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情人代理”的唐明皇——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作为“情人代理”的唐明皇——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首页音乐舞蹈恋恋炫舞团更新时间:2024-05-09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没能像唐明皇那样,在中国文学经典中风流千古。古代的著名诗人、文人鲜有为皇帝歌功颂德者。可是对于为了美人差点丢失江山的唐明皇,却不乏同情者甚至美化者。

中国古代的爱情经典,除《红楼梦》之外,大多以女情人为主角,男情人都是形象单薄的配角。唐明皇不仅以情人形象出现在多部文学作品中,而且在两部文学经典中还是爱情故事的主角。 可以说,除去有万种情思的贾宝玉,唐明皇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男情人了。[1]

不过,在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生前,并无文学作品描写他对杨贵妃怀有挚爱深情,只有诗人批评他因色误国,比如杜甫(712-770)就有三首诗涉及此主题。《丽人行》讽刺杨家兄妹骄奢淫逸,实际批评唐玄宗昏庸腐败。《哀江头》感叹唐玄宗佚乐无度,终招致大祸。在《北征》中,诗人认为马嵬兵变的大将要求处死杨贵妃,以避免国家陷入更大危机是应该的。

唐明皇死后,才有一些诗人在有关“马嵬坡”的诗中表示了对杨贵妃的同情。而民间同情杨贵妃的传说更多——“杨妃故事,本为唐人津津乐道,大历以后,见于歌咏丛谈的不少”。[2]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和陈鸿的短篇记述文《长恨歌传》即创作于大历(766-779)以后的806年。二人“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随后分别写了诗与文。[3]《长恨歌传》被后人称为“传奇小说”,而《长恨歌》被认为是“完全采用民间传说”。[4]

两部作品在叙述贵妃死之前发生的事时,并未涉及“爱情”。让人感觉唐明皇只是特别迷恋杨贵妃而已。陈鸿更是从一开始就批评唐明皇“以声色自娱”。与情有关的只一句“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白居易形容唐明皇“三千宠爱在一身”,似含有用情专一之意。陈鸿还提到杨贵妃原为唐明皇的儿媳——“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白居易则改写了这段历史——“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陈鸿仍将杨贵妃视为红颜祸水,称其为该惩罚的“尤物”。白居易无这类说法,只是着力描写杨贵妃的魅力。陈鸿批评唐明皇因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腐败——“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 白居易只轻描淡写一句“姊妹弟兄皆列土”,但提及唐明皇因求欢而弃政——“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在叙述杨贵妃死后发生的事时,二位作者才塑造了唐明皇的情人形象。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时,陈鸿描写唐明皇“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流露出几分情意。白居易的“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则显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极度深情。陈鸿描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为“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情描写成生死不渝的那种。

白居易的《长恨歌》有近一半的内容都是描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朝朝暮暮思念,处处触景生情。缠绵悱恻,刻骨铭心,哀伤无尽。白居易刻画出一个爱之深、情之切的唐明皇。

在民间传说中,杨贵妃没有死,而是回归仙班。唐明皇“求之梦魂,杳不能得”之说,正是为了引出唐明皇令道士去寻杨妃的魂魄,最终方士在仙山找到杨贵妃的情节。陈鸿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正是在方士与“玉妃”,即死后成仙的杨贵妃的对话中,后者提到她和唐明皇曾在七夕那天,“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白居易则进一步让成仙的杨贵妃回忆当初与唐明皇的恩爱,发誓永不变心,希望未来二人还能相见——“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有着忠贞爱情的描述,出现在神话般的情节当中,很像是同情杨贵妃的民间艺人编造出来的。而白居易所以能把唐明皇的相思之情表现得如此凄婉动人,则和他自己的爱情经历有关。研究《长恨歌》的学者都提到白居易曾与一名为湘灵的女子长期相爱,但因有门第观念的母亲阻碍,没能结婚。诗人曾写有《寄湘灵》《冬至夜怀湘灵》等多首诗表达对她的思念。因此,学者们一般都认为,《长恨歌》是白居易借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末一句“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白居易发自内心的沉痛呼喊。

杨贵妃与唐明皇在七夕那天曾发誓“世世为夫妇”的情节,原本是成仙后的贵妃的回忆,带着神话般的虚幻色彩。这一情节经白居易和陈鸿引入主流文学。在后来同题材的作品中这一虚幻情节就演变成事实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忠贞爱情也越来越得到渲染。

元代戏剧家白朴(1226-约1306)创作的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剧名来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句。《梧桐雨》一般被称为是历史剧。白朴没采用杨贵妃死后回归仙班的说法,而是把七夕发誓情节和有关安禄山的历史事件掺和在一起,好像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忠贞爱情是有历史记载的。

