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荣获2014年第五届海淀区幼儿园“童心杯”征文二等奖)
除个体以外,孩子对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和人事种种本来是一无所知,更是一无所能,渐渐从无知无能变成有知有能,完全由于个体和环境的接触。
我们走进冬天,天气变了,衣服变了,周围的环境也随之变化。在冬天,我们老北京的小吃冰糖葫芦是必不可少的。看着师傅们熟练地沾着山楂,然后轻松地放在板子上,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变成了一个裹着糖衣的糖葫芦,真的好神奇,吃起来是那么的香、脆、甜。
老北京冰糖葫芦现在已经慢慢地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家长们觉得讲卫生更重要,于是有些类似冰糖葫芦的民间小吃受到了冷落。当家长们得知我们班级的活动后,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有在家做实验,自己做冰糖葫芦的;有从网上搜集资料的;有的还找来了好多的照片。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王梓岚小朋友带来的绘本《冰糖葫芦,谁买?》。孩子们非常关心故事里面的老爷爷,因为买不起药,每天都去卖冰糖葫芦,最后有好心小猫帮助了他。绘本讲读后就被投放到了图书区,孩子们每次进去都会翻看,时间长了,绘本中的内容也就融入了孩子们的脑海里面。里面的冰糖葫芦让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在活动区里面就会聊到:你吃过冰糖葫芦吗?你吃的是什么味道的?我没吃过!等等。看着孩子们这么感兴趣,我们的活动也随之延续下去。
课程应在幼儿自己的环境里面搜集材料:儿童所反映的,是他自己环境里的社会,但绝不是成人的社会。从不认识的要想做到认识,不明白的要想做到明白,不会的想做到会,所以会在环境里去寻求经验,然而搜求的方法多数为尝试和模仿。在孩子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开始了一次前经验的调查:关于冰糖葫芦,你知道哪些?通过这次谈话,我才知道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很少能接触到冰糖葫芦……
我(教师):你吃过冰糖葫芦吗?
张景贤:我吃过!
孙瑞成:我看见我妈妈吃过!
孙梦彤:我没吃过!
我(教师):吃过的小朋友你们来说说,你们吃的冰糖葫芦是什么样的呢?
张景贤:我吃的是长长的,还有圆圆的山楂。
刘玥瑶:我吃的是彩色的、甜甜的。
我(教师):你在哪里吃的或者见到的?
曾紫怡:我在商场里面看见过有卖的。
冯柳溪:我在超市门口看见有卖的。
叶昀昊:我在马路边上看见过有人卖。
我(教师):那他们卖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
曾紫怡:像个小房子一样,里面有人在做。
叶昀昊:是在自行车上面卖的。
我(教师):那你们看见房子里面有什么?自行车上有什么?
李嘉桐:房子里有锅和串好的山楂。
叶昀昊:有个东西,冰糖葫芦可以插在上面的。
我(教师):那锅里面是什么呢?
孩子们争抢着说:是糖、是水!
我(教师):你们知道冰糖葫芦是怎么做的吗?
幼儿:不知道。
我(教师):装在袋子里面的时候为什么要裹着一层白纸?那又是什么呢?
幼儿:不知道……
在开始的讨论中,孩子们还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可是说着说着就慢慢安静了下来,例如冰糖葫芦是怎么做成的?冰糖葫芦上面的白纸是什么?孩子们了解到的冰糖葫芦只是表面上看到的、尝到的,但是对冰糖葫芦没有一个详细的认识,所以再回答叙述起来也不是很清晰。
看到孩子对冰糖葫芦的热情遇到了困难,我换了一种方式,让孩子们先从视觉上入手,我们观看了家长们提供的关于冰糖葫芦的纪录片。看着短片中叔叔阿姨们认真地挑选山楂、洗山楂、给山楂剃核、串山楂等过程,孩子们不由地说道:“我们的冰糖葫芦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啊?!”在看完短片后,孩子们一直在问我:“老师,什么是糖镦?什么是糖球啊?”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我!这是孩子们在短片中听到的。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孩子,我也回去查了查资料,原来糖镦和糖球是每个地方对冰糖葫芦的称呼,都是冰糖葫芦的意思。孩子们从短片中找到了自己感兴趣而又不明白的问题,真是让我大吃一惊,通过短片孩子们的兴趣再一次被点燃。
看短片只是从视觉上感受到了、认识了冰糖葫芦,怎么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们感受到冰糖葫芦呢?我们就组织家长朋友们以各自的家庭为中心,让我们的爸爸妈妈周末带孩子去卖冰糖葫芦的店,看...
