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曹操的诗句中看一看,为何他要改变那汉末三国乱世?

从曹操的诗句中看一看,为何他要改变那汉末三国乱世?

首页战争策略汉末三国乱世征战手游更新时间:2024-06-08

文 / 文化星河

前言:在汉末,黄巾军起义席卷中华大地,群雄逐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一切,都看在曹操的眼里,在乱世里,曹操用自己的诗句记录着、同情着、痛苦着。东汉末年,汉灵帝死后,何太后临朝,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招董卓诛*宦官,董卓带兵入京,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从而把持了朝政。更是焚毁了洛阳的宫殿,挟持汉献帝到了长安。讨伐董卓的联军集结,却各怀私心,借机扩充自己。曹操在联军中,看到了军阀的混战,更多的看到了百姓的苦难。

汉末黄巾军起义

于是曹操写下了《蒿里行》、《薤露行》,记录下了汉末三国乱世之象,就如同写给汉帝国、各路诸侯、百姓还有自己。曹操作为汉末三国时期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写出了这两首对于汉末乱世的痛苦、悲哀和惋惜,与其说是一幅历史画卷,不如说是一首挽歌

董卓之乱

一、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曹操,上马能征伐,下马能赋诗。这首《薤露行》主要是描写董卓之乱,前因和后果。“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是讲事情的起因,汉灵帝啊汉灵帝,所任用的人都不是良才。“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这句是讽刺大将军何进,能力不大,野心不小。“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犹豫不决,使得君主蒙难。“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说的是董卓另立刘协为汉献帝,何进也没有好下场。“贼臣持国柄,*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这几句是说董卓的暴行,挟持汉献帝西迁,大臣百姓都号泣而随之西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句表达了曹操的惋惜之情,看着这残破的洛阳,就好像微子(殷纣王的兄长)看到殷墟一样的悲伤。

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汉初平元年,在董卓之乱之后,各路诸侯集结为讨伐董卓的联合军,但是在洛阳以东,由于各路诸侯其心不一,联合军逡巡不前。曹操对此十分不满,独自率领三千步骑在荥阳迎战了董卓部将徐荣,不幸战败。但是不久,联合军内部开始争权夺利,军阀混战起来。而百姓,军阀们谁又顾得上呢?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关东各郡的将领,兴兵讨伐董卓。“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是军心不齐,裹足不前,生怕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不久就自相残*起来了。“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袁绍、袁术名为讨贼,都欲自立。“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连年的征战,使得士兵铠甲不离身,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大量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描述了汉末人口大量死亡,生灵涂炭的现实场景,读来使人落泪。“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老百姓一百人也许只剩一个人,想来就让人肝肠寸断,体现了曹操无比悲愤、忧国忧民之情

结语:一首《蒿里行》,一首《薤露行》,写给的对象不同,但是都是曹操对汉末三国乱世现实的批判、痛恨,以及对老百姓的悲惨遭遇的同情,对造成人们苦痛的军阀们的无情抨击。世人常说,曹操是“乱世奸雄”,而曹操以其独特的文风,向人们述说着那一段往事,也许从他的诗句中,能找到他要改变那乱世的答案。。。。。

参考书目:《蒿里行》、《薤露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文为原创文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引用。

本文由文化星河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