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乱世之始
中国古代史的划分,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叫做春秋时期。平王东迁,周天子失去了往昔的权威,诸侯各自为政。司马迁说:“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周天子的话无人听,乱世之主在强并弱的争斗中产生,大国说了算的时代到来了。
先后起来争当霸主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是个乱世,天下大乱。王室内部乱了,王室与诸侯的关系乱了,列国的关系乱了。旧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历史的重心在转移。
探寻春秋乱世之始。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丢了江山丧了命。这一事件的本质,是王室内部废嫡立庶,嫡庶之争,王室内部乱了套。而搞乱周王室与诸侯的关系、搞乱列国关系的源头,还不在于齐桓、晋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霸主,却是最先崛起的小强,郑国郑庄公。
周王分封诸侯的初心,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各地,建立诸侯国(封邦建国)。每个诸侯国既是统治各地的据点,又起着拱卫周王的作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姬友,封在镐京附近的郑地(今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郑国始建。
郑国是姬姓国,与齐国等异姓国相比,它跟周王室更亲;与晋国等同姓国相比,郑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周幽王的亲叔叔,它跟周王室的枝属更近。本应带头尊奉周王,发挥拱卫周王室的作用。可就是这更亲更近的郑国,却最先给周天子气受,是搞乱周王室与诸侯关系的源头。它从西边来,在卫宋陈蔡这些小国中间加塞,也是搞乱列国关系的源头。
当初,郑桓公姬友在王室担任司徒,又有封地,是双重身份。周宣王死后,周幽王继位,郑桓公还在朝中担任司徒,掌管全国土地和户籍。周幽王宠幸褒姒,想废掉太子宜臼(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另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诸侯们亦有叛离之心。郑桓公见周幽王一意孤行,料到天下将生祸患,为自己与子孙着想,便早思退路。
郑桓公向虢、郐二君提出了借地东迁的要求。因郑桓公是天子叔父、当朝司徒,身份特殊,位高权重,虢、郐二君不敢拒绝,各自献出五座城池。于是,郑桓公将郑国宗族连同商人、百姓,由关中迁移到洛水以东,虢国和郐国之间(今河南新郑一带),号称新郑。
犬戎在骊山下攻*周幽王时,郑桓公也战死了。郑桓公的儿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来到洛邑,担任平王卿士,在朝中掌管中枢大政。而且,老爸早就在新郑为儿孙谋下了安身立命之地。武公时期,新郑有了较大发展。武公死后其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
郑庄公继武公之后仍是周平王卿士,凭借身为周王室权臣的条件,大搞利益输送,竭力扩充军事实力和领地,成为诸侯中最先崛起的小强。郑国与周边小国摩擦不断,庄公灭了许国,打击和削弱了卫宋陈蔡等国,搅乱了列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关系。
在朝中,郑庄公专横跋扈,倨傲不羁,无视天子权威,周平王很不满意。准备设立“二卿士”,把王室的一部份权力分给虢公忌父。庄公得知后质问周平王,吓得平王不敢正面回答,只是搪塞道:“无之”,即没有这事。君臣之间发生了直接冲撞。
后来,为缓和矛盾,搞了出“周郑交质”的闹剧,王子狐到郑国当人质,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周郑交质”,郑庄公首开诸侯不循周礼的先例,王纲已堕,周王室与诸侯的上下尊卑关系被“扯平”了。
周平王死后,其孙姬林继位,是为桓王,周王室又准备让虢公掌政。恼羞成怒的郑庄公,指派将军祭足帅郑国军队,夏天强收了周王室温邑的麦子,秋季又强割了成周的稻谷,与周王室的对立更加尖锐。
郑庄公伤透了周王的心,周桓王索性把卿士的权力全部交给了虢公。郑庄公从此不上朝,也不再朝见周天子了。尽管周天子虎落平阳,但是诸侯还得朝见天子,还是要勉强维持面子的。郑庄公不把周王放在眼中,不顾天子的颜面,得收拾。这个小王也很气盛。
周桓王召集卫、陈、蔡联合起来打郑国,想要教训一下不循礼法的郑庄公。双方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兵戎相见,郑国将军祝聃,一箭射中桓王肩膀。“射王中肩”,相当于儿子当众打了老子一个大嘴巴,对世道人心影响极大。
从此,“礼崩乐坏”没了王法了。继郑国之后,齐、楚、秦、晋等国先后兴起。诸侯争霸,周王室无力征讨,天子之位,形同虚设,“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消失殆尽。“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乱象越演越烈。
---- END ----
作者简介
舟行岸移:男 72岁 退休教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