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次“英荷战争”看荷兰的衰落:明明赢得战争,却彻底输掉未来

从三次“英荷战争”看荷兰的衰落:明明赢得战争,却彻底输掉未来

首页角色扮演热战王朝更新时间:2024-05-03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华尔特·雷利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最终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这席话无疑证明了海权的重要性。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征服海洋是称霸世界的第一步,近现代有太多国家因海洋崛起也因海洋没落,尼德兰王国(即荷兰)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身着传统服饰的荷兰人

公元十六世纪前期,尼德兰(今荷兰)洼地还是西班牙王国属地。直至公元1581年,尼德兰市民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独立斗争,才建立起独立的荷兰王国。荷兰不仅国土面积狭小,同时自然资源也极度匮乏,再加上荷兰位于莱茵河入海处,一些低洼地区每天都会被潮汐淹没两次。从这一点来看,荷兰似乎并不适合人们居住,更别说发展工农业并成为强大的国家。在自然环境恶劣、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荷兰人逐渐把视线转移到海洋之上。勤劳的荷兰人在北海渔场捕捞到了大量鳕鱼和鲱鱼,研究出加工与保存鱼类的方法后,荷兰人将他们的渔产大量出口,大量财富也就随之积累起来。

▲荷兰郁金香田

或许是由“上帝造海,荷兰人筑堤”精神所驱动,荷兰的资本主义在十六世纪到十七世纪中叶发展非常迅速。坚持不懈的荷兰人拥有了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商业和海上运输业,凭借先进的造船业,荷兰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运输国家。早在公元十七世纪上半叶,荷兰就已经拥有1.6万艘商船。从公元1670年西欧主要国家船舶总吨位排行榜来看,荷兰90万吨、英国50万吨,西班牙、葡萄牙共25万吨,法国15万吨。不难发现,荷兰一国的船舶吨位达到了英、西、葡、法四国的总和,这不得不令人叹服。

▲行驶于风浪之间的荷兰商船

​先进的造船业是为服务繁荣的商业,而商业帝国的保障则是荷兰人手中神秘的火器。在将火器用于配备先进战舰后,荷兰人利用炮舰逐渐垄断世界贸易,成为各地贸易中介人。凭借强大的炮舰,荷兰人的足迹开始遍布世界各地,荷兰也被世人冠以“海上马车夫”的美誉。由于国土实在狭小,荷兰人在拥有无人匹敌的武力后,大力发展海外殖民地事业,不断夺取海外殖民地。公元十七世纪初,荷兰建立东印度公司,这家具有国家职能的商业公司拥有众多商船、配备强大火力的军队及统治殖民地的特权。

▲荷兰东印度公司绘画

东印度公司成立后,荷兰人以此为根基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为抢占盛产香料的帝汶岛,荷兰先后在爪哇以及马六甲击败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洋舰队。公元1619年,荷兰以巴达维亚城(今雅加达)为据点,征服了整个苏门答腊岛、锡兰(今斯里兰卡)岛和苏拉威西岛。两年后,荷兰人建立西印度公司,把自己的殖民势力扩张到了美洲大陆。

也就是从这一时期起,荷兰南下侵占塔斯马尼亚岛、从葡萄牙手中抢夺马六甲,并建立好望角、新尼德兰等众多殖民地。各大洲遍布忙碌的荷兰商船,使荷兰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级海洋强国。不过在荷兰走向巅峰之时,英国也在悄然崛起。消灭西班牙“无敌舰队”只是大英帝国崛起的开始,在此之后,英国陆续击败法国、荷兰,彻底征服印度和北美,广阔的殖民地确立了“日不落帝国”的崇高地位。到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商业和海军强国。

▲大英帝国全盛时期版图

由于英国的殖民活动与荷兰大致处于同一时期,利益方面的摩擦导致两国不可避免地出现冲突。早在公元1584年,英国就在北美建立起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随后又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其海外扩张道路。克伦威尔解散议会自任“护国公”后,更是大肆扩军,英国海军扩张了三倍还多,甚至还出现了规模空前的陆军。荷兰人意识到英国崛起后,开始处处排挤打压英国,不仅宣布大幅增加英国商人关税,还在英国水域肆意捕捞海鱼,并把水产品高价售卖到英国以牟取巨额利润。这样的行径,使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空前愤怒,身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的克伦威尔更是忍无可忍,最终决心对荷兰动武。

▲油画中的“护国公”克伦威尔

公元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针对荷兰商人的《航海条例》,条例规定殖民地运输货物至英国或另一殖民地,或欧洲商品运送英国及英国殖民地时,均须使用英国船只装载,即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英国的这一行为严重打击了荷兰商人的对英贸易,英荷矛盾空前激化,战争阴霾笼罩着隔海相望的两国。两年后,英国舰队彻底控制英吉利海峡,丧失制海权的荷兰无法保障自身贸易命脉,全国经济面临瘫痪。为报复英国这一蛮横无理之举,荷兰通过“厄尔巴岛海战”和“里窝那之战”,使英国失去了地中海区域的全部贸易。在两国舰队的“礼尚往来”之下,两国商人均被战争荼毒不轻,两国资产阶级为减少损失,不断游说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公元1654年,英荷两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第一次“英荷战争”以荷兰被迫承认《航海条例》而宣告结束。英国人虽然赢得了这场因为贸易掀起的热战,但也丢失了地中海周边国家的全部商贸交易,可谓得不偿失。

▲“英荷战争”题材绘画

十年后,英国议会又制定了更为严苛的航海法案。次年,英国人又在北美抢夺了荷兰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今纽约),第二次“英荷战争”随即爆发。战后,取得胜利的荷兰保有从英国手上抢占的殖民地苏里南,但必须割让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内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兰给英国(即双方互换殖民地)。英国方面则修改航海法,让出部分商贸利益给荷兰商人,并被迫答应与荷兰、瑞典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向新兴的法兰西波旁王朝施压,三国一致要求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退还之前在产权转移战争获得的大批领土给西班牙,而这也为第三次“英荷战争”埋下隐患。

▲居中者为“太阳王”路易十四

公元1672年,“法荷战争”爆发。英国对此前的战败心有不甘,索性撕毁盟约,与法国结盟共同征讨荷兰。英王查理二世派出皇家海军联合法国舰队一起偷袭荷兰军港,但在荷兰海军上将鲁伊特的运筹帷幄之下,荷兰舰队在四次海战中均取得胜利,英法联合舰队大败而归。两年后,英王查理二世迫于议会压力,不得不与荷兰再次签订和约,英国得到荷兰部分的殖民地与贸易特权的同时,必须给予荷兰20万英镑的战争补偿,第三次“英荷战争”就此结束。

▲加冕典礼上的英王查理二世

不过荷兰在之前的大战中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海外庞大的殖民地,因此逐渐丧失了世界海洋霸权。同年11月10日,按照之前签订的和约,荷兰正式将新尼德兰割让给英国,“海上马车夫”就此退出北美大陆,属于荷兰的海洋霸主时代宣告落幕。也许正如《海权论》作者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所言:“如果说英格兰是为大海所吸引的话,荷兰就是被赶向大海的。没有大海的存在,英国或许会一蹶不振,而荷兰则会衰败消亡。”

参考文献:

《荷兰史》《日不落帝国的起点:三次英荷战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