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时起,丘吉尔就对战争着迷,梦想着能够在战斗中拥有英勇表现。
他曾对弟弟杰克倾诉说:“我对于依靠个人勇气赢得声望的热情要超过其他任何志向。”
作者: [美] 坎蒂丝·米勒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布尔战争、绝命出逃与青年丘吉尔原作名: Hero of the Empire: The Boer War, a Daring Escape and the Making of Winston Churchill译者: 陈鑫
作品简介:《纽约时报》2016年畅销书,《纽约时报书评》《华盛顿邮报》2016年度好书.
01
作者简介
坎蒂丝•米勒德,曾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和作者,著有《探秘困惑河》《共和国的命运》《帝国英雄》。
第一部著作《探秘困惑河》为《纽约时报》畅销书,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堪萨斯城星报》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之一。
第二部著作《共和国的命运》荣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五位,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科克斯书评》《堪萨斯星报》、亚马逊、巴诺书店评为年度图书。
02
译者简介
陈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为《参考消息》报社编辑。译有《下一次大战》《空心社会》等。
03
主要内容
本*述了年轻的丘吉尔在1899年布尔战争中的经历与其令人感佩的一次勇敢出逃。
24岁时丘吉尔深信,成为英国首相就是他的命运,而此时的他在选举中遭遇了失败。他认为要达成目标,必须要在战场上有所作为,军功章是赢得认可、获得成功最保险、最快捷的渠道。
1899年,丘吉尔抵达南非,在那里,他参与了布尔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之间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展开的战争) 。然而,两个星期过后,丘吉尔就成了战俘,被关在比勒陀利亚的战俘营里,随后,一次令人惊叹的勇敢出逃拉开了序幕。
坎蒂丝•米勒德撰写了丘吉尔生命中很小的一部分,既令人激动,又令人生畏。她参考了大量的相关研究资料,采访了数位布尔战争中与丘吉尔一同身陷囹圄的战俘以及在他出逃中帮助过他的人的亲人,从而把故事讲得既惊心动魄又相当真实,让读者从一个极其新鲜的角度进一步了解一位政治军事伟人——布尔战争是丘吉尔奠定其日后成功事业基础的关键之一。
这本书不仅是对年轻丘吉尔成长与经历的精彩撰述,更是对布尔战争和那一时代、地域的绝对翔实的记录。
04
目录
序 言
第一部分 爱出风头的年轻人
第1章 与死亡擦肩而过
第2章 不可磨灭的掌纹
第3章 贵族子弟第4章 吹响号角
第二部分 进入非洲
第5章 “常胜利,沐荣光”
第6章 “我们已经做得够多了”
第7章 最黑暗的日子
第8章 乱石荒草之地
第三部分 机会
第9章 死亡陷阱
第10章 遗憾与失策
第11章 落入虎口
第12章 阴森而邪恶的死神
第四部分 战俘
第13章 投降、服从、忍耐
第14章 “遗憾地通知您”
第15章 亡者之城
第16章 黑色星期
第17章 一个绝望而大胆的计划
第18章 “我将独自继续”
第五部分 身处敌国腹地
第19章 永远勇敢
第20章 “就此告辞”
第21章 孤身一人
第22章 “谁在那里?”
