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各有什么优劣?看看历史教训就知道了

郡县制度和分封制度各有什么优劣?看看历史教训就知道了

首页战争策略封地之争更新时间:2024-10-26

公元前221年前后,在秦都成阳高大的朝堂里,秦王嬴政和他的大臣们,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辩论。眼看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完成天下统一大业了,但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让秦国的君臣们颇为头疼。这就是在全国统一后,采取什么样的体制方式,才能对如此广辽阔的地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就这个问题,正反双方各陈己见,互相辩难。丞相王绾等请求仿效西周封建制度,把皇子分封到各地。他们说:“我们刚刚击破六国,天下尚未安定,而燕、齐、楚三地离秦地太远,如果不分封皇子到那里镇守,就无法进行统治。”

廷尉李斯则激烈反对,他认为这是将国家又置于分裂局面的建议:“当初周人不也是大封同姓子弟吗?后来同姓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相互攻击就如同仇敌一样。诸侯之间互相诛伐,连最初分封他们的周天子都无法制止。现在天下倚赖陛下的神武终于得到了统一,应该都设为郡县,直接受皇上的控制和统治才对。对各位皇子和功臣,只要用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原先的分封局面改变过来。天下为郡县,接受中央直接管理,不会有二心,这才是安宁之术啊!”

到底郡县和分封有什么样的区别,致使两派意见如此分歧,争论如此激烈呢?这还得从分封和郡县的起源说起。分封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大规模地分封王室的同姓子弟,是从西周开始的。当初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攻克朝歌,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的周王国。武王把商纣的儿子武庚分封在商地,而把自己的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分封在周围监视武庚。不料等武王死后,管叔和蔡叔不满另一个兄弟周公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武庚乘机拉拢他们,又联合东方原来服属商王朝的部落一起起来造反。这一反,差点断送了文王、武王两代人辛辛苦苦创下的基业。等到好不容易平定叛乱之后,周公就采取了大规模封建亲戚的办法,建立封国,作为王室的屏藩。

据说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周的同姓)之国就有五十三个,其中属于文王儿子们的有十六个,武王儿子们的有四个,周公后裔的有六个。这么多同姓子弟的诸侯国广泛地分布在中原地区,和原有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当时确实直接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郡县制则是春秋时代逐渐出现的一种新的地方行政组织形式。其中县的出现早于郡的出现,它原是国君直接统治的领邑,与国君分赏给卿大夫的封地不同。春秋时期秦、晋、楚等国为了加强君主集权,加强边地防守力量,往往把新兼并得来的小国改建为县,不用作卿大夫的封邑。

郡更是如此。它本来就设在新得到的边境地区,而且因为这些地方往往荒僻,地广人稀,所以当郡刚出现的时候,在一段时期内,虽然面积比县要大得多,但地位却在县之下。所以,从封国和郡县各自的起源来看,它们都是一种地方行政组织。同的是,封国一旦分封出去,封国事实上的军政和经济大权就被封国的君主——诸侯掌握了,分封它们的周天子反倒没有了直接的权力;而郡县是直接由国君统治的地区,无论是地方的人员、行政、军事,还是赋税,统统由国君直接控制,县令或郡守只是为国君代管,不能世袭领有这些地区。

因此春秋时,当楚国的子重向楚王请求把申、吕二县赏给他作私邑的时候,楚王就是不肯:“这两个地方之所以设成县,是为国家提供兵赋、提供边防保卫的。要是给了你,岂不是就没有边境防线了吗?北方的晋国和郑国一下就能打到汉水岸边了!”秦始皇刚刚指挥秦国结束与东方六国的战争,他的心里自然最清楚,在战争中是封国还是郡县对国君最为有利。而且他攻打的六国,包括秦国自己,当年不都是周王分封的?因此深知厉害的他站在李斯这一方:“天下苦苦争斗,都是因为有诸侯王的缘故。朕倚赖宗庙的神灵保佑,终于安定了天下,如果再次立诸侯国,不是又为自己树敌吗?想要这样求得天下太平,岂不太难吗?”

于是下令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设郡守、尉和监,由此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央政府直接统治下的大帝国,其疆域东至大海、朝鲜,西到临洗、羌中,南到越岭,北到阴山、辽东。不过秦朝内部也并非对此就停止了争论。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咸阳宫大摆宴席,博士七十人上前为秦始皇祝寿。其中一名叫周青臣的博士把郡县制度大大赞颂了一番:自从皇上把诸侯国改为郡县,“人人自安乐,再没有战争的担心,如此基业,从此可以传之后世千秋万代。上古哪有君主比得上今日陛下的威德?”

另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立刻表示反对:“殷周能够称王千余年,就是因为他们分封子弟功臣作为藩篱保卫的缘故。现在陛下海内一统,到处都有妄图复辟的六国旧臣,您的子弟却为匹夫,没有藩卫的能力,如何相救呢?凡事不效法古代的,从来不会成功。今天周青臣又当面阿谀,使您的错误更大,这不是忠臣所为!”

对这一不合时宜的论调,李斯又站了出来,语气轻蔑地进行反驳:“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有自己的统治方法。不是它们故意要与前代有区别,而是时势发生了变化。现在陛下创统一大业,建万世之功,这本来就不是你们这些愚蠢的儒生能够明白的。三代之事,哪有什么值得效仿的?” 这次争论并没有动摇秦始皇设立郡县制度的政策,反倒由此引起了他对儒生“以古非今”的厌恶。不久,他下了一道“焚书”令,命令除了医药、卜笨、种树之书和秦国的史书外,其余藏于民间的各国史书,加上《诗经》《尚书》以及战国诸子著作,统统焚毁。秦始皇还规定,今后民间只能学习法律律令,而且只能向官吏学习。

书籍是古代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思想创造的菁华与结晶。没有了书籍,也断绝了学习历史文化传统的师承,帝国的百姓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懂得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好……就这样,秦王朝时期的分封与郡县之争,被严酷的文化高压政策压制下去,从此再没有人敢对秦始皇的政治经济政策指手画脚了。然而,郡县与分封之争,远没有就此结束。由于秦帝国的短命,郡县制度的优越性,在秦朝并没有能充分显示出来。秦始皇创建的偌大功业,短短几年,就淹没在农民起义的洪流中了。

秦灭汉兴,刘邦重新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汉王朝。汉人在总结秦朝何以速亡的原因时,都认为是缺乏同姓诸侯藩卫的缘故。于是刘邦便采取了分封与郡县并行的双轨制,设置郡县的同时,也分封了许多同姓子弟为藩王。但文帝、景帝时期,再一次出现了地方诸侯藩王坐大的问题。直到汉武帝时候,才重新建立起以郡县为主体的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郡县与分封又一个回合的较量,终于以郡县制的胜利暂告一段落。

没有多久,到了司马氏代曹、建立西晋,郡县与分封的争论又起。司马炎认为东汉之所以最后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是因为汉代没有实行分封制的缘故,于是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但不久出现的“八王之乱”,差点毁掉司马氏王朝。这可以算是分封制度最后的回光返照了。

此后,郡县制渐渐站稳了脚跟。可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分封与郡县”的争论,在后代仍然时有所闻,唐代柳宗元就曾经写过《封建论》,来反驳当时主张恢复分封制的论调。甚至到了明代建国之时,洪武皇帝朱元璋还要分封子弟于边境,作为自己的防卫屏障。结果引起了一场国内战争,又一次从反面教育了那些主张分封的人。一直到清代,这样的争论才告结束。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