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汉景帝其人如何?
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让汉景帝声名鹊起,成明君典范,被广为传颂。
相较于汉武帝的挥鞭四方,叱咤风云,汉景帝主政时期,算不得扬眉吐气!
内有七国之乱艰难平底,外有匈奴为患和亲维持,时不时还打压勋贵集团,巩固中央集权。
这三层举措并举后,汉景帝可说用自己的一生在给儿子汉武帝铺路!
汉景帝成就了汉武帝的威名赫赫,但汉景帝真就是那个人畜无害的君子吗?
答案是否定的,汉景帝也是个狠人,更是一个致力于打击匈奴的牛人,一个秉性上刻薄寡恩,但对继承人要求非常高的父亲。
这就注定了没有汉武帝,汉景帝依旧会选择另一个汉武帝出来,因为他也心怀理想!
(铁腕汉景帝)
一:刘荣的上位和一场妥协。汉景帝有一件事,做得让当时不少人诟病,这事就是逼死了废太子刘荣。
不仅逼死废太子刘荣,他还逼死了太子母亲家所有人。
后世谈论这件事时,都以宫廷内斗角度解读,说是汉武帝刘彻妈妈王娡的功劳,殊不知这一切都在汉景帝算计之中,如非刘彻可塑性更强有志击败匈奴,汉景帝将毫不犹豫地废除刘彻的太子之位,也不会有后续的汉武帝了。
刘荣的上位,并非受到汉景帝的喜欢,反而是妥协的结果!
七国之乱前,汉景帝为了拉拢梁王刘武跟自己结成死盟,说自己百年之后,将传位给刘武。
这话一出口,才有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对汉景帝的全力支持。
但七国之乱后,当这个话要兑现的时候,汉景帝反悔了。
为了名正言顺杜绝刘武野心和窦太后胡思乱想,汉景帝仓促间在没多少考察情况下就立自己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荣的上位,就是避免朝堂风波,让梁王刘武知难而退的权宜之计。
(梁王刘武)
二:换太子,汉景帝的心思。可这个刘荣,在当上太子之后的表现,还有性格怯弱,让汉景帝悔不当初。
但汉景帝秉持,自己孩子要考察考察的态度,还是给了刘荣母子机会。
在将刘荣立为太子后,汉景帝没有让刘荣的母亲栗姬当皇后,反而让自己不喜欢的薄皇后继续做皇后。所谓母凭子贵,孩子当了太子,栗姬却没成皇后,栗姬当然满腹怨言?
这怨言,最终坑死了自己娃。
汉景帝在立了太子后,就寻了考察太子心思,结果这太子深受凶悍老妈影响,是个妈宝。既没展露足够的才华,也没表现出击败匈奴的志向,事事听妈的话,弄得汉景帝非常不满。
但终究是自己娃,汉景帝依旧不愿下狠手,指望能继续观察一下!
谁承想,这一观察,就观察出别的问题了,那就是这栗姬太无脑。
(无脑的栗姬)
有一次汉景帝病都很重,自觉时日无多,就在病榻上叮嘱刘荣妈栗姬说:我死后你要照顾好其他孩子,不让他们受委屈?
谁曾想,这栗姬脑袋空空如也,性格却狠辣歹毒毫无遮掩。
她居然在盛怒下,不仅不答应汉景帝嘱托,还出言不逊。
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这下就让汉景帝不满了,你儿是妈宝,你是泼辣娘,这大汉天下要是交给你们两,那不是抓瞎?本就不喜欢刘荣的汉景帝,坚定了自己换太子的想法!
病好后的他,就开始行动。
在他的授意和怂恿下,才有女人的明争暗斗,才有长公主的结亲之举,才有汉武帝的金屋藏娇,才有刘彻的上位。
一群女人的暗斗,成全了汉景帝的心思,少年聪慧的刘彻成了新太子。
(刘彻)
三:自小的期待,埋下击败匈奴的种子。刘彻被选为太子的时候年仅七岁,还是可塑造的年纪,面对这个自己选的聪慧儿子,汉景帝付出了无尽的心血!