第23章 看不见的敌人
第24章 希望之光
第25章 计划
第26章 红与蓝
尾 声
致 谢
注 释
原始资料选
索 引
05
评价
激动人心的描写……这本书将紧张的故事和一流的人物研究糅合在了一起……会不会有人被这本书打动,决定拍一部有关丘吉尔这段经历的电影?我很想去看。
——《纽约时报》
米勒德的这本巨著是对丘吉尔的智慧和计谋进行的杰出研究,丘吉尔在布尔战争中来回穿梭的样子就像是詹姆斯•邦德的原型一样。
——《今日美国报》
06
原文摘录
战俘的生活虽然可以称得上优越,但未来却似一片迷雾般难以确定。
是可以继续如此被优待?还是会被转移屠*?战况未明,前景堪忧。生活在不确定性里的战俘们想要逃跑,丘吉尔是其中之一。逃离战俘营对于丘吉尔来说,不仅仅是对生命和自由的救赎,还是对贵族名誉的救赎。在和战友们秘密谋划多日之后,丘吉尔开启了逃生路线。
这时候的丘吉尔就像开了金手指,先是抓住了一个逃出战俘营的机会,随后躲过了隔壁庄园主人的警觉。他像电影中的皇家特工一样,身上只带着四块巧克力和一块碎饼干,在没有任何定位工具的情况扒上火车,一路躲避布尔人的追捕。如果说丘吉尔躲过了战争的枪林弹雨全靠运气,那么在语言不通且布尔人遍布的南非,他还能遇到寥寥无几且肯对他伸出援手的英国人更可谓外挂全开了。
这种带着传奇色彩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无疑为南非战场节节败退的英军打了一剂强心针。布尔人英勇好战,熟悉地形,善于伪装,武器装备精良,虽然是未经训练的正规军,却在战争初期将英军打得落花流水。失败和死亡带给英军的是耻辱和震惊,“在这个英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们前所未有地需要希望之光”。英国人没有等太久,他们的英雄就出现了,丘吉尔的成功出逃为英国人带来了一片曙光。
丘吉尔终于成为南非轻骑兵团的中尉,正式参战,他意气风发,屡战屡胜。当他最终将同为战俘的战友们解救出来,在战俘营升起米字旗时,“他让这个世界记起了英国人究竟是什么样的——顽强、机智,而且即使面对极端的危险也完全镇定自若。”
布尔战争后返回英国的丘吉尔受到热烈欢迎,他重访了当年的败北之地。这一次,如同在南非一样,他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成功进入奥尔德姆镇的议会。
丘吉尔后来回忆:“在我看来,从数字可以明显看出,不外乎是在刚刚结束的南非战争中获得的名气把我送进了议会。”从此,他走上了从政之路的康庄大道。
丘吉尔的成功“越狱”,对于他个人来说,不仅仅意味着个人生命、自由和名誉的救赎,更是对他政治生涯的救赎;对于大英帝国来说,是对英国军队与民众士气和布尔战争胜利希望的救赎。坎蒂丝·米勒德笔下这颗耀眼的政坛明星,从此随着英国的命运在历史中沉浮。
南非地处非洲大陆最南端,以盛产钻石和黄金而闻名。西南端的好望角海浪汹涌,时常伴随着暴风骤雨,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是往来于亚洲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船舶必经之路。
1652年,被称作“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涌到了好望角地区,开始了他们的殖民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最早到达南非的荷兰人和一部分德国人及法国的胡格诺派教徒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布尔人。
布尔人在南非经营了数百年,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将非洲原住民归为自己的奴隶。但欧洲的诸多帝国在开拓殖民地这件事上都极为积极,“日不落帝国”派来了坚船利剑,和布尔人展开了南非的争夺。在布尔战争中,有一个人的名字熠熠生辉,在未来数十年后带领英国人,击败德国纳粹,从而永留史册,他就是英国最著名的首相之一——温斯顿·丘吉尔。
失败乃成功之母,热血澎湃的丘吉尔还可以选择另一条对于贵族来说很常见的从政之路——从军。丘吉尔之前已经有了两次从军的经验——虽然只是作为从军记者的非正式体验——但眼前有着另一个绝佳的机会:布尔战争。这次的角色依然是记者,但丘吉尔的志向远不止于此。
他希望自己能像英雄一样,冒着枪林弹雨冲锋在前,从此建功立业。
然而事与愿违,仅仅在到达南非两周之后,丘吉尔就成为了布尔人的俘虏。虽然他一直声称自己只是个战地记者,要求布尔人释放他,但他在战役里的英雄行为以及他那闻名遐迩的贵族身份却只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好在布尔人对战俘极为优待,使得生活在俘虏营里的丘吉尔甚至可以请各色人等上门为他服务,以保持其贵族的尊严。
从儿时起,丘吉尔就对战争着迷,梦想着能够在战斗中拥有英勇表现。他曾对弟弟杰克倾诉说:“我对于依靠个人勇气赢得声望的热情要超过其他任何志向。”
