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地处广西群山深处的龙布屯。
桂西北缓峭绵连的群山深处,有一个名为龙布屯的村庄。因缺水严重,生活在这里的布努瑶族人,开山辟地,收集雨水,世代耕作于洼地间。
△ 8月29日,龙布屯一户人家的孩子攀爬乱石阶梯回家,家长在楼顶劳动。
△ 8月29日,龙布屯里互相逗趣的孩子。龙布屯目前有8户人家,30多个孩子,2位60岁以上的老人。大部分孩子尚在读小学。
龙布屯隶属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大崇村,是全员贫困的深度贫困村。龙布屯11户原住户中至今尚有8户留守当地。对于不愿易地搬迁的村民,政府在尊重其意愿的前提下,将一种依托互联网思维的扶贫发展模式引入这里。
△ 8月30日,正在改造建设中的旅游扶贫项目——集装箱民宿。
“十八弯”里的贫困村
进山的“车路”常止步于龙古屯。从龙古到龙布的3.3公里山路叫“十八弯”,司机不肯再上。据说,这条路上曾经有马累得舍身跳崖。
△ 8月27日,修建中的“十八弯”进村公路。
挡住龙布屯与外界联系的石山坡度倾角很大,远远望去,“十八弯”就像是匕首在石头上用力留下的十八道“之”字尖角划痕,没一点圆弧。
△ 8月27日,“十八弯”进村公路修通前,龙布屯的村民们暂时靠两条小路出入。
△ 8月31日,回村的路上几乎没有躲太阳的地方,6岁的蒙利群实在太累了,就直接躺在滚烫的石头上休息。
8月初,当地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将“十八弯”道路拓宽通车。村民蒙玉明家就在龙布屯入口。
△ 8月29日,蒙玉明和他最小的儿子坐在家中。
蒙家的几个孩子,从小就要帮家里干活,女儿秀秀自不例外。她是几个孩子中比较伶俐善沟通的,会“不经意”地抱怨父母让他们做太多活。如果有人问,以后还想留在村里吗?她会很坚定地回答:“谁想留在这里,我嫁也要嫁出去!”
△ 8月27日,龙布屯4个放羊的孩子。暑假期间,他们放羊、背玉米、帮忙建房子,个个都很勤劳。
△ 8月27日,村里的孩子多,平日里大多数时候是年纪稍大的孩子带年纪稍小的孩子,家长们好劳作。
△ 8月27日,3岁的蒙保臣在老房子的厨房里烧火,新房子完工后这里将被拆除。
△ 8月28日,吃过饭后,7岁的蒙红梅负责洗碗、擦桌子、扫地和整理碗柜。
△ 8月27日,10岁的蒙建规躺在床上玩魔方。他5岁看别人放羊时,被山羊踢落的石头砸断了右手的小手指和大腿。小拇指因为粉碎严重被截除,但他一直以为会再长出新的来。
△ 8月31日,蒙秀花提着行李徒步一个多小时到山下搭车进城上初中。因为要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所以她带的行李比较多。
蒙玉明平日在县内的建筑工地打工,没工就在家养羊,羊是他的宝贝。秀秀说自己才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得了病,“一年有300天要住院的那种,好像是内脏里的一个器官枯萎了。妹妹小裙子还偷吃他的药,头发都吃黄了”。
△ 8月27日,龙布屯村民家里的羊。村里大部分家庭都养羊,这是他们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县内务工,卖些羊、鸡,大女儿不定期汇款,这些构成了蒙玉明的全家收入,每年4万元左右。除此以外,他不知道还有什么可靠的赚钱方式。
想要改变,也想过反悔
龙布洼地上方的峰顶,一个巴掌大的“天池”四季有水,周围群山浩浩荡荡,沸腾又宁谧。今年4月,公益人陈圆圆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除了“穷”,就是日出和星空很美。
在帮扶企业的支持下,陈圆圆与当地政府启动了“龙布日出”的旅游扶贫项目。在龙布屯山顶,建设一组由数个集装箱组成的山顶客栈,并计划将贫困户屋顶改造成能就餐的农家乐。
当魔方一样的黄灰色集装箱一个一个从“十八弯”吊上来的时候,秀秀跑去问,山顶变成景区了要不要收门票,会不会把通往她家门口的路也修起来。
△ 9月1日,准备迎接游客的集装箱民宿。
对此,蒙玉明有自己的理解。即使之前答应接待城里人,之后也想过反悔。村委会干部反复给蒙玉明做工作,直到城里人要来的当天上午他才勉强同意。
初次接待的是一群10-13岁的城里孩子,暑假期间被父母安排来做扶贫实践,与龙布屯的8户人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一边搬砖头、扛沙子、背玉米、放山羊,一边和屯里的孩子分享课程,思考着生活的苦和学习的苦,哪个更苦;物质的缺少和精神食粮的不足,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穷”。
△ 8月31日,蒙利群在家里和小狗玩耍。
△ 8月29日,蒙利群在自家用来盖新房子的水泥砖上玩耍,她手里拿着的是对口扶贫城市孩子送的礼物。
接待城里孩子的前半个月,秀秀只对他们重复着一句话,“吃饭了”,说过这句话就回自己屋,等他们吃完,一家人才会出来吃。面对外人,村里孩子们的表情反馈都是差不多,脸向左或向右转九十度,眼睛盯着地面,不吭一声。
半月后,秀秀开始变成话痨,每次看到他们用电脑都羡慕得紧,觉得城里来的人都很优秀。
△ 秀秀的姐姐蒙秀花学习成绩优异,她憧憬着将来能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最后一个城里孩子要走的时候,秀秀开始陷入对人生更深的思考。或许是在跟城里来的人相处过程中,总是见他们玩短视频,她突然问:“你说,当个网红怎么样?”
