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之争,必在江陵
在湖北省中西部,有两条重要的河流,一条叫漳水,一条叫沮水,从荆山自北向南而下,于当阳市两河镇交汇,形成沮漳河。沮漳河向东南而流,最终汇入长江。
三国时代,漳水和沮水交汇的地方,就是麦城;而沮漳河与长江交汇的地方,就是江陵城。
江陵城,汉末荆州首府,刘表时代南郡治所,辎重之地,今湖北省荆州市古城墙内。“江陵古城是我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百度百科)。严格地讲,古江陵城并不在长江北岸,而在沮漳河的南岸。
江陵为何如此重要呢,我们先看地图,然后走一圈。
自制地图:江陵及周边地形交通图
以江陵为起点,水路:
(一)沿人工运河向东北进入西京湖(今长湖),再沿阳水可进入汉水(也叫夏水),汉水北通襄阳、东连夏口。刘备兵败当阳时,关羽就试图走这条水道抢占江陵。
(二)沿沮漳河顺流而下,进入长江,向西可通夷陵、三峡;向东可指江夏、柴桑。曹操赤壁之战东下,水军走的就是这条路。
(三)沿沮漳水逆流而上至麦城,再沿沮水河谷翻越武当山,可直接抵达房陵、上庸。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出逃,走的就是这条线,并在罗汉峪被俘。
再以江陵为起点,看看陆路:
(一)沿荆襄古道北上,一路经当阳、宜城可指襄阳。此为官方大道,曹操于长坂坡击败刘备,后来关羽围攻樊城,走的都是这条路线。
(二)沿云梦泽北岸向东至华容城,再沿华容道,过乌林,可抵达夏口,赤壁之战曹操陆军的进退,都走的这条路。
(三)南渡长江,可下武陵,武陵向西,过五蛮溪(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沿川楚古道,直通江州(今重庆)。后刘备夷陵之战渡江至猇亭后,就希望顺此陆路进攻江陵。
(四)江陵向西,沿丘陵地,直接可陆路抵达夷陵、枝江等地。
所以,江陵,乃荆州之中枢,贯通东南西北水陆之咽喉。天下之争,争于荆州;荆州之争,争于南郡;南郡之争,争于江陵。(现在的荆州好可怜,据说前两年高铁都没有。。。)
实拍:今荆州古城(古江陵城.清顺治年间修筑)
赤壁之战后,三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江陵。对曹操而言,如果守住江陵,则长江天险与东吴共霑,随时可顺流伐吴,占据战略主动;如果失去江陵,当阳、宜城一线无险可守,就只能收缩到襄阳一带,而襄阳一旦危机,则宛城、中原直接震动,后来关羽北伐,就可见其严重性,因而对于曹操来说,第一选择,一定是保住江陵。
对于孙权而言,江陵高居上游,如同东吴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得到江陵,西可入川、北可攻襄,退可保全长江。正如吕蒙对孙权的分析:“徐州那个地方,攻下来容易,守起来难,派十万大军在徐州平原和曹操打拉锯战,不如夺取江陵,全据长江。”因此,江陵对于东吴,是无论如何都要抢夺的。
对于刘备而言,诸葛亮的《隆中对》早就规划了要占领荆州,而荆州的关键,就是江陵,所以此时,刘备虽然实力尚小,亦对江陵垂帘欲滴。
一场围绕江陵的三家纷争,从此开始了。
(二)周瑜围城、攻防夷陵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刘联在乌林大破曹军,曹操狼狈逃走,退至江陵城。大战新败,曹操一则担心北方马超、韩遂或反曹势力滋长;二则担心襄阳周边新投降,不稳固;三则担心孙权趁机打合肥的主意;四则考虑到水军已覆灭,再战需时日,于是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守当阳、乐进守襄阳,徐晃在这条南北线上游击而动,自己率残部北还,同时将剩余的骑军主力,交由张辽,令其转向合肥,已防孙权。
此时,周瑜亲自率军逆流西上,乘胜追击。时曹军有一部逃船,退至巴丘金沙堆一带(今湖南省岳阳市曹公洲),周瑜随即绕道偃扎(曹公洲西北),截击之。此时的曹军已如惊弓之鸟,统军的长水校尉任峻,自知不可敌,于是烧船,自己驾着小舟逃跑。周瑜继续追击,来到江陵城下,并于长江南岸立下营寨。后刘备也很快赶来,看看能否捞点油水。
现在,大家都在打起了江陵的主意。
对于刘备的到来,周瑜不得不提防。此役围攻江陵,目的绝不是北伐,而是全据长江,并打开入川的通道。于是周瑜赶紧东拼西凑了一千新兵,交给甘宁,命其火速向西,先抢下夷陵,卡住三峡再说,以免被刘备下手。
此时,守夷陵的,是刘璋的部将袭肃,赤壁之战前被刘璋调过去协助曹操的。这哥们够冤,你们打仗,老子躺枪。于是见到甘宁来攻,老老实实就投降了。
坐在江陵的曹仁心想,老子兵比你多,水战不行,陆战还不行吗?你去打夷陵,老子也去打,在陆地,把你消灭一些是一些,时间能拖多久就多久,反正老子守城的,肯定不比你着急。
视频截图:央视三国演义.曹仁
于是曹仁派了五六千兵马又去夺夷陵,甘宁这哥们,在黄祖账下不受重用,投奔孙权后,开挂了。曹军连日进攻,搭建高楼,楼中射箭,箭如雨注。吴军这些新兵蛋子,都吓得不得了,只有甘宁谈笑自若,并派人向周瑜告知情况。
视频截图:央视三国演义.甘宁
周瑜也很苦恼,自己的兵也不够用啊。这时吕蒙对周瑜说:“让凌统先在这里继续围江陵,我和您一起去救甘宁,我保凌统在这坚持十天没问题”。
周瑜从计,率主力驰援甘宁,大破曹军,随后,渡过长江,于江北包围江陵。
刘备在旁边干瞪眼,本想趁乱捞点什么,结果江陵也打不下来,夷陵也被占了,东西北三个方向都没法下手,那么只有一地可取:就是向南,拿下荆南四郡!
