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电子版十七

中华成语故事电子版十七

首页音乐舞蹈节奏盒子伪人模组更新时间:2024-09-23

饮鸩止渴

【成语】:饮鸩止渴【拼音】:yǐnzhènzhǐkě【解释】:鸩:传说中的毒鸟,用它的羽毛浸的酒喝了能毒死人。

喝毒酒解渴。比喻用错误的办法来解决眼前的困难而不顾严重后果。【成语故事】:东汉时,担任过廷尉的霍谞,从小勤奋好学,少年时代就读了大量儒家经书,在当地出了名。

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他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从而押到京都洛阳,关进监狱。

宋光下狱后,霍谞的心情一直不平静。当时霍谞虽然只有十五岁,但各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

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对舅舅的为人非常清楚,知道舅舅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

他日思夜想怎样为舅父伸冤,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辩白。

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以便得到朝廷的任用。怎么会冒触犯死罪的险去篡改诏书呢?这正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为了解渴而去饮鸩呢?如果这样的话,还没有进入肠胃,到了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很有道理,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也很赏识,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

不久,宋光被免罪释放,霍谞的名声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

饮醇自醉

【成语】:饮醇自醉【拼音】:yǐnchúnzìzuì【解释】:醇:浓酒。

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成语故事】:三国时吴国的名将周瑜,年轻时就才华出众仪表堂堂,容貌美好。

他自小与孙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帮助孙策向江东发展,建立了孙氏政权。

公元198年,周瑜来到吴郡。孙策亲自迎接,并封他为建成中郎将。

这一年周瑜才二十四岁。当地百姓见他年轻有为,英俊大方。都亲热地称他为

“周郎”。不久,周瑜跟随孙策攻克了皖县。皖县的乔公有两个非常美丽的女儿,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

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一年后孙策遇刺身亡,他的弟弟孙权统理政事。

从此,周瑜辅佐孙权,帮助掌管军政大事,在朝中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周瑜性格开朗,气度宽宏,待人接物谦虚和气。为此,朝中文武大臣都爱和他交往,只有程普对周瑜不满。

程普也是东吴的名将,很早就跟随孙权的父亲孙坚,后来又帮助孙策经营江南,是孙氏政权中的元老。

他见周瑜年纪轻轻,地位却处于自己之上,内心不服,所以常常倚老卖老,给周瑜看脸色,借以抬高自己身价。

周瑜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愿和程普闹矛盾,所以处处克制,事事谦让,始终不与程普计较,更不与他发生冲突。

一次,周瑜乘车外出,途中正好迎面碰上程普坐车而来。周瑜赶紧命车夫将车驶到一旁,让程普的车先过。

程普目睹这个情况,以为周瑜在向自己讨好,非常得意。公元208年,曹操率兵二十余万南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东吴和刘备的联军击败。

在这次战争中,周瑜和程普分任吴军左右都督,但战斗的策略主要是周瑜制定的。

事后,程普却贬低周瑜,夸耀自己。周瑜知道后不仅不予辩白,反说指挥这次战斗时自己还年轻,没有程公的帮助是不能取胜的。

周瑜一再谦逊忍让,终于使程普有所触动。为了消除隔阂,周瑜又多次拜访程普,表达了自己对他的良好愿望。

在这种情况下,程普终于抛弃偏见,对周瑜非常敬服,并与他融洽相处。

后来,程普对别人感叹说:“跟周公谨(周瑜的字)相交,好比饮味道浓厚的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

因势利导

【成语】:因势利导

【拼音】: yīn shì lì dǎo

【解释】: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的孙膑是有名的军事家,他曾经与庞涓一起学过兵法。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很受信任,但是他深知自己的才干不如孙膑,就假意邀请孙膑来到魏国,设毒计挖掉了孙膑的两只膝盖骨。后来,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到了齐国,受到了齐国的信任。

有一次,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带着军队前去帮助韩国。孙膑和田忌一进军,就直指魏国的都城大梁,迫使庞涓撤兵回国。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就对田忌说:“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咱们的军队胆子小。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就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原话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现在我们可以假装败退,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好让敌人产生误解。”于是田忌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大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

孙膑估计追兵夜晚可以赶到地势险要的马陵,就选定一棵大树,刮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下!”几个大字,并且让一些射手埋伏在大树周围的*中,约定见到火光时,一齐放箭。

果然,庞涓在夜里赶到了马陵。当他派人点着火把辨认树上的字迹时,无数飞箭一起朝火光射来。顿时,魏军大乱。庞涓这时才知中了圈套,走投无路,只好自*了。

这就是历史上“孙庞斗智”的故事。成语“因势利导”就是由孙膑所说的“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简化来的。“因”是顺着、按照;“势”是趋势;“导”是引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来很好地加以引导。

