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再起,影院关门。
封禁在家的鱼叔,已经好多天没有去过电影院了。
原本,这个3月院线引进了一批好莱坞大片。
最受关注的,除了《新蝙蝠侠》,还有一部灾难大片《月球陨落》。
导演是被誉为「灾难片大师」的罗兰·艾默里奇。
他的电影,中国观众都很熟悉。
从《独立日》《后天》到《2012》《决战中途岛》……卖座的同时,也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最新的这部《月球陨落》也被寄予厚望。
甚至还被吹为「救市之作」。
结果,影片却遭遇了票房、评分双翻车。
上映一周,票房还未破亿。
豆瓣评分,惨到只有5.3。
如今,影片已经上线流媒体。
去不了影院的鱼叔,这就来验验货。
《月球陨落》
Moonfall
《月球陨落》本质上是一部爆米花爽片。
鱼叔自然也没指望它有多高的艺术价值。
但爽片不够爽,那就是爽片的不对了。
《月球陨落》的故事结构,与其他灾难类型片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首先是灾难预兆。
电影一上来,就玩了一套《地心引力》。
两名宇航员在出舱活动时,遭遇不明攻击。
其中一名葬身太空。
猛地一看,好像是高速飞行的太空碎片。
但另一名幸存的宇航员哈珀,始终觉得不对劲。
他声称这是一团超出人类认知的神秘「蜂群」,且最后撞向了月球。
可惜,这样荒谬的言论不被专家认可。
哈珀身败名裂,被NASA强制退役。
接着是灾难确认。
10年后,月球异常开始明确地显现出来。
NASA观测到,月球轨道突然发生了变化——这是几十亿年来的头一回。
并且还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一个洞。
经过计算分析,月球将在三周之内不断坠向地球。
在此之前,大量如城市大小的碎片,将如雨点般落下。
人类危在旦夕。
最后是灾难来袭。
这时候,影片一般会将叙事分成两条线。
一条是逃亡线。
这条线主要是对灾难场面进行奇观化的展示。
另一条是救世线。
通常是几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组成一个小分队。
比如开头提到的那位退役宇航员哈珀。
他们在关键时刻爆发出超越一般的勇气和智慧,最终阻止了灾难进一步发展。
结构上的俗套避免不了,《后天》《2012》也都是这么拍过来。
《月球陨落》的问题自然不在于此。
一部灾难片的优秀与否,关键取决于三个方面。
而这三个方面的不足,才是本片糟糕的地方。
首先,是原理解释缺乏信服力。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这种动不动就要毁灭地球的浩劫,是假的。
但主创还是会尽一切可能说服观众,这是有可能发生的。
这样人们才会在观影过程中感到精彩刺激。
所以,灾难的解释,变得尤为重要。
比如《后天》中的「温室效应」,《2012》中的太阳活动异常,并配以玛雅寓言的渲染。
其实都借助了现实中的热门话题,击中许多人心中的隐隐担忧。
《2012》
《月球陨落》的灾难被解释为「月球人造论」。
这个理论还是被一个民科学者提出来的。
他通过月球轨道数据的变化证明了自己的一个假说——
月球是人造的一个巨型结构,里面是空心的。
而这背后,其实还藏着一个阴谋论。
当年,首次实现人类登月的阿波罗11号,曾经失联过2分钟。
片中告诉我们,其实不是真的失联,而是美国故意掐断了直播讯号。
因为早在那时,NASA就发现了月球上存在远超人类的科技。
为了避免恐慌,政府将这个秘密掩盖了下来。
后来宇航员进到月球内部,发现里面果然全都是人造的。
中央有一颗被高科技捕获的白矮星,维持整个月球运转。
而制造这颗「月球」的,是外星人。
外星人自称是人类的祖先,并告诉人类:
月球陨落的根本原因,是它们创造的人工智能失控。
于是,终极boss变成了人工智能,而且还是外星人造的。
一个灾难片,突然变成了科幻片。
人们对于灾难的恐惧,就此少了一半。
