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羽从没用过大刀,从当时骑兵战术看,他应该用这两种兵器

历史上关羽从没用过大刀,从当时骑兵战术看,他应该用这两种兵器

首页休闲益智长矛突刺更新时间:2024-05-07

被很多人崇拜的三国名将关羽,真的用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么?

这个问题被很多人反复论证过,结论差不多已经明朗:关羽不可能用青龙偃月刀的,除非他是穿越到三国的,因为根据目前出土文物及文献史料,青龙偃月刀是唐宋时期才出现的兵器。

偃月刀,原称“掩月刀”,最早见于成书北宋年间的《武经总要》。《武经总要》是中国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修的军事和兵器大百科全书,应该是比较权威的。书中“刀八色”章节共介绍了当时使用的八种刀,其中七种为长杆刀,其中就包括“掩月刀”。

比较权威的《武经总要》

根据书中图式,“掩月刀”刀头形似半弦月,背有歧刃,刀身穿孔垂旄,刀头与刀柄连接处有龙形吐口,长杆末有鐏,形象基本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吻合。

另外,偃月刀过于笨重,不够灵活,在实战中基本没法使用,所以一般只用来操练。在明清武举考试中,偃月刀是其中一项科目,考试时,考生不需要舞动如飞,只要把刀举起来就算合格。

关羽的形象中出现青龙偃月刀,是从元朝开始的。当时关羽已经被神化,神仙当然要用一个有个性的兵器,以凸显与凡人的不同,于是看起来威风霸气的青龙偃月刀就成了关羽的兵器和造型的一部分,出现在平话中,出现在关羽的图像和塑像上。

青龙偃月刀已经成为关羽形象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认同这个结论,那一个新的问题就出现了:世之虎将关羽,到底用什么兵器呢?

《三国志》等正史中,并没有明文记载关羽到底用什么兵器,但记载了一次关羽战斗的过程。《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么一段表述: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如果想搞清关羽用什么兵器,我们需要注意三个关键词:策马、刺、斩。“策马”说明关羽当时是骑马作战的,“刺”和“斩”则暗示了他使用的兵器。

下面我们就结合秦汉到三国骑兵战术的演变,来分析下关羽到底用什么兵器。

秦和西汉的骑兵,本质上是“骑马的步兵”

分析三国时的骑兵战术,我们得先从秦朝和西汉开始。我们看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影视剧,经常会产生一种感觉,就是秦朝和西汉的骑兵好像很厉害,战术很成熟。你看,秦末出现了项羽这样骑乌骓马的英雄人物,西汉时霍去病率领骑兵深入大漠几千里,把以骑兵为主的匈奴打得落花流水。

项羽和西汉骑兵,确实很厉害,不过并不是“骑兵”厉害,而是他们下马变成步兵后,射击和肉搏很厉害。换句话说,秦和西汉时的骑兵,本质上还是步兵,他们接近敌人后,会下马采取步兵的作战方式,远者用弩箭攻击,近者用矛戟和刀剑肉搏。对他们而言,马匹更像是一种运输工具。

出土的秦代土鞍马,注意马鞍

当时骑兵不具备在马上作战能力,主要是受到骑兵装备的限制。秦朝和西汉中早期,既没有高桥马鞍,也没有双马镫,所以骑士只能依靠双腿夹紧马腹来保持平衡,无法凭借腰腹在马鞍上借力来使用矛戟这样的穿刺类武器,更不能凭借腿部在马镫上借力使用砍砸类武器,所以骑兵不具备在战马上的肉搏能力。所以,就算霸王项羽,在马上挥舞大戟或长矛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除非他是天纵奇才。

那在马上射箭,比如“飞将军”李广这种,是不是真实的呢?这种可能是真实的,不过要经过严苛的训练。

以擅长骑射的匈奴骑兵为例。《史记·匈奴列传》有这样的记载,匈奴人“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这说明,匈奴人为了能够保持身体平衡在马上射箭,采用了“从小骑羊,练习射箭”的方法,然后再过渡到骑马射箭。所以,匈奴士兵都擅长骑射。

以此,我们可以推论出,如果汉族士兵接受严苛的训练,那么应该也能够出现骑射的高手,但这不可能是普遍现象。

从小就接受严格训练的匈奴骑兵

而且,即使能够在骑乘时射箭,这项技术也有着很强的局限性。为了保持平衡,骑手在马上射箭时,只能射击前方敌人和持弓一侧的敌人,不能扭身射箭和射击非持弓一侧的目标。所以,当时一些擅长马上射箭的人,都带两张弓,身体左右各一张,这样才可以射击身体两侧的敌人。

所以,秦、西汉时,骑兵的主要战术是利用战马的机动性,包抄、夹击敌方侧翼,追*敌方败逃的残兵,或者是*扰敌人的粮道,不具备单独正面冲击敌阵的能力。但就像我们前面说的一样,骑兵利用战马的速度包抄或者追上敌人后,通常要切换作战方式,下马步战。

西汉骑兵对抗匈奴骑兵时,就是使用这样的战法,追上或者包抄匈奴骑兵后,下马用弓弩射击,或者用矛戟肉搏。匈奴骑兵长于丘陵作战,中距离射击;西汉骑兵长于平原作战(平原上骑马更稳,而且可以用战车参战),擅长强弩的远距离射击和近距离肉搏,所以,双方谁能取胜,主要看谁更能创造出更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作战环境。

