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海战的军舰们,在与敌舰激斗一番之后,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大大小小的损伤,需要在脱离战斗之后进行修理。一般轻伤的修理,会由舰上的维修人员来完成,而稍重一些的损坏,则需要借助专业维修舰船的力量。
被鱼雷击中水下部分而严重受损的军舰,必须在干船坞内才能修理
在浩瀚的大洋上作战时,舰队往往要前往距离母港上千海里以外的海域作战,一艘受到重创的军舰要返回遥远的母港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战列舰和航母等主力军舰若是脱离战线返港大修,容易在战场上造成一段较长时间的战力空缺,令己方舰队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十分被动。
中途岛战役期间,为了补充前线航母战力,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严令:珍珠港内的维修人员要在三天内完成“约克城”号航母的维修工作。为了赶时间,“约克城”号在修理工作完成大半时就带上维修人员和材料起程赶往前线,在前往中途岛的路上完成剩下的修复工作。
1942年5月,在珍珠港内进行维修的“约克城”号航母
为了在日后的作战中规避出现这种由于战舰返港维修造成前线缺编的情况,美国海军开发了一种全新的特种维修舰船:浮动干船坞。
浮动干船坞是用于舰船维修的海上浮动平台,待修的军舰进入浮动船坞之前,先在浮动船坞的水舱内灌水,使浮船坞下沉至进坞舰船的吃水线以下,然后,用设在坞墙顶上的绞车将舰船牵引进坞。将待修船舶对准中心轴线后,用缆绳固定船只。然后,抽去浮动船坞水舱内的水,使船坞上浮,直至坞底露出水面。这样,待修的军舰舰体也随着坞底板露出水面,就可以开始军舰的维修工作了。完成维修后,浮船坞重新往水舱里灌满水,浮动船坞便再次沉下,修好的舰船可以自行驶出船坞。
正在驶入浮动干船坞内的“马金岛”号护航航母,此时浮动船坞处于注水下沉的状态
浮动干船坞具有一定的自主航行能力,可以被拖曳到前线基地下锚,为远离母港的各型军舰提供大修服务。它的存在免去了舰艇需要长途跋涉回到港口才能进行大修的麻烦,维持了前线舰队的战斗力,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特种舰船。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美国海军就已经建造了3个浮动干船坞:1901年建造的YFD-2,1905年建造的“杜威”(USS Dewey)和1933年建造的ARD-1。这些干船坞被配置在珍珠港和菲律宾等美国海军的主要基地内。在珍珠港事件中,YFD-2被日军的炸弹摧毁,而位于菲律宾巴丹的“杜威”号则在美军撤退时被破坏自沉。日本人对杜威号相当重视,将其打捞起来拖到马尼拉湾,准备将其修复后用于修理联合舰队的军舰,但最终杜威号浮动干坞还是被美军的空袭彻底摧毁。
1936年,在“杜威”号浮动船坞内维修的“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意识到必须加速建造大量的浮动干船坞,以满足前线军舰维修的需求。从1942年到1945年,短短3年内美国海军一共建造了150多艘浮动干船坞,这些干坞上设有备用零部件仓库和机修车间等完善的维修设施,配备的大型起重机,承重能力为400吨-10万吨,为军舰的修理提供了极大便利。
考虑到在大洋上拖曳大型的浮动干船坞并不容易,所以美国人将浮动干船坞做成了分段式,每段长28米左右,排水量3850吨,而且每一个分段都拥有自航能力。当各个分段抵达前线基地之后,再像拼积木一样将多个分段船坞拼接起来,根据维修军舰的长度需求进行组合。例如要维修一艘战列舰的话,就拼10个分段,组成全长接近300米的大型干坞,相当便利实用。从1944年10月到1945年10月,这些大大小小的浮动船坞共计为7000多艘军舰进行了修理工作。
拼接了10个分段的浮动干船坞,可以同时修理两艘中型舰艇
1944年9月,在“工匠”号浮动干船坞内维修的“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
在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的飞行员有时还会把这些身形巨大的浮动船坞当成美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进行攻击,因此浮动船坞们也陆续配备了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利孔机炮等防空火力。
1945年,正在浮动干船坞内维修的“南达科他”号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许多在战时建造的浮动干船坞依然服役了很长时间,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逐渐退役。其中有一艘名为“橡树岭”(USS Oak Ridge ARD-19/ARDM-1)的浮动干船坞,从1944年入役开始,一直服役到2001年才从海军退役,尔后又被海岸警备队拉去用到2018年才正式解除现役编制。
1997年,正在为“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巴尔的摩”号(SSN-704)进行维修的“橡树岭”号浮动干船坞
如今,浮动干船坞已经是各个大国海军的标配特种辅助舰船,也是海军舰队中不可或缺的幕后角色。
在PD-50浮动干船坞内维修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2018年10月,这座浮动船坞因为意外事故而沉没,俄罗斯海军瞬间失去了航母大修的能力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