备,“我真得要跳了啊。”“跳吧。3-2-1”爸爸也做好了准备,还鼓励着女儿,让女儿放心大胆地跳。
小女孩握紧双拳,浑身使着劲,一下一下摆动双臂,屈腿,完全是要跳起来的姿势,一声大吼,“啊……”,声音洪亮,可啊声之后两秒,小女孩没有起跳,而瘫坐在了地上,绝望地说:“我不敢。”
看到这里,我终于松开了屏住的呼吸笑了起来。网友的评论几乎一致:王者的气势,结果确是青铜。
前前后后为自己打气,爸爸鼓励,但是面对一池平静地清水,内心的恐惧还是战胜了勇气。
泰戈尔说:“只是由于自己感到恐惧,我们才低头。”
内心的害怕情绪,让很多孩子失去了探索的机会,也失去了很多能够让自己成长的机会,作为父母当听到孩子说:“我不敢”、“我害怕”的时候,应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建立勇气,只有有勇气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生活走得更高、更远。
我记得在小时候非常害怕一种软体的虫子,只要看到这种软软的虫子我就会浑身发痒、起鸡皮疙瘩。有一次,一个同学拿着一条大青虫跑到我面前伸手就要扔到我的脸上,我当时吓得大叫一声,跳了起来,我以为这条虫子已经扔到的了我的身上,连蹦带跳地跑了起来,同学在后面笑得前仰后合。
每个孩子害怕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国外医学与心理专家通过研究在这方面也给出了结论,孩子在不同年龄、甚至从出生的时开始新生儿就已经有了害怕的事物。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老人对我们说:“别吓着孩子了。”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所有的孩子都有害怕的事物。使我们痛苦的不是受伤,而是恐惧的内心。”
那么,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会恐惧什么呢?来看一看这份“恐惧清单”
★6个月之前的孩子。婴儿早期听觉最为敏感,所以,噪音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邻居家在装修的时候,突然响起电钻刺耳的声音时,年幼的孩子会突然大哭,这就是恐惧的表现,如果让孩子长期在这种噪音中成长,那么孩子的内心将会受到很大伤害。
★12个月之前的孩子。陌生是孩子最恐惧的事物,一切陌生的人、环境、甚至高度都有可能让孩子产生恐惧感。有时候当我们抱着孩子跟邻居打招呼的时候,孩子会哭闹躲闪,这并不是什么“认生了”,而是陌生人在孩子内心产生了恐惧感,才导致了孩子的哭闹。
★1岁-2岁的孩子。分离让孩子产生恐惧。孩子已经与母亲或者平时最亲近的人建立了依恋关系,当出现与之离开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恐惧感,而经常所说的“焦虑分离症”就是在因为内心的恐惧而产生的一种反应。
★2岁以上的孩子。这时不同的孩子有会有不同的表现了,这与孩子的生活环境、平时的接触、所认识的知识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怕黑、怕一个人待着、怕某种动物,同时,孩子的想像力也会产生恐惧感,这种情况会从2岁一直持续到4岁达到一个顶峰,然后在到6岁左右,7岁以后随着孩子对未知的了解程度加深以及年龄的增长,很多小时候害怕的事就不会再有恐惧感了。
孩子的成长是与恐惧感共同的,成长让孩子不断成熟,成长也让恐惧感慢慢减少,但在年幼时的恐惧如果没有处理好,长大之后这种恐惧可能也会随之带来,只不过平时会隐藏在身体里。恐惧可以让孩子产生动力,同时也会伤害孩子,所以,面对恐惧如何处理得当最关键。
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去游乐场里玩,看到这样的一幕场景。一对父母带着一个男孩准备玩适合儿童的那种“激流勇进”游戏,就是三、四个人坐在一只小船里,随着水里的轨道向上爬个小坡,然后再冲下来,这样还能激起水花,也有成人的,感觉很刺激,很多人都喜欢玩。
母亲就让男孩也去玩,可男孩看到小船在最上的高度,感觉太高了有些犹豫。当看到小船冲下来激起的水花溅到四处时,男孩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躲了一下,这只是一种本能反应吧。可母亲说:“至于嘛,有什么可怕的。”
“就是,儿子你去试试,不要胆子那么小,你看有一个比你还小的小朋友不是也敢去做嘛。”爸爸在旁边说。
可男孩还是犹豫着不敢向前。妈妈看了后说:“算了算了,你看你儿子这么胆小,以后能干什么啊。”说完领着男孩转身走了,走得的时候,男孩的眼中流露出一种伤感的神情。
现在在商场里都有一种体验游戏叫VR,也叫虚拟现实游戏,玩得的时候需要带上一幅可以看到影像的头盔,或者坐在一种叫“太空舱”的椅子里。游戏者看到的影像是立体的,就像在看3D电影一样,而且更加真实,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一次在商场里,看到一个女孩在就在玩这种游戏,玩得是森林探险。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角色扮演类型,游戏者在虚拟的森林中探寻宝藏,在过程里会时不时出现一些猛兽出来袭击,外面看的人觉得没什么,但是玩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