这心血的体现,在汉武帝初登大宝后就展露无疑。
汉武帝登基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击败匈奴的盟友。
为何说这件事意义非凡咧?
答案很简单,那时的汉武帝还没掌握实权,在窦太皇太后坐镇下,汉武帝能做事情不多,还没亲政的他,却用自己手中仅有的权力,安排了亲信出使西域结好盟友,伺机反击匈奴。
这初开始的举措,足见汉武帝是有备而来,而且早已思虑很久了。
除了这举措外,汉武帝当帝王之初最爱做的事就是去上林苑,以狩猎为旗号训练大汉骑兵,自己当骑兵指挥官!
这份亲力亲为,我们有理由相信,17岁的少年天子早在登上帝位之前,就定下了自己的目标,那就是洗去匈奴给予汉朝的耻辱。
(少年壮志汉武帝)
为何会如此,当然少不得他爹汉景帝的言传身教啊?而这也有一段过往为证。
公元前167年,匈奴老上单于背信弃义率14万精骑进攻汉朝。
消息传来后汉文帝分外愤怒,怒火中烧后闹着要御驾亲征,收拾这群背信弃义的匈奴人。
朝堂之上,无数大臣看着盛怒的君王,都出言阻止,却没一个人支持文帝,这局面让汉文帝愤恨难平准备一意孤行!
最后这事闹到了汉文帝老妈薄太后哪,薄太后一番劝,终于让汉文帝消停了,不闹了!
但,这大发的牢*,还有无尽的悔恨,当时已经20多岁的太子刘启看得一清二楚。
征伐匈奴,是汉朝从高祖刘邦开始,祖孙三代人共同心愿,作为后人的汉景帝,又如何会选择一个不进攻匈奴的孩子当继承人?
在汉景帝言传身教下,17岁登基的汉武帝,从小就被灌输了给大汉报仇雪耻的历史使命感。
这份期待,可以上溯到汉武帝的太爷爷刘邦,爷爷刘恒、父亲刘启。
曾经的他们,或有内因,或有外因,都不能解决匈奴问题!
经三代人接力,到了第四代人这里,要是还不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由此可见,只有心系匈奴问题的太子才是好太子,只有致力于打败匈奴的太子,才有承接汉景帝皇位的可能。
和亲是暂时的妥协,奶奶窦太后是初开始的缰绳,让汉武帝在肆意驰骋前历练一二。
终极目标,就是匈奴,没这个想法的继承人,就要死!
这不是帝王薄情,这是历史使命,于是,刘荣成了牺牲品,刘彻成了汉武帝。
(汉武帝继位时的西汉)
四:汉武挥鞭序幕。汉武帝在位54年,除前后十年外,有44年都在持续和匈奴战斗,算是很好践行了祖辈心愿。
这里,我将汉匈之战做一个简述,用回顾眼光,看看那曾经的挥鞭时代。
前200年,汉朝首次和匈奴对峙,刘邦30万大军被困白登山无奈和谈,拉开汉朝和亲序幕。
前200年到前133年,汉匈虽和亲不断,但匈奴的*扰也时刻不断,边境从未安稳过。
前133年,天降猛男汉武帝决定逆转汉匈时局,施行马邑之谋,计划用30万大军打伏击,歼灭匈奴主力。谁曾想出师不利,计策被匈奴识别,导致汉朝和匈奴断交,正式撕破脸。
前129年,汉武帝主持河南之战,兵分四路进攻匈奴,但战果喜忧参半。李广部全军覆没,本人在被俘后逃回,公孙贺部在漠北草原迷路寸功未建,公孙熬部损失7000人狼狈而归,唯有卫青部攻入龙城,斩首俘获敌人七百,这算是汉朝和匈奴之战,第一次正式战斗。
卫青直入龙城,成了汉匈之战变局点,也让卫青名声鹊起。
前128年,匈奴进攻辽阳郡、渔阳郡、雁门郡,*汉朝辽西太守掳两千余人而去,败渔阳太守和守军千余人,败雁门太守又*千余人。听闻消息,盛怒的汉武帝派卫青率3万骑兵出雁门,派李息出代郡支援渔阳,两路齐进后,卫青破击败匈奴进攻,斩首数千人出了口恶气。
(卫青闪耀)
前127年,汉朝又一次主动出击。
这一次汉武帝意图收复水草丰美,还能勾连长安的河南地(河套平原),派卫青和李息等领军4万出云中,采取“迂回侧击”方式,绕到匈奴大后方,斩敌无数同时,还一口气夺取百万头牲畜,用一场大胜彻底控制了河套地区。
这场大胜,终于改写汉朝和匈奴攻守之势,两方开始陷入战略相持阶段!