三、刘备换兵,关羽绝北
老油条刘备对周瑜说:“曹仁守江陵,粮草众多,不好办。我呢,调张飞和一千人随您,您呢,分两千兵给我,我从汉水入,断了曹仁的后路,那曹仁听到后,自然会逃走。”
刘备这招,太太太太高了。
其一,合情合理。江陵确实易守难攻,周瑜也很头疼,能分出一支袭扰后方,从战术讲,没毛病。
其二,可行性强。前面说过,江陵沿阳水可直通汉水,水军是联军的强项,此时的曹军几乎没法阻止。
其三,刘备可以趁此机会,甩开周瑜,大干一场。
像不像当年刘备说服袁绍,离开大营,去汝南搞事。。。
周瑜也觉得不错,于是调苏飞领两千人归刘备,放刘备离开了。
刘备随即将这两千人马,合至关羽麾下,由关羽统帅沿汉水“绝北道”,自己带着诸葛亮、赵云等,谋求长江以南之地了。
而关羽带着大约五千水军,沿汉水北上,并屯驻在了老地方---当年接应刘备逃跑的汉津渡口。
这回,驻扎在当阳、襄阳一线的满宠、乐进可头疼了。要进攻关羽吧,没水军,就算把陆军开到了汉津,人家关羽一上船,根本就打不到;要支援曹仁吧,派几百人过去,不起啥作用,派几千人过去,万一关羽掉头,襄阳还不要。
这就叫,你打不着我,我存在,就能恶心你。
视频截图:央视三国演义.关羽
此时,作为游击援军的徐晃,正在江陵至襄阳一线的中庐、临沮、宜城等地,扫清一些毛贼,看到关羽入汉津,便拉上当阳的满宠一同去攻。
对于关羽来说,这事也简单,你曹军不来,我就下岸屯营,你来了,我就上船开走,反正你打不到我。
所以,《三国志》中只提到了徐晃、满宠讨关羽于汉津,却从来没提战果。
关羽坐上船,想想徐晃、满宠来了,这地不能呆,那就开船北上吧,又把襄阳的乐进下了一跳,然后乐进又发兵“讨”关羽,关羽一看乐进来了,拉着苏飞,上船,跑!
就这样,来来回回持续了大半年,主观上讲,刘备对周瑜夸海口,说断绝曹仁的后路,关羽确实把面子做足了,折腾江陵大后方不得安宁;客观上讲,也确实因为关羽绝北道的存在,当阳、襄阳一线,还真不敢全力援助曹仁。
而围攻江陵的周瑜,可没有关羽那么自在了,与曹仁陷入了恶战。在一次战斗中,周瑜亲自跨马突前,不料被流矢射中右肋,伤口很深,只好暂回军营。曹仁听说周瑜受伤了,带着手下,打开城门,就冲向周瑜大营。周瑜咬着牙,含着泪,从床上起来挪到指挥台前,激励战士,曹仁一看,势头不对,掉头就撤。
视频截图:央视三国演义.周瑜
这一撤,可不是单单撤回城中,而是放弃江陵,撤回北方了。
其实吧,对于曹军而言,守住江陵,肯定是上策,但是赤壁新败,又缺少水军,还有关羽*扰,再看周瑜的架势,是铁了心要吃掉江陵,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保全军队,撤走。这回正巧周瑜诈尸开挂,也算给曹仁个台阶,借机就闪人呗。
不过,城池被围,撤退哪是那么容易的。一方面,还得徐晃直接南下,接应曹仁;另一方面,又怕关羽中途捣乱,而当阳、襄阳各有防御任务,不能轻动,曹老板干脆把汝南的李通,调过来牵制关羽。
估计这时候李通已经病了,可人家曹仁是嫡系,又苦逼坚持了大半年,也不能不救啊。于是李通率兵开到了荆州。
估计关羽也是自在惯了,有些大意,扎鹿角为营,在汉水岸边驻扎,好吃好喝的,没想到李通率军突至,结果被“拔鹿角而入”,只好撤走。不过这时候,已经无关大局了。
李通打走关羽,趁势迎接到了曹仁、徐晃等,一同北还,而就在路上,病死了。
终于,江陵之战,以周瑜苦战,攻取江陵,抢得夷陵,宣告结束,东吴势力从江夏扩展到夷陵,东西横跨长江之险,取得了重大战果;曹操被破撤到襄阳一线,而中间的当阳、宜城等地,成为了两方势力的缓冲区。
而刘备,就在这段时间,闷声发大财,悄无声息地搞定了江南四郡,而后又意图江陵。预知后事,敬请期待,《赤壁全纪实(九)》。
- 本头条号专注于三国历史挖掘:包括三国资料整理、三国遗迹遗址探寻、三国交通道路;三国饮食生活;三国政治文化;三国战争等等。
- 详细记录历史细节,严格考证古今地理,依据史书原创本文,独家发表今日头条;
-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需合作,欢迎私信联系;
- 写一篇文章,通常要花五个小时以上,很不容易,请观众们动动手,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作者才可以坚持持续更新。
- 预知后事如何,请点击关注,即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