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枭雄—曹操传,您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吗?

国之枭雄—曹操传,您了解历史上真正的曹操吗?

首页战争策略国之枭雄更新时间:2024-04-18

2020年1月16日,期盼已久的《三国志14》发布,记得在玩《三国志13》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公司里的小职员,过着安心、安定、安稳的小日子,现在居然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走上了“自媒体”的道路。

作为一名有自尊的文化领域创作者,怎么能放过这样蹭“热点”的机会?不过话说回来,这算不算“热点”,我们现在存疑,至少这是一件能够让我非常开心的事情,从《三国志7》开始,这个系列的游戏就一直乖乖地躺在我的硬盘里。也许写完这篇文章以后,我会消失一段时间去“匡扶汉室”,不过我在“匡扶汉室”的同时,也还能坚持写作,这取决于我的精神状态。

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吧,曹操的身份其实很明确—“军阀”,但是这个“军阀”与其他“军阀”又不太一样。

东汉末年的一场瘟疫,直接导致东汉秩序崩塌

在《三国演义》一开篇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也就是说东汉末年的乱世,汉桓帝与汉灵帝是直接责任人,在出师表中也有他们“亲小人,远贤臣”的论述。

这样的是非判断很符合老百姓的理解逻辑,但是国家治理是一个复杂混沌系统,绝对不会因为一两个人的行为导致满盘皆输,这还有更深刻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乱世的起点是“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起义军大约有30万,参与人数高达几百万。那么造成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朝廷的腐败不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起义,更不会有那么多参与者,我们翻阅史料,会发现一个长期忽视的原因—“瘟疫”,一场持续几十年的“瘟疫”在东汉时期爆发。

这场“瘟疫”的规模有多大?我们来看一组数字,在公元160年左右,中国人口大约有5500万,100年后魏、蜀、吴三国加起来的人口还不到800万,减员85%,这其中肯定有战乱、户口隐匿、军阀滥用民力的因素在里面,但是要导致如此大规模的减员除了“瘟疫”之外,实在找不到合理解释。

“瘟疫”带来的除了人口锐减之外,更可怕的引导恐惧蔓延,形成社会性的恐慌。“黄巾起义”的首领张角,就是利用人们恐慌的心态,通过“巫术”蛊惑人心,大肆宣扬董仲舒那套“天人感应”思想,让人在自觉不自觉中产生“东汉朝廷已经不是天命所归”的念头。

最终于公元184年2月,起义爆发。不过这场起义并没有达成它本身的目的,却造成了东汉政府的军权下放。

这就让天下出现了一大批董卓、袁绍、袁术、陶谦这样的军阀,军阀的首要目的就是割据,只有割据才能保证自己的势力扩大,朝着更广阔的目标前进,于是他们在东汉朝廷还没有正式灭亡的情况下,展开了互相兼并,又互相分离的新局面。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重立乾坤

曹操亲眼见证了东汉的倾颓,我们不管他内心到底是如何想的,从他的一生中来看,无论是社会、军事、经济,他都在拼命的恢复秩序,让国家的运转重新回到正轨。

就让我们来分别看看曹操的具体操作吧。

“奉天子以令不臣”

曹操最为后世诟病的应该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不过在历史当中曹操采取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虽然看上去差不多,其实有本质区别。献帝被迫从长安逃回洛阳后,长时间的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而各地大大小小几十个军阀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到洛阳去接管献帝,都怕献帝抢夺了自己在阵营中的权威。

唯一敢出面的就是曹操,这需要非常恢弘的气魄。曹操不但接管了献帝,还安置在自己的都城,从名义上恢复了汉家的统治。汉献帝跟着曹操到达许昌以后,随之而来的麻烦也是接踵而来,不是衣带诏,就是有人借献帝的名义夺权,搞得曹操头疼不已,不过就算如此,他依旧对献帝没有真正起*心,因为献帝是恢复帝国秩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屯田,经济恢复

公元192年,有100多万流民流窜到了今天山东兖州一带,他们四处劫掠,朝廷任命曹操为兖州牧,去平定这次流民事件。曹操领兵前去并没有采取直接对抗的方式,而是大力开展安抚工作,流民之所以到处流窜,目的就是要口吃的。

曹操在这100多万人里面挑选出了6万人,将他们改编为自己的正规部队,这6万人就是后来的“青州兵”。为了安置剩下的人,曹操设计了“屯田制”,先是将大量的荒地分配给剩余的人,然后又为他们打造生产工具和建设基础设施,这样原本100多万流民,瞬间变为了100多万的生产力。

这些人不再流窜,曹操地界上的经济迅速发展,在往后,曹操遇到类似问题,都是这么操作,北方经济秩序得以恢复。

一扫宇内,环视太平

这里要说的就是曹操的军功,其实一句话就足以概括完成了。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运用自己的智慧和骁勇,从公元189年算起,到公元211年,统一北方一共用了22年。

对内,曹操攻灭的大小军阀多达数十个:吕布、袁绍、袁术、张绣、韩遂、刘表等;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这样的军功在中国历史上是数一数二的,我个人觉得能够与之媲美的只有:汉光武帝刘秀和唐太宗李世民。

不过,曹操也有遗憾,就是赤壁。作为秩序的恢复者,北方的秩序大体重新建立后,他将目光瞄向了南方。赤壁的失败不是简单的战略问题,还牵扯到经济、人口等因素在里面,我们已经知道当时的北方一团乱麻,人口锐减。

南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口在不断增加,经济也没有遭到破坏,这些都是曹操失败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才会出现持续400年的南北对峙,虽然中间出现过短暂的西晋王朝,不过大体上就是南北对峙,一直要到隋朝才算把这个问题解决。

国之枭雄

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从原来的秩序重建者,转变为了秩序的守护者,要如何巩固北方的秩序才是他的目标。以献帝的个人威望和能力,是无法将这种局面维持下去的。

所以曹操有了“不臣之心”,最明显的表现是政治地位的迅速上升。公元208年,曹操还只是丞相,到了公元212年曹操就获得了“剑履上殿”的资格,一年后又加封公爵,公元216年,他又从公爵升格为了王爵,并且享受皇帝规格的礼仪和服饰。

此时的曹操距离皇帝宝座仅仅有半步之遥,后世对于曹操想不想称帝,讨论了2000年。其实就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完全是废话,这么大的利益放在那里,谁没有想法,就连我们小老百姓,偶尔都还会自我幻想一下,更何况曹操。

问题是他能不能做。我之前说过,曹操做的事情叫做“秩序重建”,他提升政治地位的目的是用个人威望去维持眼下的局面,如果曹操称帝很有可能会让已经建立的秩序崩塌,重新回归到乱世的局面,因为在辅佐曹操的一大批人当中,依旧有很多荀彧这样的“保皇派”,曹操称帝只会给与这些人予起兵的口实。

要到曹操的儿子曹丕才有了称帝的条件,因为在曹操的打压下那些“保皇派”在曹丕时代已经所剩无几,就算有几个也都没有了实权,这样就顺利的将“维持秩序”的权利,交接到了下一任手上。

好了,关于曹操的内容就讲述到这里吧。曹操所在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的时代;曹操用个人的力量恢复了北方的经济、军事、社会秩序,但是又由于各种原因,他无法完整的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得不妥协,转而成为了秩序的守护者。

谢谢您的赏阅,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