------------

以身试法

【成语】:以身试法

【拼音】: yǐ shēn shì fǎ

【解释】: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阴知故犯。

【成语故事】:

王尊,西汉高阳人,从小丧父,依靠伯父为生。他很爱读书,每天出外放羊时总要带上一本书。王尊13岁那年,伯父介绍他到郡典狱长身边当一名听差。王尊在这期间,刻苦认真地学习了许多刑法方面的知识。

一次,王尊到太守府办事,太守很赏识他的才能,就留他做了文书副官。过了几年,王尊专攻儒学经典,后升为安定太守。安定郡十分混乱,官僚作威作福,百姓怨声载道。王尊一上任就发出告示:官员要忠于职守,贪赃枉法要立即改正,不要以身试法。

张辅是个心狠手辣的贪官,王尊把他逮捕法办,抄出赃银百万。王尊还惩办了一些罪行严重的豪强,安定郡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王尊嫉恶如仇,执法如山,受到了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身:自己,本身。试:尝试。成语以身试法指阴知犯法,还亲身去做违法的事。

------------

因人成事

【成语】:因人成事

【拼音】: yīn rén chéng shì

【解释】:因:依靠。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成语故事】:

“因人成事”,是毛遂讥讽不顶用的同伴的话;“三寸之舌”则是平原君称赞毛遂的话。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可是楚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毛遂二话不说,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能对抗。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涂完血,毛遂左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就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等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来形容人的能说会道、善于辩论。

------------

易如反掌

【成语】:易如反掌

【拼音】: yì rú fǎn zhǎng

【解释】:象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成语故事】:

这句成语,是出自唐太宗时,褚遂良上书劝谏的话。原来,有一次唐太宗听说高丽大臣墨黎元*死国王,宣告独立的事,就打算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讨伐。于是,太宗便和亲近的大臣们商量这件事。褚遂良认为不能这样做,但尚书李绩却十分赞成,许多大臣也力主出兵。褚遂良看了,就正式上书规劝,其中有这样的几句话:“……你趁机讨伐,并收复失地,自然是应该的。……但只要派两三个勇政老练的将领,带领四、五百士兵去,收回高丽就会有如反掌。……”

以后的人,便根据褚遂良上书中的“有如反掌”这句话,引申成“易如反掌”,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就要像反过手掌那样,轻而易举的容易成功。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些人说,褚遂良上唐太宗的书里里有“但遣一、二慎将,唾手可得”这两句话,所以后人也将“唾手可得”和“易如反掌”联用,或者只用其中一种,达成同一个意思。

例如一个功课很好的学生,在参加学业竞赛的时候,预料会拿到冠军,这就可以用“易如反掌”或者是“唾手可得”来形容了。

------------

异军突起

【成语】:异军突起【拼音】:yìjūntūqǐ【解释】:异军:另外一支军队。

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陈胜、吴广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

这时,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他一向在县中很有威信,东阳的百姓都很尊敬他。

东阳县的年轻人见到全国起义浪潮风起云涌,也*了东阳县令,聚集了几千人,宣布起义。

他们一致请陈婴做他们的首领。县中的老百姓听说陈婴作了起义军的首领,纷纷前来投军。

没多少时间,东阳的义军便壮大到二万多人。东阳的年青人又想拥戴陈婴为王,并独树一帜;所有士兵一律用青色头巾裹头,显示他们是一支新起的与众不同的军队。

但是,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我嫁到陈家,从没听到你家的祖先有什么大贵的人,现在你的名气一下子这么大,不是什么好兆头。你不如率众归顺于什么人,将来起义成功,还可获得封侯。万一起义失败;也没有人会责怪你。”于是,陈婴便不敢称王,他对部下说:“项梁是楚将项燕的儿子,很有名声。将来带兵灭亡秦国的,一定是项氏。我决定率兵归附他。”这时,正好项梁率兵过江,陈婴便归顺了项梁。

------------

义无反顾

【成语】:义无反顾

【拼音】: yì wú fǎn gù

【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成语故事】:

司马相如是位才子,会击剑抚琴,但最擅长的是写诗作赋。因此汉武帝很赏识他,让他在自己身边作官。这时正赶上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由于他征集民工过多,又*了他们的首领,引起了巴蜀人民的惊恐和不安,发生了*乱。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情,便让司马相如去责备唐蒙,并且让他写一篇文告,向巴蜀人民作一番解释。

司马相如在文告中说:“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长老、子弟并不是陛下的意思。有人不晓得国家的法令制度,惊恐逃亡或自相残*是不对的。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镐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宁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仍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