东汉三国的骑兵,主要是“冲击型枪骑兵”

西汉晚期,一个对骑兵至关重要的装备出现了,这个装备叫“高桥马鞍”。这个时间段比较准确,已经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明。

所谓“高桥马鞍”,就是马鞍中部下凹,前后桥抬高,战马驰骋时后鞍桥会撞击骑士腰背。高桥马鞍的意义在于,骑士可以以马鞍后桥为借力点,通过腰背部的受力,把战马庞大体型和高速奔跑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转化为骑士腰腹和手臂的力量,并最终把这种力量传递到手中的兵器上,从而对正面之敌予以毁灭性的打击。而拥有锋刃尖端的长矛,就成了承载骑兵冲击力的最好武器。

高桥马鞍的出现,让骑兵不再是“骑着马的步兵”,而是真正有了能够在马上使用的战斗技术;马也不再只是一种运输工具,而是成为骑兵本身强大战斗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时,骑兵已经可以作为独立兵种,正面攻击排列好阵型的步兵了,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给别人的兵种打打下手了。

出土的两晋文物,注意高桥鞍和单马镫

“正面冲击型枪骑兵”的战术在东汉初年就已经被应用在战场上,东汉名将吴汉击败公孙述的战役中,就率领幽州骑兵以冲击型战术大获全胜。光武帝刘秀曾说:“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耶!”东汉王朝还专门召集一批精锐的骑兵充当皇家的卫戍部队。

高桥马鞍的出现,虽然让骑兵拥有了自己的战术,但骑兵战术仍然有很强的局限性。因为高桥马鞍虽然能提高骑兵的正面冲击能力,却不能提高骑兵的左右平衡能力,左右平衡能力只能通过双马镫来实现——骑士通过双腿在马镫上借力,来维持左右平衡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和战马合二为一。

所以,这个时期,骑兵最优秀的武器是适合正面突击的长矛。而需要倾斜身体劈砍的长柄刀,就算有,在马上根本没法使用,会让骑士失去重心。

那马镫什么时候发明的呢?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马镫 , 是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的、西晋永宁二年 (公元 302 年 )的陶俑骑士的坐骑所佩戴的马镫 。这个马镫是一个三角形马镫,位于陶俑骑士左侧靠前鞍桥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个单镫,供骑士上马时使用的,上马后就不再使用。

辽宁北燕冯素弗墓出土的双马镫

而真正让骑兵战术再次提升的双马镫,是东晋十六国时出现的。“上马持三仗”的成熟单骑战术出现了。所谓“三仗”就是三种武器,双手各执一种近距离格斗兵器,并且能在远距离进行弓弩攻击。比如,《晋书》提到陇西陈安 “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也就是说,双马镫出现之后,骑兵将领的武器开始多样化,个性化,丈八蛇矛,锤,包括后来的大刀,各种武器开始频现于文字记载之中。

关羽的武器:长矛,环首刀

上面我们说了这么多的骑兵战术的演变,其实就是为了得出下面这个观点:三国时代,战马装备有高桥马鞍,但没有双马镫,所以骑士不可能骑在马上挥舞大刀砍*敌人,只能使用长矛突刺敌人。所以,关羽在马上的武器之一,应该为长矛,这也与“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的记载相吻合。

或许有人会说,长柄刀不能刺*吗?刀毕竟有尖,理论上似乎也存在着极低的可能性,但不可能比长矛趁手,作为“世之虎将”的关羽,用一个不趁手的兵器?这几乎不可能。

那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如果关羽用长矛,那“斩其首还”该如何解释呢?正常推测,“斩”这个动作,关羽应该用的是腰间佩刀,准确说,是环首刀。

出土的文物环首刀

环首刀起源于西汉。当时炼钢业开始成熟,催生出长度超过1米的环首刀,并成为骑兵的标准配置。首刀单面开刃、厚脊,在当时而言是最利于砍*的兵器,大大加强了骑兵的作战能力(注意,上面说过,是步战)。

环首刀在东汉末年彻底取代长剑。三国时期,士兵几乎人手一把环首刀,环首刀成为了衡量军力的重要指标。南朝《刀剑录》中记载,孙权在黄武五年(226年)造剑十口、刀万口,说明刀已经成为主战兵器。

史籍记载还显示,三国时,官吏都有佩环首刀的习惯。《三国志·魏书·袁绍传 》记载,董卓要废掉汉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当皇帝,袁绍“横刀长辑而去”。《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 记载,赤壁之战时,孙权为表示抗曹的决心 , “拔刀砍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

除此之外,《三国志》中还有很多武将佩刀的记载。所以,关羽随身佩戴一把环首刀,是符合当时潮流的。

综上所述,在三国时代,即时关羽很厉害,他也要受限于骑兵装备和战术。在高桥马鞍发明后双马镫发明前的这段历史时期,在冲击型枪骑兵的战术下,关羽的武器只能是长矛,另外他应该还配有当时流行的环首刀。

参考资料:

罗贯中:《三国演义》

陈寿:《三国志》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曾公亮等:《武经总要》

宋鲁彬:《中国古代突骑研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