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些独特的工作习惯或癖好。
开工前,得有一些仪式。有人用一杯咖啡开启一天的战斗,有人会先整理桌面,拿出小本本写下当天的To do list。
工作时,有人需要屏蔽外界干扰,一心一意专注手头工作;有人可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同时处理多项任务。
生物钟也因人而异,有人习惯早起,一天比多别人多出几个小时;有人是夜猫子,白天没精打采,晚上满血复活战斗力MAX。
很多人都有个自由职业的梦想,希望能自主安排时间,不用当打卡坐班的社畜。
作家就是这样一种听起来让人羡慕的职业。
不过,在全职写作之前,很多作家也是兢兢业业的上班族(社畜),业余时间抽空写作;
全职写作之后,也不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满世界浪,作息甚至比上班还规律,每天码字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甚至眼睛都近乎失明还在艰难码字。
没有人能随随随便便成功,大作家们有多拼?你根本想象不到。
工作时间
24小时打卡,全年无休
没错,自由职业不用打卡,没有上班时间,同时也意味着——没有下班时间。一天24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有人“打卡”,作家们的工时间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夜猫子代表队
代表人物:卡夫卡、席勒、陀思妥耶夫斯基、弗罗斯特、普鲁斯特、福克纳
▲弗朗茨·卡夫卡,作家、保险经纪、工厂经理,代表作:《变形记》《审判》《城堡》
卡夫卡在保险公司上班很多年,白天上班,晚上写作。他曾写信抱怨保险公司早八晚六的工作时间使他难以专心于写作。
后来卡夫卡跳槽到另一家保险公司,通常下午两点就可以下班。下班后他会睡个长长的午觉,然后光着身子锻炼(你没有看错)、再去散个步、吃个晚饭……
差不多到晚上十点,卡夫卡开始进入写作模式。
他曾一口气从晚上十点到凌晨六点,写出了短篇小说《审判》。
第二天,他在日记中写道:“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够写作:只有以这种连贯性,才能够完全打开身心。”
一夜酣畅淋漓的创作之后,早上八点,卡夫卡拖着一身困倦去上班。
心疼保险公司老板
弗里德里希·席勒,诗人、哲学家、剧作家,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为了避免被来访者打扰,席勒也喜欢晚上写作。但是他并不是夜猫子体质,熬夜也会困,只好用浓咖啡提神。更拼的是,为了避免在桌子上睡着,席勒还会把双脚放进一桶冷水里逼自己保持清醒。
这画风,是不是很熟悉?
邻居说经常听到席勒一边大声说话一边来回独步,持续到凌晨三点到五点。
席勒还有一个怪癖:他喜欢闻腐烂的苹果味儿,这种“芳香”能给他灵感,他会在书桌抽屉里放一堆苹果,让它们坏掉。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代表作《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和席勒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夜里写作,也是因为白天干扰太多。
在学校时,他就在夜里抽时间写作,当别的学生熟睡,他坐在桌子前,在毯子下缩成一团,一页一页爬格子。
成为全职作家之后,他依然在夜里写作。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曾四次获得普利策奖,代表作《未选择的路》等
弗罗斯特其实骨子里很怕黑,这种恐惧困扰了他一生,十几岁时,他还要睡在母亲房间。成年后,弗罗斯特每次走进自家大门之前,还要别人为他先开灯。