在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收藏了一支拥有1500名玩具士兵的迷你军队,战争游戏一次能玩上好几个小时。
他后来写道:“从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思考军队和战争,经常在睡梦和白日梦里想象自己第一次身处战火之中会是什么感觉。在年轻时,我觉得听到子弹飞啸而过并且时不时随意玩弄死亡和伤痛一定是一段激动人心的美妙经历。”
丘吉尔1894年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在上学期间,他对于参与军事演习无比热衷,唯一的遗憾是“一切都是假的”。
在19世纪末的英国,贵族身份不仅意味着身边围绕着帝国权力带来的巨大福利,还意味着需要承担同样巨大的责任。大英帝国的领土覆盖了世界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大英帝国统治着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超过4.5亿人,每一块大陆以及每一个大洋的岛屿上都有大英帝国的子民。它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国,轻松超越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帝国,要知道,“日不落帝国”这个令人生畏的名字最早可是用来称呼西班牙的。大英帝国的领土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5倍,其影响力无与伦比。这种影响力体现在人口、语言、货币甚至是时间上,因为几乎每一个时区的时钟都要根据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来校准。
在丘吉尔成年的时候,大英帝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已经不再来自其他大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或者法国——而是来自日益增加的殖民地统治重任。尽管英国军队一直是其他国家尊崇、羡慕和畏惧的对象,但是一直以来,这支军队太过分散了,因为它需要竭力维持帝国的完整,在各个大陆和海洋之间来回奔波,镇压从埃及到爱尔兰各个地方的叛乱活动。
对丘吉尔来说,这些分布广泛的冲突提供了一个实现个人荣誉和晋升的诱人机会。在加入英国陆军,并最终成为一名士兵后,尽管随时有可能在战斗中阵亡,但丘吉尔对战争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相反,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他十分期待参与战斗,“尽管有风险,但正是这种风险让我感到兴奋”。
他希望从这段士兵生涯中获得的不是冒险经历,甚至不是战斗经验,而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他希望的不仅是参与战斗,而且是要在战斗中赢得关注。
对于像丘吉尔一样身居社会顶层的人来说,这种勇敢无畏的雄心十分罕见,甚至容易引起其他人的反感。
他出生在英国贵族家庭,是第1代马尔伯勒公爵约翰·丘吉尔的直系子孙,他的父母则是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兼王储威尔士亲王的好友。然而,他对于名望和大众好感度的追求带有更多罗斯福时代——而非维多利亚时代——的印记。他的第一位传记作家亚历山大·麦卡勒姆·斯科特在传记中写道:“就连不朽的巴纳姆都比不上丘吉尔,丘吉尔拥有一项卓越天赋,那就是让自己和自己的事情成为全世界讨论的话题。他对自己的宣传就像呼吸一样平常而令人难以察觉。”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男人不仅会因为他们的坚定沉着而受到赞赏,还会因为他们在评价自身成就时所表现出的极度谦虚而受到称赞。在这样的环境里,丘吉尔因为对奖章的不懈追求而饱受抨击。他被称为“自我推销者”“年轻而傲慢的家伙”,《每日纪事报的一名记者甚至称他为“爱出风头的年轻人”。他并非对这些批评一无所知,多年以后,当他面对对手的恶毒攻击而手足无措时,他甚至承认,“被迫记录下人性中那些不那么友善的侧面让人感到十分悲哀。就像是一个有趣而无法理解的巧合一样,这些不友善的事情似乎总是紧紧尾随着我无辜的脚步”。不过,他不打算让这些事情拖延自己的脚步。