全剧共四折。第一折,唐明皇免去损军失机的安禄山死罪。杨贵妃说安禄山“又矬矮,又会旋舞,留着解闷倒好”。唐明皇就让杨贵妃领安禄山去做义子。第二折就是七夕。唐明皇在长生殿设宴,还送杨贵妃金钗一对,钿盒一枚,声称“七宝金钗盟厚意,百花钿盒表深情”。唐明皇赞美牛郎“情长”,向杨贵妃发誓,“朕与卿尽今生偕老;百年以后,世世永为夫妇”,还称他们之间的情为“千秋万古情”。第三折,安禄山反叛,马嵬兵变。唐明皇虽然认为“杨国忠合该万剐”,可因后者“与妃子骨肉相牵挂”,就不忍*。最后在逼迫下,连杨贵妃也保不住了,唐明皇只好让高力士“引妃子去佛堂中,令其自尽”。然后表示自己“痛煞煞独力难加”。第四折,太子做了皇帝。唐明皇退居西宫养老,“昼夜只是想贵妃娘娘”,终日感伤愁郁,身心倍受折磨。最后,唐明皇在雨打梧桐“一点点滴人心碎”中,回忆当初在此树下与妃子盟誓,并肩斜靠,禁不住流泪到天明。

此剧并没表现杨贵妃对唐明皇的深情。在一开始就交待了杨玉环曾是寿王妃,后来还暗示杨玉环与安禄山有秽事。因此唐明皇的情人形象就显得有点儿可怜和自作自受。整个剧就像是对多情善感、心慈手软、不善为政的皇帝的讽刺。而唐明皇就像是个因情误国的反面典型。

七夕密誓的情节在清朝戏剧家洪升(1645年—1704)的《长生殿》中又有新的变化。盟誓是由杨贵妃发起的,原因是对唐明皇不放心。实际唐明皇在册封“宫女杨玉环”(未提夺寿王妃之事)为贵妃时,就特携金钗、钿盒与她定情,声称“惟愿取恩情美满,地久天长。朕与妃子偕老之盟,今夕伊始。”但是唐明皇有两次“出轨”行为,让杨贵妃担心他将来会移情别恋。皇帝后宫美人林立,他又有无上权力。唐明皇还是个有情之人,对其她女性动情或仍念旧情是极有可能的。洪升并未让唐明皇从一开始就用情专一,而是采用了有关虢国夫人和梅妃的传说。后来唐明皇变得专一是因为受到杨贵妃的挚爱的感染,而且后者在情场上也颇有高超手腕。每次唐明皇“出轨”之后,杨贵妃都能使唐明皇感受到她“情深妒亦真”,使后者对她的恩爱进一步加深。

因为“出轨”事件,让杨贵妃放心不下,她趁着庆七夕(情人节),向唐明皇哭诉:“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她担心自己年老色衰后失宠:“瞬息间,怕花老春无剩,宠难凭。”她拉着唐明皇衣服哭道:“论恩情,若得一个久长时,死也应;若得一个到头时,死也瞑。”然后,她建议:“既蒙陛下如此情浓,趁此双星之下,乞赐盟约,以坚终始。”于是二人盟誓曰:“双星在上,我李隆基与杨玉环,情重恩深,愿世世生生,共为夫妇,永不相离。有渝此盟,双星鉴之。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后四句乃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句子,只是“此恨”改作“此誓”。

让唐明皇和杨贵妃背诵他们死后才出现的白居易的诗句,不是显得很假吗? 不过,此剧中的爱情故事原本也是属于“奇幻”一类。杨玉环前身原是蓬莱玉妃。“霓裳羽衣”曲也是月宫中的嫦娥传授给杨玉环的仙乐。全剧共50出,前半部有一出描写月宫仙界。到第24出就马嵬兵变了。杨贵妃大义凛然地主动请求皇上赐死:“臣妾受皇上深恩,*身难报。今事势危急,望赐自尽,以定军心。”杨玉环死后得织女帮助,复归蓬莱仙班。因此后半部中几乎有一半内容是描写仙界。凡间的李隆基和仙界的杨玉环互相思念,恋恋难舍,最后感动上天,得以在月宫团圆,实现了白居易为杨贵妃设想的愿望—“天上人间会相见”。

《长生殿》还有很多社会、历史、政治内容。作者虽然着力歌颂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深情,可也写出了他们生活的穷奢极侈,并与百姓的水深火热相对照。比如为贵妃“进鲜荔枝的使臣,一路上稍着径道行走,不知踏坏了人家多少禾苗!” 杨贵妃死后还进行了自我批判:“只想我在生所为,那一桩不是罪案。况且弟兄姊妹,挟势弄权,罪恶滔天,总皆由我,如何忏悔得尽!”而唐明皇任用的杨国忠“倚恃国亲,纳贿招权,毒流天壤”。百姓评论道:“天宝皇帝,只为宠爱了贵妃娘娘,朝欢暮乐,弄坏朝纲。致使干戈四起,生民涂炭。”这些评判和杜甫的诗相似。而 “奇幻”的爱情故事则寄托着作者的理想,那就是一夫一妻、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从《长恨歌》、《梧桐雨》到《长生殿》,“七夕密誓”的情节几番演变,唐明皇的情人形象也一再变更。虽然这些作品都描写了安禄山反叛及马嵬兵变等历史事件,可作为情人的唐明皇并非历史人物,只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观念、理想而虚构出来的文学形象。■

注:

[1]关于贾宝玉,参看笔者的《爱情十九谭》第8章“贾宝玉的情与欲”和第15章“情种的类型”。

[2]《万家元老师解读陈鸿的<长恨歌传>》

[3]引自《长恨歌传》,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中的传本。

[4]吕玲,《从<长恨歌>到<梧桐雨><长生殿>的李杨爱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