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在夜里写诗,因为夜晚更有创造力。
夜里,他在星光下创作诗歌。天亮时倒头便睡,一觉睡到晌午。他曾当过农场主,奶牛们也只能适应主人的生物钟,中午或午夜挤奶。
马赛尔·普鲁斯特,法国作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
普鲁斯特隐居在巴黎车水马龙的豪斯曼林荫大道,他夜里写作,白天睡觉,很少出门,为了避免被打扰,甚至拔掉了电话。
窗外的噪音、光线和污染物也挺烦人,普鲁斯特在卧室墙壁和天花板都装上软木板隔音。从夜晚到早上,当热闹的城市消停下来,普鲁斯特的笔在纸上忙碌起来。
“我不知他睡多少个小时,甚或到底睡不睡觉。只有他房间的四面墙知道。”普鲁斯特的女管家说。
威廉·福克纳,美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喧哗与躁动》《我弥留之际》等
最让人羡慕的是福克纳。他在发电厂做夜间管理员时,并没有浪费值班的时间,漫漫长夜,他笔耕不辍,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我弥留之际》。
上班写作两不误,还拿双倍报酬:一份稳定的薪水和一整部小说,福克纳堪称“摸鱼”模范。
早起代表队
代表人物:巴尔扎克、弗兰纳里·奥康纳、杰克·伦敦、海明威、雨果、纳博科夫、歌德
也有一些作家喜欢早起,趁着世界还没醒来专心创作。
巴尔扎克,法国著名作家,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共91部小说,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是人类文学史上罕见的文学丰碑,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早起代表队的第一位选手是巴尔扎克同学,他通常晚上10点上床睡觉,凌晨2点在闹钟中醒来,然后开始写作,一直写作到下午很晚。
除了吐司和咖啡,巴尔扎克一整天几乎不进食。
巴尔扎克说“睡太多会困扰人的心志,使其反应迟钝。”
可能在他眼里,睡觉就是浪费生命吧?
弗兰纳里·奥康纳,美国女作家,代表作《好人难寻》等
偶尔早起几次容易,坚持几年就有点难了,而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起几乎从不中断,这得多强大的自制力?
这个狠角色就是美国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她每天早上留出三个小时写作,几乎从未断过一天。
奥康纳的一天从参加清晨弥撒开始,随后她回到小卧室开始工作,她背对窗户,把书桌放在大衣橱后面,这样她每次抬头只能看到一块空木板,屏蔽外面的“花花世界”。
每天早上,奥康纳都会准时赴约,周末也不例外。
“如果你不是每天都坐在那,你就会错失顺利起来的那一天。”
杰克伦敦凌晨5点打卡,海明威、雨果、纳博科夫一般6点上班,歌德要到7点。马尔克斯、托尔斯泰和伍尔夫比较现代,9点上班。而毛姆的打卡时间是上午10:00。
劳模代表队
代表人物:大仲马
大仲马,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其子“小仲马”也是著名文学家
“我的每分钟都像金子一样宝贵。我花在穿鞋上的时间,相当于五百法郎。”
“劳模”大仲马不浪费任何一点创作(赚钱)的时间。
每天一睁眼,他就拿起了笔。在办差事和吃饭间隙,他会在纸上匆匆地写几句。最长一天可以写十六个小时。
他用三天时间就完成长篇小说《红屋骑士》第一卷。
不过,昼夜不停地写作也严重影响了大仲马的健康,他一度患上失眠症。
一位巴黎医生大卫·格鲁比给大仲马开了药方,要求他每天“服用”:
早上早点起床,去买三个苹果,第一个在凯旋门吃掉,第二个在奥赛码头吃掉,第三个在马德莱娜广场吃掉,然后步行回家。
不知道这个偏方治好了大仲马的失眠症没♀️
产量:
有人日更五千有人产量为负
大家这么拼,成果如何?
