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天性乐观的朋友喜欢在朋友圈发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唯有读书滋味长。”
这句话原句来自于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写的一句偈语:“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而说到“菜根”一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洪应明的《菜根谭》。
《菜梗谭》被誉为“三大处世奇书”之一,另外两部是《小窗幽记》和《围炉夜话》。
宋代汪信民有句:“得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我们平时吃菜总是把菜根择掉,因为菜根又梗又涩,难以嚼烂,也难以下咽,若是能吃得菜根,则不怕吃苦,还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呢?
明代孔兼称又说:“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
“谭”同“谈”,谈说以“菜根”为名,说明所谈之事都是自清苦中历练而来,亦是自身亲身经历体悟所得。
如今的我们身处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喧嚣,乡村亦不得半寸净土;人心浮躁,全都为口食奔忙。
劳劳碌碌,半刻不得休闲,承受不住压力的,或得了抑郁之症,甚至轻易舍弃了生命;略微坚强的,也是整日哀怨嗟叹,牢*满腹。
尤其疫情三年以来,我们更加迷茫,找不到人生方向,不知路在何方,觉得辛苦付出努力,却毫无意义。
特别是人到中年,压力山大,焦虑、困惑、暴躁、烦闷,成了每个中年人贴在脸上的标签,我们不快乐、不幸福,我们应该怎么去过接下来的生活呢?
那不妨读读《菜根谭》吧,一本薄薄的小书,写尽人间百态,道尽人生哲理,让我们在人生歧途,恓惶不知前路时,拨云见日,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能做到“风急雨斜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01 真味是淡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苏东坡一生爱吃,“自笑平生为口忙”,他在黄州细火慢煮“东坡肉”,在岭南“日啖荔枝三百颗”,在常州冒死吃河豚,在海南发明“羊蝎子”的吃法……
他一生吃尽人间美味,却在安徽泗州和朋友刘倩叔吃了一顿野餐后,赞不绝口,写下: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醇厚的美酒、肥美的食物、辛辣与甘甜的食品,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美味,人世间真正的美味是清淡的。
老公原来喜喝果汁饮料,尤其是出门做工,只要家里有饮料,他必带上。前几天,别人送他一大瓶冰红茶,回来扔在桌上,却动也不动,去做工也只带着一大杯热茶。
口味如此,心境亦如此,所谓“四十不惑”,就是在经历了许多荣辱苦痛后,明白了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快乐,而是一杯淡茶,三餐蔬饭,家人相伴,健康平安。
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真味只是淡。
02 境由心生
此心常看的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自己的内心常保持平和圆满,这个世界也就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世界;自己的内心常保持平和豁达,这个世界也就是一个没有阴险诡诈的世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老人,他们都有两个儿子,都是大儿子卖雨伞、雨靴,二儿子卖布鞋。
其中一位老人每天都快快乐乐,心满意足的样子,另一位老人则每天忧愁满面,担忧焦虑。
邻居问他们,第一位老人说:“晴天的时候,二儿子的布鞋卖的好,我高兴。下雨的时候,大儿子的雨伞雨靴卖的好,我也高兴。所以,我每天都很高兴,没有什么值得忧愁的事情。”
第二位老人说:“你看,下雨的时候,二儿子的布鞋生意不好,我替他担忧。晴天的时候,大儿子的雨伞雨靴生意不好,我又为他担忧。我每天都为两个儿子的生意担忧,怎么不忧愁焦虑呢?”
一样的境况,两位老人看到的面却不同,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心情。
正所谓“境由心生”,有人怕走雨后泥泞的小路,有人却希冀雨后的彩虹,所以有人喜欢下雨,有人讨厌下雨。雨并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人的心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走到绝路时,拐个弯儿,也许会有美妙的风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无望时,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03 放下执念
士君子持身不可轻,轻则物能挠我,而无悠闲镇定之趣; 用意不可重,重则我为物泥, 而无潇洒活泼之机。
君子做事不可轻率,一旦轻率急躁就容易把事情办遭;做人做事也不能太执着,太执着则容易被外物左右、制约,失去做人的乐趣。
《人生海海》中的上校,一生大勇大智,获得了无数荣光,他能看破世事人情,能够接受被人骂作”太监”,却唯独看不破自己身体上被刺字的屈辱。
也正因此,他没有认真核实,便认定小瞎子看见了他身上的“刺字”,轻率地挑断了他的手筋,割了他的舌头,使得小瞎子手不能写,口不能言,为自己后来的“牢狱之灾”埋下了祸根。
后来,上校被逼疯了,林阿姨带他去治疗,还是晚了一步,上校的智商退化到七八岁,他一生经历的故事全都忘记了,荣辱苦难,什么都不记得了,甚至不再执着于隐藏身上的“刺字”,反而当做新奇事让别人看,他自己像个炫耀宝贝的孩子,高兴快乐。
忽然想起一位同学发的视频,视频里一群精神病患者在欢乐地跳舞,同学配文:如果有一天,我变成这样了,请为我高兴。因为那可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
正如上校,疯了,也因此放下了执念。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提前放下呢?放下执念,也放过了自己,才能真正体味到生而为人的快乐。
04 过好当下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天地亘古长有,我们的人生却只有一次,人生匆匆,最长也不满百年,放于天地之间,真的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快乐,怎样才算不虚度此生呢?