司马相如将这件事完成得很好,修路的工程的顺利地进行了。汉武帝非常高兴,又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

------------

以逸待劳

【成语】:以逸待劳

【拼音】: yǐ yì dài láo

【解释】: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成语故事】: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攻打隗器,结果反被隗器打败。

刘秀再派征西大将军冯异,前去占领枸邑。隗器得到消息,命令部将行巡立刻去枸邑抢占有利地形。冯异的部将们知道后,都劝冯异不要和行巡大军作战。冯异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必须抢占枸邑‘已逸待劳’。冯异命令部队急行军,抢在行巡之前,占领了枸邑。冯异严密封锁消息,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让将士们休整。行巡的部队急匆匆地刚赶到城下,城楼上突然鼓声大作,亮出了冯异的帅旗。行巡的军队毫无防备,吓得四下逃窜。冯异大开城门,领兵冲出城来,大败敌军。

让自己的军队养精蓄锐,以等候从远方赶来的敌军,以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称为以逸待劳。

------------

以貌取人

【成语】:以貌取人【拼音】:yǐmàoqǔrén【解释】: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成语故事】: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

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

为此,孔子骂他是

“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淡台灭阴,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阴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

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

以强凌弱

【成语】:以强凌弱【拼音】:yǐqiánglíngruò【解释】:凌:欺侮。

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成语故事】: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

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是春秋末、战国初时奴隶起义的领袖。

“盗”.是士大夫对起义奴隶的蔑称。盗跖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以武力侵犯诸侯。

凡是历经过的地方,大国严守城池,小国闭城自保,百姓叫苦。为此,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做父亲的一定能教诲他的儿子,做兄长的一定能教育他的弟弟。否则,父子兄弟的关系也就不可贵了。如今,先生是当世才子,弟弟是强盗,却又不能教育他,我真为你感到羞愧。我请求替先生去劝说他。”柳下季为难他说:“如果弟弟不听兄长的教育,即使有先生这样的辩才,又有什么办法呢?况且跖的为人,思想像泉涌一样恣肆梭流,意气如暴风一样变化突然,顺从他心意就高兴,不顺从他心意就发怒,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我看先生不要去。”孔子不听柳下季的劝告,让弟子颜回驾车,另一个弟子子贡当侍,前去会见盗跖。

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对通报人说:“这个人,就是鲁国的伪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不种地却吃得很好,不纺织却穿得很好,整日里摇唇鼓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地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样子,以求得封候,得到富贵。你罪大恶极,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来加餐添菜。”孔子一再请求拜见,于是盗跖让他进来。

孔子向盗跖行礼后,盗跖瞪大眼睛说:“孔丘,你所说的话,顺从我心意的可以活命,违逆我心意的就让你死。”孔子说:“将军身躯魁梧,智能能包罗天下,又勇猛、强悍,足可以南面称王。而名字却叫做强盗。我很为将军羞耻。将军如果能听从我的意见,我可以为您南面出使到吴国和越国,北面出使到齐国和鲁国,东面出使到宋国和卫国。西面出使到晋国和楚国,使他们为将正名。盗跖逐渐向善。

------------

以卵击石

【成语】:以卵击石【拼音】:yǐluǎnjīshí【解释】:拿蛋去碰石头。

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成语故事】:有一年,墨子前往北方的齐国。

途中遇见一个叫

“曰”的人,对墨子说:“您不能往北走啊,今天天帝在北边*黑龙,你的皮肢很黑,去北方是不吉利的呀!”墨子说:“我不相信你的话!”说完,他继续朝北走去。

但不久,他又回来了,因为北边的淄水泛滥,无法渡过河去;名叫

“曰”的那人得意地对墨子说:“怎么样?我说你不能往北走嘛!遇到麻烦了吧?”墨子微微一笑,说:“淄水泛滥,南北两方的行人全都受阻隔。行人中有皮肤黑的,也有皮肤白的,怎么都过不去呀?”

“曰”听后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墨子又说:“假如天帝在东方*了青龙,在南方*了赤龙,在西方*了白龙,再在中央*了黄龙,岂不是让天下的人都动弹不得了吗?所以,你的谎言是抵挡不过我的道理的,就像拿鸡蛋去碰石头,把普天下的鸡蛋全碰光了,石头还是毁坏不了。”

“曰”听了羞傀地走了。

------------

以规为瑱

【成语】:以规为瑱【拼音】:yǐguīwéitiàn【解释】: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

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成语故事】:公元前541年,楚国的令尹公于围*害了楚王,自己当上国君,史称楚灵王。