不少作家都规定了每天必须完成的工作量,作家需要灵感,但更需要自律,如果有灵感就写,没灵感就不写,可能早就饿死了。
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用打字机写作,他每分钟可以打90-100个字,一天下来能写4000字。
雷蒙·钱德勒一天可以写五千字,他认为写得越快越好,因为:
“我写的越快,就写得越好。如果我慢了,那就说我陷入困境了。这意味着,是我推着词,而不是词拉着我。”
雷蒙·钱德勒,美国推理小说作家,代表作《漫长的告别》等
也有一些重视质量胜过数量的完美主义作家,产量堪忧。
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詹姆斯·乔伊斯自豪地宣称:他完成了两个句子。
而多萝西·帕克因为修改得太多,以至于产量为负。
“如果没有换七个字,我无法写五个字。”
续命
咖啡or茶
和现代社畜一样,作家们也需要一些续命的东西,比如咖啡。
巴尔扎克的命是咖啡给的。
“咖啡在我的生活中举足轻重,作用可以史诗级来论之。”巴尔扎克在《咖啡的愉悦与痛苦》中说。
巴尔扎克16岁在寄宿学校读书时就通过门房偷带咖啡。全职写作后,他从夜里工作到白天,中间很少休息,全靠咖啡续命。每天喝50杯咖啡,如果没有咖啡喝,他甚至直接嚼生咖啡豆来应急,这才是真·续命。
伏尔泰
伏尔泰一天也要喝四十杯咖啡。
而波伏娃则用一杯茶开启一天的工作。
拖延症自救
拖延症是人类通病,作家拖稿也是家常便饭,有的简直丧心病狂。
为了抵制出门浪的诱惑,按时交稿,雨果把自己的衣服锁了起来。
还有作家每次动笔前会先给宠物捉跳蚤、拍苍蝇……这心理建设的方法够有创意的。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巴黎圣母院》的交稿日期已经推迟了两次,这次出版社再也不会让步了,每迟交一周,就要罚一千法郎。
雨果决定把自己“软禁”在家里,不交稿不出门。他放弃了最爱的晚间散步,为了避免外出的诱惑,甚至把衣服都锁了起来。买了一件可以到达脚面、适合室内穿的针织衣服,几个月来一直穿着这件“制服”写作。
效果显著,最终的交稿时间比截稿日期早了几个星期。
法国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写作之前会研究她的法国斗牛犬苏西的毛,她会从苏西背上抓出一只跳蚤来,然后继续搜铺工作,直到准备写作。有时她会在沙发上抚慰一条巴哥犬,用劲拍苍蝇……
从拖延到写作的转换出其不意,科莱特会突然进入写作之中,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
西多妮-加布里埃尔·科莱特,法国女作家,也是一个默剧演员和记者。
写作地点
床上、浴室、车里、树下,以及鞋底
作家创作地点也是五花八门,有人“长”在床上,有人泡在水里,还有人连鞋底都不放过。
床上
代表人物:杜鲁门·卡波特、乔伊斯
杜鲁门·卡波特,美国作家,代表作《蒂凡尼的早餐》《冷血》 等
“我无法思考,除非我躺着。”
杜鲁门·卡波特在床上写作,他自称为“横向作家”。
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作家和诗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尤利西斯》
到了晚上,乔伊斯会隐退到床上开始写作。
写作之前,他会穿上一件白色外衣,因为可以散发出某种白光,乔伊斯视力衰弱,外衣在模糊的环境中充当一座灯塔,将外在的光折射到纸上。
乔伊斯从小近视,二十岁后视力严重下滑,一共做了二十四次手术,依然未能恢复。后期他经常处于近乎失明的状态。
写《尤利西斯》时,“我每天花两个小时,凭一只或两只眼睛来写作、修改或校正,大概每隔五分钟或者当我再也看不见时,便停下来休息。”
即便如此艰难,他还是拒绝使用打字机,逐字逐句写着《尤利西斯》。
浴室
代表人物:纳博科夫、毛姆、阿加莎·克里斯蒂
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纳博科夫,俄裔美国作家,代表作《洛丽塔》等
当孩子睡着后,纳博科夫坐在浴缸里开始写作。每天工作之前,他还需要晨浴。
“无法用任何语言恰当地表达自己,除非我在浴缸里,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书桌边创作每一个该死的句子。”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刀锋》《月亮与六便士》等
毛姆也在洗澡时间获得灵感,当身体一浸入水中,这一天的最初两个句子便浮出脑际。
本杰明·富兰克林每天要洗一个“提神澡”,在浴缸里泡几个小时的热水澡,阅读、写作,然后放松。他一醒来就脱掉衣服,光着身子坐在房间工作一个多小时。
