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人们将周平王东迁都城至洛阳当作是西周与东周的分界线,但即使这样也依然没有改变周朝走向衰弱的趋势。
周朝的简介: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比较久的王朝之一,其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一共传国君32代。周朝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西周和东周,其中西周是由周武王姬发所建立,都城是镐京,但后来在公元前771年陷落,周平王迁都至洛阳,后来人们就将之后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西周,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为止,共经历11代12王,大约历经275年。定都于镐京和丰京,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死,西周灭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为国王,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至成周洛邑,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0年称为西周,而从公元前770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称为东周。
从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周平王担心镐京不保,于是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所以是西周在前,东周在后。
东周西周以周平王东迁洛邑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