五:汉武挥鞭中段,激荡岁月。前127-125年,匈奴军臣单于死,伊稚斜篡夺单于之位!
新人上任的伊稚斜开始筹谋反击,誓言夺回河南地(河套平原),会同右贤王南下汉朝。
汉武帝一见敌人进攻,立马派卫青出征反击,一场夜袭右贤王后,卫青掳获裨王十余人,俘虏匈奴人1.5万和数十万牲畜!
声望日隆的卫青,成为大汉擎天之柱。
前123年,卫青、霍去病这对帝国双翼开始联袂出战。
在那一年,汉朝十余万大军,兵出定襄直指匈奴漠南大本营,歼敌万人。
霍去病的一支800人小分队更是千里奔袭,绕道匈奴大后方开*戒,成就了一段传奇。
这一阶段战斗中,匈奴虽败多胜少,但并没伤筋动骨,汉军牺牲也很大,卫青用自己的武勇,让汉匈战场陷入对峙阶段,而霍去病的横空出世,则改写了后续的战争。
(天才战神霍去病)
下面数年时间,是天才少年霍去病的演出时间。
前121年,汉武帝接连策划了两次河西之战。
同年春:霍去病率一万精骑,六天中转战河西五国,一举越过焉支山,深入敌境一千多里,给予匈奴重创,歼敌近九千不说,还俘获匈奴人祭天用的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一次率骑兵孤军深入,直抵祁连山斩敌三万多。
在这连续两次的河西之战中,霍去病都成了汉军胜负手,他的孤军深入英勇*敌,干掉的匈奴人,比之前十多年干掉的还多,不仅如此,在连续战斗后,河西走廊首次被并入了版图只中,西域诸国交通路线也被汉朝打通,从此之后西域深受中原文化影响。
接连的胜利让匈奴发生了内讧,内讧的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也随之大大减缓。
河西之战的辉煌胜利,让汉武帝大喜过望,原因无他,用尽所有办法弄钱的汉武帝,打到这个时候,也有点撑不住了。
可汉武帝依旧不愿放弃进攻,他希望用一场关键胜利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漠北决战)
前119年,经历一年多休整后,汉武帝发起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役,这战役就是漠北决战!
在这场动员全国力量的战役中,卫青和霍去病分别领5万精锐,配合十多万步兵出征。
兵分两路的汉军,出定襄奔袭匈奴,不出所料地迎来了一场大胜利。
霍去病封狼居胥,打得匈奴远遁漠北,成就了漠南无王庭的壮举。
一时间匈奴民谣尽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匈对战,汉朝达到极盛时刻。
(汉武帝霸气时刻)
六:有一种定律叫盛极而衰。对汉武帝而言,时间如果停留在漠北决战那一刻,汉武帝的一生当然是没有遗憾的。
但时间无法停止,反而会带走很多人。
前119年的漠北决战,成就了汉武帝一生功业,可随后岁月,汉匈之战就开始逆转。
前117年,疾病带走神将霍去病,一个弱冠之年就封狼居胥的战神陨落让汉武帝大受打击。
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也随外甥而去,卫青离世标志着大汉名将云集时代的落幕。
这十多年间,汉武帝虽没有继续进攻逃亡漠北的匈奴,但汉朝军队并没有停歇,汉武帝分别在西南、东北、东南多个方向用兵,开疆扩土、稳固边防,忙得飞起。
(忙碌的汉武帝)
汉朝很忙,匈奴很闲!