这几天在读医生陶勇的自传《目光》,他讲了这样一件事:他的哲学老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回去设想一下自己如果写一本自传,会取什么书名。
陶勇说老师的意思其实是让大家思考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
陶勇思考的答案是一个人是想追求功名利禄也好,想淡泊宁静地守着家人过平淡无奇的生活也好,只要能够享受追求这个结果的过程,而不是只盯着结果,觉得在实现这个结果之前都是受苦受罪,那他就领略了活着的真正意义。
我总结了一下,其实陶勇医生的意思就是“过好当下”。
人生匆匆,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未来,只有当下是可见的、可控的。若是我们只盯着人生的结果,那人人的结果都是相同的,且只有一个:化作一捧骨灰,尘归尘,土归土,最后隐入尘烟。
我们常说:“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所以过好当下吧,这才是我们切实拥有的,应当珍惜的。
05 作息适当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淡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小姨,三十多岁就开始守寡。姨夫死前挺能挣钱,死后丢下小姨和两个儿子,虽有积蓄,但再无收入。
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日进分文。”眼看着两个儿子越长越大,花费日渐增多,小姨不得不考虑怎样挣钱。
二十年前的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的都不多,何况小姨一个寡妇。幸好,那时候农村翻盖房子的很多,有些身体强壮的妇女便也去参加“瓦工队”,帮忙递递砖块,推推沙子什么的。
小姨身体并不强壮,但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求本家一位做“工头”的兄弟带上她干活。
从那以后,小姨一年四季跟着“瓦工队”干活,除非农忙时节,“瓦工队”放假。
小姨身体弱,干活慢,为了不耽误瓦工师傅的时间,总是早上赶在开工之前就去把砖块等材料推过去准备好,中午也不回家吃饭休息。
这样一来,小姨吃饭的时间就没了。她就每天晚上收了工回家把面发上,凌晨三四点左右,面发好了,小姨起床蒸好菜包子。
天亮了,包子也熟了,小姨就带上几个去工地。到了工地,把包子挂在邻居家门上,小姨开始推砖块,推沙子水泥。
等材料准备的够师傅用一阵儿的了,小姨就把包子拿出来吃,向邻居家要点儿水喝。这时,师傅们才陆陆续续地来上工,小姨吃饱了,材料也用的差不多了,小姨就再开始干活。
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小姨就这样一干就干了近二十年,为两个儿子盖了新房新院子,娶了媳妇儿。
这时的小姨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身体却垮了,才五十多岁,早已满头白发,驼背,身体发抖,像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了。
这两年,小姨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不要说站起来行走,连坐也坐不住了,每天只能躺着。
别人都说小姨没有什么致命的病,就是年轻的时候把身体累垮了、透支了。
“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怡情”,读《菜根谭》读到这句话时,忽然就想到了小姨。
小姨就是太“忧勤”了,不但不能“适性怡情”,甚至伤害到了身体,危及到了生命,看似年轻时替表弟挣下了家财,现在却成了他们的“累赘”。
还有一位朋友,过去几年,拼命干活挣钱,近两年身体因为过度劳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毛病,三天两头进医院。
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处处需要钱来支撑,人们的压力巨大,一天不去工作,这一天的开销就没有着落,所以都拼了命地去工作,去挣钱。
可孰不知,真的有可能是“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买命”,所以我们真的要量力而行,不要追求太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东西。
《增广贤文》有句:“广厦万间,卧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
还是陶勇的《目光》里说:只有等到失去了健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健康有多么的宝贵。
所以,身体健康最重要,在我们忙于追求时,也要作息适当,人生最幸福的莫过于知足。
06 去读《菜根谭》吧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年轻时热衷世事,后来皈依佛事,也曾饱经忧患,历尽风波顿挫。他生活最困顿时,曾捡拾农人扔掉的菜根腌制食用,用《红楼梦》里的话说,他也是“翻过跟头来的”。
正因此,洪应明才写成这部“透着禅的意蕴,藏着道的机锋、儒的世事,读后使人氤氲蒙蔽的心灵豁然开朗”的旷世奇书《菜根谭》。
所以,当我们觉得迷茫困惑时,不如捧起这本小书,让那些禅语箴言来慰藉我们无处安放的心灵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