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舞台上,紧张的氛围愈发浓厚,各国的眼光聚焦在一个共同的焦点——战争。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不久前的一番言论,如同一枚警钟,让人们不得不警觉当前的形势。他用七分的评价来描述即将到来的战争,而在冲突爆发后,菲律宾可能会遭受八到九分的打击。这样的话语充满了不安和紧迫感。
然而,时局并不只是在杜特尔特一个人的分析下显得危险。来自新加坡的李显龙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这种一致的声音,让人不得不对战争的可能性产生深刻的担忧。从各个方向来看,日美并不是准备最充分的国家,而印度却在近几年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准备和建设。尽管目前表面上形势有所缓和,然而印度正在发生明显的战略转向。美印最近签署的五十多项协议,几乎构成了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这已经偏离了印度一直以来的“不结盟”原则。与此同时,印度采取了对小米在印度资产的没收措施,似乎是在示威其与美国的合作意愿,以期获得更多高科技投资。在表面上,人们可能会觉得重点是解决东部的问题,然而,更大的威胁可能正悄然而至,而这个威胁不仅仅是美国,还有可能是印度。除了西线对峙,还有涉及到制裁中的重要环节——能源海上通道,这都让印度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变数。

然而,局势的最大不确定性可能来自于南边的菲律宾。这个国家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将美军基地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形成了对台湾的包围态势。一旦发生问题,美国极有可能将菲律宾和台湾一同卷入冲突,这让两国成为了美国的筹码。此外,澳大利亚的海军相对薄弱,其实力不足以与日本相媲美。
从战略层面来看,目前我们仍然处于战争爆发的准备阶段。美国由于缺乏像北约这样的盟友,不得不采取双手准备的策略。然而,美国国内的一致性尚未形成,尝试正在进行中,但其中的一部分人已经在积极推动。无论最终是否会爆发战争,每一天的准备都在进行中。按照推演,战争的准备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借助俄乌冲突炒作台海问题,构建实际的军事同盟;其次是利用周边矛盾,挑起冲突或有意制造事端,以便观察局势的发展;最后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直接参战、提供军事援助或进行制裁。而目前,美国正处于筹备第一个阶段,各种小动作不断涌现。我们需要努力解构这些同盟,采取各种方法,阻止甚至延缓战争的爆发。毕竟,战争对于美国来说,是遏制中国发展的最终手段,也是最有效的一招。不管战争最终如何打,对美国本土影响微乎其微,但可以通过战争削弱中国的实力,同时促使亚洲美元回流。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够引诱美国卷入战争或是造成巨大的潜在伤亡,从而避免战争的爆发。快速应对突发事件,不给美国反应的时间,可能是成功的关键。因为拖延只会导致局势恶化,错过最佳时机。

印俄的关系也充满微妙的变数。印度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局势的发展。如果日本准备完备,那么第二阶段的到来也就指日可待。在冲绳等基地的军备准备情况可以作为参考,美国通常会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些计划。然而,在那之前,我们还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与印度和日本一样,它们不再仅仅依靠经济的支撑。那么,究竟依靠什么来推进自己的战略目标呢?

总而言之,眼下的世界局势异常紧张。虽然战争的阴影难以摆脱,但我们不能因此失去理智和冷静。与其为了一场战争而孤注一掷,不如努力争取和平的机会。只有通过对话、合作和妥协,才能够真正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更多的时候,它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和损失。我们应当共同努力,让和平的阳光驱散战争的阴霾,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