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的黑科技,在现实中真正存在(4)

游戏中的黑科技,在现实中真正存在(4)

首页休闲益智重金战机更新时间:2024-05-11


1945年初,德国的航空企业甚至在柏林召开了一次会议,以共同探讨远程轰炸机的开发,尽管此时帝国首都已化为废墟,但在会议上,与会的企业代表还是决定,必须将项目尽快推进下去。当时,有三个方案正式入选,其中两个都采用了飞翼式设计,其中之一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P.1108,另一个方案是霍顿兄弟的H XVIII。它们不仅在造型上极为前卫,在尺寸上也堪称登峰造极,比如说梅塞施密特P.1108,它计划安装4台喷气式发动机,翼展达到了20米,最多可以携带4吨炸弹。霍顿兄弟的H XVIII则更为庞大,它计划安装6台发动机,翼展则达到了40米。另外,一些资料显示,在战争结束前,梅塞施密特和霍顿兄弟还将资料提供给了另一家飞机制造厂——容克斯公司,后者也很快完成了一项高速超远程轰炸机计划——它被称为EF 130。


梅塞施密特P1108项目的设想图


容克斯EF 130项目的想象图

  如果这些项目真的完成,那么它们的外形将极为宏伟。比如霍顿H XVIII,其机身占据的面积相当于半个足球场,在当时的德国,能容纳它的机库甚至还没有出现。当然,由于战争末期的混乱,军方并没有对这些项目作出实质性的表态,但雷马尔·霍顿却在战后不止一次宣称,他们的H XVIII项目是其中最有潜力的方案。


霍顿H.XVIII项目的布置图

  这一说法并非毫无根据,H XVIII确实存在许多优势,其中之一在于巨大的航程,按照设计,它能搭载16吨燃料飞行上万公里,航程将覆盖地球上的大部分区域。另外,H XVIII的结构将采用木质材料建造,这一方面降低了其生产成本,还可以让家具企业参与到生产中,从而减轻其它工业部门的压力。最后,如前所述,采用木结构的战机还可以逃避雷达的探测,这也成了H XVIII的一个额外优势。


霍顿H. XVIII项目空袭纽约的想象图,对它的前景,雷马尔·霍顿始终表现乐观

  尽管局势已经相对不利,但霍顿兄弟仍对H XVIII心态乐观。战后,雷马尔·霍顿曾经表示,他希望在1945年夏天开始建造该机的全比例木质模型,至于原型机的完成还额外需要大约6个月。期间,他只需要投入150-200名工人,这比同期的战略轰炸机项目更低。如果一切顺利,试飞则可以在1946年2月开始。

  事实上,当霍顿兄弟为这一理想孜孜不倦时,盟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在抓捕他们的路上。1945年4月,一支盟军分队闯入了雷马尔·霍顿的研究所,并俘获了所有的研究数据。对霍顿兄弟来说,这也成了研究的重要转折点。战后,他们试图与盟军当局合作,但始终没有得到机会。事实上,在后者眼中,飞翼式轰炸机已经不是一个特别诱人的项目。因为在美国的诺思罗普公司,正在制造盟国自己的飞翼式轰炸机XB-35和YB-49。


事实上,在当时,同样研究飞翼式轰炸机项目的还有美国的诺思罗普公司,在相关领域,他们走的更远,这里展示的就是其开发的、XB-35远程轰炸机的样机

  在稍后的一系列测试中,飞翼式战机暴露出了许多霍顿兄弟避之不及的缺陷。其中致命的一点就是飞机的稳定性不佳——在战机进行高强度机动时,随时会失控坠毁的危险。而在1970年代,电子飞行控制技术出现前,这一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盟国方面显然不希望其重金打造的战机,成为谋*飞行员的飞行棺材。