转变村民思维的“弯路”
据民政部官网显示,大崇村全村17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村(屯),现有村民416户、1851人,人均耕地不足0.5亩。截至2019年底,村里依然有98户、590人尚未脱贫。
△ 8月28日,龙布屯住在临时搭建棚屋里的老人。他因为不适应山外的生活,在搬迁出去后又自行返回村里,住在棚屋里,继续以种地为生。
无论是蒙玉明想尝试但又会后悔的思想反复,还是秀秀当网红的想法,有着12年扶贫经验的陈圆圆都表示理解。
△ 8月28日,坐在水泥砖上的孩子。进村的碎石路完成后,龙布屯好几户人家都雇来运输车,运水泥砖进村建新房。
△ 8月27日,假期里,稍大一点的孩子,都参与到了新房子的建设中。
△ 8月27日,3岁多的蒙保臣也来帮忙建新房。
△ 8月27日,因劳动力有限,邻居们会到建房进度慢的人家家里帮忙,午餐时一起吃饭的人相对比较多。
△ 8月28日,有的村民为了尽快住上新房子,挑灯夜战。
从扶贫志愿者入住龙布屯的第一天开始,就不断有带着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来到这里。对于这些来自外部的信息,陈圆圆无时无刻地向村民解释,排除村民心中的惑。
她清楚地知道,要改变村民心中的“十八弯”,远比现实中的曲折山路要难。只有村民思想转变,才是扶贫项目活下去的核心。
△ 9月1日,大崇村对口扶贫企业派出的扶贫工作队负责人陈圆圆。在龙布屯召集了大崇村17个屯的村组长,向他们介绍正在实施的旅游扶贫项目股权分配等事宜。
经过近半年的同吃同住,陈圆圆打消了村民的不信任,有些村民还会主动找她絮叨家长里短。
如今,集装箱民宿已经完工,屯里的人们组织了第一次集体参观。当他们踏入民宿的时候,陈圆圆望着他们,激动地表示这是他们对于现代居住环境的启蒙,也是他们共同的事业。
△ 9月1日,陈圆圆在装修完工的集装箱民宿内。
大崇村党支部*韦荣成说,面对一些直接给东西的扶贫方式,他们选择了拒绝。他说,我们有手有脚,可以自己创造财富和收入。现在龙布屯打造旅游景点,给群众增加收入的同时解决了村民就近就业的问题。
屯里有了游客
9月10日,集装箱民宿开始试运营,5位村民经过培训也变身成了服务员、安保和厨师。当月15日迎来第一批民宿客人。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批游客离开前与在集装箱民宿当服务员的龙布屯村民合影留念。摄影/崔雪萍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集装箱民宿9间客房入住满房,接待了来自广东、广西的19位客人,仅客房收入就有近2万元。游客在此游玩居住期间,还会与龙布屯的村民家庭进行互动,体验乡土风情。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集装箱民宿就餐的小游客。摄影/崔雪萍
集装箱民宿只是一个宏大计划的开始,大崇村将重新运作村民合作社,用企业扶贫资金建设的所有固定资产将被赠予村民合作社,已注册的“龙布日出”品牌商标也将无偿转让给村民合作社,同时通过赠予干股的方式让村民变成股民,共同参与到合作社经营中,合作社占股51%,村民占股49%。除了占股,就职于扶贫项目的村民还将获得工资。
此外,还会建一个养殖场,扶贫项目会陆续从大崇村村民手里采购吴茱萸、蜂蜜、走地鸡、旱鸭、鸽子、山葡萄、瓜果豆类等。工作组号召村民多养多种多照顾,提高品质,成一些规模了,就往外做包装,前店后厂,客栈、农家乐是商店,这样每个屯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产品通过这个窗口售卖出去。
△ 8月31日,在学校等待报名登记的蒙利群,身后是疆域辽阔的中国地图。
采写 新京报首席记者 刘旻 陈杰 摄影 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除署名外)
责编 刘晶 王子诚 图编 陈婉婷
校对 刘越 危卓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