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度高的世界、简陋的贴图、可以在水上开的坦克以及溶于水的汤米......当这些元素一一罗列出来以后,这是什么游戏,想必所有人都不会陌生。
许多2010乃至2022年之前出生的中国玩家,儿时第一次接触开放世界游戏,基本都是在整个GTA系列中,相对中国玩家来说最经典的罪恶都市里。
抢车、闲逛、做任务......那个时候家里有电脑的小学生们,人手不离一张抄满了作弊码的纸条。
你也许不会和别的同学炫耀,但是家中电脑上能有这么一款游戏,心里肯定也会升起一股自豪感。
而圣安地列斯和自由城,尤其是加了Mod以后的二者,在孩子的眼中更是另一种形式的“高档货”。
然而,在中国,它是童年,可回到了它的诞生地美国,它又变成了美国流行文化和“美国梦”的代表。
Grand Theft Auto的诞生之作1998年5月1日(由于包括steam在内,各网站给出的发售时间都不一样,在此以R星官网为准),在索尼的PS1平台上,该系列的第一款游戏,《Grand Theft Auto》发布了。
当时的PS还只是PS1,游戏也只有《毁灭战士》和《古墓丽影2》这种固定地图的上古老游戏。
(《毁灭战士64》)
所以即便第一部侠盗猎车手,是一款在现在的我们看来操作极其别扭的上帝视角2D游戏,但由于其开放世界的设定,在当时属于一次伟大的创新,作品不但大卖,游戏的第二部还一度入选了当年PS1的精选集。
然而,虽然R星是美国公司,并且后续的GTA在剧情上也一贯“讲述美国故事”,但GTA最初的诞生地却是在欧洲。
这款游戏由David Jones所创作。其剧情也涉及了暴力、黑帮争斗、抢夺地盘和枪战。
因为在制作当中,开发者本来就是奔着制作一款以血腥暴力来让玩家宣泄的作品,完全没有考虑到游戏的暴力因素所带来的社会影响,所以游戏发布之后很快就招来了舆论的谴责。
这也导致宣传GTA几乎相当于宣扬暴力,游戏在欧洲和美国的推广都碰上了巨大的宣传难题,不少政府还由于担心这种内容严重越轨的游戏会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全面禁售进口游戏光盘。
不过各大媒体的谴责之声反倒为GTA做了免费宣传,当时年龄在18到35岁之间的年轻人,多数都是因为看到这些负面报道而对游戏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像几年后这个系列发行的其他续作一样,标有“18岁以上”的《GTA》在英国一经上市,就立刻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首先,玩家会在自由城作为手下,帮一个帮派老大巴比做事,所做的任务也包括GTA系列里最常见的偷车还有以及攻打警局。
玩家通过从电话亭接任务再去完成任务,然后再去接取任务的机制也像极了续作中玩家需要到处接取新的任务来推进剧情的玩法。
在完成第一个系列的套娃任务以后,老大巴比就会要求见主角,在赞赏主角的同时,也以治安严格的理由买了一张机票把主角送到了圣安地列斯。
到了圣安地列斯后,主角的上司就变成了华裔帮派的老大福叔。
接下来又是电话亭接任务,又是套娃任务。玩家给基佬波罗打工,完成第三个系列的任务后,主角就可以来到罪恶都市。
在这里他会先帮一个堕落的警察办事,做完套娃任务后,主角又会帮马库斯兄弟办事,就这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套娃套娃再套娃,玩家终于完成了最后的任务,马库斯兄弟会表扬玩家*不错,但他们以后不想再见到你。
就这样,第一部GTA的剧情就这么结束了。
(《影子武士》)
即便是拥有上帝视角模式的最初版本《影子武士》,也因为其地形的复杂而致使切换视角后游戏人物会与地形出现错位现象,玩家因此无法在上帝视角下正常游玩,只能将其视作用实际途不大的地图查看器。
在R星发布了GTA之后,因为市场反响很不错,所以他们又在1999年开发了基于英国伦敦为背景的《侠盗猎车手伦敦1969》和1961两部资料片,并且在这时才增加了PC平台的游戏版本。
资料片的画面跟原作没有太大区别,除了增加了一些新的任务和新的车辆外,还为了蹭007的热度,增加了类似于詹姆斯邦德的NPC,而至于剧情方面,则是一如既往的简单。