匈奴人在漠北休养生息十多年后,死灰复燃重又变得强大起来,随后汉匈战火重燃。
前104年,匈奴左大都尉暗地里告知汉朝使者,自己想要投降。
眼见敌人有叛徒,汉武帝不暇多想,就派上将军公孙敖在塞外筑“受降城”接应。办完这事后,不放心的汉武帝还派赵破奴率骑兵出朔方城、接应匈奴人投降,谁曾想这消息走漏,让匈奴人抓住机会,将汉军包围全歼。
自此以后,汉朝和匈奴开始了汉武帝时代的第三阶段战争。
顺嘴一提,也是在这一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求汗血宝马,最后无功而返留屯敦煌郡。
这接连两次孟浪之举,还有战将不给力,让匈奴看到了汉朝的今非昔比。
李广利这样的庸才都能成主将,使得匈奴人升起了重燃战火的心思。
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兵出酒泉,遭遇伏击后突围六七次才逃回来,悲催的李陵更是在这场战役中被俘。
前91年,李广利率领步骑13万人出朔方击匈奴,随同配合作战的还有兵出居延的强弩将军路博德,兵出五原的游击将军韩说,兵出雁门的因杅将军公孙敖。
(庸才李广利)
四路大军齐出,兵马二十多万人,可谓浩浩荡荡!
眼见于此,匈奴单于亲率十万骑兵,在“余吾水”南迎战汉军主力李广利部,两方交手多时后,战平撤退,汉军其他几路大军也都是无功而返。
转年,汉朝又一次兵分三路,李广利率军七万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率军二万出河西,重河侯马通带四万骑兵出酒泉。
被汉武帝寄予厚望的汉朝大军,三路兵马齐出却遭遇迎头棒喝。
汉军大败不说,就连主将李广利都率军投降了匈奴!
从前104年到前90年,这十多年无疑是汉武帝的悲愤时刻。失去卫青霍去病的他,遭遇了3负1平损兵数十万的惨败。国内经济也在连番用兵后日渐崩溃,随后不久发生的“巫蛊之祸”更让汉武帝忧心忡忡。
为了缓解国内矛盾,稳定大汉局势,这位一生致力于攻击匈奴的帝王,终于在前89年,颁布了著名的《轮台诏》,宣布停止战争开始将视角投向恢复大汉经济上。
这个征战了一辈子的帝王,当国54年,44年在进攻匈奴。
用一场疾风骤雨般的进攻,让汉朝天威辐射四方也苦了大汉子民。
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走完了辉煌霸气的一生,留下了一个亟待恢复的王朝!
至于他曾经的对手匈奴人?在后续的日子里和汉朝依旧争锋不断!
不过元气大伤的他们,失去了往日威风,反而被汉朝分而治之。
(止战之殇)
七:争霸西域和分裂的南北匈奴。汉武帝故去后,接连主持汉朝政务的是霍光和汉宣帝!
他们并没有用汉武帝时代硬碰硬策略对付匈奴,反而是采用分化匈奴,引导匈奴内斗进行羁縻统治的方式扼控匈奴。
为了让匈奴人老实,汉朝还致力于跟西域诸国进行联姻,借力西域诸国制衡匈奴。
而这一切为何能成的根源,就在于汉武时代无数出击,打压了匈奴威望,宣扬来大汉实力,让西域诸国心悦诚服。
前72年,眼见汉朝在西域影响力越来越大,匈奴率领大军进攻汉朝盟友乌孙国,指望恢复在西域的霸权,汉朝五路大军齐出,配合乌孙击败了匈奴。
匈奴损失四万余人后,终于消停了点,之后十多年汉朝和匈奴在西域反复拉锯,承受不起伤亡的匈奴人,在前60年出了个叛徒,匈奴日逐王宣布投降汉朝,汉朝随即设置西域都护府,彻底奠定了西域霸权。
自那以后,匈奴陷入内斗之中,五个单于并列的局面让匈奴不少单于纷纷成了汉朝拥簇,他们通过乞求汉朝帮助,消灭敌对单于来发展壮大自己!