公子围原本是个善于玩弄权术的人,篡夺王位后,更是为所欲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

灵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齐国,将齐国的一个大夫全族处死。接着又突然袭击弱小的赖国,从而引起各诸侯国的强烈不满。

为了供自己享乐,灵王不惜耗费大量钱财,征用无数民工,建造了一座豪华的章华官,给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宗室大臣白公子张对此非常忧虑。为了楚国的前途,他阴知灵王不愿听逆耳之言,也要寻找一切机会向他进谏,劝他节制淫乐,爱惜民力,以德待人。

灵王开始还能让子张把进谏的话讲完,但次数多了。越来越感到讨厌。

一天他问一位大臣:“子张最近老是在我面前唠叨,要我注意这当心那,你看用什么办法叫他不再开这种口?”那大臣回答灵王说:“以后子张再咳叨,大王可以对他说,我常和鬼神打交道,听到各种各样的劝谏,不想再听其它话了。”’不久,子张又向灵王进谏,灵王就用那大臣教给他的话回答。

子张听了,愤概他说:“殷朝的武丁是位贤阴的君主,还到处求贤。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却如此讨厌别人规劝。做大王的臣子太难了!”灵王听了这话,不便指责子张,勉强地说:“好,那你就继续进谏吧。我虽然不能采纳你这些规劝的话,但还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子张无可奈何,苦笑一声,说:“臣是为了大王采纳才进谏的。不然的话,巴浦产的犀角和象牙等多得很,大王尽可以用来做瑱塞耳,又何必把规劝的话当作瑱来塞耳呢?”

------------

以邻为壑

【成语】:以邻为壑【拼音】:yǐlínwéihè【解释】: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

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成语故事】: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

为此,他大力开掘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

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

原来被淹没的土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

什么地方河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冶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的冶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禹冶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洪水都流进大海,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冶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冶水的方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

以古非今

【成语】:以古非今【拼音】:yǐgǔfēijīn【解释】:非:非难,否定。

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冶。【成语故事】: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摆设酒席,庆贺自己寿辰,六十位博士前来拜寿。

酒宴开始以后,远相李斯说:“五帝的制度不是一代重复一代,夏、商、周的制度也不是一代因袭一代,可都凭着各自的制度冶理好了。这并非他们故意彼此不一样,而是由于时代变了,情况不同了。如今天下己定,法令出自陛下一人,百姓应当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应当学习法令。现在读书人不学今而效古,用古法来诽谤当朝,这就是扰乱民心。为此,我请求陛下让吏官把不是秦国的书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握的之外,天下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部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谈论《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用古代的人来否定攻击今天的现实的,就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的以同罪论处。下今后三十天仍不烧书的,要判以重刑。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拜官吏为师。”秦始皇赞成李斯的建议,下诏说

“可以”。

------------

依样葫芦

【成语】:依样葫芦【拼音】:yīyànghúlu【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

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

“依样画葫芦”。【成语故事】: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

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来抒发他自己的牢*。

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后来,宋太祖见了这首诗,就格外的不喜欢他了,将他冷藏,始终没有重用。

从此,这句

“依样葫芦”就被人用来比喻处理事情的时候,只会模仿别人,没有丝毫改革的新意。

虽然,新的事物需要旧的来做参考,但是主要应该改造旧的,创造新的,才容易有进步,才能更好,如果只依照旧的一模一样的去做,那有什么意思呢?

就像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对于别人的成就,只能参考,主要的还是应该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只照着人家的东西,毫不改进的去做,那就成了

“依样葫芦”了!

------------

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

【拼音】: yī zì zhī shī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成语故事】: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

一字千金

【成语】:一字千金

【拼音】: yī zì qiān jīn

【解释】: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成语故事】: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为《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便流传至今。

------------

以管窥天

【成语】:以管窥天【拼音】:yǐguǎnkuītiān【解释】: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

因为他救活了许多濒于死亡的人,所以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而不去提他真实的姓名了。

传说扁鹊年轻时得到过一个名叫长桑君的奇人传授医求。长桑君给他服一种药,服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因此诊视病人时,能见到五脏内疾病的症结。

从此,他就结人治病,成为闻名遥迎的神医。有一年,扁鹊带领弟子外出巡医,路过貌国都城的王宫。

见宫内外的人忙忙碌碌地在求神问鬼,祈祷为太子消灾。一会儿,又乱纷纷地准备棺木。

扁鹊见到这种情况,便走近宫门,问中庶子(主管褐见的官员)说:“请问太子有什么病:”中庶子回答说;

“太子的病是血气运行没有规律,阴阳交错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鹊赶紧问:“他什么时候死的?…

