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找茬达人”:用肉眼寻找隐患

90后“找茬达人”:用肉眼寻找隐患

首页休闲益智找茬眼神考验更新时间:2024-10-22

周建国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2月25日夜,喧嚣了一天的杭黄高铁寂静下来,在杭州东高铁综合维修基地内却是灯火通明,27岁的分析员冯林佳和25岁的工友黄正东早早登上了接触网4C检测车,准备为首次经历春运的杭黄高铁接触网第一次做“健康“检查。

线路上空的接触网是驱动高铁飞驰的动力来源,但一个鸟巢、一条彩带都可能导致接触网停电甚至瘫痪。输电线上,超过2.4毫米的磨损,就会影响动车组受电弓的取电。“我们就是为高铁接触网‘找茬’,这项工作不是玩游戏,眨巴一下眼就可能漏过一处隐患,造成严重后果。”冯林佳说。

4C检测车车顶有32个高清智能摄像头,每次巡检时以80公里时速对高铁接触网进行全方位、全截面的立体式拍摄、测量,再辅以智能和人工分析,诊断设备隐患。

22:20,冯林佳在作出发前的最后准备,他将车上的装置开启,同时检查车顶补光灯和摄像头状态,“镜头上不能有一丝灰尘,这样检测车才能看得清楚。”冯林佳打着手电检查着每一个摄像头。

23:30,行车命令下达,检测车从基地缓缓开出,驶上了杭黄高铁线,检查杭州东至千岛湖段193公里的接触网。供电线、立柱、螺栓……随着检测车均速前进,接触网的各个部位在32只“眼睛”的注视下,被看得一清二楚,一张张高清图片被实时传送到车上的电脑中。

检测车监测室内,冯林佳和工友黄正东坐在电脑前,眼睛紧盯屏幕,他们的任务是实时监看分析回传的图片和数据,“必须确保无一遗漏。”冯林佳说,每次出乘,他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眼睛累了,就轮换着滴些眼药水,“不敢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引发牵引供电系统跳闸停电的隐患。”

对图片挑毛病,并不像打游戏那么简单,对他们来说,找茬是种能力,不光考验眼力,更考验业务能力,看着采集到的图片,与健康的接触网对比,鉴别出健康与亚健康、不健康之间的区别。

冯林佳指着被定格的一张图片:“你看,这张图片的这处接触线,拉出值是420毫米,超出了40毫米的设计标准规定。这个点的接触网需要及时维修保养。”

去年12月25日开通运营的杭黄高铁,目前每天开行着超过60趟的动车组列车。在运行时间内,平均每14分钟就有一趟,受电弓与接触网的高速、高频次接触,会导致接触网上的螺栓松动,严重则会影响行车安全。“所以,每颗螺栓也是检查的重点,发现隐患后,必须第一时间安排工区处理。”冯林佳说。

26日凌晨3:10,检测车驶抵千岛湖站,全程运行3小时40分钟,拍摄图片80000张、采集数据8000余条,冯林佳和工友就这样一直守在屏幕前实时监看。这一趟下来,发现了6张隐患图片、记录了39条报警信息。

“除了车上的实时监看,所有8万张图片都还要拷贝回地面数据分析室,再经过放大、拖拽、对比,更细致地进行诊断分析。”冯林佳告诉记者,这更像是在玩一种叫“找茬”的游戏,在图片中,找出不同之处,从中发现故障和隐患。

杭州供电段牵引供电数据分析室目前有7名分析员,全都是90后,每人每天需分析1500多张的高清图片,确认3600个螺栓紧固状态,春运以来,他们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24小时不间断地分析。

27岁的牵引供电数据分析室主管工程师万文卿介绍,这支90后高铁接触网“医生”,目前承担着为杭长高铁、杭甬高铁等7条高铁线和上海虹桥、杭州东二个高铁枢纽接触网的安全“体检”。实战加理论的锤炼,造就了这支年轻的高铁接触网“找茬达人”。

“在一张张图片的比对中,发现松动的螺栓、细小的裂纹,确保检测的每一张图片都是准确的,让每一趟高铁列车都安全运行。”手握鼠标、28岁的数据分析员林珏眼睛紧盯着屏幕说。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