即便第二部依旧是操作困难的上帝视角,但这反而是整个GTA系列里唯一一部以未来为题材的作品。
该作保留了前作的内容,相对来说在画面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本质上和第一部GTA真的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部曾经有一个专门拍摄了的真人开场视频,这种做法和当年的生化危机1简直一模一样。
片中展示了抢车、改车、抢劫、营救、挑拨帮派之间的斗争以及俄罗斯帮派与真的有华人演员出镜扮演僧人的华人帮派。虽然这些内容在脱离了游戏的未来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游戏的主要玩法和故事核心,但可以合理推测的是,它也为后续的GTA作品多样的玩法和丰富的帮派设定奠定了基础。
像素也掩盖不了的魅力虽然第一部GTA的游戏玩法是接取并完成任务,但在公用电话处接取任务时的字幕闪现的十分迅速,只能维持几秒的时间,玩家也许来不及阅读提示,它就已经消失了。而且更糟的是,电话对面传来的声音听上去就像《史努比》里大人的声音一样叽叽喳喳又模糊不清。
而在现在的PC平台上,其操作也有一定的困难,因为GTA1并不像简单的传统像素游戏那样只有四个方向,而是可以直接旋转角色一周。因此在游玩时还需要依靠方向键手动转向,否则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都会卡在原地或撞在墙上。
再加上有些新机型还不能运行老旧的两部曲,因此当年许多玩家花大价钱买了两部像素游戏,也只是为了放在库存里收藏。
(19年时在其他平台上有游戏Key出售,目前已经断货无法购买了,少数有Key的也卖出了几百的天价)也就是从这部开始,玩家完全可以选择无视任务,随意的在大街上横冲直撞,虐*路人。
这个游戏一开始定下的名字原本是《Race N’Chase》,直译过来就是“竞赛与追逐”,但最终定下的名字《Grand Theft Auto》就显得更加直截了当。
这个单词在英语里,指的是法律上的专有名词,也就是“重大汽车盗窃罪”。使用犯罪名词当作游戏标题,也算是将游戏的类型直接摆在了明面上。
游戏的制作人David Jones最初的目的,便是制作一款明确的以犯罪为题材的游戏。
这也是因为,在电子游戏发展初期,其一大玩法就是为了宣泄人们心中的暴力。
如果你有没办法理解当时的人会将这样的游戏惊为天人,那么将相似的事情类比代入一下就很好明白。
试想一下1984年,当时的国内电影还是《边城》《雷雨》以及成龙的《快餐车》,而美国那边,有着在现在看来特效简陋的《捉鬼敢死队》。但也就是在同一年,还是美国,新线影业却拍出了一部即便放到现在观看,特效和剧本也都是一流的童年噩梦《猛鬼街》(同年还有老版的《星际迷航3》与《十三号星期五4》)。
(《猛鬼街》)
即便放到今天,像素游戏还是有着不可言说的魅力,更别提这还是奠定了整整高达九部以上作品的GTA系列基础的作品。
从第一部的365MB到第五部的超过105GB,足以见得R星,不是GTA系列的发展有多么成功。
而且这第一部,才是真正的“万恶之源”。
后记虽然不同类型的游戏并不能拿来做比较,但不管EA、育碧、微软还是波兰蠢驴,即便他们再怎么推出新游戏,R星的GTA系列也依然是玩家最期待的游戏。
虽然GTA 6官宣了制作,但哪怕R星已经在背后悄悄地做好了游戏,近年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任何新消息出现了。
而GTA如果要写成文章,单单只写一篇是无法解决的。光是第五部主角们的恩怨情仇就值得单独拉出来长篇大论。
所以,我们打算写一个系列,为大家介绍整个GTA系列的发展史与游戏剧情。
而由于GTA的剧情分成了2D、3D和高清三个不同的时间线与世界观,所以本期并没有对第一部与第二部的剧情做详细介绍(因为资料的缺失加之对后续系列并无影响)。
如果本期反响较好,我们将会在后期用一篇又一篇文章,为大家讲述整个GTA系列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文作者 星游鉴赏社 茗零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