“从鸡鸣到现在。”扁鹊听中庶子说太子死还不到半天,也没有收殓,就说:“请禀告君王说,我是齐国的医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复活。”中庶子瞧了瞧扁鹊,说:“先生该不是胡说吧!人死了还能治活?我听说上古有个姓俞的医生,治病不用汤剂、药酒及其它东西。一解开衣服诊视,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开皮肤,疏通经脉,先生的医术能如此,那末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话,要使他再生是骗人。”扁鹊再三请求中庶子禀报国君,他就是不答应。

过了好久,他抑望天空叹息说:“您说的那些治疗方法,就像从管子里去看天,从缝隙中看花纹一样。我用的治疗方法,不要给病人切脉、察看脸色、听声音,只要观察病人的体态神情,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

------------

一意孤行

【成语】:一意孤行

【拼音】: yī yì gū xíng

【解释】: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大苛刻了。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人的干扰。

------------

一薰一莸

【成语】:一薰一莸

【拼音】: yī xūn yī yóu

【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薰莸混在一起,只闻到臭闻不到香。比喻善常被恶所掩盖。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献公有好几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娶自贾国,没有生子女;另一个妻子,本是他父亲的妾,名叫齐姜,太子申生便是她生的,还生了个女儿,嫁给秦穆公当了夫人;另外,他又娶了戎国的两个姑娘:大的姓狐,生下公子重耳;小的姓允,生下公子夷吾。后来晋国攻打骊戎,骊戎国君为了求和,把女儿献给了晋献公,这就是骊姬,骊姬生下了公子奚齐;骊姬的妹妹作为陪嫁,一同嫁给了晋献公,生下了公子卓子。

这样,晋献公公开合法的妻子就至少有这么6个。晋献公的家庭,却并不因此而幸福,相反,这些姬妾们,为了争宠,为了都想当正式夫人,都希望自己所生的儿子立为太子,以便获得国君的继承权,她们经常勾心斗角,互相嫉妒,乱成一团。

骊姬是最得晋献公宠爱的,她花言巧语,要求晋献公立她为夫人;还设下阴谋,陷害太子申生,造谣中伤,说别的公子都不好,只有奚齐最可靠,要求立奚齐为太子。据《左传·僖公四年》载,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花言巧语,果然打算立她为夫人,便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先请卜人来占卜一下,问:立骊姬为夫人将是凶是吉?这卜人不是骊姬一派的,占卜的结论是“不吉”。晋献公很不高兴,再问筮者,叫他也算一卦,筮者算的卦却是“吉”。晋献公高兴了,笑道:“按筮,不按卜。”卜人不同意,说:“筮不如卜,应当按卜。况且我还卜得了这么几句:‘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就是说:专宠的结果必然导致变乱,而且将会夺去您的肥羊(指君位);所谓一薰一莸,就是一香一臭,也就是一正一邪,要是让邪气上升了,那么,十年之内还不一定能消除得了它的恶果。)所以,您千万不要按筮者算的卦办事!”可是晋献公到底还是立了骊姬为夫人。后来更进一步听信骊姬,逼死申生,逼走重耳、夷吾,闹得个乱七八糟。

上述故事中说到的“一薰一莸”,后来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一善一恶。晋代学者杜预,对《左传》是有专门研究的,据他说:“薰,是一种香草;莸,是一种臭草。香草代表善,臭草象征恶。”

------------

一言九鼎

【成语】:一言九鼎

【拼音】: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成语故事】: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

一误再误

【成语】:一误再误

【拼音】: yī wù zài wù

【解释】:一次又一次的失误。形容屡被耽误或屡犯错误。

【成语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兄弟五人,老大、老五早死。宋太祖登上皇帝宝座后的第二年,他的母亲杜太后得了重病,临终时,她把宋大祖和心腹大臣赵普叫到身边,嘱咐宋大祖将来要先把皇位传给老三赵光义,老三死后传给老四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宋太祖的儿子。赵普奉旨作了记录,由宋太礼祖珍藏起来。

公元976年;宋太祖得了重病。病危时,他果然遵照母亲的遗嘱,没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吩咐把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宋太祖死后,赵光义即位,他使是宋太宗。

还是在宋太祖在位时,老四赵廷美就被封为魏王,宋太宗做了皇帝后,又让他做了开封府尹;赵廷美从小就爱出风头,刚愎自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更加骄横跋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也奈何不了他。

他也知道母亲的遗嘱,现在见三哥赵光义做了皇帝,一心想三哥早点死掉,好把皇位传给他。后来,他看到宋太宗身体很好,自己短期内很少有继位的可能,便企图用阴谋手段夺取皇位。

一天,宋太宗赵光义把宰相赵普找来商量,征询他对传位问题的看法,问他自己应该把皇位传给儿子呢还是遵从他母亲的意愿,把皇位传结弟弟魏王。赵普说:“陛下,大祖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他儿子,而把皇位传给了您,这样做已经错了;如果您再把皇位传给魏王,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那不是一误再误,一错再错吗?”

