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纹,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logo可以说应用是相当广泛了~
中国古人对龙的崇拜至少有八千年的历史!从石器时代至今,悠悠岁月的流转,历史兴衰的更替,在龙的形象塑造上,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伴随着皇权的影响,龙文化已经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至今都自称为龙的传人!
古代官窑,自创立以来,
作为皇帝的手办生产商
作为官方陶瓷驰名商标,
象征皇权的龙纹器物,
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历代爆款了。
虽然历朝历代都有龙纹器物的生产,
但是,每个时代皇帝的喜好不同,
以及社会的发展状态差异,
都影响着龙纹的呈现。
正所谓盛世龙威
败世龙衰
龙纹不仅仅代表着器物审美,
更是一个时代和帝王们的缩影。
那究竟画龙谁家强?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各个时代的青花龙纹,都有啥不同~
元代出现了成熟的青花工艺,
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
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至明清,青花龙纹在瓷器上达到了全盛。
元 青花龙纹罐
(局部放大)
元代龙纹一般为白地青花,
元龙作为瘦身达人,
龙身细长,小头,细颈,无披发,
龙身鳞片圆弧状或斜网格状,
呈火焰状尾或细尖尾,身姿威猛,
少见五爪,多是三爪或四爪,
风格较为自在俊逸。
元代 青花云龙纹盘
(局部放大)
明早期的龙纹,
无论是神态还是姿势,
都是矫捷威猛,古朴粗旷的。
洪武时,龙纹造型和元代相似,
仅头部出现平直后掠的披发。
明 永乐 青花云龙纹天球瓶
(局部放大)
永乐和宣德时,官窑体制趋向完善,作为王权象征的龙纹,突出了威严和尊贵,龙体和四肢粗壮,龙首较大。一头“*马特”的长竖发,让人体会到了何为“怒发冲冠”,眼险上方竖起一绺水藻般的长睫毛,有些则似竖立起的长螺蛳。
第一第二趾相对成蟹钳状,趾间距离比较相近,形若风车。
(局部放大)
普遍使用五爪并成为官窑的标志。
五趾前后相连成一圆圈,
成为明代龙纹的标准画法。
(局部放大)
等到了明中期,
画风逐渐变为了柔和温顺,
身体瘦长,龙睛圆睁,
一天到晚“你瞅啥?”的表情,
连眼睫毛都变得写实,
用短竖线来表示。
明 嘉靖 青花龙穿缠枝莲纹大盘
(局部放大)
成化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生活的安定,
使龙纹造型不再凶恶威武,改为儒雅和喜庆。
这时的龙纹多方首,闭嘴,
龙睛平视,配以莲池和花丛
是歌舞升平的社会生活的写照。
青花荷塘游龙纹碗
(局部放大)
明晚期的时候,
龙首顶端鼻尖画成如意状,
似猪嘴,俗称猪嘴龙。
明万历 青花龙穿莲花梅瓶
(局部放大)
在造型上,大部分如鸟首或犬首,绘画已稍粗率,失去了前期的精神与动感,显露一种浮燥之气。
清朝早期的时候
龙纹造型尚有明代遗风,
上领上扬,如意鼻,张嘴伸舌
长披发或多撮短耸发,庄重勇猛。
清康熙 斗彩红龙凤纹盖罐
(局部放大)
明龙和清龙最明显的区别
就在龙的嘴巴上了,
比起明代龙的上嘴长下嘴短,
清代龙的嘴巴往往都是下颚更长,
长成了龇牙咧嘴的“地包天”,
八字须外撇弯曲,
须尖多数带翻卷。
清康熙 青花龙纹棒槌瓶
第一第二趾舒展成一直线,
爪子犹如踏在平地。
渲染淋漓浓重,
有吞云吐雾的气势。
(局部放大)
清中期,
也就是乾隆时期,
社会安定,
百姓生活富足,
龙龙也不凶辣!
逐渐变得和善憨厚。
清雍正 矾红彩云龙纹盘
(你说你好好的,怎么就光借个嘴呢?)
这一时期的龙纹复杂多样,龙身粗,毛发多,整体华贵富丽,但嘴部仿明代,有一种苍老之感。不再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貌
(局部放大)
清晚期时的瓷器,
已经形成了标准流程模式,
工艺上非常成熟,
但缺少艺术性,
清乾隆 白地绿龙大盖罐
(嘿嘿,不用动脑子真是快落~)
龙的下颌低垂,细颈,粗躯,腿壮,胫瘦,尾粗秃上翘,状如走兽,龙的体态已显得,呆滞而毫无气势,绘制更是线条简化,映衬了时代的衰落。
(局部放大)
早在炎黄时代,部落就以龙为图腾,
进入封建社会后,龙被赋予了更高的意义,
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代表着帝德天威。
秦汉时期,龙之文化与政治权利结合,
龙成为君主帝王的象征,
君主帝王则被视之为“真龙天子”。
起初,瓷器上的龙纹造型很简单,也没有太多禁忌。
到了元代,对龙纹的烧造就有明文规定了。
明代更甚,皇家对龙纹实行专权垄断,
所以,当时的龙纹瓷器几乎都是出自官窑。
明洪武 青花春寿龙纹梅
明正德青花应龙纹出戟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盖罐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发展到今天,我们早已不见王侯将相的身影,龙纹也从封建皇权,变成了东方logo,把玩着龙纹器物,看着科普小视频,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许才是龙纹的最终进化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