不仅如此,这个人工智能还被刻画得极为夸张。
让电影场面一度有一种《复仇者联盟》的既视感。
科幻片,最后又变成了奇幻片。
总而言之,就是这个灾难的设定实在太扯了。
让人感受不到灾难片应有的恐惧感。
其次,这部片的视觉特效不够惊艳。
这倒不是说《月球陨落》的特效烂。
实际上,场面气势还是恢弘的。
特别是月球逼近地球时的一段末日场景。
但是,这次的灾难场面,缺了点巧劲。
艾默里奇之所以能被封为「灾难大师」,最大功劳就是善于打造各种超乎想象的镜头。
比如《后天》中让一艘巨轮顺着洪水驶入城市。
简单一笔,就形成了无比震撼的效果。
《后天》
还有最后,巨轮与自由女神像齐腰冰封的场面。
同样让人感到前所未见。
《后天》
相较之下,《月球陨落》的大场面就显得毫无新意。
《后天》上映已经过去18年了,现在还在玩一些之前剩下的场面。
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而最后一点,则是片中对人性的刻画和情感的表现,太过敷衍。
至今回想起《2012》,许多人都会记得这一幕:
面对奔袭而来的巨大海啸,喜马拉雅山上的寺庙还有位僧人敲响最后一次钟声。
或许也会记得这一幕:
之前表现得有些自私冷血让人生厌的父亲,却在关键时刻为救孩子牺牲了自己。
灾难之下,众生百态。
人性的复杂与极端,往往都会出现在此时。
但《月球陨落》通篇只是通过新闻播报,进行轮廓上的概括。
缺少像《2012》中诸多生动的细节。
影片着重表现了宇航员哈珀与儿子的矛盾和解。
但这条和解线,也显得过于刻意和浅薄。
父子二人几乎没有多少相互沟通的机会。
一个在天上「奔月」,一个在地上「逃亡」。
直到结尾,父亲才落地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两人消除了隔阂。
两条线完全没有联系,却在最后强行煽情,只让人难以感同身受。
回看《后天》,其中的情感故事就没有跟「灾难」割裂开来。
父亲始终带着「无论如何我都要找到你」的念头寻找儿子。
最后情感上的升华,便自然而然地发生。
自然也就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片中还有许多逻辑难以密合的情节bug。
比如「人类的祖先」被吹得科技极高,但却一直无法消灭的AI。
而地球人早在10年前就知道能用电磁炮消灭它们。
还有些关键情节更是「失智」。
除了飞往月球寻求解决办法的小分队,美国政府则主张发射核武器直接炸毁月球。
然而在最后一刻,握有核武器钥匙之一的美国将军,突然改了心意。
理由是,他有一种直觉,相信月球小分队能够成功。
这样的情节发生在纪律严明、以大局为重的军队高级将领中,实在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而且也没有实在证据,能证明哪种方法更管用。
之后情节的更为夸张,固执己见的将军以一敌多,本不可能取胜。
结果,好巧不巧,就在这时楼塌了——
其他官员全部被砸死……
(我相信这里是编剧编不下去了)
另外,还有「中国元素」的尬玩。
回想曾经的《2012》里的中国元素,至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方舟利用的就是中国的强大制造力。
再加上青藏高原世界之巅的身份。
顺理成章,毫不违和。
而这次,只是给于文文饰演的家庭保姆几个无关紧要的镜头,偶尔说上一两句中文。
仿佛导演以为这样就能取悦中国观众。
有观众评价:
「艾默里奇终究只是个爆米花导演。」
《后天》和《2012》的成功,让他掌握住了灾难片的「成功密码」。
但是诸多光环加身,也让他受制于过去的成功。
为了灾难而灾难,为了煽情而煽情。
导演只是在一味地自我重复,毫无创新。
最终用1.5亿美元的大手笔,拍成了一部平庸的爆米花。
艾默里奇之前的影片,确实总能在中国市场赢得好票房。
《月球陨落》的拍摄也得到了中国制片方的投资。
可惜,「灾难片大师」的票房密码不再灵验。
所谓的救市之作,却也救不了自己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