宋太宗听了,这才打消了把皇位传给魏王的念头。不久,有人告发魏王赵廷美阴谋造反,赵普又对太宗说:“魏王心怀不轨,可以把他流放到边远地方去,防止他发动叛乱。”

宋太宗听从了赵普的意见,削去了赵廷美魏王的封号,把他贬到边远的房州。不久,赵廷美便郁郁死去。

------------

一网打尽

【成语】:一网打尽

【拼音】: yī wǎng dǎ jìn

【解释】: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成语故事】:

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都是有功的。当丕郑到秦国去公*时候,惠公藉故*了里克。丕郑回来后,心里很恐惧,深怕自己也给惠公*掉。可是事情倒没什么对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来。当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党,商量赶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有一天,屠岸夷要来见丕郑。他从午间等到深夜,才见着丕郑。丕郑问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诉他,惠公要*他,所以请丕郑相救。

丕郑说:你去叫吕省救你吧!屠岸夷说:吕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内呢!丕郑不大相信。屠岸夷还献议了怎样怎样推翻惠公的办法。丕郑听了,大声喝道:是谁教你来说的!屠岸夷见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头,鲜血之流,对天发誓说:天老爷在上,我如有三心两意,叫我全家都死光。这么一来,丕郑就相信了,跟着丕郑这一伙人密谋了。他们写了一封信给重耳,请他准备回来。丕郑、共华、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签了字。

屠岸夷把信贴胸的带走了。第二天,他们上朝,惠公问丕郑说:你们为什么要迎公子重耳?丕郑这一班人都吃了一惊,心知不妙,都给缚去软了头。这九位反对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网打尽了。

------------

一丝不苟

【成语】:一丝不苟

【拼音】: yī sī bù gǒu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成语故事】:

阴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耕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天,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相约去拜访高要县知县汤奉。汤知县置酒招待他们。席间有位老者给汤知县送来了他与其他几个信回教的人拼凑起来的五十斤牛肉。汤知县一向贪赃受贿,而且他也是信奉回教的人,但是上面有禁令,一时也不知该不该收下这份礼。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张静斋摇头道:“这可千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信奉同一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问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知县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由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用一面大枷枷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出一张告示,说阴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如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知县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

一窍不通

【成语】:一窍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成语故事】:

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矣!”

“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

一日千里

【成语】:一日千里

【拼音】: yī rì qiān lǐ

【解释】: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太子丹在赵国作人质时,与同在赵国、尚未做秦王的赢政相处良好。

后来,赢政回国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国做人质,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加以特别照顾,反而处处冷待、刁难他,太子丹见此状况,便找了个机会,逃回了燕国。回国后,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想报复赢政。但由于国家小,力量薄弱,难以实现自己复仇愿望。

不久,秦国出兵攻打齐、楚、韩、魏、赵等国家,渐渐逼近了燕国。燕国国君害怕极了,太子丹也忧愁万分:就向他的老师鞠武求教能够阻挡秦国侵吞的好办法,鞠武说:“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田光,他很机智,有谋略,你可跟商讨一下。”田光请来了,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并说“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抵挡秦国的侵吞。”田光听了,一言不发,拉着太子丹的手走到门外,指着拴在大树旁的马说:“这是一匹良种马。在壮年时、—天可以跑千里以上,等到它衰老时,劣马都可以跑在它的前面。您说这是为什么呢?”太子丹说:“那是因为它精力不行了。”“对呀!—现在您听说的关于我的情况,都还是我壮年的事,您不知道我已年老了,精力不行了。”田光停了停又接着说:“当然;虽然有关国家的大事我已无能为力,但我愿向您推荐一个人,我的好朋友荆坷,他能够承担这个重任。

后来,太子丹结交了荆轲,派去行刺秦王,但最后行刺以失败告终。

------------

一丘之貉

【成语】:一丘之貉

【拼音】: yī qiū zhī hè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故事】:

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向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他自认为功劳很高,有时目中无人,得罪了太仆戴长乐。

有一次,杨恽听说匈奴的首领单于被人*了,便说:这是不阴是非的君王,忠心的臣子提议的治国策略不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害忠良,结果性命不保,国家灭亡。秦朝如果不是因为这样,也许现在还存在,而不会被汉朝代替。自古以来,各朝代的君王都是如此,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就像从同一个山丘里出产的貉,没有什么差别。这话传到长乐的耳里,他连忙向汉宣帝报告,宣帝听到杨恽把自己和历代君王比作一丘之貉感到非常震怒,再加上长乐又说了许多杨恽对宣帝不满的坏话,因此就下令革去杨恽的官职。