我(教师):你们吃的什么味道的冰糖葫芦?
李嘉桐:我吃的是山楂味道的。
双棒:我们也吃的是山楂味道的!
陈紫峰:我吃的是橘子味道的,最下面也有一个山楂呢!
郭嘉诩:我吃的是黑枣味道的!
我(教师):那你们吃起来是什么感觉?
冯柳溪:我吃的是山楂的有点酸。
陈紫峰:我吃的橘子的甜的。
郭嘉诩:我吃的枣味道的也是甜的。
毛平一:我吃的山楂是甜的不是酸的!还是脆脆的!
我(教师):买冰糖葫芦的时候,叔叔阿姨们都做了些什么?
张景贤:先裹着白纸,然后放在袋子里面。
我(教师):那层白白的纸是什么呢?
王梓岚:我不知道那个是什么纸,但是那个纸能吃!
顾浩宇:对对对!那个是能吃的纸!我就吃了,放在嘴里就化了!
我(教师):我看你们的照片中,有的人的冰糖葫芦外面裹着纸,有的外面没有纸,这是为什么啊?
李嘉桐:我的没有纸,我妈妈给我买完直接就吃了!
龚美林:我的是妈妈下班给我买来的!
毛平一:我妈妈说给我买回去吃,可是我想吃了就在路上吃了,也是有纸的!
我(教师):那为什么要裹这层白纸呢?
张皓雯:因为怕脏了!万一刮风就没法吃了,给它裹上白衣皮,再放进袋子里面就不会脏了!
陈紫峰:对对对!怕糖在袋子里面脏了就裹了白纸,我妈妈说白纸是能吃的呢!
我(教师):你们看见叔叔们沾糖葫芦还发现了什么?
陈紫峰:我发现了,我在看叔叔沾糖的时候,“啪”的一下就放在板子上,往下拉了一下。一会上面就会出了一个长长的冰糖葫芦,可厉害了!
汪宇轩:锅里会有很多的泡泡!
刘玥瑶:叔叔卖糖葫芦的时候还喊:“卖糖葫芦喽,好吃的糖葫芦。”(激发了全班孩子的反应,都叫卖起来,那叫一个热闹!)
经验分为两种:自然经验和人为经验。我觉得上面所说的就是孩子们的自然经验,仅仅获得当时的印象,常常被片段的印象所限制,零碎不全。认识上都是模糊不清、紊乱散漫、没有系统。吆喝声未尝不是一种模仿,是自然经验的获得。
儿童的经验是从接触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得到的,接触人事得到的和文化相融合而得来的。所谓的行为反应,如口头表达、手工、图画、唱歌、表演、游戏等都是多种感官的联络。我们将孩子入园时的主题“五官”延伸到了“冰糖葫芦”的主题中,通过孩子的看、听、说、尝等来深入“冰糖葫芦”大活动区活动。
我们结合班级的区域活动,深入冰糖葫芦的主题内容。由易到难,利用多种材料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橡皮泥可以练习揉圆、油画棒绘画圆形和涂色、在粘贴中我们锻炼孩子的形状和排列的规律性、在剪贴中锻炼孩子正确使用剪刀、在制作冰糖葫芦包装袋时结合前面的粘贴和绘画的基础装饰包装袋、利用毛线的柔软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发展……还有那好听的叫卖声回响在班级的每一个角落。
(1)让共同解决、相互帮助转变孩子的独立孤行。
每天早餐后,孩子们习惯地拉出买卖车,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围裙,开始卖冰糖葫芦。在孩子眼里围裙只是看见过妈妈系过,可是现在要自己来系了,这可怎么用啊?围裙怎么系上啊?还有两个长长的布筒又是什么呢?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己开始想办法去解决,来了好几个小朋友一起开始尝试,开始有的孩子因为在多次尝试中没有成功,谁都不愿意帮助别人做事,但是自己的总是做不好,最后大家还是放弃了来买卖车这里活动。但是李嘉桐小朋友还在执着地尝试,她把围裙套在了脖子上,又把长长的套袖开始往胳膊上套。问题又来了,套袖在胳膊上怎么就上不去了呢?是这样吗?孩子开始有疑问了:“老师,这个是这样弄吗?为什么上不去啊?”