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有乐师名师旷,因目盲以“暝臣”自居,擅琴曲知音律通星算,有曲作《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为太古遗音流传。
阳春白雪,原本是古曲之名,因艺术性高演奏难度大,后经改编分《阳春》、《白雪》两首曲,常以古琴、琵琶演奏,流传至今。而现在说“阳春白雪”已经多用于它的引申义:比喻不俗高雅的文艺。另一个词“下里巴人”比喻通俗浅近的文艺,常与前者对比使用。
高中偏爱小清新风格,“阳春白雪”曾是我的爱用词之一,因寓意“曲高和寡”显得有那么点小众脱俗的感觉。如今反倒觉得,“下里巴人”也甚好,首先通俗和庸俗、粗俗、低俗是完全不一样的,其次很多事物想要做到通俗易懂,深入大众人心,也是很难的。
《阳春白雪》这款由台湾团队制作的音游,就试图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中寻找平衡点。直接以“阳春白雪”做游戏标题,内容以古典诗词为核心,背景借唐朝讲的是李白的故事,看上去怀古绵长的游戏,在玩法上是一款音游。
作为音游来说,游戏是算中规中矩。有一定设计上的特色,但玩法和感受并不非常出彩;打歌不算难,整体属于赏心悦目却不虐手不虐心的。打击的方式也属常见,易上手、判定也比较准。其中“阳春白雪”在游戏里,是打歌的完美度的等级标识。可能音游高手会觉得游戏性乏善可陈,要说特色也就是画面用了仿古的手绘风格,配合整体清新的色调,整体和游戏名还是相得益彰的。
打歌有故事模式和选曲模式,曲风大多是古词今唱的改编,严格来说并不是“古风”,实为更偏大众化的流行国风。其设计理念,也并非考究地仿古,就是将阳春白雪的诗词用下里巴人的方式唱、玩出来。为达到这个效果,游戏在几个方面做了铺垫。
1.诗词的文字排版与音符打击的结合
这个结合有别于其他音游在画面上给人直观的音符感,而是将“文字”和“诗词”融合进了一首歌里的感觉。没错,玩起来的体验并非是在打歌,而是根据节奏对诗词默诵的过程。
音游的玩法没有弱化,视觉上用文字排版的方式将游戏与诗词连接,横平竖直、横纵斜飞的方块字用墨笔挥洒,在音乐与诗词间游弋,自然而然,既是打歌也是吟诗,并没有生拉硬套的违和。这个设计很好地呼应了游戏主题。
2.古诗词改编新唱词
音游的另一个特色自然是乐曲本身了。《阳春白雪》中的曲子在风格、选词上都不大相同,但总体都属于流行风格,并非古典民乐,在曲风上明显是想要借古唱今雅俗共赏的。这种诗词新唱的曲风,在被称为“那些小众歌里女王”的全才歌手陈珊妮的作品《点绛唇》、《玉楼春》等曲中可见一斑。
和陈的改编词一样,游戏里歌曲的词有颂古的现代歌词,也有直接按诗词原文唱的,乐曲的风格是文艺里透着一股细腻的优雅奇幻风情,是比较典型的小众风的调调。这类曲子大概没有内地流行的“古风曲”让人初见乍觉惊艳,也没有中国风的曲子那么上口,却是越听越有味道的。
比如唱关汉卿的那首《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一段连珠炮般的词儿,被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唱出来,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节奏感。听完了想想原来散曲还能这样调笑地唱出来,也是很有共鸣了。
3.故事模式
游戏中讲的是穿越的少年,梦见诗人词人的历史故事,可用拼图结合原画收集的方式解锁新故事。剧情文字不是多么佶屈聱牙的古文,就是青春小说的文风,带着点漫画分镜脚本的画面感,将故事用更易被今人理解的方式叙述。
要说与《大琴师》这种纯古风型的音游相比,《阳春白雪》更偏重融合流行元素的大众化。当然也有玩家评价,复古的东西更喜欢原汁原味的仿古调调,觉得流行演绎会让游戏显得不伦不类。这就是见仁见智的观点了。
不过,游戏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流行歌手对于诗词中字的读音不甚了解,一些曲子里有“唱错”诗词原文的情况,未按照原古诗词的通假本音去唱(比如“上邪”的“邪”)。这就属于诗词古文中咬文嚼字的文化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而在剧情故事上,主笔策划在文字上的功底,显得略欠火候,抓住一些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放在诗词和诗人历史的身上,还是稍微有些违和的。
不过,对于喜欢国风文化、音游或者文艺向游戏的玩家,还是推荐一试《阳春白雪》的。
游戏信息
名称:阳春白雪
发行:Rnova Studio
类型:音乐
语言:繁体中文
平台:Android / iOS (台区)
关注TapTap发现好游戏,给你带来全球最棒最好玩的手游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