阿加莎·克里斯蒂,英国侦探小说作家,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人类史上最畅销的著书作家。代表作《东方快车谋*案》《尼罗河谋*案》等
浴室也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主要工作区,那些精妙绝伦的情节,便是她在大浴缸里放松时构思出来的。她的浴缸还带有一个壁架,上面放满了苹果,因为她喜欢吃苹果。
交通工具
代表人物:卡佛、尤多拉·韦尔蒂、约瑟夫·海勒,伍迪·艾伦
有的作家在交通工具上写作,车里、地铁上,火车上,不浪费任何一点时间。
尤朵拉·韦尔蒂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写作,在长途驾车去养老院探望母亲的路上,将她的想法匆匆记下,谁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
卡佛成名前也躲在车里安静写作。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作者约瑟夫·海勒,在搭巴士的时候偶得奇思妙想,《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结尾就是在巴士上想到的。
伍迪·艾伦,美国电影导演、编剧、演员、作家和音乐家,代表作《安妮·霍尔》《午夜巴黎》等
伍迪·艾伦十六岁时在纽约一家广告公司实习时,利用坐地铁的时间写作。他在地铁上写了许多段子。
“边拉着吊环站立,边取出铅笔,等我出地铁时,已经写了四十或五十个笑话……好些年都是每天五十个笑话”。
树下
代表人物:D.H.劳伦斯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英国作家,代表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等
劳伦斯的灵感之源是树木。
他的长篇小说《亚伦的神仗》整本书都是在户外完成的。
终其一生,劳伦斯享受过各种斑驳的树荫,遍及整个世界。
最著名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是在托斯卡尼一株巨大的意大利五针松下写的。
“静静地步入松林之中,坐在那里做一点我做的工作,还有什么比这更为愉悦的事。为什么要跑来跑去的!”
查尔斯·狄更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代表作《双城记》《雾都孤儿》等
无论外出还是居家,狄更斯都会调整周围的环境,适合他的需要。他的书房在每个地方都有同样的设计。甚至连床都要保持南北朝向。
罗伯特·弗罗斯特除了桌子,任何平面都可以用来写作。他说“我什么都可以用,我还在我的鞋底写过东西。”
纳博科夫在便条卡片上写出了《洛丽塔》的草稿。
当作家迷信起来……
作家迷信起来也让人哭笑不得。
毛姆迷信古老的摩尔人符号,他在别墅的门柱上铭刻了摩尔人的符号——代表着趋避斜眼的法蒂玛之手。家中的壁炉、香烟盒、火柴盒上也有。后来这个符号印在他每部书的书脊、封面或书里面。
毛姆用它祈求好运,据说“迄今为止,它都很灵。”
法蒂玛之手,大概长这样
杜鲁门·卡波特忌讳很多,尤其不喜欢“星期五”和“13”。
在星期五,他不会开始一篇作品,也不会为之收尾。他讨厌数字“13”,牵扯到这个数字,他会换房间或者回避电话。一度他走到第十三步,甚至会心惊肉跳。他从不让烟灰缸里的烟蒂超过三根,多余的会放在外衣口袋里。他还拒绝和修女共搭飞机……
“我过去迷信得不行,我指的是到了狂热的地步。”卡波特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自己过于迷信。
海明威:我有一个小建议
大作家们的“怪癖”只是工作“花絮”,在漫长的创作生涯和无数经典作品背后,真正支撑着他们的是对写作的热爱,超出常人的毅力,以及必要的才华,当然还要一点运气。
正如海明威所说“一旦写作成为你的主要恶习、至高欢愉,那么只有死亡才能让它停下。”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作家,需要做什么?
海明威的建议是——
“首先,你得给冰箱除霜。”
出自《怪作家》
[美]西莉亚·布鲁·约翰逊 著
宋宁刚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2
来源:豆瓣读书(ID:doubanbooks),作者:横向小编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