我回答:“这个叫套袖,你带的地方对了,但是你的方法不对,你再试试!找小朋友帮你试试。”李嘉桐回到了柜台,尝试使劲往上拽,可是还是不管用,这时汪宇轩也来到了买卖车,李嘉桐礼貌地找到了汪宇轩:“你能帮我把这个套袖往上拽拽吗?”不明白用处的汪宇轩帮助李嘉桐拽了上去,感叹道:“原来这些东西是这么穿戴的?我来试试,你帮助我好吗?”李嘉桐痛快地答应了:“好啊!”买卖车旁边的人看到他们两个穿戴好后很漂亮很精神,这个区域的服务员逐渐地开始增多了。围裙是系上了,可是后面的绳子怎么办?我把系绳子带到了活动区总结中,准备了一些绳子让孩子来自己尝试怎样才能把两根绳子系在一起。孩子们利用早上整理服装的过程开始尝试,系上的孩子可以相互帮助,现在已经有孩子会系简单的一个交叉结了。孩子们穿戴好服装后,就嚷着:开业了开业了,谁买冰糖葫芦,快来看看!
(2)卖冰糖葫芦的过程转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冰糖葫芦,好吃的冰糖葫芦”、“快来买啊!”、“又香又甜的冰糖葫芦”,孩子们非常喜欢玩卖冰糖葫芦的活动,每次都是抢着来。最近班上大部分孩子生病了,活动区的孩子就分散了,扮演买冰糖葫芦的孩子就少了。孩子们各玩各的,执着的陈紫峰小朋友还是吃完饭准时去开店,叫卖了一阵后,没有人来扮演。这可怎么办呢?陈紫峰拿着冰糖葫芦走出了店,对着别的活动区的小朋友开始宣传:“你来买我的冰糖葫芦吧!我们今天有活动,买一个可以送你一个呢!真的。你来买我的冰糖葫芦吧?”最后还是没有几个人来。眼看着卖冰糖葫芦的时间就要结束了。陈紫峰看了看我,说:“老师,你也来买我的冰糖葫芦吧?你买我可以送你一个!真的!来吧!”我答应了孩子,同孩子一起参与,看着陈紫峰不亦乐乎地摆弄着冰糖葫芦,高兴得不得了,走的时候,我说:“你还没送我那个糖葫芦呢!”陈紫峰笑着说:“嘿嘿,我忘了,给你吧!欢迎下次光临!”可是只有老师来买,挣的钱还是不够给老爷爷治病的。陈紫峰走到吃饭那边的小朋友那里,说:“你们吃完就来我这里买冰糖葫芦啊!买一个送一个!我要挣钱给老爷爷看病呢!”孩子们纷纷答应了陈紫峰的请求,吃完饭如约来到了买卖车前排队买起了冰糖葫芦。从孩子们的微笑中我感受到他们非常喜爱这个活动,也感受到了一本绘本带给孩子的一个美好的梦。
(3)让孩子动手去尝试转变课堂的死板教学。
孩子们在自己试吃的时候就见过了糯米纸,从而认识了这个事物,在我们的店里每次有顾客要求买回家吃的时候,怎么才能又方便又卫生地带走呢?孩子们想到了自己在买冰糖葫芦的时候,先用糯米纸包好后再放进袋子里面带回家。可是外面的冰糖葫芦是用真的山楂,我们的冰糖葫芦是用橡皮泥做的,什么材料才能适合我们的冰糖葫芦呢?什么东西才是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糯米纸是什么形状的呢?长方形!可是糯米纸怎么才能裹在冰糖葫芦上面呢?孩子们开始回想看到过的冰糖葫芦的样子,自己动手尝试起来。曾紫怡:一只手拿着“糯米纸”,一只手攥着冰糖葫芦,糯米纸是裹上了。我问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孙瑞成:他这样都把冰糖葫芦摸脏了!张赫冉:他这样不卫生!让我来试试!应该把糯米纸放在桌子上,然后把冰糖葫芦放在糯米纸的一边,转动冰糖葫芦,让冰糖葫芦在上面转,不要动手去摸糯米纸,这样不卫生!然后放入袋子里面,这样不就好了吗?孩子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在整个活动中,老师没有参与其中,孩子们刚开始每个人都来做试验,毕竟孩子只是见过糯米纸并没有尝试过把冰糖葫芦在上面转,这个活动孩子们是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总结出经验,大家分享而成的!现在每个孩子都可以熟练地给冰糖葫芦裹上干净的糯米纸了。
