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陇锋
(本文首发于《文艺报》2023年11月10日书香版头题)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实践、光辉的革命历程、光耀千古的党史军史,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头之一,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富矿”。“鲁迅文学奖”得主钟法权,正是锚定这座富矿进行开凿的优秀军旅作家。他以大量鲜活灵动的文字,书写军人生活,挖掘军人思想,塑造军人形象,以“替英雄立传、给时代放歌”为鹄的追求,显示了其“红色叙事”写作圣手的本色。
作为兼事小说和报告文学两种体裁创作的“双栖”作家,钟法权“红色书写”双管齐下,一虚一实,相得益彰。身为军人,他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又肯深入生活,还能吃苦,创作上手笔敏捷。军人特有的“稳准狠”“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过硬作风,在其写作追求上表现突出。他拥有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鹰眼”,能及时将“眼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又将“胸中之竹”落为“手中之竹”“纸上之竹”,每每果断下手,迅速把创作“冲动”转化为优质文本。遵从这一创作路径,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创作特色“虚实相融”的“红色叙事”,在报告文学的实践中结出了硕果。近十年,钟法权报告文学屡获大奖,如《白衣军魂》《那一年,这一生》《雪莲花开》等;《张富清传》更是“以饱满的情感,娴熟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刻画还原了这位英雄的生命历程……不仅复现还原了一位解放军英雄的铁汉形象,以精深的文字触及到了人物内心与精神的领地……”而摘取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桂冠。
继《张富清传》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英雄张富清鼓与呼后,钟法权步快蹄疾,又写了第二部“七一勋章”获得者老英雄——王占山的传记《硝烟中的号角——百战英雄王占山》。该作系2022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刊于《中国作家》,是本浩气长存、感人励志、令人过目不忘的优秀纪实文学。
作品以简御繁,塑造和突出英雄,教育后人。作家以洗练传神、跳跃性的笔墨,刻画了一位机智勇敢、身经百战、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王占山。王占山1929年出生,如今已过鲐背之年,要写好这样一位担任过抗日儿童团团长、民兵队长、游击队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锦州、天津、衡宝等重要战役,打过抗美援朝著名的金城战役、参加了南方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场的老兵,行走枪林弹雨几十载的绝世英雄,殊为不易。但作者却很有章法,一是采用“冰糖葫芦”结构,以“少年志”“英雄路”“浴血记”“披甲再战”结构全书,章的转换间几十年时光已过。四章依次写故乡生活、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突出人物的少年上进、勇敢,入伍后军事素质过硬、打仗勇敢灵活,不畏强敌、指挥若定、能打硬仗、靠前指挥、忘我无我等可贵品质。何为英雄?这就是。如作为通信员的青年王占山,不仅在最困难时刻“误串角色”扛炸药包炸碉堡、炸拒马、保卫首长,而且在旗手中弹后立即补位,让战旗在天津金汤桥高高飘扬。二是善用“引子”“后记”及“相册”,分别交代英雄史观、英雄暮年生活境况等。后记里,叙述落根岳飞故里安阳、烈士陵园祭拜、病床叙谈,充满温情;而补写锦州战役中,19岁的王占山在战斗最激烈、冲锋号吹响而司号员倒下时,他拿起号就吹的故事,乃神来之笔。让人感叹:王占山真是为战争而生的英雄。三是“以战叙之,不及其余”的写法。四章下有26小节,从标题看,除不得不交代的“冠名”“童工”“婚事”“授勋”外,其余22节都写战事。如此剪裁得当,突出了王占山“为战而生”的传奇人生,感染力强。