后来一丘之貉用来比喻那些臭气相投、不务正业的人。

------------

一钱不值

【成语】:一钱不值

【拼音】: yī qián bù zhí

【解释】:一个铜钱都不值。比喻毫无价值。

【成语故事】: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喝了不少酒。一会儿,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田汾还是没有干杯。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曾任边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譬如那些对自己人傲慢无礼,对外人却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实际不堪一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称它一钱不值。

------------

一木难支

【成语】:一木难支

【拼音】: yī mù nán zhī

【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故事】:

南北朝(刘)宋顺帝的时候,萧道成把持政权,*害忠良,横行恣肆,大有篡夺王室的企图,当时大臣袁粲和刘东两人,秘密商量要*死萧道成,但事机不密,被萧道成同党褚渊知道了,把秘密告诉萧道成,萧道成十分恼怒,立刻派部将戴僧静率领了很多人马去攻打袁粲,把城池团团围住了。这时,袁药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阴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但为了名誉义节,不得不死守下去。

后来,戴僧静率领部下越墙冲进城里去,在敌人的刀枪下,袁最勇敢地用身体去掩护他的父亲,这时,袁粲对他的儿子袁最说:我是个忠臣,你是个孝子,我们死而无愧。

结果他们父子俩都为正义而牺牲了。

后人便把袁粲当时所说我阴知道一支木柱不能支持一座大厦的崩塌这句话,引伸成为一木难支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到了艰难危急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所能挽救的。

------------

一鸣惊人

【成语】:一鸣惊人【拼音】:yīmíngjīngrén【解释】:鸣:鸟叫。

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更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知道齐王喜欢表现自己的聪阴,就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知道这是甚么鸟吗?

聪阴的齐王一听就阴白淳于髡的用意,就回答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虽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就能直往上冲,一鸣叫也一定能够叫声惊人。

于是,齐王开始整顿国家,惩治贪官,奖赏提升清廉有才能的官员,加强军队力量,国家日渐强大。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

一诺千金

【成语】:一诺千金

【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丘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

一毛不拔

【成语】: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解释】: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成语故事】:

墨子,名翟,是站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

一夔已足

【成语】:一夔已足

【拼音】: yī kuí yǐ zú

【解释】:夔:古贤臣名,为舜时的典乐官。夔一人已足制乐。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成语故事】:

传说在黄帝时代,东海有座山上出现了一只怪兽。它的形状像牛,头上无角,只有一只脚,却行走如飞;眼睛发出明亮的光,白天像太阳;发出的吼声比打雷还响,非常吓人。人们称这怪兽为夔。

到了尧统冶天下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很有名气的乐师,名字也叫夔。他精通音律,特别擅长击盘。盘是一种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据说夔一击盘,百兽就会随着它的节奏跳舞。

舜继位后,认为音乐能体现天地的精华,打算任命一位乐官,便派重黎到民间去物色。重黎找到夔后,把他推荐给舜。舜任用他后,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音乐才能。

舜非常欣赏夔的才能,决定派他到各地去正音协律,传播音乐。重黎担心夔一人难以胜任这个重任,建议舜再寻找几位乐师协助他执行任务。舜听后摇摇头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佯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

一狐之腋

【成语】:一狐之腋

【拼音】: yī hú zhī yè

【解释】: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只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贵的东西。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卿赵简子(也是后来赵国君王的先祖之一),有一个臣子名叫周舍。周舍,喜欢直谏。据说,有一次他曾立于简子门下三天三夜不去。简子使人问他何故如此,他说道: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所记,月有所成,岁有所效也。

谔谔,直言也。周舍这话的意思是,他愿意做一个传直话和说直话的臣子,并使其改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赵简子为人也耿直。周舍的这几句话,他很欣赏,也使得他很感动。后来,周舍死了。周舍之死,叫赵简子很伤心。他经常是愁眉苦脸的样子。尤其是当朝时,他更是满脸的不欢快。他这样,有些臣子大夫以为是自己有过错,他更是满脸的不欢快。他这样,有些臣子大夫以为是自己有过错,便请求简子治他们的罪。简子说:你们无罪。我听说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诸大夫来朝见,我只能听到唯唯诺诺之声,听不到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是为此而懊恼啊!简子的话,使在场的臣子大夫们都非常震惊……而简子也正是靠了他有这样乐以听谔谔直言的美德,才使他的事业顺利而昌达。