之前的包装袋,是我们老师给孩子制作出来的半成品。现在的包装袋是一张图纸,通过这张图纸,孩子们以长线和短线来识别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孩子们可以尝试剪、折,从而锻炼孩子自己的动手能力。图纸是白色的,可以让孩子设计自己喜欢的封面和涂色,制作完工后放在买卖车上,这样卖冰糖葫芦的小朋友就可以用了。
(4)绘本给孩子们带来温馨,转变了孩子们的情感生活。
“我要吃苹果味道的!”“我要吃草莓味道的!”“一块钱!”“五块钱!”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可是每个卖冰糖葫芦的人,说的价钱都不一样,那到底应该是多少呢?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我们开始定制每种水果冰糖葫芦的价钱。经过大家的讨论,孩子们说:要不我们都卖一块钱吧?像《冰糖葫芦,谁买?》书中的老爷爷一样!我们要把卖来的钱给爷爷送去,这样他就能给老奶奶治病了。奶奶的病好了,这样老爷爷就高兴了。孩子们从故事中深深地感受到了故事中的情感,并带到了活动中。孩子们带着对爷爷奶奶的感情去卖冰糖葫芦,带着一种关爱去卖冰糖葫芦,每天的冰糖葫芦都会被热心的小朋友买完。当听到收玩具的音乐时孩子们高兴地说:今天的冰糖葫芦卖的真好,老爷爷能去给老奶奶治病了,我们把钱送给老爷爷去吧!关门喽!
从10月开始,我们的大活动区开始筹备的过程中,家长们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当得知我们在做“冰糖葫芦”主题活动时,有些家长在家开始试验自己制作冰糖葫芦。得知家长自己制作冰糖葫芦的消息后,我们与家长沟通,让其来班上与孩子们共同制作冰糖葫芦。这是孩子第一次在班上自己制作冰糖葫芦。看的认真,做的认真,吃的更认真!我们在新年联欢会上,组织大家带来水果一起制作冰糖葫芦,一起熬糖,大家开心极了。
之前,家长们给孩子们买过冰糖葫芦,后来我们利用身边的美工材料学习自制冰糖葫芦,现在我们要用真的材料来制作冰糖葫芦!这可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顾浩宇妈妈给我们带来了山楂还有别的水果,教大家怎么串冰糖葫芦,因为我们之前有过串橡皮泥的基础,我们拿着真的山楂迫不及待地串了起来。孩子们串得那叫一个认真!
甜甜的糖香味在顾浩宇妈妈熬糖的过程中散发出来,孩子们认真地看着顾浩宇妈妈拿糖勺搅拌。糖终于熬好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排着队站在锅前,等待着顾浩宇妈妈给我们沾糖。看着糖挂在山楂上,孩子们小心地拿回自己的位置,舔一舔,咬一口,哎呀!这叫一个香!吃的满嘴都是!我问孩子们:“山楂酸不酸啊?”孩子们说:“不酸!可甜了!”孩子们吃着自己串的糖葫芦再酸也是甜的!真是享受!
之后,我们与园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共同分享了我们自己制作的糖葫芦。孩子们说:“谢谢食堂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制作饭菜、谢谢大夫为我们看病、谢谢妈妈为我们制作冰糖葫芦、谢谢老师们对我们的爱。”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分享的乐趣,高兴地说:“欢迎你们下次再来我们的冰糖葫芦店!”
小一班 张晨丽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