这个小女孩可能胆子小一些吧,每次看到有动物突然出现的时候就大声地尖叫,而且也不继续前进,旁边的母亲不断地在催促说:“向前走,向前啊,怕什么啊,那都是假的,让你玩就是锻炼你的胆子的。”
可小女孩举步维艰,甚至怕得蹲下来蜷缩在一起,直到游戏结束也没走出几步。从游戏台子下来的时候,小女孩眼里带满泪光,可妈妈一边推搡着小女孩一边说:“你怎么那么胆小啊,什么事都胆小,玩这个游戏那么贵,你看看你。真是没用。”
孩子内心产生恐惧感时是非常正常的,父母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的恐惧。当孩子胆怯时,父母却否定式安慰、嘲笑,甚至呵斥,这不仅不会减少孩子的恐惧感,反而还会带来二次的伤害。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的程度也能够反应一个人内心脆弱的程度。
孩子从恐惧到伤心、委屈、无助,都只在父母说的话每一句里。如果父母想毁灭一个孩子的内心,那让孩子产生巨大的恐惧感就可以了。
当孩子产生恐惧时需要的不是解释与无用的安慰,而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面对困难时,最重要的就是去解决困难。
在豆瓣上有一部评分很高的动画片《鹬》,这部动画片是由迪斯尼出品,全片只有6分钟,没有一句对白,故事情况非常简单,就是讲述一只饥饿的小矶鹬克服恐水症,到海滩上觅食,最终通过勇气成功的故事。
小矶鹬与海上的巨浪无法相比,它们弱小的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小矶鹬看到巨浪时眼中充满着恐惧,可是如果不走近巨浪就无法吃到食物。
小矶鹬吓坏了不知所措,一直往后退缩,可小矶鹬的妈妈在后面不断地向海边推它,虽然小矶鹬一遍一遍地被海浪冲击着,但最终小矶鹬鼓起勇气战胜了海浪。
小矶鹬就像我们的孩子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的艰难险阻,而我们就要像小矶鹬的妈妈一样,鼓励、推动孩子向前,直到战胜困难。
1.克服恐惧的第一步,父母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转移它。
当孩子感到害怕不敢靠近或者胆怯的时候,内心是需要有人告诉他这的确是“可怕”,也就是说需要得到的是肯定,而不是否定孩子对未知事物产生恐惧的事实。所以,家长应该接纳孩子的恐惧怀绪,并帮助孩子克服、解决、缓解这种情绪。
很多孩都会害怕黑夜,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躺在床上看着黑黑的天花板就会产生无数的联想而导致恐惧感,甚至会发出叫喊声。这时母亲并不需要多说些什么,只要摸摸孩子的头,然后拿出一件孩子喜欢的玩偶放在身边,让孩子搂着玩偶并告诉Ta:“你的小熊在陪着你,你会睡得很好。”
面对恐惧不是要否定它的存在,而是用正确的方式回应并转移它。
2.陪伴孩子获取更多的知识,接触大自然。
很多孩子产生恐惧是因为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对自己不熟悉的环境的陌生感,对现象存在的“无知”。同时,想像力也是产生恐惧的来源之一,孩子看到一些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联想,而且联想的可能是一些在动画片中看到的,或者是书中看到的可怕东西。这种幻想和联想之后就产生恐惧。
有一次我带儿子去野生动物园,在大门口有一只巨大黑猩猩的雕塑,当孩子看见它的时候很害怕,不敢上前去摸它。可平时在看图片的时候,并没有那种可怕的感觉。这是因为图片并没有真实感,而雕塑能够带真实的体验。但当孩子知道这是假的并且是不会动的时候,慢慢就会适应,还会主动上前去试着摸一摸。再次确定不会动的情况下,孩子就知道它是没有危险的了,也就不会再害怕了。
当一个人知识越丰富的时候,能够让人感到恐惧的也就没什么了。
3.尝试是提升勇气的最有效手段。
孩子的未来人生里会面会面对太多太多的危险与困难,还有更多的是挑战,父母是代替不了孩子去解决那些困难与挑战的,所以,只能让孩子就像小矶鹬一样,自己勇敢去面对,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克服所有的恐惧。
很多恐惧只是我们自己想像出来的,其实它不并是真实存在的,只有去尝试过,才能明白这个道理。你越是害怕,它就越真实,你如果敢于去尝试,那你就会看到真相。
罗斯福说过:“唯一我们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所以,强大的人是不会恐惧任何事的,孩子越小就越应该去培养强大的内心,这样在未来的生活里,任何困难都不会被击败。
Happy爸爸,70后大叔,42岁当爸爸,每天分享育儿经验,希望大家关注我,感谢每一位为我的文章点赞、转发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到新手爸爸妈妈和准备做爸爸妈妈的朋友们。(原创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