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把核战恶魔封印在瓶子里?谈谈核冬天与“黑暗丛林”

为什么必须把核战恶魔封印在瓶子里?谈谈核冬天与“黑暗丛林”

首页战争策略核战危机2更新时间:2024-04-26

爱因斯坦非常后悔自己曾助推过原子弹研发决策,并说: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但第四次肯定是用石头。其言下之意:核战争,即便人类物种不灭绝,人类文明也会被毁灭,幸存者只好从石器时代重新进化。

但这事怪不得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因为当时纳粹德国已开始“铀计划”,虽然海森堡的研发进度严重落后、技术路径也出现重大偏差,但如果盟国不动手,德国迟早能研发出核武器。核武时代对人类来说是绕不过去的,差别仅在于:是盟国先研发成功,还是被纳粹搞出来?

投放在广岛、长崎的两枚原子弹,爆炸威力合起来不到4万吨TNT当量。当时造成约12万人死亡,其后多年还有超过10万人因罹患与放射性相关的恶疾而亡。

现有核武库仍足以毁灭人类文明

现代核武的威力更增强了数千倍,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氢弹,单枚威力达2000万吨级TNT当量。而有史以来威力最大的氢弹,是苏联“沙皇炸弹”,爆炸威力为5000万吨TNT当量,将试验场新地岛周边直径20公里范围内3米厚冰层融化,热辐射使51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冲击波扩散达1000公里,将亚欧大陆向南推移了9毫米。

在冷战高峰时期,美、苏两超级大国的核武总数约6万枚,其中苏联3万多枚、美国2万多枚。根据当时的威力测算,1985年冷战巅峰时期,美、苏两国的核武库达250亿吨TNT当量,足以摧毁地球表面5次。

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虽仍有矛盾、相互龃龉,但总体上大致执行了《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各自销毁了2/3以上的核弹头。目前美、俄两国各有约7000枚核弹头存量,其中2/3处在除役封存的休眠状态。双方各有约2000枚核弹头处在现役执勤中,但警戒等级也较低,以防出现意外灾难。

其他几个核国家,所有核弹头加起来约1000枚。相较冷战巅峰而言,人类社会核武器总量不到1980年代中期的30%,而现役核弹不到10%,核战风险大大降低。但即便如此,现有核武器仍足以毁灭人类文明。

假如人类文明不幸被毁灭,但人类物种会有幸存者。非洲和拉丁美洲既全是无核国家,也不在大国冲突核心区,可能会有很多人逃过核打击。

核冬天理论

冷战时期的科学家曾通过电脑模拟,提出“核冬天理论”:数万枚核弹250亿吨TNT当量核爆,会将大量烟尘抛入平流层,产生类似于7.4万年前差点灭绝智人的“多巴火山喷发”效应。由于烟尘阻挡了阳光入射,地表温度会迅速下降,进入长达数年的“小冰河时代”,大部分幸存者会因冻饿而死,或为了抢夺食物而发生类似于原始社会的残暴拼*。

几年后,尘埃慢慢落定、阳光重新射入、气温逐渐回升。但由于臭氧层遭到破坏,强烈的紫外线使地表不再适合人类生存、农作物也难以生长。那些历经“核冬天”的幸存者,会大量死于太阳紫外线以及长期干旱。

至少需要几十年,臭氧层才能逐渐修复,核战后的放射性污染,才会随着雨水冲刷、冻融交替而逐渐渗入较深地层,地球表面才能重新适应人类生存。

到此时,幸存的人类残余,无论是数量还是智识都已退回石器时代晚期。现代社会体系崩溃,使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都无法展开,没有学校和科研机构培养现代人,幸存者的后代只能从棍棒、石斧开始重新进化。

罕见的近80年全球总体和平

正因核战如此可怕,早在1960年代初,冷战两边的美、苏,及其盟友的军政高层,都不约而同得出“核大战没有胜利者”之结论。于是发展出“核威慑”理论:你若敢对我首先使用核武,我就用核反击与你同归于尽。即:核武演化为对敌手的终极威慑,而非实战武器。肯尼迪形象地总结为:(核)导弹在发射架上威力才最大。

艾森豪威尔政府将此战略命名为“核恐怖平衡”,而苏联的赫鲁晓夫亦心照不宣地采用了相同战略。所以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双方最终各让一步,避免了世界在那个时刻毁灭。

核武器这种灭世级别的终极*器,反而保障了二战之后近80年的全球总体和平。虽总有中小规模战争爆发,但世界大国之间,却罕见的近80年未爆发全面战争,这在人类历史上真的非常难得。

其中奥妙,撒切尔夫人在1980年代解读得很清晰:正是由于核武的灭世级威力,使诸大国的领袖群体理智地认识到“生存比任何理论都重要”,而生存第一要务是避免爆发核大战。正是核武器遏制了人性中的贪婪、野心、狂妄、愚昧、破坏、偏执、侥幸等负面因素。

参悟黑暗,是为避免坠入黑暗

但这并非人性的善良那部分之胜利,而是理性思维的计算成功。关于核武应用的极端理论充满了人性的黑暗,那就是“相互确保摧毁”,又称为“Perimeter(死手系统)”。此概念由两个黑暗理论构成:其一是“负反馈触发机制”,其二是消灭旁观者。

负反馈触发机制: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有解读:“正反馈机制”是直接按电钮。“负反馈机制”是将触发机构连到罗辑的心跳,如果“三体”对罗采取“斩首行动”,罗辑心跳停止就会触发发射机关。这是在“核恐怖平衡”之上又一层加持:我死了,你也活不成。

消灭旁观者:如果美、俄发生了全面终极核战,他们在同归于尽的同时,要余出一部分核弹,消灭其他有能力争霸世界的国家。这层黑暗心理就是:我死了,大家也活不成,任何人都甭想渔翁得利。

所以,每每世界处于核战危机边缘时,所有大国领导都积极外交斡旋、尽力阻止核威胁升级。这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基本的生存法则。

听起来,这些与“黑暗丛林理论”非常类似,同样可怕。

而正如刘慈欣告诉我们:只有孩子才会在黑夜的火堆周围欢乐地跳舞歌唱。成年人悟透了人性与内心的黑暗,才有可能担当大任。

我们参悟黑暗,是为避免坠入黑暗。将核战这个恶魔封印在瓶子里,维护和平、维护现有的美好生活,是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共同责任。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美逸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