远追《左传》笔法,不动声色,冷静铺排,善写战争,是作品的另一特色。作为军队培养的优秀军旅作家的成熟作品,其写战争出于“三红”及《保卫延安》诸作而不留痕迹,有自己鲜明的写法。一方面,作者聚焦于王占山所在的“作战单元”,具体到连、到他本人的岗位,即便南方边境自卫反击战中他已是副师长,但也聚焦于先头部队,因为“他不愿意待在师部”。另一方面,作品又不忘关照整个战争全局,树立人民战争正义性的观点,风格上冷峻客观。这就使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阅读起来既不失焦,又能明白“彼时彼地”的历史全貌,信服作品思想观念,润物无声。此写法,深得2000多年前《左传》战争写法之遗风,使作品具有高古壮丽的美学品格。
具体来讲,“虎口脱险”凸显母爱伟大和少年机智,“抓““舌头””将少年英豪表露无遗,让人有理由相信,他日后成为英雄毫不意外。锦州和天津战役,王占山所在部队打攻坚战和追击战,而衡宝战役他们又在泗水塘阻击战中建功,至此,七连“能攻善守”威名远扬。作品能抓住战争特点娓娓道来,似不掺杂感情,但读者已泪目。再如,朝鲜金城战役,王占山所在的连固守居里室北山408.1高地四天四夜,全加强连300多人只剩下五个半,排以上指挥员就剩昏过去的王占山。但所守阵地岿然不动,并让配备飞机大炮坦克的敌人死亡400余人。王占山被抬下阵地后,在后方医院分拣时险些误命,是战友加老乡找到他才让他“死里逃生”。待到后来披甲再战,俩人是同一师的首长。如此英雄惺惺相惜,让我们深感战争残酷和命运诡谲,对读者树立正确友谊观,也大有裨益。
以战争中最广大的烈士为英雄的英雄史观,是本书对读者的最大启迪。*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解放天津,七连打下金汤桥,被授予“金汤桥连”,“可是原先100多人的七连,现在只剩下了24人。”包括指导员马占海的其余人员均壮烈牺牲,连长对王占山说:“弟兄们的血没有白流,是他们用血肉之躯撞开了解放天津的胜利大门,他们是真正的英雄。”王占山擦了擦脸上的黑色硝烟说:“真正立大功的是那些为解放天津献出了生命的战友们。”类似情景,在坚守朝鲜高地、指导员张冠佐牺牲时,更感人、更深刻。相信读了本书的人,都会认同这一朴实的观点:活着的英雄是死去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浇灌出来的。——这,是红色叙事告诉我们的真理。
最后,不得不提,文本自成一格,完成度高。如景语情语的完美结合,往往在战事频仍、硝烟弥漫、生离死别之际,作者就会增加些“闲笔”来,融景于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美不胜收。
作品里,有许多感人的细节。如八岁的“小纸头”求上学时,反复试探父亲的态度,将一个有想法的穷孩子活脱脱“托出纸面”;又如,没见过真手枪的儿童团长王占山,第一次见盒子炮,壮胆犯禁去摸枪,让人觉得“这个孩子不一般”。朝鲜战场归来的英雄王占山,第一件事是去看望牺牲的同乡、指导员的妻女,把身上钱和腕上的表全部撂下……细节不仅活人,还显露本质。锦州战役告捷,王占山去搞食物,却弄来了猪食;一件事,将战争的残酷道破。居里室北山408.1高地上,指导员牺牲时,作品写了王占山的五次誓言;不仅赚足眼泪,而且让人觉得:后来的他视死如归、指挥若定、“人在阵地在”自然而然。
还有,作品很注意语体风格的变化,如写到“婚事”时,如叙家常,用词也为之一变,出现了“爱叫人”“把婚结了”这样的口语,与全书崇高庄重的语体风格相映成趣、相映成辉。
2023年9月15日改定于西安兴庆轩
作者简介: 巴陇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系陕西省电影行业协会剧作专业委员会主任、陕师大广播电视专业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百人计划”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出版和发表《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丝路情缘》《奔向延安》《五月黎明》《丝路寻祖》《秦岭人家》《我的河南奶奶》等文学作品约300万文字,作品先后几百次进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中考高考试卷,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4次。巴陇锋还参与策划、编剧、制片、审片《密查》《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影视剧400余部(集)。(完)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