比喻珍贵的物品。

------------

一鳞半爪

【成语】:一鳞半爪【拼音】:yīlínbànzhǎo【解释】: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成语故事】:白居易是唐代有名最多的大诗人,他的晚年生活十分安适,沉溺待酒,醉心佛道,却也隐藏着一种不能匡世济民的苦闷。

白居易在东都任职时,常常以酒自娱。当时尚书卢简辞在伊水旁有一座别墅,曾在冬天和他的子侄登高远眺嵩山洛水。

不一会儿,下起了小雪。他们看见两个身穿蓑笠的纤夫,拖着一只小船走来。

船头上覆盖着青色帐幕,帐幕下有一个白衣人与僧人对坐。船后立一小灶,灶上架着铜额,水汽袅袅、香气扑鼻,显然在烹鱼煮茗。

小船溯流而行,在卢尚书面前经过,只听到船上正尽情地吟诗说笑。卢尚书被眼前如诗般的情景吸引了,忙使人询问白衣人是谁。

有人告诉他,这是白居易和僧人伟光正从建春门向香山精舍而去。

“呵,这般情趣,何等高雅!”卢尚书十分感叹。到了香山精舍,早已有几位当世文立在等着白居易。

白居易和众人见过,忙唤家人上菜、温酒。一切备齐后,白居易起身道:“如此良宵,难得各位幸会,咱们还是以诗会友,要赋了诗再饮吧。”

“好,好!客随主便。请你出题目吧。”众人齐声赞和。白居易略加思忖,道:“前次聚会,谈到了南朝兴废。不如以此为旨,每人作一首《金陵怀古》可好。”大家兴致**,个个援笔弄墨。

却只有刘禹锡自斟一杯酒,一饮而尽。众人见了,急道:“喂,刘兄,诗未成怎可先饮?”刘禹锡听到众人的责怪,扯过纸来,顷刻之间写出一首七律。

其中有: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江流。而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荻。

白居易读罢,竖指赞道:“真乃绝妙好诗!我们本欲一块下海探骊龙,你却先得了龙珠,剩下的一鳞半爪还有什么用啊?”意思是说,事物的主干和精华都被你捞去了,剩下的只是零星和片断而已,写出来也没什么味道了。

众人随声附和,仰天大笑。随后收起笔墨,开怀畅饮,直至通宵达旦。

------------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成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拼音】:zhìzhěqiānlǜ,bìyǒuyīshī【解释】: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成语故事】:刘邦派韩信去攻打赵国。韩信用计*退了赵兵,*死了赵军统帅陈余,也活捉了赵国出名的谋士李左车。

韩信知道李左车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便亲自为他解下绑绳,并且十分客气地向他请教说: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国,向东边讨伐齐,什么办法才会成功呢?

李左车感到很羞愧,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我是一个吃了败仗的俘虏哪有资格谈论这样的事情呢?韩信说:百里奚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

这并非是在虞国百里奚愚蠢,到了秦国又变得聪明,而在于国君是不是信任他,能不能听他的谋划。

陈余的失败,是他没能听取你的计谋。如果他按照你的意见作战,我也要被你们俘虏了。

今天我是诚心诚意地想听听你的高见,请你别推辞了。李左车见韩信很诚恳,便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聪明的人考虑千次,可能有一次是错的;愚蠢的人考虑千次,也可能有一次是对的。

俗话说:狂人的话,至贤也可以选择。只恐怕我的计策不值得您采用,但我愿意献愚忠,为您效劳。

您背水作战,不到一个上午打垮赵军20万,*死陈余,名闻海内,威震天下,这是将军在战略上的长处。

然而,农民遭受兵灾,非常贫苦,士卒经过激战,非常疲惫。如果您现在用这样疲惫的军队,去攻打燕国的牢固城池,恐怕难以攻下。

而且,战事如果拖得久了,士卒们会更疲惫。再说,军粮也会发生困难。

因此,我认为,你如马上用兵,这便是您的战略的短处。善于用兵的人不会用自己的短处去攻击敌人的长处,而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韩信问:那么,我目前应该怎样呢?李左车说:现在应该按兵不动,先安定赵国的秩序,抚恤赵国阵亡将士的遗孤。

这样做,人们就会拥护您。方园百里之内,就可能有人送来牛肉和酒,犒劳您的将士。

到那时,您可以一面摆出向北进攻燕国的姿态,一面派遣说客,拿着您的亲笔信到燕国去,把自己战略上的长处显示给燕国看,那样,十有九燕国会自行投降的。

燕国投降后,再派遣说客到齐国去,把燕国投降的事告诉齐国,齐国也会像草随风倒一样,很快降服。

这样,夺取天下就不难了。用兵向来讲究先虚后实,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韩信按着李左车的意见去做,果然获得了成功。

------------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