打来打去后,经过十多年征战,五个单于势力,只剩下了南匈奴呼韩邪部和北匈奴郅支部两股势力,南北匈奴中,南匈奴和汉朝交好,北匈奴则很不老实!
前36年秋,汉朝西域都护甘延寿、陈汤,进攻北匈奴,*入康居城打的北匈奴节节败退,陈汤更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韩邪单于朝见汉朝,汉朝优渥呼韩邪单于,并派出王昭君和亲匈奴,自此以后数十年,南匈奴都是汉朝边疆屏障。
但是这友好局面,在王莽篡汉后出现变故!
王莽意图武力威慑匈奴,将南匈奴单于爵位降低不说,还强令南匈奴分裂,意图弄十五个单于出来,用推恩令方式削弱匈奴实力,弄得南匈奴反叛,开始连年入侵北方边塞,混乱之中西域诸国又一次成了匈奴势力范围。
南匈奴更是在中原大乱时意图乱中取胜,居然扶持安定郡的西平王卢芳和刘秀争天下。
位面之子横扫天下,让匈奴人的如意算盘落空。
随后岁月中,刘秀试图和匈奴修好,可匈奴人并不买账,反而屡次挑衅。
东汉初建的三十多年,汉朝和匈奴又一次形成对峙,双方关系紧张,大战不多小战不断。
公元46年前后,匈奴遭遇天灾内斗变得更激烈,经数年酝酿,公元48年匈奴又分裂成两部。
日逐王带领4万匈奴人南下臣服汉朝,被安置在汉朝河套区域,成为了新的南匈奴,留在漠北的则被称呼为北匈奴。
(南北匈奴)
尾声:匈奴的消亡。后续留在漠北的北匈奴遭遇天灾不说,还受到南匈奴和新崛起的乌桓、鲜卑轮番打击,实力日渐衰弱!
公元73年到76年,东汉政府先后派遣窦固、班超、耿恭等名将跟北匈奴轮番大战,打得北匈奴狼狈不堪。公元87年,崛起的鲜卑人更是在和北匈奴战斗中*死了优留单于。
单于一死,北匈奴眼见就要灭亡!
为了彻底解决匈奴问题,公元89年,汉朝派遣窦宪、耿秉联合南匈奴进攻北匈奴,打得北匈奴又一次西迁,后续北匈奴虽有复起,但再也无力威胁汉朝,进而失去了西域控制权!
随后岁月,西域都待不下去的北匈奴,在公元160年左右继续西迁,他们的后人沿途和各民族融合,随后诞生的匈人,在欧洲抒写了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威名,我们的手下败将,在欧洲却成了上帝!
在匈奴人闯荡欧洲的同时,留在汉朝的南匈奴,在东汉三国时代前一直是汉朝的藩属。
曹操平定北方后,用政治手段将匈奴人分裂成五部,匈奴作为单于王朝的时代彻底终结。
但匈奴人依旧活跃在中国历史上!
(最后的匈奴)
汉末三国最后归于晋!
不争气的西晋统一天下没多久,就爆发八王之乱进而引发五胡乱华。
匈奴人刘渊乘乱而起,灭了西晋之后占据北方大片领土,建立了所谓的汉国。后来又改名为赵国,这后赵又被羯族人石勒所灭,成了后赵!
自那以后,匈奴人在和鲜卑人的通婚中渐渐被同化。
从秦始皇派兵出征河套的公元前215年开始,到后赵灭亡的351年为止,这个一直和汉族缠斗566年的民族,终于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
这个强悍的游牧民族为何最后消亡,汉武挥鞭时代,那无数次的打击至关重要!
历史是什么?承接而已!
汉朝四百年,匈奴从横绝天到消亡,就是这历史使命感承接下的结果。
看过历史,再看今日,困难总会有,只要信念坚定,对手再强又如何?他们讨不到好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