丘吉尔知道,军功章是赢得认可、获得成功的最保险、最快捷的渠道,如果幸运的话,或许他还能借此声名鹊起。他写道,这“在任何一个军种都是实现晋升的捷径,是通往崇高荣誉的光彩夺目的大门”。而荣誉又能转变成政治影响力,为他打开一扇大门,通往他一直渴求的那种公众生活,在他看来,这种生活就是他的天定命运。因此,尽管对丘吉尔来说军队本身不是最终目的,但它肯定是实现最终目的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他所需要的是一场战斗,一场激烈的战斗,一场被人们谈论和铭记的战斗,凭借着过人的勇气和一定的表演技巧,他或许能够走到军事舞台的前沿。为了这个目标,他愿意冒一切风险,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
丘吉尔在1895年见识了真正的战斗。与大多数年轻军官不同,他在休假期间既没有打马球,也没有外出猎狐,而是作为一名军事观察员前往古巴,加入了西班牙陆军的一支战斗纵队,参与镇压了当地人的一次暴动,这次暴动后来成了美西战争的序幕。他正是在古巴开始抽雪茄的,这个习惯保持了一辈子,而且他特别偏爱古巴雪茄。也正是在这里,在21岁生日那天,他第一次亲耳听到“子弹撞击血肉的声音”。事实上,他差一点就被一颗子弹击毙。或许是因为命运的变幻无常,这颗子弹在距离他脑袋仅仅一英尺的地方呼啸而过,击毙了他身边的一匹马。不过,他在古巴仅仅是一名观察员,而不是战争的参与者,对丘吉尔来说,只当观察员是远远不够的。
从第二年起,丘吉尔开始真正在英国殖民战争的残酷现实中接受历练,在这一年,他来到了英属印度西北边陲的偏远山区,也就是如今的巴基斯坦,这里一望无际的景色、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伤亡极大的冲突几乎与后来的南非不相上下。对英军来说,很少有哪块土地像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一样难以征服,而在印度境内,没有哪一个地方比普什图族的部落领地给英国军队造成的伤亡更大。普什图这个民族最著名的就是它卓越的军事素养以及面对外部支配力量时抵抗到底、绝不投降的态度。
事实上,正是普什图人在战斗中无可匹敌的凶悍作风吸引丘吉尔来到印度,来到名为马拉坎的普什图族腹地。丘吉尔于1896年10月随同他所在的英军第4骠骑兵团抵达印度。来的时候,他满心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参与作战行动。结果恰恰相反,他不得不在班加罗尔度过一个又一个令人失望的月份,以至于他在给母亲的信中烦躁地将班加罗尔描述成一个“三流的温泉疗养所”。
虽然在印度过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奢华生活,但这种生活仍然无法打消他的失望情绪。由于不得不自己找住处,丘吉尔和另外两名军官挑选了一栋豪宅。他在给母亲的信中描述说,这栋房子是“一座刷着粉白灰泥的华丽宫殿,四周还有一个巨大而美丽的花园”。为了支付这栋豪宅的开销,他们不得不把薪水凑在一起。当时,他们的薪水是以银卢比支付的,这些银卢比被装在一个“只有萝卜头那么大”的网兜里送到他们手上。此外,他们还设法从日渐萎缩的家族财富里拿到了一些生活费补贴进去。
与部分军官同僚一样,丘吉尔来自一个爵位很高、地产很多,但除此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家庭。丘吉尔的家族宅邸布莱尼姆宫与19世纪末英格兰的大部分伟大宫殿一样,正处在*的边缘。第5代和第6代马尔伯勒公爵生活奢侈、挥霍无度,以至于当丘吉尔的祖父继承爵位和府邸时,他不得不出售土地和部分整个家族最为珍视的财宝。在1875年11丘吉尔还未满周岁的时候,第7代马尔伯勒公爵以3.6万多英镑的价格卖掉了“马尔伯勒宝石”,这是一套五颜六色、精美绝伦的藏品,由730多颗精心雕刻的宝石组成。几年后,尽管家人强烈反对,但他还是卖掉了桑德兰图书馆该馆拥有数量众多、历史意义重大的藏书。
为了防止*,丘吉尔家族采用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家族里的公爵们前赴后继地迎娶“美元公主”,即腰缠万贯的女继承人们,她们所在的家族一直渴求能够拥有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英国爵位头衔,以改善其美国暴发户的形象。丘吉尔的伯父乔治·斯潘塞-丘吉尔在出轨后,他的第一个妻子与他离了婚,他随后便迎娶了莉莉安·沃伦·哈默斯利,一位家底殷实的纽约寡妇。他的儿子,第9代马尔伯勒公爵,也顺从地追随他的脚步,在1895年迎娶了一位美元公主,美国铁路大亨的女继承人孔苏埃洛·范德比尔特。
尽管家族的财政状况不佳,但丘吉尔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方式,他在印度雇的佣人几乎就能组成一支军队了。丘吉尔曾冷静地对母亲解释说:“我们每个人都配有一名‘男管家’,负责在餐桌边伺候——处理日常家务并且照管马厩;一名首席更衣男童或者贴身男仆,另外还有一名更衣男童为他提供协助;每一匹马或者马驹都配有一名马夫。除此以外,我们还共同拥有2名园丁、3名扛水工、4名洗衣工和1名门卫。这就是我们的整个大家庭。”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