  1948年,雷马尔·霍顿移居阿根廷,并在当地继续进行飞翼的研究,期间,他试图获得阿根廷政府的资助,但对后者来说,这些项目显然过于昂贵了。尽管在1980年代,霍顿兄弟的设想最终在美国的B2轰炸机上变成了现实,但这一成就完全与他们的研究无关。由于纳粹政权轰然倒塌,他们在30年前提出的理念和设计,只能永远作为图纸,保存在胜利者的档案馆里。

太空基地

  除了各种高技术战机,另一个备受同类作品偏爱的架空设定,是在战争胜利后,德国启动了大规模的探索太空的计划。而在诸多作品中,尤其以《德军总部2》系列的设定最叹为观止:在征服世界后的不到20年,纳粹的太空项目已经硕果累累,其基地甚至建设到了其它星球:在《新秩序》中,主角攻入了纳粹德国的月球基地,而在《新巨人》中,BJ又将来到金星,并与衰老的希特勒离奇相遇。


《德军总部2:新秩序》中月球基地关卡的截图


《德军总部2:新巨人》金星基地的设定图


《德军总部2》中出现的纳粹太空宣传海报

  这种设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基于“纳粹胜利”后、世界形态的合理推断:一方面,受意识形态的支配,纳粹必然会把将人类送上太空,以表明自身无愧于“统治民族”。同时,从一些零散的资料中,人们也推断,如果战争胜利,纳粹完全可能将探索太空当成一项基本任务。另外,在太空竞赛的初期,美苏两国的研究,一部分确实是以纳粹德国的研究为基础,而这些研究,又都源自一种武器,这就是德国火箭设计师冯·布劳恩博士开发的A4(V2)火箭。

  A4火箭在当时也被称为V2,即第2号复仇武器,实际上是一种早期的弹道导弹。在设计上,这种武器为后来的运载火箭奠定了基础:为携带1吨重的弹头落向敌军目标,这种武器首先需要升上近50000米的高空——这也是人造飞行器第一次接近了太空空间。


纳粹德国的V2火箭,后来运载火箭的先驱

  然而,以技术人员的标准,A4仍是一种有缺陷的产品,抛开严重的精度问题不论,其射程也只能覆盖英国南部,对更遥远的目标完全力不从心。在意识到这点之后,德国技术人员也在A4的衍生型。其中之一的代号是A9,它实际是增加了一组弹翼的A4,经过改进之后,其射程可以达到800公里。

  同时,另一种更大尺寸的火箭——A10也被搬上了绘图板,其原始概念早在1936年便已提出,实际是A4火箭的最终放大版。其推力达到了100吨,动力来自六台A4火箭使用的发动机。该设计最初的目标,是将一个重4吨的弹头发射到500公里外,但随着计划不断修改,A10火箭逐渐变成了洲际弹道导弹项目上的一个部件。


二战及二战前,冯·布劳恩设计的一系列火箭,右侧就是A9和A10


A9/10二级火箭的设计图

  按照技术人员的设想,如果条件允许,他会把一枚A9安装在由A10火箭改装成的基座上,从而组成一枚二级火箭。其中,A10负责提供升空之初的动力,一段时间后,两者将彼此分离,A9最终将携带着一枚1吨重的弹头落向纽约。和航天飞机上的固体助推器一样,A10组成的分段也可以重复使用,分离后,降落伞会让它缓慢地落在大西洋上,以方便海军舰艇收回。A9/A10组装后的尺寸,与美国战后研制的“阿特拉斯”火箭相当,在冷战时期,美国也正是用后者把宇航员发射进太空轨道,从而与苏联进行“太空竞赛”。


A9/10二级火箭升空时的想象图

  虽然整个设计听上去相当宏大,但以二战时期的技术水平,它更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A9/A10的设计非常原始,由于条件所限,布劳恩也没有进行更多细节上的完善。另外,由于成本高昂,1943年,这一项目被德军高层取消,只有布劳恩和少量技术人员仍在研讨一些后续的研究方案。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